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4)语文三年级上册期中阅读理解精选题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2024)语文三年级上册期中阅读理解精选题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8.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07 12:12: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期中阅读理解精选题练习-语文三年级上册统编版(2024)
课内阅读。
①她在一座房子的墙角里坐下来,蜷着腿缩成一团。她觉得更冷了。她不敢回家,因为她没卖掉一根火柴,没挣到一个钱,爸爸一定会打她的。再说,家里跟街上一样冷。他们头上只有个房顶,虽然最大的裂缝(fénɡ fènɡ )已经用草和破布堵住了,风还是可以(钻 灌)进来。
②她的一双小手几(jī jǐ)乎冻僵了。啊,哪怕一根小小的火柴,对她来说也是有好处的!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一根。哧!火柴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了!她把小手(放 拢)在火焰上。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简直像一支小小的蜡烛!这是一道(奇异 奇怪)的火光!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哎,这是怎么回事呢?她刚把脚伸出去,想让脚也暖和(hé huó huo)一下,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舒适( ) 温暖( ) 奇特( )
2.在短文的括号中选择恰当的词语或读音,用“√”标出。
3.本文选自丹麦作家 的童话故事,本学期我还读过他的 、 这几篇童话故事。
4.用“﹏﹏”画出这段话中想象的部分。
5.小女孩幻觉温暖的大火炉是因为
课外阅读。
___________
①刚刚过了秋分,就觉得突然增加了一丝凉意。早晨到海边去散步,仿佛大海比以前更加蓝了些,天比以前更加高了些。回头向岭上望去,啊,秋色更浓了。
②在我看来,花木灿烂的春光固然可爱,然而瓜果遍地的秋色却更加让人欣喜。
③你瞧西面山洼里那一片柿树,红得多么好看,简直像一片火。古今多少诗人画家称赞枫叶的颜色,然而比起柿树来,那枫叶不知要逊色多少呢!
④还有苹果,那驰名中外的红香蕉苹果,也是那么红,那么艳,那么逗人喜爱。大金帅苹果则金光闪闪,呈现出一片黄澄澄的颜色。
⑤山楂树上,缀满了一颗颗红玛瑙似的果子。葡萄呢,更加绚丽多彩。那种叫“水晶”的,长长的,绿绿的,晶莹透明,像是用水晶和玉石雕刻出来的。而那种叫“玫瑰红”的,则紫中带亮,圆润可爱,活像一串串紫色的珍珠。
⑥啊,好一派迷人的秋色。
6.给短文加上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7.根据短文内容,填上相应的词语。
(1)西面山洼里那一片柿树,红得多么好看,简直像 。
(2)大金帅苹果则 ,呈现出一片黄澄澄的颜色。
(3)山楂树上,缀满了一颗颗 似的果子。
8.作者描写秋天的果实时,选取了 、 、 和 来写,其中详写的是 。
9.作者用枫叶和柿树来作比较,突出了柿树的红。我由此想到了杜牧描写枫叶的诗“ , ”。
课外阅读。
音乐医院
①老山羊年纪大了,身体不好,经常失眠。小山羊们可着急了,为他想了很多办法,却没有什么效果。于是,大家商量把他送到“音乐医院”去。
②老山羊很不情愿地躺在了病床上。他离开了小山羊们,很孤独,一天到晚总是闷闷不乐的。这时,百灵鸟护士来了,劝老山羊说:“老人家,您既然来了,就安心在这儿住几天吧我们这家音乐医院不用打针吃药就能治好您的失眠。”
③老山羊半信半疑。突然,病房里响起了轻柔的音乐,老山羊听着听着,就进入了梦乡。一觉醒来,百灵鸟护士进来问:“您睡得好吗?”
④老山羊活动活动筋骨,高兴地说:“我已经好长时间没有这样美美地睡觉了。你们是不是给我施了什么魔法?”
