(共70张PPT)
部编版 语文 六年级 下册
让真情自然流露
激趣导入
生活中遇到下面的情景,你会有怎样的表现?
无论是开怀大笑还是生气委屈、紧张兴奋都是我们的真情流露。
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有各种各样的情感体验,什么事给你留下了深刻的感受?
习作要求:
选择一种你印象最深的感受,通过一个或几个事例,写出自己当时的心情。
把印象深刻的内容写具体,表达出真情实感,注意写清楚事情发展过程中的情感变化。
重 点
难 点
话题呈现
审题指导
积极的
消极的
学
校
社
会
家
庭
印象深刻
独特
饱含真情
选材立意
真情在学校
精彩文题
真情在社会
真情在家庭
1.习作内容
从教材作文命题所出示的材料中选择一种你印象最深刻的感受,写一写触发这种感受的事情,并在叙事中将自己当时的情感(变化)真实自然地表达出来。
2.习作素养
通过细致的描写、简洁的叙述,写出自己的心路历程。有感情的情节要着重刻画,心理活动要丰富,学会运用心理独白和联想、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交织,让句子蕴含丰富的情感。
3.易错点
叙事没有细节意识,过程笼统,文章结构没有层次感,行文缺少环境烘托,一味叙事,呆板地把感受或感想放在文末煽情,吹喇叭式地高调收笔。
生活中的这些情感编织着我们的记忆,总是牵动着我们心情,让我们不自觉的流露出真情。
思路导航
今年的第一场雪能如期而至
喜欢的作家来学校举办讲座
参加抗洪抢险的爸爸能平安回家
盼
望
邻居大爷冒着大雨疏通楼栋下水道
志愿者哥哥冒着高温帮“我们”找行李
快递员叔叔用电动车帮“我”蹚过污水
感
动
你印象最深的一种感受是什么
小姨进产房后很久没有出来
旅游时奶奶和“我们”走散了
去夏令营的火车马上就要开了
焦
急
第一次走玻璃栈桥
第一次一个人走夜路
医生给“我”脱臼的手臂复位
惧
怕
郊游的路上车抛锚了
在“校园广播员”竞选中落选
哥哥没能赶回家和“我们”团年
沮
丧
恶作剧导致姐姐的腿受伤
误会了好朋友想道歉,他却转学了
模仿妈妈的笔迹给试卷签字被发现
悔
恨
我印象最深的感受是感动,由此我想到了这样一件事: 有一次我去一家饺子馆吃饭,吃完后才发现自己忘带钱了。老板知道了我的窘况后,笑着说没关系,让我下次补上。
我印象最深的感受是后悔,由此我想到了这样一件事:我有次数学考试成绩不理想,便偷偷地把试卷上的分数改了一下,后来被妈妈发现了。
我印象最深的感受是惧怕,由此我想到了这样一件事:我第一次晚上独自睡觉,很紧张,脑海里浮现出各种妖魔鬼怪的画面。
我印象最深的感受是 ,由此我想到了这样一件事: 。
1.通过多角度描写,把事情的过程写具体。
怎样把印象深刻的内容写具体
看到的
听到的
感受到的
想到的
事情的过程写具体
作文构思法:一点贯穿法。
一点贯穿法,是指在构思文章时,选择一个和中心思想紧密相关的关键字、词或句连接文章的所有材料,从而形成文章的框架。
此法要注意文章要紧扣一个字、词或句来写,只有这样,才有条件以此为辐射点,进行多角度的发散,才有利于有层次地、深入地进行描述或抒情,使文章丰满而有韵味。
2.通过细节描写,把人物的表现写具体。
外貌
语言
动作
心理
当时的表现写具体
人物
心理描写:内心独白。
心理描写的一种——自我剖析法,即内心独白。用抒情的笔法展示人物的内心矛盾和思想斗争。把自己在某件事情上的全部思想活动剖析一下,回顾一番,然后理出头绪:自己的某些想法是怎么产生的,怎么发展和变化的。
