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教案
教学目标
知道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理解分子的概念,了解分子的特性。
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化学反应的实质。
感受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运动性和物质的可分性。
初步形成微观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分子的概念及其特性。
教学难点:
用分子的观点解释某些现象。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方法
综合应用讲授法,提问法,演示法,实验法等教学方法,以语言讲述,直观的实验和巩固练习方式教学。
教学过程
[引课]上一节我们通过学习空气,知道了空气中含有的氧气,氮气等。像这样存在于自然界的物质还可以再分,那么是由什么构成的呢?从本节开始我们一同进入奇妙的微粒世界。
[师]:通过预习课本,我们可以找到构成物质的微粒有三种,分别是分子,原子和离子。本节课我们来认识分子。
首先学生找出分子的概念。
然后老师通过和学生合作实验探究引导学生直观体会分子的特性。
让同学们感受实验的奇妙,体会浓氨水让酚酞变红的实验现象。
探究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着的,分子的体积质量很小,以及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发生改变,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不发生改变。分子是保持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探究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并且温度是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
探究说明分子之间是由间隔的,并且气体分子之间的间隔是最大的,其次是液体,固体分子之间的间隔最小。
让同学们回忆混合物和纯净物的宏观概念,并引导他们用分子这样的微观观点去解释他们。通过老师和学生合作交流学习共同完成实验现象的记录及有关讨论与交流。
以实验探究为例:
[师]:实验是化学的基础,分为三个阶段:实验前,实验中以及实验后。实验前要明白实验的原理,实验的仪器和试剂,实验中要注意观察实验的现象并记录,实验后反思实验结果。
[师]:在实验中我们已经知道了浓氨水可以使无色的酚酞溶液变红,这是实验的原理,在实验中我们需要哪些仪器和试剂呢?
[生]回答:烧杯,浓氨水,酚酞试剂等。
[师]:请一位同学和我合作共同做这个实验。请其他同学认真观察这个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
[生]:无色酚酞溶液变红了
[师]:酚酞试剂和浓氨水并没有接触,为什么变红了?
[生]:分子是不断运动着的。
[师]:为什么实验过了很长时间才能观察到变红的现象呢?
[生]:分子运动的慢,需要时间。
[师]:对,什么是分子运动快慢的因素呢?这是分子的第五个特性:分子运动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增大。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明白分子的概念,了解分子的特性,会用分子的观点解释某些现象。
注:采取让同学们小结,老师补充解释的方式小结培养学生进一步的自学小结能力。
三、分子观点解释(微观观点)
纯净物: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
混合物:多种分子构成的物质。
《2.2 构成物质的微粒(Ⅰ)——分子》习题
一、选择题
1、农作物的种子经过发酵、蒸馏制得的乙醇被称为“绿色汽油”。乙醇的分子结构如图所示。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乙醇分子是由3种元素组成的有机物
B.一个乙醇分子中含有28个质子
C.乙醇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2
D.乙醇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2、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其中错误的是( )。
A.热胀冷缩,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升降而改变
B.“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10mL酒精和1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D.湿衣服在夏天比冬天容易晾干,说明分子的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
3、春暖花开季节,滨河路边常闻到怡人的紫丁花香味,这一现象说明( )。
A.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分子分裂成原子
C.分子很大 D.分子之间有间隔
4、如下图所示,两个甲分子反应生成三个乙分子和一个丙分子,则从图示获得的信息中,不正确的是( )。
A.分子的种类在化学反应中发生了改变
B.该反应的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
C.反应生成的丙物质属于单质
D.乙分子中含有一个A原子,一个B原子
5、为探究物质的可分性,小琴同学用高锰酸钾颗粒依次进行了下列三步实验操作①研磨:从试剂瓶中取少量高锰酸钾颗粒放在研钵中研碎成粉末;②溶解:取少量粉末放在试管中,加水使其完全溶解;③稀释:把试管中的溶液全部倒进盛有200 mL水的烧杯中。其中哪些操作步骤中高锰酸钾不再分( )。
A.全部 B.只有① C.只有② D.只有③
6、1999年度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艾哈迈德·泽维尔开创了化学研究新领域,他运用了激光光谱技术来观测化学反应时分子中的原子运动成为可能,你认为该技术不能观察到的是( )。
A.原子中原子核的内部结构 B.化学反应中原子的方向
C.化学变化中生成物分子的形成 D.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分子的分解
7、朝核问题引发了国际关注,核问题的关键是核能的如何利用。已知某种核原料的原子核中含有1个质子和2个中子,那么( )。
A.该原子是一种氢原子 B.该元素是金属元素