⑤百灵鸟护士“扑哧”一声笑了,说:“哪有什么魔法呀!还记得我们给您听的优美动听的乐曲吗?”老山羊说:“记得!记得!”百灵鸟笑着说:“我们放音乐让您听,您精神放松了,心情愉快了,自然就能踏实睡觉了。我们的音乐疗法,( )能改善您的睡眠,( )对很多疾病有辅助的疗效呢!”
⑥老山羊听了,赞不绝口:“你们这音乐医院太神奇了!看来我得多住几天啦!”
10.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有些相信,又有些怀疑。( )
(2)赞美的话说个不停,形容对人或事物十分赞赏。( )
11.短文第5自然段中应填的关联词是( )
A.因为……所以…… B.虽然……但是……
C.不但……而且…… D.只有……才……
12.用“______”画出老山羊“一天到晚总是闷闷不乐”的原因。
13.下列句子和“哪有什么魔法呀”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为什么给我施魔法? B.没有什么魔法
C.这个魔法是什么? D.我有魔法
14.为什么听音乐有助于老山羊的睡眠?
课内阅读。
大青树下的小学(选段)
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两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也赶来看热闹。
15.选文描写了边疆小学的学生( )的两个情景。
A.安静与热闹 B.上课与下课 C.窗外与树下
16.用“______”画出文中表现“窗外安静”的句子。从这个句子中,我感受到孩子们______。
17.选文写了鸟儿、蝴蝶和猴子等小动物,对描写这些小动物的分析说法正确的是( )
①突出边疆小学欢快、活泼的校园气氛。
②突出孩子们读书认真。
③为了表现这些小动物的胆子很大。
④为了突出下课后孩子们跳舞、游戏时的欢乐愉快和自由自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18.你喜欢这样的民族小学吗?回想课文,说说这所小学给你留下了哪些印象?
阅读。
大青牦
①大青牦身材匀称,体格健壮,肌肉发达,浑身是劲。它的角长而坚硬,像两支长矛,骁勇善斗。有一天夜里,它破栏而出,一夜走了几十里路,一路上斗败了十几头公牛。
②有一次,大青牦拉大车途中遇见一头称霸一方的大公牛。大公牛横立路上,睥睨一切。大青牦哪能容许那大公牛逞强,它一声长啸,拉着大车愤怒地冲上前去,空寂的野地里立即发出牛角猛烈的碰击声。只几个回合,田野奇异地寂静下来,原来是大青牦锐利的角尖挑破了对手的眼角。大青牦昂头挺立,对手眼角流着血,痛得不能动。
③后来,人们锯去了大青牦双角上锐利的角尖。但大青牦仍然勇猛好斗。
④虽然大青牦好斗,给人们带来不少麻烦,但它却是一头非常出色的大牯。
⑤大青牦最大的特点是吃苦耐劳。它干起活来,一天能犁十亩地。它认真严肃,一丝不苟。人们看到新翻的田地,就知道这一定是大青牦刚刚犁耙过的,深翻的泥土是那么香,细细耙过的田地像一幅幅黑缎。
⑥大青牦脾气犟,又那么凶猛,但是有时它却非常听话,非常温和。当你把它从斗牛场上拉开,用红药水给它涂伤口,端着盆让它喝水的时候,它两眼望着你,显得像个大孩子。这时,你数落它,责备它,它会一动不动地站着,深深地低着头……
19.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恰当的四字词语,写在括号里。
(1)矫健勇猛,善于作战。( )
(2)做事认真细致,一点儿不马虎。( )
20.写出大青牦的外形特点。
21.你从文中画“——”的句子中体会到了( )。
A.大公牛很勇敢。 B.大青牦喜欢显示自己的勇敢。
C.大公牛很快战胜了大青牦。 D.大青牦骁勇善斗,毫不畏惧对手。
22.找出第五自然段的关键句,并概括这段话的大意。
23.“深翻的泥土是那么香,细细起过的田地像一幅幅黑缎”,这句话把 比作 ,作者通过这句话表达了 。
24.读短文最后一句话,想一想这时大青牦在想些什么?把省略的内容写一写。
阅读理解。
小牛和老骡子
①有一段时间,老农夫一直用小牛和老骡子一起耕作,耕作相当辛苦。年轻的小牛对老骡子说:“今天我们装病吧,休息休息。”老骡子却答道:“不行啊,我们需要把工作做完,因为耕种的季节很短啊。”