把“我”当时焦急等待的状态写得具体形象。
语言
动作
1.把情感融入对具体的人、事的叙述中。
怎样真实自然地流露情感
细腻委婉
具体形象
写人叙事
融入情感
情感
感受
写出了自己等待母亲回来时焦急又兴奋的情感。
挨时光
真实
自然
2.把情感融入景物描写中。
情感
生活中的景物
直白的情感宣泄
寓情于景
寄托
委婉
让文中的感情变化灵动起来。
人的感情是丰富的,身边的一草一木,他人的一言一行都能影响到我们的心情。古人习作讲究“起承转合”,由此来体现习作的层次感。我
们习作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是指向故事的高潮部分(“合”的环节),此刻是情感汇聚的爆发点,最有感染力;而铺垫的部分感情渲染有矛盾冲突、喜怒交织,才有变化美和感染力。如此,在写法上才有了欲扬先抑的效果。
越来越沮丧
越来越失望
这是将情感融入描写的景物中。
3.把情感通过语言直接抒发出来。
清晰明了
真情实感
直接抒发
直抒胸臆
引起共鸣
直接抒发情感,清楚而强烈,富有感染力。
独白
直接而强烈地表达了自己对语文课不舍的情感
4.把情感的变化写清楚。
事情发展的顺序
心情的变化
雨滴闻起来酸酸的
斥责外婆心里酸酸的
得知外婆患病揪心
外婆走失后找到欣喜
全家人在一起甜蜜
学会边叙事边表现情感的变化。(情节发展和情感变化交替写)
情感变化图
如何表现情感变化
环境“点染”法
雨还在下,落在窗户上,溅起一滴滴碎碎的雨花。我举着伞,穿过细密的雨帘,一颗雨珠掉在我的鼻子上,闻起来酸酸的。
雨渐渐小了,却没有停,我深吸一口气,是甜甜的味道, 雨仍旧下着,落在青青草地,这是幸福的见证!
心酸的情感做铺垫
外婆找到后,全家人在一起甜蜜的心情相呼应
雨下得更大了,像豆子似的,犹如天边撕开了一条裂缝,向人间灌注着瓢泼大雨。
外婆走失绝望的心情
如何表现情感变化
心理剖析法
我无奈,望着外婆的身影,心里酸酸的!
我把伞递给外婆,外婆站了起来:“乖孙女,外婆又穿了你的拖鞋,对不起啊!”我摇摇头,心里抑制已久的感情终于迸发出来:“外婆,你不要再离开我了!”我哭了,一把抱住外婆。
直接刻画
内外结合(动作、语言、神态表现人物心情)
对! 一定是外婆穿走了。她总是穿错鞋,这次一定又穿着我的鞋跑出去了,我得赶紧出去找她……
内心独白
(自言自语)
我瞬间呆住,仿佛有一只无形的手揪着我的心。
是外婆! 还有我的拖鞋。太好了,外婆没事就好。
表现情感时:细致点
(抓住情感变化,边叙事边写出心理活动)
结尾抒情时:动情点
总结:
“三点一线”诉真情:
真情实感
选材
真实点
诉说
细致点
抒情
动情点
好标题先声夺人
可以直接以表达自己深刻感受的词或短语为题,如《盼》《悔恨的滋味》;也可以以所选事件的主要内容为题,如《第一次走夜路》;还可以运用“情绪+时间”的方式来命题,如《失望的周末》《忐忑不安的假期》等。根据第二讲的提纲示例,我们可以拿与这篇示例对应的获奖例文来分析:
谋篇布局
好开头引人注目
开头可以直截了当,交代什么事件引发了自己的什么感受;也可以通过交代故事背景或起因引出具体事件。如,获奖例文《把家乡留在心底》是这样开头的:
好事例传情达意
想一想,哪一件或哪几件事让你产生了这种深刻的情感体验,可以选择一个具体的事例来表达,也可以选择几个事例来表达。如,获奖例文《把家乡留在心底》就选取了生活中两个平凡的事例,真实、自然地表达情感:
