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做个“时间胶囊”》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7《做个“时间胶囊”》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3.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9-08 14:06: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小学科学
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自己》
2.7做一个“时间胶囊”
核心概念:
(五)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教学目标:
1.科学观念
学生能说出自己的身体信息(如身高、体重)是会发生变化的。
学生能初步理解“时间胶囊”是用来保存现在信息并与未来进行对比的工具。
2.科学思维
能在教师引导下,将自己的身体情况与六年级学生进行简单的比较。
能对自己的未来成长情况进行大胆、合理的推测。
3.探究实践
能通过测量、记录等方法,获取自己当前的身体信息。
能动手制作一个简单的“时间胶囊”,并将信息记录单封装保存。
4.态度责任
对观察和记录自己的身体变化产生兴趣,并乐于参与活动。
初步意识到保持健康生活习惯对健康成长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关注并准确测量、记录自己当前的身体信息。(这是完成“时间胶囊”制作的基础实践活动,也是本课的核心任务。)
帮助学生理解“比较”和“推测”的概念。(通过与自己现在对比、与六年级学生对比,来想象未来的自己,这是思维培养的重点。)
教学难点
学生对“未来推测”的理解和表达。(一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长远时间观念较弱,如何引导他们进行合理、积极的想象而非胡乱猜测是难点。)
在“研讨”环节中,引导学生从具体信息(如身高、体重)归纳出健康成长需要的条件。(如何将话题从数据记录自然过渡到健康生活习惯的培养,需要教师的巧妙引导。)
教学准备:
1.测量工具:身高尺、体重秤。
2.记录材料:“时间胶囊”记录单(每人一份)、笔。
3.制作材料:容器(如小瓶子、纸盒)、装饰材料。
4.展示素材:六年级学生照片/视频(用于对比和推测)。
教学过程:
(一) 聚焦,创设情境(约3分钟)
情境导入:展示教材图(放风筝的小男孩)。探险队员们,看!这位小朋友有一个美好的愿望,他希望长大后能放飞更大的风筝。你们有什么长大后的愿望吗?
(学生畅所欲言)要实现这些愿望,我们的身体就需要不断成长。今天,我们就来寻找身体里的“成长密码”。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放风筝的小男孩图片,激发学生对未来的憧憬,引出成长话题,让学生在分享愿望中自然过渡到探索身体成长奥秘的学习主题,激发学习兴趣。)
第一关:游戏活动:【测量大闯关】(预设7分钟)
1.设置两个“密码破译站”(测量站):身高密码站、体重密码站。
学生分组轮流到各站,在老师的帮助下测量并准确记录自己的身高、体重等“身体密码”到“时间胶囊记录单”上。
(教学重点在此落实:引导准确测量和记录)
(设计意图:通过设置身高、体重测量站,让学生亲身体验测量过程,学会准确记录数据,为后续探索身体成长规律提供依据,落实教学重点。)
(三)第二关:畅想“未来战士”(约10分钟)
1.情境过渡:探险队员们已经收集了现在的密码,接下来让我们启动“时光投影仪”,猜一猜到了六年级,我们会变成什么样的“未来战士”?
2.游戏活动:【猜猜我是谁】
展示几张六年级大哥哥大姐姐的活动照片(如打篮球、做实验),让学生直观感受六年级学生的外貌和能力特点。
出示教材第2张图“研讨”部分,引导学生像图中的同学一样大胆推测:“六年级时,我会是什么样?”(如:我能扣篮了!我能自己看懂很厚的书!)