②但小牛____________。农夫给它弄来新鲜的干草和谷物,尽量让它舒服些。等老骡子耕种回来,小牛询问地里的情况如何。“没有以前耕种得多,”老骡子回答道,“但我们也耕种了相当长的一段距离。”小牛又问道:“老家伙说我什么没有?”“没有。”老骡子回答。
③第二天,小牛还想偷懒,就再次装病。……
④第三天,……
25.横线上应该填写 ,这是根据上下文内容预测的。
26.画线句子中的“老家伙”指的是 ,从这句话看出小牛 。
27.小牛询问地里的情况是因为( )
A.怕老农夫和骡子累着 B.心里不踏实,担心后果 C.关心农活进度
28.根据短文,完成下面的表格。
主人公 工作状态 性格特点 预测
老骡子 继续耕作 假如老骡子告诉小牛,农夫第二天遇到了屠夫,还跟他聊了很久,那么小牛( )。
小牛 懒惰
29.预测一下:第三天,小牛看到农夫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写出对话。
《期中阅读理解精选题练习-语文三年级上册统编版(2024)》参考答案
1. 舒服 暖和 奇异 2.fènɡ 灌 jī 拢 奇异 huo 3. 安徒生 《海的女儿》 《丑小鸭》 4.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 5.她太冷了,渴望得到温暖。
【导语】这段选文通过细腻的感官描写和虚实相生的手法,展现了安徒生童话的经典叙事特征。作者以“蜷缩”“冻僵”等具象动作刻画小女孩的生理困境,用“裂缝漏风”的细节暗示社会底层的生存状态。火柴点燃时“铜脚火炉”的幻觉描写,既形成冷暖对比的艺术张力,又揭示了逃避现实的悲剧内核。文中“不敢回家”的留白与“火柴梗”的意象,共同构建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儿童苦难的隐喻空间,体现了作家的人道主义关怀。叙述语言在平实中见诗意,现实描写与超现实幻境的无缝切换,正是安徒生童话的独特魅力所在。
1.本题考查近义词。
“舒适”指给人以安乐舒服的感觉。结合文中第②自然段“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可知,“舒服”表达身心安恬称意,没有痛苦、不适的感觉。“舒适”和“舒服”二者意思相近。故“舒适”的近义词为文中的“舒服”。
“温暖”意思是天气温暖;使感到温暖;温存。结合文中第②自然段“哎,这是怎么回事呢?她刚把脚伸出去,想让脚也暖和一下,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可知,“暖和”有使变温暖、温暖的意思。“温暖”和“暖和”二者意思相近。故“温暖”的近义词为文中的“暖和”。
“奇特”表示不寻常的,非常罕见的,令人惊奇的。结合文中第②自然段“这是一道奇怪的火光!”可知,“奇异”有奇特、特别的意思,用来形容火光的不寻常。“奇特”和“奇异”二者意思相近。故“奇特”的近义词为文中的“奇异”。
2.本题考查字音辨析及选词填空。
“缝”读fèng时,1、物体接合的地方。2、间隙;空隙。裂开或自然露出的细长的口子。读féng时,1、用针线将原来不在一起或开了口儿的东西连上。2、(Féng)姓。
裂缝(liè fèng):物体表面因破裂而形成的狭长缺口。
钻:指用力进入或穿过某物,动作具有穿透性。
灌:指将液体倒入容器或某个空间,强调填充的过程。
结合文中第①自然段“他们头上只有个房顶,虽然最大的裂缝已经用草和破布堵住了,风还是可以(钻 灌)进来。”可知,风大量地进入屋内,“灌”更能体现风从裂缝中强劲进入的状态,符合语境,故选“灌”。
“几”读jǐ时,1、询问数量多少。2、数表示大于一而小于十的不定的数目。3、在某一语境中,表示确定的数目。读jī时,1、小或矮的桌子。2、几乎;接近于。3、苗头。4、(Jī)姓。
几乎(jī hū):表示非常接近某种情况或程度。
放:指使物体从手中脱离,或使某物处于自由状态。
拢:指将分散的东西聚在一起,使变得紧凑。
结合文中第②自然段“哧!火柴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了!她把小手(放 拢)在火焰上。”可知,小女孩是想让小手靠近火焰取暖,用“拢”更合适,故选“拢”。