好情感多样表达
可以通过所选事例把情感直接表达出来,也可以把情感融入对人、对事物或对景物的叙写中,还可以写出情感的变化。如,获奖例文《把家乡留在心底》是这样表达情感的:
结尾可以交代故事的结局,强调感受;也可以点明收获;还可以直接抒情或发表议论。如,获奖例文《把家乡留在心底》是这样结尾的:
好结尾画龙点睛
承接
结构参考
铺垫
(3~5段)
转接
(6~7段)
(8段)
思维导图
让真情自然流露
感受
事情
紧张、激动、感动、畅快、惧怕、愤怒难过、沮丧
……
学校:第一次在国旗下讲话、作文获奖……
社会:旅途中得到陌生人的帮助、参加敬老院的活动……
家庭:第一次自己在家、和妹妹吵架、被爸爸误解……
吐露真情 草拟文题
真情故事
心路历程
例文赏析
惊险刺激的漂流
开头
开门见山,点明漂流的感受——惊险刺激
中间
结尾
情节一:登上橡皮艇,迫不及待→水流平缓,略感失望
→水流变急,紧张刺激→被大浪“咬”,既惊
又怕,甚至后悔→橡皮艇撞到石壁,连连尖叫
(详写)
情节二:与人打水仗,兴奋、开心(略写)
情节三:欣赏美景,内心平静(次详)
照应开头,回味惊险刺激的滋味
惊险刺激的漂流
去年暑假,我和爸爸一起去蒙山漂流,那次惊险刺激的经历让我现在回想起来心儿还怦怦直跳。
开门见山,点明感受。
夏天的蒙山葱葱郁郁,景色很美。我们来到山顶漂流的起点,穿好救生衣,戴好安全帽,登上了一艘橡皮艇。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种类似水瓢的工具往前划。刚开始,河面水流平缓,橡皮艇慢悠悠地前行。我略感失望,心里想:“这有什么刺激的?”突然,我发现前方的水流变得湍急,顿时紧张得起了一身鸡皮疙瘩。随着河面越来越窄,水流越来越急,我们的橡皮艇像离弦之箭一样快速前进,这种感觉比玩过山车刺激多了。哗啦,哗啦,一个接一个的大浪不断砸向橡皮艇,像张开大嘴的豹子狠狠地扑上来“咬”我们。我被浇成了落汤鸡,嘴巴里也进了水,被呛得咳嗽起来。身体的狼狈让我既惊又怕,甚至后悔来漂流了。
.
.
.
.
.
.
.
.
.
.
.
“我”心情随着水流的变化也不断发生变化。
比喻形象生动,“咬”字让人真切地感受到大浪打在身上的疼痛感。
随着湍急的水流,橡皮艇不断地撞到岸边的石壁,啪,啪,啪,我们也被左摔右打。我吓得连连尖叫,大声喊道:“我不玩了!不玩了!”引得其他橡皮艇上的人哈哈大笑。
终于,橡皮艇又漂到了一个水流平缓的地方。正当我们准备休息一下的时候,附近几艘橡皮艇上的游客竟然拿起水枪,向我们发起了“进攻”。我和爸爸也不甘示弱,立刻拿起“水瓢”进行反击。欢声笑语中,我感觉像在过泼水节,既兴奋又开心。
打水仗的情节描写得轻松、有趣,丰富了故事内容。
“大战”一场后,我们划着橡皮艇继续前行。随着水面越来越宽,我的视线也越来越开阔。两岸的山坡上,不知名的野花开得正欢,成群的牛羊悠闲地吃着草,不时有水鸟掠过水面,又扑打着翅膀朝着太阳飞去。此情此景,让我不禁想起了李白的诗句“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我的心情平静了许多。
最后,我们安全抵达山脚,结束了这场惊险刺激、让人回味无穷的漂流。
情景交融,表现了此刻“我”内心的平静。
自然收尾,照应开头。