C.该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 D.该原子核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
二、问答题
1、分子的概念: 。
2、水是由 构成,二氧化碳是由 构成;
氧气是由 构成, 是由氮分子构成。
3、利用分子性质解释下列问题。
(1)1个水分子的质量约为3×10-26Kg,一滴水中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
(2)湿衣服能晾干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50ml酒精和50ml水混合,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说明了______________。
4、分子与物质性质的关系:
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而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最小微粒,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________。当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它的分子本身_________;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它的分子本身_____________。
5、(1)人口渴了可以喝水解渴,同时吃几块冰块也可以解渴,这就说明:水和冰都具有相同的性质,因为水和冰都是由_________构成的,同种物质的分子____ ___是相同的。
(2)为什么说酒精挥发是物理变化?而酒精燃烧是化学变化?(从分子角度解释)
《2.2 构成物质的微粒(Ⅰ)——分子》习题
一、填空题
1、下列关于分子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 B.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
C.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D.分子是保持物质物理性质的微粒
2、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三态变化,主要是由于( )。
A.分子的大小发生了变化 B.分子的运动速度发生变化
C.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 D.分子的质量发生了变化
3、关于液态氧与氧气的叙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它们是两种不同的物质 B.它们的存在状态和化学性质相同
C.它们的分子构成相同 D.液态氧是混合物,氧气是纯净物
4、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分子运动论解释的是( )。
A.把两块表面平滑干净的铅压紧,就不容易将它们拉开
B.在室内,同样表面积的热水比冷水蒸发得快
C.氧化汞受热分解生成汞和氧气
D.医院里充满了酒精味和药味
5、下列物质是由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 )。
A.纯净物 B.混合物 C.蒸馏水 D.糖溶液
6、下列关于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B.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微粒
C.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同 D.分子受热体积变大,遇冷体积变小
7、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分子运动速度加快 B.一种分子运动到另一种分子之间去了
C.分子被破坏变成了其他的分子 D.分子间隔变小
8、下列能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 )。
A.二氧化碳分子 B.碳原子 C.氧原子 D.氧分子
二、问答题
1、生活中的下列现象,用分子的相关知识加以解释。
①室内插花,满室飘香。说明
②10mL酒精和1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说明
③湿衣服放在火炉旁,干得较快。说明
④空气能被压入足球中。说明
2、拓展探究:
已知NO2是红棕色气体,N2O4是一种无色气体。NO2在密闭容器内受压时能转化为N2O4气体。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两个实验探究有关的变化。实验时甲抽去中间的玻璃片,乙推压密闭注射器里的活塞,然后再松开后。
甲 乙
(1)甲实验可能产生的实验现象是 。
该实验说明的问题是 。
(2)乙实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该变化属于 变化。
(3)上述两个变化的本质区别是什么?(用分子的观点解释)
课件18张PPT。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阅读材料(1) 在报纸上的一个墨点就含有1018个碳原子,一万个氧气分子连接起来的长度还不到1微米。
(2)我国科学工作者运用分子组合出纳米算盘、纳米锁和纳米钥匙;运用分子材料构造分子机械,诸如分子开关、分子导线、分子马达和分子列车。 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很多种。
科学家研究发现,世界上的所有物质
都是由人们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之一。古希腊哲学家 德谟克里特
大块物体是由极小的物质粒子组成的。导 语用显微镜放大几百万倍获得的苯分子的图像。分子真实存在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如,氧气,氢气,二氧化碳,水,酒精,氨水等。例:氧气由氧分子构成;
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
水由水分子构成。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之一。 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2、分子的特性分子在不断的运动: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一般来说,固体分子间隔最小,气体分子间隔最大。实验现象:能闻见香味
为什么我们的鼻孔与手巾相隔一段距离,就能闻见香味?