奇异:形容与众不同、特别出众,常带褒义或中性。
奇怪:形容难以理解、不合常理,多带疑惑或贬义。
结合文中第②自然段“这是一道(奇异 奇怪)的火光!”可知,这里形容火光不同寻常,用“奇异”更能体现出那种神秘、特别的感觉,故选“奇异”。
“和”读hé时,1、相安,谐调。2、(气候)暖和;和暖。3、平息争端。4、比赛打成平手,不分胜负。5、(Hé)姓。读huó时,1、在粉状物中加水或其他液体搅拌或揉弄,使有粘性。读huo时,1、后缀。附着在某些单音词后面。
暖和(nuǎn huo):形容温度适中,让人感到温暖舒适。
3.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从文中对小女孩在寒冷夜晚卖火柴、擦燃火柴产生幻想等情节可知,这篇文章是《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选自丹麦作家安徒生的童话故事,安徒生是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其作品流传广泛。本学期读过的他的童话故事还有很多,比如《皇帝的新装》、《海的女儿》、《拇指姑娘》等。
4.本题考查找关键句。
文中,小女孩在寒冷中擦燃火柴取暖,周围是冰冷的现实环境,她没卖掉火柴面临被爸爸打的处境,家里也十分寒冷。文中第②自然段“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可知,这部分内容并非真实发生的场景,是小女孩在擦燃火柴后,火柴那温暖明亮的火焰所引发的她脑海中的幻想。她极度渴望温暖,所以在火柴微弱火光的刺激下,想象出自己坐在大火炉前的舒适场景,以此来短暂地逃避现实的寒冷与痛苦,这种想象与前文描述的现实状况形成鲜明对比,更突出了小女孩生活的悲惨以及她对温暖的强烈渴望。故这段话中想象的部分是“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
5.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
结合文中第②自然段“她的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哪怕一根小小的火柴,对她也是有好处的!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可知,从这些描述能看出她被寒冷侵袭,身体极度不适,而当火柴擦燃,第②自然段“哧!火柴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了!她把小手拢在火焰上。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简直像一支小小的蜡烛。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可知,这里细致描绘了小女孩看到幻象中温暖大火炉的情景,结合前文她饱受寒冷折磨,所以她产生幻觉看到温暖的大火炉是因为她太冷了,内心极度渴望得到温暖,这个温暖的大火炉幻象正是她这种渴望的外在体现。
6.迷人的秋色 7. 一片火 金光闪闪 红玛瑙 8. 柿树 苹果 山楂 葡萄 葡萄 9.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导语】这篇短文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日景致,通过视觉意象的层层递进展现秋色之美。作者采用对比手法(春光与秋色)、比喻修辞(“像一片火”“红玛瑙似的”)和色彩描写(红、黄、绿、紫),构建出丰富的感官体验。文本结构由远及近,从宏观的海天景象聚焦到具体的果实特写,最后以抒情句收束,形成完整的意境闭环。文中对柿树和苹果的详写尤其精彩,将秋日的丰收喜悦转化为具象的色彩狂欢,体现了“以实写虚”的文学表现力。
6.本题考查拟写标题的能力。
这篇短文围绕秋天展开,描绘了秋分后的凉意、海边与山岭的秋景,重点展现了柿树、苹果、山楂、葡萄等秋日果实的绚丽色彩,字里行间充满了对秋天景色的喜爱与赞美,尤其是结尾“啊,好一派迷人的秋色”直接点出了秋天景色的迷人之处。因此,文章的题目可以写为如:迷人的秋色、瓜果遍地的秋色等。
