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对应练(十六) *百年孤独(节选)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
马孔多变了样。跟着乌尔苏拉一起来的人四处宣扬它土地肥美,位置又比大泽区优越,于是昔日僻静的小村落很快变成繁华的城镇,有了手工作坊和店铺,还开通了一条永久商道。
…………
大家几乎要相信她是个聋哑儿,直到印第安人用他们的语言问她要不要喝点儿水的时候,她才眼神一动仿佛认出了他们,点了点头。
家人没有办法,只得把她收留下来。她对所有名字都没有反应,家人只好根据信中她母亲的名字叫她丽贝卡。那时马孔多还没死过人,自然没有墓地,他们只得暂时将骨殖袋收藏起来,等将来有合宜的地方再下葬。很长一段时间这些遗骨在家中到处碍事,总在意想不到的地方出现,像母鸡抱窝似的咯咯作响。
1.下列句子中的“跟”和原文中加点的“跟”,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焦裕禄认识到,这涝、沙、碱“三害”跟瘟神一样,要制伏很难。
B.帝国主义跟国内反对派不甘心于他们的失败,还在作最后挣扎。
C.对抗疫情,人类最有力的武器是科学,因此,要跟科学要答案。
D.心怀“国之大者”,青年人必须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履行时代赋予的重任。
2.第一段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
3.最后一段文字,如何体现魔幻色彩的?(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10分)
①《百年孤独》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命运像画卷一样展现在读者面前,是20世纪重要的经典文学巨著之一。②在写《百年孤独》之前,马尔克斯一直是拉丁美洲一个不温不火的作家。③这部作品一经问世,就震惊了整个文坛。④一时间,马尔克斯名声大噪,成了世界级的作家。⑤关于《百年孤独》,有一个轶事。⑥一个记者问起贾平凹对这本书的看法,他说他从来没有读过,也不知道好看在哪里。⑦这很有意思。⑧现实生活中,想必不少人有同样的想法,却不敢说出来,就像小资产阶级不敢承认自己对红酒和雪茄一窍不通;可一个完全消费得起红酒和雪茄但对此不感兴趣的富豪,却可以非常坦然地说出这句话。⑨很多初读【甲】《百年孤独》的人,可能都会有一种感觉【乙】:乱【丙】,这种【丁】“乱”的来源,可能是源于七代男人共享两个名字,可能是源于魔幻现实主义写法,也可能是源于那种强硬的马尔克斯的叙事风格。⑩但你不得不承认的是,这种乱的感觉也源自一种被震慑,像是一整个南美洲大陆的掠影,带着烈阳、暴雨和极度难忍的痛楚扑面而来。 还没有准备好承受这种痛楚的人,往往会本能地选择闪避。
4.下列与文段第⑧句使用的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B.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C.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D.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5.文段第⑨句画横线的四处中,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请写出该句序号,并说明理由。(3分)
6.文段第⑩句中第二人称“你”的使用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4分)
