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版(粤教)九年级化学上册 1.3 物质的变化-资源套餐(包含本课的教学设计、课件、习题、素材等) (11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科学版(粤教)九年级化学上册 1.3 物质的变化-资源套餐(包含本课的教学设计、课件、习题、素材等) (11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6-08-10 11:30:06

文档简介

《1.3 物质的变化》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自然界的物质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和变化之中,不同的物质形态和运动形式发生着相互作用。
2、学习研究物质变化规律的科学方法。
教学重难点:
学习研究物质变化规律的科学方法。
教学材料准备:
硫酸铜、氢氧化钠溶液、鸡蛋清、试管、酒精灯、铁架台、滴管、锥形瓶、硝酸铅溶液、碘化钾溶液、蒸馏水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日食、流星雨。
二、合作探究:
(一)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着的:
图片:课本图片
提出问题:这些变化是什么变化?
分析归纳出什么是化学变化?什么是物理变化?
物理变化:变化中没有新物质产生,只有形态、状态的改变。
化学变化:变化中会产生新的物质。
提问: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在本质上有什么不同?
化学变化的实质是构成物质分子的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分子。
思考: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区别:变化中有无生成新的物质。
联系:化学变化中伴随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不伴随化学变化。
实例再分析
(二)探究物质变化的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等来寻找物质变化的证据。
举例:硝酸铅和碘化钾反应(证据:颜色变化、沉淀的产生)
绿叶的变化(证据:颜色变化)
钢铁的熔化(证据:温度变化、状态变化)
铁丝的形变(证据:形状的变化)
水的电解(证据:气体的产生)等。
演示实验:硫酸铜晶体的变化
1、观察形状、颜色(规则形状、蓝色固体)
2、晶体的溶解(能溶解、蓝色溶液)
3、和氢氧化钠反应(写出化学方程式)(生成蓝色沉淀)
4、晶体受热分解(写出化学方程式)(蓝色变白色)(注意分析固体物质加热时的操作注意事项)
5、硫酸铜粉末逐滴加水(写出化学方程式)(白色变蓝色)
提问:实验中,哪些实验有颜色变化?(4、5,原因是硫酸铜晶体带结晶水为蓝色,不带结晶水为白色)
有沉淀产生?(3,原因是生成蓝色絮状的氢氧化铜沉淀)
有状态的改变?(2,原因是硫酸铜晶体能溶于水)
并总结出硫酸铜晶体的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蓝色晶体、易溶于水、受热易分解、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蓝色絮状沉淀)
小结:根据物质变化中所获得的信息对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推测的方法是探索物质变化规律的基本方法。
(三)、物质变化规律的应用
1、演示实验:鸡蛋清与硫酸铜的作用――利用硫酸铜可以检验蛋白质的存在。
2、演示实验:白色硫酸铜粉末加水――利用这一性质可以检验水的存在,或少量水分的吸收剂。
交流小结:
物质变化——观察实验——寻找证据——分析得出规律——推测性质——应用(造福人类)
《1.3 物质的变化》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冰融化成水 B.铁锅生锈
C.樟脑丸在衣橱中变小 D.在晾干的咸菜表面出现食盐晶体
2、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食物腐败 B.煤气燃烧
C.湿衣凉干 D.菜刀生锈
3、下列诗句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B.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C.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4、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食物腐败 B.煤气燃烧
C.湿衣凉干 D.菜刀生锈
5、下列变化与氧气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
A.碳酸钠晶体在干燥的空气里变成粉末
B.铁在潮湿的空气里生锈
C.露置在空气中的石灰水变质
D.常压下,氧气在约零下183℃时变为淡蓝色液体
6、下列叙述中,属于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
A.纯水为无色无味的液体
B.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氧化镁
C.铜绿受热时会发生分解
D.氧气不易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大
7、1999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开创“飞秒(10-15s)化学”新领域的科学家,使运用激光光谱技术观测化学反应时分子、原子运动成为可能。你认为该技术不能观察到的是( )。
A.原子中原子核的内部结构
B.化学反应中原子的运动
C.化学反应中生成物分子的形成
D.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分子的分解
8、下列各组变化中,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铁片生锈,火药爆炸
B.蜡烛燃烧,酒精挥发
C.玻璃熔化,黄酒变酸
D.瓷器破碎,滴水成冰
二、分析填空
1、阅读下面短文,回答有关问题
①1773年和1774年舍勒和普利斯特里先后发现一种新的气体,②后经拉瓦锡确认,它是空气的组成部分,③这就是我们现已熟知的氧气。④氧气是无颜色无气味的气体,⑤它能供给呼吸,支持燃烧,⑥但氧气能腐蚀钢铁等金属,使它们生锈,⑦少量氧气能微溶于水。
叙述氧气物理性质的是 、 两句;
述氧气化学性质的是 、 两句。
2、1860年英国化学家戴维用通电分解法首先从苏打中制得一种金属,并将其命名为“钠”。他对钠作了如下实验:用小刀切下一小块金属钠,切面呈银白色,将其投入水中,它浮于水面,与水发生剧烈反应,并在水面急速游动,发出嘶嘶声,立刻熔化成一个银白色的小球,逐渐缩小,最后完全消失。根据以上内容,请归纳出金属钠的有关物理性质。
(1)
(2)
(3)
《1.3 物质的变化》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煅烧石灰石 B.钢铁生锈
C.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水加热变水蒸气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理变化中一定伴随着化学变化
B.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
C.生成沉淀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D.有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3、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有( )。
A.颜色改变 B.发光放热
C.新物质生成 D.固态变为气态
4、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潮湿衣服经太阳晒后变干了 B.铜锭抽成铜丝
C.铁在高温下熔化成铁水 D.煤的燃烧
5、下列实验现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镁条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化学变化生成氧化镁
B.碱式碳酸铜受热后看到有二氧化碳气体放出
C.水受热后有白色水蒸气发生
D.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
6、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植物光合作用 B.硫粉燃烧
C.铁矿石粉碎 D.铜绿加热分解
7、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电灯通电后发热发光 B.食盐溶于水
C.木棍折断 D.水通过电生成氢气、氧气
8、关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一定不会同时发生
B.发生化学变化时,不一定会发生物理变化
C.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同时伴随物理变化
D.发生物理变化时,一定同时伴随化学变化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化学变化常伴随放热、发光等现象;
B.化学变化一定有其它物质生成;
C.化学变化一定比物理变化剧烈。
D.化学变化中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10、下列变化有一种变化与其它三种变化的类型不同,这种变化是( )。
A.蒸发 B.变形 C.水变成冰 D.物质燃烧
11、判断木炭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主要依据是( )。
A.产生红光 B.放出大量的热 C.生成无色气体二氧化碳 D.木炭消失
二、填空题
1、物质变化分为( )和( ),其中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 ),变化时( )叫化学变化。
2、纸张燃烧属于( ),因为( )。
3、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光照条件下,以水和二氧化碳等物质为原料合成淀粉、葡萄糖等有机物;动物的呼吸作用是在氧气的作用下,分解有机物,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等物质。由此可见,植物的光合作用是( )变化,动物的呼吸作用是( )变化。
三、判断题
1、凡是有气体产生的变化就一定是化学变化。( )
2、有发光放热的现象一定是化学反应。( )
3、化学变化的特征是生成了新的物质。( )
4、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常常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
5、固态物质受热变为气态物质,这种变化一定是物理变化。( )
课件17张PPT。 物质的变化 我们知道:自然界的物质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变化,你能说出生活中物质变化的实例吗?如:太阳的升降、月亮的圆缺、细胞的分裂、生长和分化,物质的溶解性、下雨、木柴燃烧、植物光合作用、瀑布落下、电灯发光、冰山消融、水的电解 。提问:上述的这些变化又是什么变化?这些变化又是什么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观察活动喷雾写字
实验方法:
用装有某种溶液的喷雾器向一张白纸上喷 雾,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实验现象:白纸上出现四个红色大字“化学变化”
实验思考:从喷雾写字你想到了什么问题?
学问,首先要学会提问! 火柴梗
形状变化 水的
状态变化 石蜡
形状、状态变化 玻璃
形状变化 食盐
状态变化无