7.本题考查信息提取能力。
(1)结合文章第③自然段“你瞧西面山洼里那一片柿树,红得多么好看,简直像一片火”可知,此处应填“一片火”。
(2)结合文章第④自然段“金帅苹果则金光闪闪,呈现出一片黄澄澄的颜色”可知,此处应填“金光闪闪”。
(3)结合文章第⑤自然段“山楂树上,缀满了一颗颗红玛瑙似的果子”可知,此处应填“红玛瑙”。
8.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详略分析能力。
结合文中第③自然段“你瞧西面山洼里那一片柿树,红得多么好看,简直像一片火”可知,提及了柿树;第④自然段“还有苹果,那驰名中外的红香蕉苹果,也是那么红,那么艳,那么逗人喜爱。大金帅苹果则金光闪闪,呈现出一片黄澄澄的颜色。”可知,描写了苹果;第⑤自然段“山楂树上,缀满了一颗颗红玛瑙似的果子。葡萄呢,更加绚丽多彩。那种叫“水晶”的,长长的,绿绿的,晶莹透明,像是用水晶和玉石雕刻出来的。而那种叫“玫瑰红”的,则紫中带亮,圆润可爱,活像一串串紫色的珍珠。”可知,提到了山楂;又对葡萄的描写不仅提到了具体品种,还运用比喻细致刻画了其形态和色泽,篇幅明显长于对柿树、苹果、山楂的描写。因此,作者选取的果实是柿树、苹果、山楂、葡萄,其中详写的是葡萄。
9.本题考查对古诗的积累与情境运用能力。
结合文章第③自然段“你瞧西面山洼里那一片柿树,红得多么好看,简直像一片火。古今多少诗人画家称赞枫叶的颜色,然而比起柿树来,那枫叶不知要逊色多少呢!”可知,作者用枫叶和柿树来作比较,突出了柿树的红。杜牧的《山行》,全诗内容为,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全诗的意思为: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深秋的山峦,在白云升腾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诗人因为喜爱傍晚时分的枫林景色,所以特地停车观赏,经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的春花还要红艳。其中“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生动描绘了枫叶经霜后比二月春花还要艳丽的红色,与文中通过对比突出柿树之红的写法有异曲同工之妙。书写时注意“爱”“霜”的正确写法。
10. 半信半疑 赞不绝口 11.C 12.他离开了小山羊们,很孤独 13.B 14.因为听音乐能使老山羊的精神放松,心情愉快,自然有助于睡眠。
【导语】这篇《音乐医院》是一篇富有童趣的科普童话。文章通过老山羊就医的温馨故事,巧妙地向小读者介绍了音乐疗法的原理。文本特点鲜明:拟人化手法生动(百灵鸟护士),情节设计符合儿童认知(魔法猜想);语言风格清新自然(多用口语化表达);主题上既传递了科学知识(音乐舒缓情绪),又蕴含人文关怀(对老人的关爱)。结构上采用问题-解决模式,层层递进,结尾点题,符合儿童阅读心理。
10.本题考查找关键词。
(1)结合第③自然段“老山羊半信半疑。突然,病房里响起了轻柔的音乐,老山羊听着听着,就进入了梦乡。”可知,句中的“半信半疑”在文中指老山羊的心态,他对音乐疗法的效果既有所相信,但由于缺乏全面的了解,仍存有怀疑。故“有些相信,又有些怀疑”对应的词语是“半信半疑”。
(2)结合第⑥自然段“老山羊听了,赞不绝口:‘你们这音乐医院太神奇了!看来我得多住几天啦!’”可知,“赞不绝口”在文中指老山羊对音乐医院通过音乐治疗改善他的睡眠问题感到非常满意,所以对医院赞美不已,体现了他对医院的成就、效果的认可和称赞。故“赞美的话说个不停,形容对人或事物十分赞赏。”对应的词语是“赞不绝口”。
11. 本题考查关联词的运用能力。
A.因为……所以……:表示的是因果关系。 这种关系表明,前面的“因为”部分是事情发生的原因,而后面的“所以”部分是事情发展的结果。
B.虽然……但是……:表达的是转折关系。 这种关联词用于承认一个事实,但同时指出另一个与之前事实相反或相对的情况。
C.不但……而且……:表达的是递进关系。指复句中后一分句须以前一分句为基点、并在程度或范围上比前一分句有更进一层的语义关系。