(教学难点在此突破:引导合理推测,联系健康生活)
老师引导:“要成为这样棒的未来战士,我们现在需要注意什么?”(多吃饭、多运动、按时睡觉)自然渗透健康生活的态度。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过渡与游戏活动,激发学生对未来的憧憬,引导合理推测并渗透健康生活态度,培养积极向上的成长观念。)
(四) 第三关:封存“时间宝藏”(约15分钟)
1.情境高潮: 探险任务进入最后阶段!我们要将今天的发现和未来的梦想,封存成一个神奇的“时间宝藏”(时间胶囊)。
2.游戏活动:【宝藏制作大师】
装饰宝藏盒:发放小瓶子或小纸盒,学生用贴纸、画笔等进行个性化装饰。
装入宝藏:将写有“现在密码”和“未来猜想”的记录单卷起来,放入“宝藏盒”。
神圣封存:在盒子上写下自己的名字和日期,举行一个简单的“封存仪式”(如一起说封存咒语:“成长秘密,封存于此!”),然后将“时间胶囊”统一放入班级的“未来保险箱”(一个大的纪念盒)。
(设计意图:通过制作时间胶囊,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感受成长的意义,培养珍视时光、憧憬未来的美好情感。)
(五)总结与拓展(约5分钟)
探险任务圆满成功!我们不仅发现了自己的身体密码,还寄出了一封给未来自己的信。老师会把大家的“时间宝藏”好好保管,等到六年级我们再一起打开,见证成长的奇迹!
(六)拓展任务(约1分钟):
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翻看以前的照片,听他们讲讲你小时候的故事,你会发现更多成长的惊喜!
板书设计:
2.7做一个“时间胶囊”
身高
成长 体重
爱好、能力……
教学反思:
本次公开课《做个“时间胶囊”》围绕“成长探险队”的情境主题展开,以游戏化学习为核心策略,旨在引导一年级学生在活动中感知自身成长变化,培养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回顾整节课的实施过程,既有令人欣喜的亮点,也存在需要深入反思和改进的不足。
本节课的两个主要优点突出体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情境创设与游戏化教学设计取得了显著成效。将整个课堂设计为“闯关解密”的探险旅程,高度契合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测量大闯关”、“猜猜我是谁”、“宝藏制作大师”三个核心环节层层递进,成功将“测量记录”、“比较推测”和“动手实践”等教学目标无缝融入游戏任务中。学生们在角色扮演中始终保持高昂的参与热情,课堂气氛热烈而有序。这种设计不仅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内在动机,更将抽象的“变化”观念和“时间”概念转化为可感知、可操作的具体活动,较好地突破了教学重难点。
其次,活动设计的仪式感和情感价值得到了充分体现。“时间胶囊”封存仪式作为课堂高潮,赋予了科学活动深厚的情感内涵。学生们在装饰宝盒、书写记录、庄严封存的过程中,不仅完成了知识的学习,更获得了珍贵的情感体验。这种设计成功地将科学教育与生命教育、责任教育相结合,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形成了关注成长、珍视未来的科学态度,较好地达成了情感维度的教学目标。
与此同时,本节课也暴露出两个需要改进的不足之处:
一方面,在“畅想未来”环节的引导策略需要进一步加强。虽然通过展示六年级学生照片提供了直观参考,但部分学生的推测仍然过于天马行空(如“变成超人”),偏离了基于现实情况的合理想象。这说明教师在引导学生建立现实与未来之间的联系方面做得还不够充分。未来可以尝试提供更具体的支架,如对比不同年龄段儿童的能力变化图表,或采用更结构化的提问方式(“根据你现在学会跳绳的速度,猜猜六年级时你能跳多少?”),帮助学生进行更有依据的合理推测。
另一方面,实践活动的组织效率有待提升。虽然采用了分组测量的方式,但由于一年级学生操作能力有限,加上对测量工具的新奇感,导致测量环节耗时略长,出现了部分学生等待现象。这不仅影响了课堂节奏,也可能削弱学生的参与感。今后可以考虑增加测量点位、培训小助手辅助记录,或者采用轮换制同时开展多个活动,优化时间分配,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参与。
课后练习:
我们今天制作的“时间胶囊”,主要是为了?
A. 和好朋友分享玩具 B. 留给未来的自己看 C. 当作礼物送给老师
2. 把“时间胶囊”埋起来,等到六年级再打开,是为了?
A. 玩一个捉迷藏游戏 B. 看看我们自己发生了哪些变化 C. 给爸爸妈妈一个惊喜
3. 要想健康长大,实现“时间胶囊”里的愿望,我们现在不应该怎么做?
A. 多吃饭,不挑食 B. 多运动和锻炼 C. 每天都玩手机到很晚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