火柴梗被折断
水气化
水凝固
火柴梗

石蜡石蜡融化成液体玻璃玻璃破碎食盐食盐溶解加热后
又得到固体食盐观察活动(一)物理变化
1、概念:物质发生变化时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3、举例:物质三态的变化、形状的变化、溶解、蒸发、灯泡发光。2、特征 :没有新物质生成,只是形状、状态(气、液、固)的变化。
归纳与总结演示实验火柴梗
明亮的火焰;发光、发热
黑色固体
银白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
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热
白色粉末
有新物质生成
有新物质生成
观察活动(二)化学变化
1.概念:物质发生变化时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又叫化学反应)
2.特征:有新物质生成。
举例:燃烧、生锈、呼吸作用、光合作用、
酿酒酿醋、铁矿石炼铁等。
归纳与总结(三)化学变化的文字表达式
三个注意:
1、反应前的物质(反应物)写在左边;
2、生成的物质(生成物)写在右边;
3、用箭头连接,将反应条件写在箭头的上方
4、当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不止一种时,用 “+”连接。
练习写文字表达式
1、磷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五氧化二磷。
2、铜在氧气中加热生成氧化铜。(四)观察化学实验的方法:
反应前的现象反应进行时的现象反应后的现象1、实验前观察反应物:颜色、状态、气味等。
2、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实验现象:如有无发光、发热、变色、
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3、实验后观察生成物:如颜色、状态、气味等。
。注意分清现象和结论:
现象:用眼看、鼻闻、耳听、手摸等各种感觉形式。去感知,是直接作用于我们感觉器官的客观事实。
结论:根据现象进行分析,经推理得出。物质变化变 化 现 象冰山消融钢铁生锈电热丝升温木炭燃烧状态从固态变为液态有新物质:铁锈生成温度从低到高发出白光体积变小亮度:变亮了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生成集气瓶变热,温度升高变化中有没有
别的物质产生变化无无有新物质
铁锈生成 有新物质
二氧化碳生成物理
变化化学
变化物理
变化化学
变化总结: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在本质上有什么不同?化学变化的实质:构成物质的分子的原
子重新组合,形成了
新的分子。物理变化的实质:分子间的距离发生改变。1、两者根本区别:变化中有没有新的物质生成。2、两者的联系:化学变化一定能伴随着物理变化。 物理变化不一定有伴随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联系和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在本质上有什么不同?化学变化的实质:构成物质的分子的原
子重新组合,形成了
新的分子。物理变化的实质:分子间的距离发生改
变。一、物理变化(无新物质生成)
二、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
三、两类变化的区别和联系
1.区别:是否生成新物质。
2.联系:二者常常同时发生。
四、观察化学实验的方法。
小结 探究物质的变化,可以以观察、实验为方法,从不同的方面寻找证据,进行分析,从而认识物质的变化和规律,推测它们的性质,并利用这些变化规律造福人类。再 见!课件6张PPT。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的生成,常伴随着发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 有没有新物质生成。★新物质是指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物质不同的物质。哪些是物理变化
哪些是化学变化石蜡熔化发光发热白烟向上飘蜡烛芯端被烧黑生成二氧化碳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气味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表现出来的性质。
哪些是化学性质
哪些是物理性质软密度比水小可燃烧易熔化白色固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