D.只有……才……:表示条件关系 。这种关系属于 必要条件复句,意味着要达到某个结果,必须满足特定的条件,没有这个条件则无法达到结果。
结合第⑤自然段“我们的音乐疗法,( )能改善您的睡眠,( )对很多疾病有辅助的疗效呢!”可知,“能改善您的睡眠”和“对很多疾病有辅助的疗效” ,后一层意思比前一层在程度、范围等方面更进一步,是递进关系,故用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词“不但……而且……”。
故选C。
12. 本题考查找关键句。
结合第②自然段“他离开了小山羊们,很孤独,一天到晚总是闷闷不乐的”可知,老山羊“一天到晚总是闷闷不乐”的原因是他离开了小山羊们,很孤独。
13.本题考查句子理解。
结合第⑤自然段“哪有什么魔法呀!”可知,此句用疑问的语气表达肯定的观点,是一个反问句,表示的意思是:没有什么魔法。
故选B。
1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结合第⑤自然段“我们放音乐让您听,您精神放松了,心情愉快了,自然就能踏实睡觉了。”可知,音乐使老山羊放松和愉悦,从而帮助他进入更佳的睡眠状态。
15.B 16.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学习认真,读书声音好听。 17.D 18.我喜欢这样的民族小学。这所小学有不同民族学生一起学习,很团结;上课读书声好听,吸引小动物,氛围好;下课活动丰富,还能和小动物互动,充满欢乐与生机。
【导语】这篇选段通过生动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边疆民族小学独特的校园氛围。作者巧妙运用动静对比的艺术手法:上课时用拟人化的自然景物(树枝、鸟儿、蝴蝶)和动物(猴子)的静态聆听,衬托出孩子们朗朗书声的魅力;下课时则以欢快的活动场景展现少数民族特色。文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面,既体现了童真童趣,又暗含教育熏陶的力量。文字间流淌着对多民族文化交融的赞美,是一幅充满生机与诗意的边疆教育风情画。
15.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
结合文中“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可知,选文主要描写了“上课”和“下课”两个场景。
故选B。
16.本题考查找关键词句和句子的理解。
仔细阅读文章,结合文中“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可知,这一句通过树枝、鸟儿、蝴蝶的状态直接展现了窗外的安静。从这个句子中,能感受到孩子们朗读课文的声音十分动听,学习非常认真,以至于窗外的树枝、鸟儿、蝴蝶都仿佛被吸引,沉浸其中,不忍心打扰这美好的学习氛围。
17.本题考查对景物描写作用的理解。
①鸟儿、蝴蝶和猴子等小动物的出现,给校园增添了生机与活力。它们或聆听孩子们读书,或在下课时被孩子们的活动吸引,侧面烘托出校园里充满趣味、欢快活泼的氛围,所以①正确。
②结合文中“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可知,通过描写小动物们安静聆听的状态,从侧面表现出孩子们读书十分认真,声音具有吸引力,所以②正确。
③文中描写小动物并非是为了体现它们胆子大,而是借助小动物的反应来衬托校园的氛围和孩子们的活动,所以③错误。
④结合文中“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也赶来看热闹。”可知,小动物们的到来进一步凸显了孩子们下课后的欢乐和自由,所以④正确。
综上,①②④说法正确。
故选D。
18.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及语言表达能力。
文中对小学的描写,里面有不同民族孩子的友好相处,有课堂上的专注氛围,还有课后的欢乐场景,这些都充满了美好,所以自然是喜欢的。文中提到不同民族的学生在同一间教室学习,一起活动,这能体现出团结的氛围;上课的时候,窗外的树枝、鸟儿、蝴蝶甚至猴子都被吸引,这其实是在侧面表现孩子们读书认真投入;下课后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还有小鸟和松鼠来凑热闹,这能看出课后的欢乐和自由;另外,大青树等自然元素的存在,也让校园和自然很好地融合在一起。
