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2014-2015年八年级3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2014-2015年八年级3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3.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8-10 00:46: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2014-2015学年八年级3月月考历史试题(教师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40分﹚
1、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说:“要把法律放在神圣的位置,无论任何人、办任何事,都不能超越法律的权限,我们要用法治精神来建设现代经济、现代社会、现代政府。”自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民主法制建设,建国初期起临时宪法法作用的文件是(
)【版权所有:21教育】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
( http: / / www.21cnjy.com )会议共同纲领》的相关史实。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会议制定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我国是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指明了我国的国体、政体、性质,为社会主义初期建设指明了道路。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以前的建国纲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选择答案C。
考点:人教版版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下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2、标志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成为国家的主人,使中国成为独立自主国家的历史事件是(

A、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B、西藏的和平解放
C、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此问考查的是新中国成立的意义。新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国的成立的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故符合题干意思的是答案D。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下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3、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历史的结论。能充分说明这一结论的依据是(

A、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土地改革运动
D、三大改造的完成[
:
.Com]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新中国成立的相关史实
( http: / / www.21cnjy.com )。理解题意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表达的是没有共产党的取得革命的胜利就没有新中国的成立。根据课本所学,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发展壮大,同国民党合作取得了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胜利,之后打败国民党实现了国家安定统一,才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新中国的出现。选择答案B。21教育网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下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4、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当时一些报刊纷纷发表评论:“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此评论的主要含义是(
)21cnjy.com
A、国内反动势力被彻底清除
B、人民实现当家作主
C、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颁布
D、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此问考查的是新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成立的意义。新中国的成立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国人民不再是被压迫的地位成为国家的主人。故符合题干意思的是答案B。[
:
]www.21-cn-jy.com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下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5、在中国民主革命的过程中,毛泽东作出的贡献有(

①找到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正确道路
②领导人民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③领导人民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④领导人民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出处:21教育名师】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答案】A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下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三大改造。
6、贴春联是中国特有的习俗,春联的内容往往是社会历史变迁的写照。下列春联中,反映建国初期的是(

A、新四军拼命抗日
老百姓安心过年
B、万里山河归人民
五亿群众庆新生
C、宁要社会主义草
不要资本主义苗
D、奥运世博扬国威
改革发展创奇迹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题干中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一些重大事件的掌握。学生需要结合春联反映的信息,找出相对应的历史事件。此题中的关键及时建国初期,就是发生在新中国成立后不久的事件。“新四军拼命抗日”通过这句就可以判断描述的是抗日战争,发生在新中国成立前,不对。“五亿群众庆新生”,使人们获得新生的是新中国的成立。C“宁要社会主义草
不要资本主义苗”反映了不同社会制度阶级斗争,发生在文革时期。D
“改革发展创奇迹”发生在改革开放后,CD在时间离得远了。故选择B。  21
cnjy
com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下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7、20世纪50年代,人们用“最可爱的人”来赞美抗美援朝中涌现出的英雄人物。下列被誉为“最可爱的人”的是(

①黄继光
②邱少云
③董存瑞
④雷锋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抗美援朝的相关史实。1950年美帝国主义侵略朝鲜,妄图以朝鲜为踏板侵略中国。为了援助朝鲜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进行了抗美援朝。在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发扬了高度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被誉为“最可爱的人”。因此此题选择抗美援朝中的人物即可,根据课本所学黄继光和邱少云是抗美援朝中的人物,董存瑞在人民解放战争中壮烈牺牲,雷锋是十年探索时期的,选择答案A。[
:
.Com]21
cnjy
com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下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最可爱的人。
8、彭德怀说:“它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材料反映的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

A、土地改革运动
B、三大改造的完成
C、抗日战争的胜利
D、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抗美援朝的相关史
( http: / / www.21cnjy.com )实。题干中的有效信息,美国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发动一场战争,并且以美国的失败结束。根据课本知识,美国在1950年侵略朝鲜。从我国的角度这次战争被称为抗美援朝。这次战争狠狠打击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帝国主义国家,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选择答案D。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下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最可爱的人。
9、我国是农业大国,党和政府历来都
( http: / / www.21cnjy.com )把“三农”问题列为发展国民经济的重中之重。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加了26.9%,达到14000万吨,这其中的根本原因是(

A、社会主义制度已经确立
B、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的提高与改进
C、工业极大发展,辅助了农业
D、土地改革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土地改革的意
( http: / / www.21cnjy.com )义。首先理解题意1951年粮食产量比1949年大大增加,就说明在1949年到1951年有一项措施,极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根据课本所学符合这些条件的是1950年开始的土地改革。土地改革促进粮食增产的原因是因为解放发展了农村生产力,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选择答案D。
考点:人教版版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下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土地改革。
10、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下列关于土地改革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①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②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
③建立了土地的公有制
④农民翻了身,成了土地主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改革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意义。根据题干可知是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使人民政权得到巩固。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建设准备了条件。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把封建土地地主私有转变土地农民私有,故③是不正确的,选择答案B。
考点:人教版版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下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土地改革。
11、在1953年开始的“一五计划”实施过程中,“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农业的发展”“社会主义改造过急过快,为以后相当长时间留下了后遗症”。这种评价告诉我们(