阅读鉴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16分)
蒙铁尔寡妇
[哥伦比亚]马尔克斯
堂·何塞·蒙铁尔一命归阴,人人都觉得解了心头之恨,只有他老婆例外。可是让众人深信此人确死无疑,却着实花了好几个钟头。得赶紧把棺材盖板的螺丝拧上,送进奢华的祠堂供着,好让众人放心,他并非躺着装死。
下葬之后,除他老婆之外,有一件事真让人难以相信:何塞·蒙铁尔竟是自然死亡,并非暴卒。大伙儿一直以为他大概中了埋伏,挨了冷枪,可他老婆一口咬定他是年迈归天,寿终正寝。他虽则忏悔了,却没有露出一丝痛苦,活像一名新教徒。不过有些细节,这女人还是给弄混了。何塞·蒙铁尔是某个礼拜三晚上八点钟未遵医嘱而大动肝火死在吊床上的。他老婆满心希望全镇居民都来参加亡夫的下葬仪式,希望她的房子变得窄小,花圈多得容纳不下。然而,只来了几名志同道合的老熟人和几个团体,仅仅收到镇公所敬献的几个花圈。她的儿子以驻德领事的身份拍来了唁电,而她的两个女儿则从巴黎拍来了长达三页的唁电。显而易见,他们是站着用邮局里的公用墨水草拟电文的。他们费了许多电报稿子才凑满耗资二十美元的字数。他们谁也没答应要赶回来。那天晚上,六十二岁高龄的蒙铁尔寡妇伏在曾给她带来幸福的亡夫枕过的枕头上呜呜地哭,第一回尝到痛楚的滋味。“我要永远隐居起来,”她想,“反正我觉得我跟何塞·蒙铁尔一样,也给塞进那个盒子里去了。这世界上的事,我什么都不想知道啦。”
男人的尸体从家里抬出三天之后,她流了不少眼泪才明白自己应该做出某种反应,可是不知今后应该如何开始新的生活。
蒙铁尔寡妇叹了一口气。十月份的日子拉长了,淫雨连绵,积水成潭。她感到晕头转向;漫无目的地在何塞·蒙铁尔杂乱但巨大的庄园里漂流。家里那个勤奋的老用人卡尔米恰尔先生一直掌管着产业。如今丈夫既已归天,蒙铁尔寡妇便走出闺房,独当一面,管起家业来。她把房子收拾得整洁朴素,把所有家具统统涂上一层悲哀的色彩,给挂在墙上的死者遗像披上一圈丧带。整整两个月,她闭户不出,养成了咬指甲的毛病。
寡妇打开窗户,这是她丈夫死后第一回。
“这世道真坏透了。”她叹了一口气。
丈夫死后,蒙铁尔寡妇濒临绝境,她以为卡尔米恰尔先生能力挽狂澜,但事情并不尽如人意。何塞·蒙铁尔过去倚仗权势垄断了地方商业,如今老百姓摆脱了他的胁迫,就进行报复了。没有顾客光顾,牛奶便成罐成罐地堆积在院子里凝结起来,蜂蜜发了酵,而奶酪则搁在仓库阴暗的柜子里喂肥了蛆虫。在装着电灯、供着仿大理石天使塑像的陵墓里,何塞·蒙铁尔在为他六年来杀人和欺压的暴行付出代价。国家历史上谁也没有像他那样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如此大发其财。独裁政权的首任镇长进镇那会儿,穿着裤衩、坐在谷仓门前度过了大半生的何塞·蒙铁尔还是个谨小慎微、不论谁当政都拥护的人。他财运亨通,有一阵子名声不赖。他曾扬言,要是他彩票中了奖,就给神殿捐赠一个真人般大小的圣约瑟塑像。过了两个礼拜,他得了六份奖,实现了自己的诺言。人们第一次看到他穿着鞋子是在新镇长走马上任那会儿。这位新镇长当过警长,是个左撇子,为人粗野,负有消灭反对派的特别使命。何塞·蒙铁尔当起他的秘密情报员来。这位谦卑的商人虽说是个性情平和的胖子,但整起他的富的和穷的政治对手来,丝毫没有不安的神色。穷的,由警察在公共广场上执行枪决;富的,则限令其在二十四小时内离开本镇。何塞·蒙铁尔整日跟镇长躲在闷热的办公室里策划着这场屠杀。
有一段时间何塞·蒙铁尔忙得不可开交。其实,穷人死也罢活也罢,他没啥油水可捞;轰有钱的主儿,倒有笔好生意哩。自从镇长开枪打烂了有钱人的大门,要他们限期离镇以来,何塞·蒙铁尔便买下了他们的土地和牲畜,而且,价格是由他自己定的。
不到一年,反对派便按这种速度被清洗干净,何塞·蒙铁尔变成镇上最有钱有势的人物。他把女儿送去巴黎,给儿子谋到驻德领事的职位,自己挤出老命来巩固他的帝国。可惜,他虽攒下偌大一份产业,只享了不到六年的清福。