示例:我喜欢这样的民族小学。这所小学里,不同民族的孩子一起学习、玩耍,十分团结。上课时,孩子们读书认真,连鸟儿、蝴蝶都静下来听;下课后,大家在大青树下跳舞、做游戏,热闹得吸引了小鸟和松鼠,校园和自然相融,充满欢乐与生机。
19. 骁勇善斗 一丝不苟 20.身材匀称,体格健壮,肌肉发达,角长而坚硬,像两支长矛 21.D 22.大青耗最大的特点是吃苦耐劳。
大青耗一天能犁十亩地,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 23. 把过的田地 黑缎 对大青耗工作的赞美 24.主人啊,我的脾气怎么又犟起来了?我怎么又和别的牛斗起来了呢?我又让你担心了,真对不起!主人,我下次一定忍住自己的火气。
【导语】这篇《大青牦》以生动的笔触刻画了一头充满矛盾张力的公牛形象。作者通过骁勇善斗(①段角斗场景)、吃苦耐劳(⑤段犁地描写)与偶尔温顺(⑥段疗伤细节)三个维度的对比,成功塑造了一个既野性难驯又忠于职守的立体形象。文本善用比喻(如“角像长矛”“田地如黑缎”)和动作描写(“长啸”“昂头挺立”),在展现动物凶猛本性的同时,也暗含对劳动者坚韧品质的礼赞。结尾处低头认错的拟人化处理,更赋予动物以人性化的情感深度。
19.本题考查找关键词句。
结合第①自然段“大青牦身材匀称,体格健壮,肌肉发达,浑身是劲。它的角长而坚硬,像两支长矛,骁勇善斗”可知,大青牦英勇出色。骁:勇健。故“矫健勇猛,善于作战。”对应的词语为: 骁勇善斗。
结合第⑤自然段“大青牦最大的特点是吃苦耐劳。它干起活来,一天能犁十亩地。它认真严肃,一丝不苟。”可知,大青牦干起活来非常认真。苟:苟且。故“做事认真细致,一点儿不马虎。”对应的词语为:一丝不苟。
20.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
结合第①自然段“大青牦身材匀称,体格健壮,肌肉发达,浑身是劲。它的角长而坚硬,像两支长矛,骁勇善斗”可知,大青牦的外形特点是:身材匀称,体格健壮,肌肉发达,角长而坚硬,像两支长矛。
21.本题考查分析词句段的含义和作用。
结合第②自然段“大公牛横立路上,睥睨一切。大青牦哪能容许那大公牛逞强,它一声长啸,拉着大车愤怒地冲上前去,空寂的野地里立即发出牛角猛烈的碰击声。只几个回合,田野奇异地寂静下来,原来是大青牦锐利的角尖挑破了对手的眼角。大青牦昂头挺立,对手眼角流着血,痛得不能动。”可知,大青牦骁勇善斗,毫不畏惧,
故选D。
22.本题考查概括段落层意。
结合第⑤自然段“大青牦最大的特点是吃苦耐劳。它 它干起活来,一天能犁十亩地。它认真严肃,一丝不苟。人们看到新翻的田地,就知道这一定是大青牦刚刚犁耙过的,深翻的泥土是那么香,细细耙过的田地像一幅幅黑缎。”可知,这段话主要围绕“大青牦最大的特点是吃苦耐劳”来写的,写出了大青牦吃苦耐劳的特点。
故这段话概括为:大青牦非常吃苦耐劳,一天能犁十亩地,干起活来一丝不苟。
23.本题考查分析词句段的含义和作用。
结合第⑤自然段“深翻的泥土是那么香,细细耙过的田地像一幅幅黑缎。”可知,这句话把细细耙过的田地比作黑缎,作者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大青牦勤劳能干、耕地技术高超的赞美之情。
24.本题考查开放性作答。
阅读短文,结合自己的理解说说大青牦在想些什么,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大青牦可能在想:“主人,我知道我错了,我不该那么冲动地去斗牛,给您带来了麻烦。我现在很后悔,也很疼痛。请您原谅我吧,我以后会更加听话,更加努力地为您干活。”
25.还是装病了 26. 老农夫/农夫 没有礼貌 27.B 28. 勤劳 就不敢再装病了 偷懒装病 29.农夫走进牛棚,小牛“嗖”地一下从地上蹦起来,跑到农夫面前,可怜巴巴地望着他,带着哭腔说:“主人,我错了!我不该装病偷懒,我知道错了。您可千万别把我卖给屠夫啊!从今天起,我一定好好干活,每天都比老骡子干得还多,求您饶了我吧!”