小作者通过“漂流”这一具体的事件,讲述了自己如过山车般起伏不定的心情。文章内容完整,情节曲折,感情真切,表达自然,读者仿佛也跟着小作者经历了一场惊险刺激的漂流。特别是对大浪拍打橡皮 这一情节的描写,详细、生动,有力地表现了“惊险刺激”这一主题,是文章的一大亮点。
升格提优
原文 提升点 升格文
我学会了宽容
昨天,舅舅的儿子到我家玩。有客人来了我当然高兴,连忙拿好吃的给他吃。他在我房间里玩。过了一会儿,我到房间里去找他,他不在;到客厅里去找,他也不在,一直找到院子里,才发现他。
我学会了宽容
昨天,表弟来我家做客。他一来就待在我的房间里,享受着我的空调和玩具。
开篇应简洁,交代事情起因。
原文 提升点 升格文
我又回到我的屋里,发现屋里像来过暴徒一样:雪白的墙壁被他踢得左一个脚印,右一个脚印;我心爱的花盆被磕掉了一块,更严重的是,他把我最喜欢的芦荟连根拔了出来,还用我的小刀来了个“大卸八块”。我气呼呼地问他:“这是你
几个小时后,我的房间却遭了殃:雪白的墙壁被他踢得左一个脚印,右一个脚印;心爱的花盆被磕掉了一块,我最喜欢的芦荟也被连根拔了出来,还被小刀来了个“大卸八块”。
习作不能只呈现三段式。
原文 提升点 升格文
干的吗?”他看我气成这样,眼珠子一转,说:“这不是我干的。”“那是谁干的?”我不依不饶地问。“我一来它就是这样的。”他连忙说。“那你把手伸出来。”我假装不生气,准备揭开他身上的“羊皮”。他把手伸了出来,啊,上面有绿点!我问
我快要气疯了,指责他的不是。他却满不在乎:“这不是我干的。”“那是谁干的?”简直无语。“我一来它就是这样的。”他百般抵赖。“那你把手伸出来。”
人物间的对话提示语是最具语言魅力的,原文没有进行比较好的处理。
原文 提升点 升格文
他:“这上面的绿点是怎么弄的?”“这……这……”“是芦荟汁吧,快承认吧!”“对
……对,是我干的。”“你为什么要这样做?”“我看它挺漂亮,想看看里面是什么东西,所以才……”“那可是我心爱的芦荟啊!”说着,我就把他推出了门外。
我不依不饶。他一只手伸了出来,啊,满手绿油油的!“这上面的绿点是怎么回事?”我紧紧抓住他的手,强压着怒火质问他。他翻着白眼,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
原文 提升点 升格文
的架势,无视我的怒火。我真的是气坏了,用力把他推出了我的房间。他哭着向大姑,也就是我的妈妈告状去了。
原文 提升点 升格文
妈妈回来了,我把所有的委屈全告诉了她,我本以为妈妈会为我出口气,可她却说:“这是你的错!你不该把他推出去!”“可他把芦荟切成那个样子……”我话还没说完,妈妈就说:“那是他出于好奇心!”
“可他说谎!”“那是他怕
把不必要的赘述都去掉,语句才不会显得冗长。
妈妈来了,了解了事情的缘由。我本以为妈妈会和我站在同一个战壕里,可妈妈却说:“他是出于好奇心!他比你小才做了错事,你做哥哥的不能这样对他。”我
原文 提升点 升格文
你骂他才说谎的!”我无话可说了。妈妈见气氛缓和下来,便语重心长地说:“弄坏一盆花是小事,伤了和气是大事。胸怀开阔一点,试着学会宽容别人,你也会快乐起来的!”听了妈妈的话,我想通了,使劲点了点头,决定主动向那个“小捣蛋”赔礼道歉。
不服气:“可他说谎!”
“那是他怕你骂他才说谎的!”我无话可说了。妈妈见气氛缓和下来,语重心长地说:“弄坏一盆花是小事,伤了彼此间的和气是大事。胸怀开阔一点,试着学会宽容别人,你也会快乐
原文 提升点 升格文
起来的!”
听了妈妈的话,我决定主动向那个“小捣蛋”赔礼道歉。谁让他是我的表弟呢!