A、在“一五计划”实施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B、“一五计划”大幅度超额完成所有指标
C、在“一五计划”实施中失误占主导地位
D、“一五计划”以农业经济的发展为中心
【答案】A
考点:人教版版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下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工业化的起步。
12、12月4日是全国普法宣传日,那么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颁布于哪一次会议(

A、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十一届三中全会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党的十二大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史实。1954年9月在北京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的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促进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所以C项是正确的。
考点:人教版版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下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工业化的起步。
13、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的标志性事件是(

A、“一五计划”任务完成
B、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C、“大跃进”运动开始
D、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属于基础性
( http: / / www.21cnjy.com )选择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三大改造实质的理解。三大改造是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通过建立生产合作社,把农民和手工业手中的私有生产资料变成国家集体所有。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国家采取赎买的形式,通过公私合营,改造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所以通过三大改造我国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故答案选B。
考点:人教版版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下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三大改造。
14、如图是新中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发展趋势示意图。其中,导致甲到乙段发展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2-1-c-n-j-y
A、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B、开展“大跃进”运动
C、推行人民公社化运动
D、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三大改造的相关史实。此题是图表题,考察的是学生的分析理解归纳能力。首先学生认真审题仔细阅读表头文字,其次认真观察表格内数字的变化,寻找规律,最后联系课本所学知识确定答案。根据题干中“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发展”
、“甲到乙段”的农业发展呈上升趋势,说明1952年到1957年的措施促进了农业发展。根据课本所学这个时间段,促进农业发展的措施1953到1956年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考点:人教版版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下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三大改造。
15、在学习和研究历史的过程中,我们往往要对众多的历史事件、历史要素进行关联分析。下列史实之间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①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
②抗美援朝——人民政权巩固
③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④大跃进运动——新中国第一部宪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
①③④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学生的理解分析能
( http: / / www.21cnjy.com )力,和对重大历史事件的识记能力。属于基础题,难度不太,根据课本所学,1949年解放战争胜利,中国基本实现了统一才有中国共产党成立新中国;抗美援朝胜利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新中国开辟了良好的国际环境,稳固了新生政权;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初步确立,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大跃进运动发生在1958年,故④错误的。选择答案A。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下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工业化的起步;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下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16、“两弹元勋”邓稼先、“党的好干部”焦裕禄、“铁人”王进喜先进事迹共同体现的,需要我们发扬光大的时代精神是(

A、解放思想,改革创新
B、保家卫国,革命英雄主义
C、解放全中国,将革命进行到底
D、艰苦创业,为人民服务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
( http: / / www.21cnjy.com )时期重要人物体现的精神。十年探索时期,社会主义建设虽然发生了严重失误,当时中国条件很差,一穷二白,但仍然取得显著成就。主要是因为为建设社会主义而艰苦奋斗的广大人民和干部中涌现出大批先进人物,像大庆石油工人王进喜,他艰苦创业的精神被誉为“铁人”精神,他被称为“大庆铁人”;焦裕禄为了治理河南兰考的风沙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人民称颂他是“党的好干部”。由此总结这些人物身上所体现的精神是答案D。
www-2-1-cnjy-com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下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17、下列内容中,可以证明“1966~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是一场内乱”的是(

①掀起夺取党和政府领导权的狂潮
②迫害领导干部和知识分子
③消灭地主阶级
④国民经济发展缓慢
⑤教育科学文化事业遭到严重摧残
A.①②③④⑤
B.
①②④⑤
C.
①③④⑤
D.
②③④⑤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文化大革命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相关史实。学生理解题意说文化大革命是一场“内乱”强调的就是文化大革命给中国社会带来的混乱,灾难。此类题还可以用排除法比较简单,但是要求学生对课本知识掌握的比较牢固。根据课本知识,“消灭地主阶级”是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下面四个答案的选项最少四个,排除一个就确定答案B。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下册·中华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土地改革;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下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18、我国现在正处于“十二五”计划期间,“一五”计划的重要任务应该是(

A、在新解放区完成土地改革
B、实现国家工业化,完成三大改造
C、优先发展重工业
D、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此问考查的是一五计划的相关
( http: / / www.21cnjy.com )史实。根据课本知识,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相应的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故“重要任务”是发展重工业。选择答案C。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下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工业化的起步。
19、某班开展以“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1953—1956)”为主题的课题讨论,据此判断他们讨论的是(