农夫愣了一下,随即神色缓和,拍了拍小牛的脑袋,语重心长道:“行,既然你知道错了,那就好好干。只要你踏实干活,我不会卖你的。”
【导语】文章运用寓言的形式,以生动的情节传递深刻寓意。文中,小牛因懒惰而装病逃避劳作,老骡子则始终勤勤恳恳地耕作,二者形成了强烈反差。这一对比不仅塑造出鲜明的角色形象,还深刻地讽刺了投机取巧的行为,歌颂了脚踏实地的优良品质。
25.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短文第①段中,小牛提出装病休息,但老骡子没有同意;第②段的横线后,又描述了农夫照顾装病的小牛,所以这里应是小牛不顾老骡子的反对,还是装病了。据此组织语言作答,如:还是选择装病。
26.本题考查分析词句的含义和作用。
在第②段中,小牛询问老骡子“老家伙说我什么没有?”结合第①段“有一段时间,老农夫一直用小牛和老骡子一起耕作”,可知“老家伙”指的是老农夫。小牛用这样不尊重的称呼来指代老农夫,反映出它对老农夫缺乏应有的尊重,非常不礼貌。
27.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解题时,要结合小牛装病这一行为,分析其询问地里情况的真正原因。
根据文中第②段的内容可知,小牛询问地里的情况并不是因为关心农活进度,而是因为心里不踏实,担心自己装病的行为被农夫发现或受到责备。
故选B。
28.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和文章内容理解。
结合短文内容可知,老骡子坚持完成工作,不因为辛苦就偷懒,能看出它的性格特点是“勤劳、有责任感、任劳任怨”。
假如老骡子告诉小牛,农夫第二天遇到屠夫并聊了很久,那么小牛可能会担心农夫因为自己病了,要把自己卖给屠夫,就不敢再装病,赶紧去工作。据此做出预测,如:小牛不再装病;小牛第三天重新开始耕作等等。合理即可。
从文章第③段中的“小牛还想偷懒,就再次装病”,可以得出它的工作状态是“偷懒装病”。
29.本题考查开放性作答。
预测是阅读的好方法。在预测时要有一定的依据,针对同样的内容,可以有不同的预测。对于这篇故事,学生需要依据前文中小牛和老骡子的行为、农夫的态度,以及耕种季节短这些背景信息,合理推测第三天可能出现的情节,如:①小牛害怕老农夫把它卖给屠夫,从此不敢再装病了;②小牛继续装病,被老农夫识破并严厉斥责,它不得不开始耕作;③小牛继续装装病,被老农夫卖给了屠夫等等。
然后根据推测的情节,组织语言,设计对话。如推测③可以这样设计对话:小牛依旧躺在牛棚角落里,听到农夫的脚步声,眼皮都没抬一下,继续装出一副病恹恹的模样。农夫走到小牛跟前,目光中满是失望,沉默片刻后,冷冷开口:“小牛,我给过你机会,这几天一直盼着你能起来干活,可你呢,天天装病。我不能再养个不干活的家伙,今天下午,我就把你卖给屠夫。”小牛一听,瞬间慌了神,挣扎着起身,惊恐地喊道:“主人,主人,我错了,我这就去干活,求您别卖我!”农夫不为所动,转身就走,丢下一句话:“晚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