结尾应单独成段,让人情味乍现,突出“我”有一
颗宽容的心。
名家名篇
结构提纲
又是一年中秋时,单位发了两盒月饼,包装精美,八个月饼,八种口味,有肉松的、豆沙的、火腿的、莲蓉的……我尝了一下,觉得味道很一般。这不禁让我怀念起小时候母亲做的“土月饼”。
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我们是很盼望
母亲的“土月饼”
◎黄建如
【倒叙手法】由单位发的月饼转向对童年时母亲做的“土月饼”的回忆,引出下文。
中秋节的到来的。因为中秋节到来,意味着我们能吃上母亲做的“土月饼”。
那时候的月饼包装很简单,月饼用油纸包裹着,剥开油纸,就能看到黄澄澄、油亮亮的月饼了,上面还沾满了香喷喷的芝麻。掰开月饼,冬瓜条、花生仁、核桃仁等做的馅儿就露出来了,看着就让人垂涎欲滴。迫不及待地咬一口,甜甜的、香香
的、酥酥的。吃的时候,一只手小心地在下巴下托着,连掉下来的渣儿都一点点舔掉。那个时候家里穷,能吃这样的一个月饼是很奢侈的。
母亲为了省钱,每逢中秋节,她都自己做月饼给我们解馋。中秋前夕,母亲从集市上买来糯米,经过淘洗,再把白花花的糯米铺在一个大筛子里,然后不停地搅动、
【感官描
写】运用视觉、味觉描写,具体地写出了月饼样子的诱人以及味道的香甜。
翻转,以便尽快去除水分,直到水汽完全蒸发掉,这才拿到磨坊去磨成米粉。米粉带回家,母亲先把米粉倒进锅里,用小火炒好,然后按一定比例掺进油和水,再慢慢揉搓成长条,像做馒头一样切成一小块一小块的,用擀面杖擀成圆圆的饼,再裹进豆沙、碎花生、核桃仁、桂花干、白糖、薄荷等馅儿料,然后轻轻地把包着
馅儿料的饼的边缘紧紧捏在一起,月饼的雏形就出来了。
我们小孩子最开心的事情莫过于打模了。月饼模子是木质的,一个模子上有五个圆形的图案,图案大都是一些花朵或者“禄寿”字样,边儿上还有一圈齿状花边。我们把双手洗净,小心地往月饼模子里放米团,边放边轻轻挤压。等到月饼从模子里出来
【动作描
写】运用一系列的动词和连接词,把母亲制作月饼的过程清晰地描写了出来,很有条理。
的时候,那份满足和幸福溢满了我们的笑脸,清脆的笑声也在屋子里久久飘荡。
最后一道工序是蒸烤。母亲在土灶上放好蒸笼,我们坐在灶下不时地添加柴火。火焰忽明忽暗地舔着锅底,仿佛在跳着一支支欢快的舞蹈,映红了我们开心的笑脸。渐渐地,丝丝缕缕的香气开始在厨房里萦绕,钻进我的五脏六腑。我咽着口水,恨
【拟人修辞】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火焰,衬托出“我们”高兴、期待的心情。
【抒发感受】 “我们”亲手制作自己喜欢的月饼图案,满足和喜悦的心情跃然纸上。
不得马上将月饼吃到嘴里。好不容易等到月饼出锅,看着冒着热气的月饼,我急不可耐,趁母亲不注意就抓一个,一口咬下去,满嘴的桂花香,和着豆沙的甜润,再加上薄荷的清凉,真是无比香甜!
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月饼再也不是什么稀罕物,而且品种繁多、口味各异,价格也越来越贵,可吃在嘴里,总感觉没
有母亲做的“土月饼”那么有味儿。想起母亲的“土月饼”,我的眼睛忍不住又湿润了……(有删改)
【巧用对
比】现在的月饼和母亲做的“土月饼”进行对比,表达了对“土月饼”和母亲的怀念之情。
此文采用倒叙的手法,通过对母亲制作“土月饼”场景的回忆,讲述了在物质条件匮乏的年代,勤劳善良的母亲亲手给孩子制作月饼的故事。作者围绕“母亲的土月饼”这一主线,在平凡而特殊的事件回忆中自然而然地流露情感,表达了对母亲深深的爱和思念之情。
名师 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