?许多物质都由分子构成。香水是由香精分子和酒精分子混合而成的,当香水中的这些分子通过扩散运动到空气中后,我们就能闻到酒精和香精的气味了。实验现象:试管内的液体变红实验结论:氨水能使酚酞变红实验现象:A烧杯内的酚酞变红
B烧杯内的酚酞不变色实验结论:分子在不断的运动,氨分子运动到了A烧杯中的酚酞里,使酚酞变红。模拟实验25mL水和25mL酒精混合后的体积你的猜想是?由此你又能得到分子具有什么样的性质?实验现象:空气易压缩,水不易压缩。
实验结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般情况下,固体分子间隔较大。实验:在两支注射器中,分别装入空气和水,慢慢推压。分子有多大?
不同物质的分子都是很小的微粒。例如,1个水分子的质量只有3×10 -26 kg,体积约3×10 -23cm3,在1cm 3的小小容器里,竟可容纳得下约3×1022个水分子。一般说来, 1cm 3的水有20滴,假设你每秒钟可以数4个水分子,每天24小时不停地数,1滴水里的水分子也要让你数上将近13万亿年!
打个比方来说,如果把一个160厘米高的人放大1千万倍,他的身高就是16000千米,他的每根头发的直径将达到1千米。但是如果把1个水分子放大1千万倍,也不过像黄豆那么大,可见水分子实在太小了!知识视窗我 会 解 答1.切洋葱时候闻到刺激性气味2.热胀冷缩3.一滴水中约有1.67×1021 个水分子4.100ml酒精和100ml水混合,体积小于200ml5.古人曾有赞美菊花的诗句:冲天香阵透长安 6.解释,夏天自行车的轮胎为什么不宜多充气?7.乒乓球被压瘪了,用什么方法还原?对常见物理现象作出解释:微粒之间间隔的变化微粒的运动微粒间隔随温度的变化微粒运动和微粒之间有间隔讨论与交流1、我们都有这样的生活经验:若口渴了,可以喝水解渴,也可以吃几块冰解渴,为什么?
2、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氧气能够支持红磷燃烧,每个氧分子也能支持每个红磷分子燃烧。这说明了什么?
3、氧气是气态的,氧分子也是气态的吗?解释说明1、冰和水是一种物质,都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同种物质的分子相同。
2、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3、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等)是该物质的大量分子聚集后所表现的属性,并不是单个分子能够保持的。指出混合物、纯净物:纯净物纯净物混合物纯净物我 会 分 析同种物质由同种分子构成,同种分子性质相同。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纯净物由一种分子构成。
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分子简介
分子是能单独存在、并保持纯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分子的概念最早是由意大利的阿莫迪欧·阿伏伽德罗提出,他于1811年发表了分子学说,认为:“原子是参加化学反应的最小质点,分子则是在游离状态下单质或化合物能够独立存在的最小质点。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单质分子由相同元素的原子构成,化合物分子由不同元素的原子构成。化学变化的实质就是不同物质的分子中各种原子进行重新结合。”
一个分子是由多个原子在共价键中通过共用电子连接一起而形成。它可以由相同化学元素的原子构成,如氧气O2;也可以是不同的元素,如水分子H2O。抽象地,一个单一原子也可当作是一分子(单原子分子),但在实际使用时,“分子”指的通常是多个原子的化学化合物。
在热力学中,构成物质的分子(如水)、原子(如金)、离子(如氯化钠)在热力学上的表现性质都是一样的,因此,都统称为分子。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小单元,它是能够独立存在并保持物质原有的一切化学性质的较小微粒。分子一般由更小的微粒——原子构成。按照组成分子的原子个数可分为单原子分子,双原子分子及多原子分子;按照电性结构可分为有极分子和无极分子。不同物质的分子其微观结构,形状不同,分子的理想模型是把它看作球型,其直径大小为10^(—10)m数量级。分子质量的数量级约为10^(—26)kg。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是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