A、解放西藏
B、土地改革
C、三大改造
D、“一五”计划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
( http: / / www.21cnjy.com )初级阶段的标志。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使中国的社会制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故而称为“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1953—1956)”故答案选C。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下册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三大改造。
20、1961年中共中央召开全国经济工作会议,对国民经济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这一事件产生的历史背景是(

A、全面完成“一五”计划
B、出现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的失误
C、推进农业合作化运动
D、支援抗美援朝战争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社会主义
( http: / / www.21cnjy.com )建设十年探索时期的相关史实。1956年中共八大所作出的论断都是正确的,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因为我国对建设社会主义缺少经验,有急于求成,忽略客观经济规律,错误的发动了“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导致国内出现了严重困难。1961年党和政府全面调整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恢复了生产,并取得了显著成就。选择答案B。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下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二、综合题(共30分)
21、(20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材料一:建国初期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表(单位:万吨)
种类
1950年
1951年
1952年
粮食
13213
14369
16392
棉花
50.2
103.1
130.4
材料二:“一五”时期我国各部门投资比例表
部门
重工业
农业水利
交通运输
文化教育
其他
投资比例
58.2%
7.6%
19.5%
7.2%
7.5%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促进建国初期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分)农业发展有什么重要历史意义?(8分)21·cn·jy·com
(2)材料二表明“一五”期间我国国民经济投资的重点是什么?(3分)“一五”计划的完成有什么历史作用?(6分)[
:
]
【答案】
(1)土地改革(3分)
意义:彻底摧毁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农民翻身做了主人,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的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8分)[
: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优先发展重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回答重工业投资比例最高,交通运输业次之也可)。(3分)作用:我国开始改革工业落后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回答为我国的工业化奠定了基础也可)。(6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此问考查的是土地改革的相关
( http: / / www.21cnjy.com )史实。根据材料一表格中的时间和种类的变化,分析得出的结论是1950到1952年我国农业快速发展。根据课本所学,这个时间段促进农业发展的事件是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第二小问问“农业发展的意义”。通过分析已知是土地改革推动了农业发展。所以这小问实际就是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的意义。
(2)此题是图表题,考查的是学生的分析理解归纳能力。首先学生认真审题仔细阅读表头文字,其次认真观察表格内数字的变化,寻找规律,最后联系课本所学知识确定答案。分析材料二图表可以看出一五计划时期我国投资最多的就是重工业,其次是交通运输业。说明我国优先发展重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第二小问是一五计划的作用,根据对课本基础识记答出即可。
考点:人教版版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下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土地改革。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下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工业化的起步。
22、(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小组合作,自主研究”是我们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面是某班同学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围绕“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这个主题进行了探究,请你参与其中,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同学了解到我国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 http: / / www.21cnjy.com )时期既有许多成就,也出现了严重失误,并把几个严重失误列举出来:①“大跃进”
②人民公社化运动
③“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
同学们还通过上网查找资料的途径,找出了右边三张图片:
( http: / / www.21cnjy.com )
(1)请将三张图片的英文字母代号与代表严重失误史实的序号对号入座,填于下表空格中。(3分)
序号



图片
(2)“前事不忘,后世之师。”学习历史的目的之一是以史为鉴,通过对“③‘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的探究,你认为应该吸取哪些教训?(7分)2·1·c·n·j·y
【答案】
(1)(3分)
序号



图片
B
C
A
(2)(7分)我们必须健全社会主义民主
( http: / / www.21cnjy.com )法制,反对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能以阶级斗争为纲;要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矛盾;要努力维护安定团结的社会政治局面等。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在探索建设社会
( http: / / www.21cnjy.com )主义的道路时期的相关史实。(1)此问考查的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时期重大失误,属于基础题。因为问题中已经给出三个事件,所学根据课本所学事件的特征,对号入座即可。根据图一的混乱局面和相关文字,可以想到是文化大革命,根据图二猪不求实际的大想到大跃进的浮夸风,图三为在一起吃大锅饭想到的是人民公社化。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BCA。
(2)此问考查的是历史学科的作用。学习历史可以以史为鉴。文化大革命中做的不对的地方就是我们应该吸取教训避免的。文革时期我姑民主法制遭到严重践踏,故得出我们必须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文革的发生主要是因为国家领导人错误的分析没有得到制止,因为盲目崇拜而在全国掀起,得到这样的教训:建立健全领导监督机制,反对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要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矛盾,不能以阶级斗争为纲;从文革的影响得到的教训: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矛盾;要努力维护安定团结的社会政治局面等。[
:
]21·世纪
教育网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下册·社会主义道
( http: / / www.21cnjy.com )路的探索·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下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来源:21cnj
y.co
m】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