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1.1听听声音
教学内容 (四年级) 课时安排 第 1 课时 (共 1 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1.学生能够识别并区分声音的来源(如动物叫声、自然界声音、人类生产生活声音)。 2.学生能够理解声音的基本特性(如高、低、强、弱、悦耳、刺耳)。 科学思维 1.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比较,分析不同声音的特点并进行简单分类。 2.学生能够根据声音特性(如音高、强弱)进行初步的逻辑描述和推理。 探究实践 1.学生能够通过倾听和记录,实际分辨并描述周围的声音。 2.学生能够通过听辨简单乐曲,识别音符的高低顺序并尝试表达。 态度责任 1.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环境中声音的敏感性和好奇心。 2.鼓励学生主动与同学交流合作,分享倾听和发现的体验。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实际分辨不同来源的声音(如动物、自然、人类活动)。 引导学生用科学词汇(高、低、强、弱等)准确描述声音特性。 教学难点 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如“音高”、“强弱”并与实际声音对应。 培养学生从多角度描述声音,并清晰表达自己的观察与感受。
教具学具 教师:班级记录表、微课视频资料和课件PPT、铝片琴。 小组:作业本、两个高低不同的音叉
教 学 过 程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活动(3分钟)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特别的音频,里面藏着许多奇妙的声音。在播放之前,老师有个小要求,大家要仔细聆听,用心感受,看看你能捕捉到哪些声音,它们又像是从哪里传来的。准备好了吗?让我们一起闭上眼睛,用心去聆听吧!(播放音频,音频内容包含鸟叫、流水声、汽车喇叭声等,持续时间约30秒) 2.音频播放结束后,老师看到很多同学都睁开了眼睛,脸上带着好奇和兴奋的表情。看来大家都听得很认真,那现在老师要来考考大家啦!谁愿意第一个来分享一下,你都听到了哪些声音呀? (学生举手回答,老师根据回答进行引导和补充) 其实,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各种各样的声音无处不在,它们构成了我们丰富多彩的生活。那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听听声音》这个课题,去更深入地探索声音的奥秘,感受声音的魅力吧!(板书课题:听听声音) (设计意图:通过音频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声音,自然引出课题,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二)探究活动一:分辨声音来源(15分钟) 1.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音频感受到了各种声音的魅力,其实,我们身边也有许多奇妙的声音。现在,让我们来做一个有趣的倾听实践吧!请大家保持安静,闭上眼睛,用心去倾听教室周围的声音。注意,不要说话,不要发出任何声响,让我们一起沉浸在这个声音的世界里,看看你能听到哪些声音。 (给学生1分钟左右的时间安静倾听) 接下来,我们要进行小组讨论。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把刚才听到的声音进行分类记录。每个小组可以互相交流,共同完成这个任务。大家开始吧! (学生小组讨论并记录,教师巡视指导,观察学生的讨论情况,给予适当的提示和帮助) 哪个小组愿意第一个来汇报你们听到的声音以及它们的分类呢? (小组代表上台汇报,教师根据汇报内容在黑板上进行归类板书) 通过倾听和讨论,我们发现了教室周围这么多不同的声音,并且能够准确地进行分类。这些声音构成了我们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也让我们更加感受到声音的奇妙和重要。 (设计意图:通过倾听实践、分类记录和分享交流三个环节,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声音,学会分类整理,并通过小组合作提升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对声音探索的兴趣,为后续深入学习声音知识奠定基础。) (三)探究活动二:描述声音特性(15分钟) 1.刚才我们通过倾听和分类,对声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现在,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些科学词汇,这些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描述声音的特点。请看大屏幕(出示“科学词汇”:高、低、强、弱、悦耳、刺耳)。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些词汇,感受它们的含义。 高:声音的高低,就像唱歌时的高音和低音。 低:声音的低沉,比如男低音的浑厚。 强:声音的响亮,比如大声喊叫。 弱:声音的微弱,比如悄悄话。 悦耳:声音好听,让人感到愉快,比如鸟叫声。 刺耳:声音难听,让人感到不舒服,比如喇叭声。 同学们,这些词汇是不是很有趣?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描述声音的特点。接下来,我们就要用这些词汇来描述一些声音啦! 现在,老师要播放一些特定的声音片段,大家要仔细听哦!听完后,我们要用刚才学到的科学词汇来描述这些声音。准备好了吗? (播放鸟叫声片段) 同学们,刚才听到的是什么声音?谁能用科学词汇来描述一下? (预设:我觉得鸟叫声很悦耳,声音也很高。) 接下来,我们再听一段声音。 (播放喇叭声片段) 这次听到的是什么声音?谁能用科学词汇来描述一下? (预设:我觉得喇叭声很刺耳,声音也很强。) 6.现在,老师要给大家示范如何填写“班级记录表”。请看大屏幕(出示“班级记录表”模板,表格包括声音来源、声音特点等栏目)。 现在,同学们可以在自己的记录表上填写刚才听到的声音和它们的特点。如果有不会写的字,可以举手问老师哦! (学生填写记录表,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通过学习科学词汇、描述声音片段及填写记录表,帮助学生准确描述声音特点,培养观察、表达与记录能力,激发学习兴趣,为深入探究声音知识打下坚实基础。) (四)拓展应用(5分钟) 1.乐曲欣赏:播放简单乐曲片段 2.音高辨识:引导学生识别音符的高低顺序 3.表达训练: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听到的乐曲 (设计意图:通过乐曲欣赏、音高辨识和表达训练,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提升对音高变化的敏感度,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水平。) 四、完成作业:2分钟 板书设计 1.1听听声音 声音几乎无处不在 描述声音:强、弱、高、低、悦耳、刺耳
教 学 反 思 在“听听声音”科学课中,通过乐曲片段引导学生识别音高顺序并描述乐曲,培养听觉观察与科学表达能力。学生对乐曲欣赏环节兴趣浓厚,能积极参与并描述乐曲,显示初步的声音感知与理解。但部分学生在科学术语运用上不准确,音高变化描述模糊。这表明科学概念讲解需更浅显易懂,帮助学生结合声音特征与科学词汇。课堂时间分配紧张,学生自主探究和讨论时间不足,部分小组未能深入分析和记录乐曲。未来教学中,将注重科学概念精准讲解,通过实例和互动活动强化声音科学特性理解。同时,合理安排课堂时间,提供更多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