何塞·蒙铁尔去世已经一年,他的遗孀倒没有听见楼梯咯吱作响,只感到一个坏消息沉重地压在头上。傍晚时分,总有人来。“又闹贼啦,”有人说,“昨天,五十头小牛给偷走啦。”蒙铁尔寡妇坐在摇椅上一动不动地咬着指甲,只感到心头一阵绞痛。
“我一直跟你说,何塞·蒙铁尔,”她自言自语,“这地方的人没良心,你尸骨未寒,人们就变了嘴脸。”
儿女们谁也没有回家。那几个月淫雨连绵,能见到的人就是不屈不挠的卡尔米恰尔先生一人。卡尔米恰尔先生给何塞·蒙铁尔的儿子写了好几封信,劝少东家最好回来出面经管生意,甚至答应由他本人负责照顾寡妇的身体,可他老是得到含糊其词的回答。最后,何塞·蒙铁尔的儿子坦率地回答说,他不敢回国,因为怕挨枪子儿。于是卡尔米恰尔先生上楼走进寡妇的卧室,硬着头皮向她承认由他经管的产业已濒临破产。
“这倒好了,”她说,“我受尽了欺骗,吃足了苦头。你想拿什么就拿什么吧,让我安安静静地死了就得了。”
从那时起,她跟这世界唯一的来往便是每月月底给女儿写信。“这地方人坏透了。”她告诉女儿。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得赶紧把棺材盖板的螺丝拧上”“好让众人放心”,语言幽默又饱含讽刺意味,情感态度鲜明。
B.蒙铁尔寡妇以为亡夫的下葬仪式会很隆重、壮观,结果却恰好相反,可见现实的冷酷,人们的无情。
C.蒙铁尔死后,当地居民摆脱了他的胁迫,就开始进行报复,不再购买他家的商品,最终蒙铁尔寡妇破产。
D.卡尔米恰尔先生多次给蒙铁尔的儿子写信,让他回来接手家里的生意,但蒙铁尔的儿子始终没有回来。
8.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堂·何塞·蒙铁尔一命归阴,人人都觉得解了心头之恨”,小说一开场就设置了悬念,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他们谁也没答应要赶回来”与后文“儿女们谁也没有回家”相照应,使结构更加紧凑,更加完整。
C.小说两次写到“淫雨连绵”的天气,属于环境描写,渲染了凄冷悲凉的氛围,烘托了蒙铁尔寡妇的心情。
D.“这地方的人没良心”“这地方人坏透了”运用语言描写,旨在刻画蒙铁尔寡妇脆弱无力的形象。
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含意丰富,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4分)
10.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中写到“生命从来不曾离开过孤独而独立存在”。请结合小说简要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5/5文本对应练(十六)
1.D [原文中“跟”,动词,表示的是跟随的意思。A项,“跟”,介词,表示的是类比关系,与原文不同。B项,“跟”连词,表示的是并列关系,与原文不同。C项,“跟”介词,表示的是对待或依赖的关系,与原文不同。D项,“跟”动词,表示的是跟随的意思,与原文相同。故选D。]
2.解析:这段话中,尽管说“昔日僻静的小村落很快变成繁华的城镇”,然而这个“繁华”也只不过是“手工作坊和店铺,还开通了一条永久商道”,其实这已经反映出这个小村落与外界隔绝的闭塞情况,这条“商道”是马孔多与外界唯一的交流通道,除此之外与世界别无联系,仿佛是孤立于世界之外的孤岛,充分体现出它的“孤独”,揭示社会环境特点。
答案:表现马孔多居民与马孔多之外世界的关系,突出了马孔多的闭塞与落后,展示了一种“孤独”。
3.解析:解答此题,要结合所给语段中的典型描写和特色用语来分析。本题首先要理解魔幻色彩的意思,魔幻色彩是通过使用一种简化的或者是精细的错视画法技巧将一种神秘的或者是怪异的气氛融入文章的主题中。原文“那时马孔多还没死过人,自然没有墓地,他们只得暂时将骨殖袋收藏起来,等将来有合宜的地方再下葬。很长一段时间这些遗骨在家中到处碍事,总在意想不到的地方出现,像母鸡抱窝似的咯咯作响”,一是遗骨在意想不到的地方出现,给人怪异和恐怖的感觉;二是“像母鸡抱窝似的咯咯作响”,这些遗骨还像母鸡抱窝似的发出“咯咯”的响声,本来遗骨总在意想不到的地方出现已经让人很害怕了,还从听觉上给人营造一种让人毛骨悚然的感觉,这些都是怪异而且魔幻的。
答案:遗骨总在意想不到的地方出现,而且“像母鸡抱窝似的咯咯作响”,让人心生恐怖,充满魔幻色彩。
4.C [文段例句运用对比手法,把“不少人有同样的想法,却不敢说出来”与“一个完全消费得起红酒和雪茄但对此不感兴趣的富豪,却可以非常坦然地说出这句话”对比。A项,比喻,把“西湖”比作“西子”。 B项,借代,“带吴钩”指从军的行动,以身佩军刀代从军行动”。C项,对比,战士们奋不顾身、浴血奋战、死伤惨重,而唐军的将帅却在营帐内看美女唱歌跳舞,寻欢作乐。D项,用典。运用了两个神话典故:蓬山指蓬莱山,传说中海上仙山;青鸟指神话中为西王母传递音讯的信使。故选C。]
5.解析:“可能都会有一种感觉”后用冒号表示提示下文,“乱”是提示的内容,提示内容结束后应该用句号作结,故把“,”改为“。”。
答案:丙。因为乙处的冒号具有提示下文的作用,冒号提示到“乱”字后面就结束了,不包含下一句,所以“乱”后面的“,”要改为“。”,表示提示到此结束。
6.解析:①有代入感。文段是在强调“这种乱的感觉也源自一种被震慑,像是一整个南美洲大陆的掠影,带着烈阳、暴雨和极度难忍的痛楚扑面而来”的感受时,采用第二人称的方式,将读者设定为第二人称“你”,将作者和读者之间设定了一个对话的情境,从而拉近了和读者之间的距离,便于读者接受。②易于理解。通过第二人称代词,以对话的形式讲述道理,这种交流方式更加地平易近人,能够将复杂抽象的道理展示给读者,循循善诱,易于读者理解。
答案:①有代入感。第二人称的使用创设了一个对话的情境,可以拉近与读者之间的距离,便于读者接受。②易于理解。以平易近人的交流方式将复杂抽象的内容展示给读者,循循善诱。
7.B [B项,“可见现实的冷酷,人们的无情”错误,从后文“何塞·蒙铁尔在为他六年来杀人和欺压的暴行付出代价”来看,蒙铁尔是罪有应得,而不是表现“现实的冷酷,人们的无情”。]
8.D [D项,“旨在刻画蒙铁尔寡妇脆弱无力的形象”错误。结合“六十二岁高龄的蒙铁尔寡妇伏在曾给她带来幸福的亡夫枕过的枕头上呜呜地哭,第一回尝到痛楚的滋味”可知,蒙铁尔寡妇已经六十二岁,才“第一回”尝到痛苦的滋味,“曾给她带来幸福的亡夫”也可看出她丈夫生前一直保护她,她的生活一直很幸福,所以她一直认为她丈夫是一个带给人幸福的人,所以“这地方的人没良心”“这地方人坏透了”的语言描写,主要是为了表现蒙铁尔寡妇并没有意识到蒙铁尔的罪行,没有反思自己的过错。]
9.①“真让人难以相信”“竟是”等语句表明蒙铁尔的死亡很突然,大家都没有预料到,更没有想到蒙铁尔竟是自然死亡,而不是被杀。②“除他老婆之外”“可他老婆一口咬定”等语句表明蒙铁尔是一个坏事干尽、不得人心、随时都可能被暗杀的人,只有他老婆维护他;也体现出他老婆并没有意识到蒙铁尔的罪行。
10.①蒙铁尔死后,留下偌大一份产业,蒙铁尔寡妇无力经营,眼看着产业濒临破产,她内心感到痛苦、孤独。②蒙铁尔死后,儿女都没有回家,蒙铁尔寡妇长期能见到的人只有用人卡尔米恰尔先生,她的生活充满孤独。③蒙铁尔死后,蒙铁尔葬礼备受冷落,人们开始报复,周围的社会环境让蒙铁尔寡妇感到痛楚、孤独。④蒙铁尔寡妇除了每月给女儿写信,没有任何精神寄托和社交活动,只是迷茫、麻木地活着,体现了她的孤独。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