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册期中考试科学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册期中考试科学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9.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9-05 14:24:47

文档简介

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册期中考试科学试卷
1.(2024三上·淅川期中)妙妙在测量过程中还注意到操场边的小树在随风不断摇摆,他判断这是(  )风。
A.2级 B.6级 C.5级
2.(2024三上·淅川期中)下面气象灾害预警中,最高级别的预警是(  )。
A.黄色 B.橙色 C.红色
3.(2024三上·淅川期中)我的家乡“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描述的是(  )。
A.天气 B.气候 C.湿度
4.(2024三上·淅川期中)探究小组的成员们接到了一个探究任务——测量气温,但他们不太确定要把气温计摆放在哪里,请你为他们选出最合适的地方。(  )
A.室内、阴凉通风处 B.室外、向阳通风处 C.室外阴凉通风处
5.(2024三上·淅川期中)下列保护动物的措施,不合理的是(  )。
A.把自己喜欢的动物逮回家饲养
B.严禁破坏生态环境等行为的发生
C.从法律层面,立法保护动物
6.(2024三上·淅川期中)“小蝙蝠在出生过程中,头部最先露出,紧接着身体从妈妈的体内出来,蝙蝠妈妈会马上舔它,帮它打开粘在头上的双耳,并用翅膀包着它。”从这段描述可知,蝙蝠属于哪种动物?(  )
A.卵生动物 B.胎生动物 C.无法判断
7.(2024三上·淅川期中)把少量高锰酸钾放入有水的杯中,可以看到(  )。
A.颗粒慢慢沉到杯底,水变得不透明
B.颗粒浮在水面上,水慢慢变成紫色
C.颗粒慢慢沉到杯底,颗粒周围的水慢慢变成紫色,并发散开来
8.(2024三上·淅川期中)下列信息中,对气候情况进行介绍的是(  )。
A.A市白天阴转中雪,西部、北部有大雪,最高气温2℃
B.预计B市今天傍晚到明天,晴天转多云,东南风3级,气温2~10℃
C.C市四季分明,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炎热,春、秋季气温相对温和,但昼夜温差大
9.(2024三上·淅川期中)妙妙发现,将一块冰糖放入水中,冰糖会沉入水底,经过充分搅拌后,冰糖很快“消失”了,由此她判断(  )。
A.搅拌可以溶解更多的冰糖
B.搅拌可以加快冰糖的溶解
C.不经过搅拌,冰糖就无法在水中溶解
10.(2024三上·淅川期中)有“水中的大熊猫”之称,且为我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是(  )。
A.扬子鳄 B.娃娃鱼 C.白鳍豚
11.(2024三上·淅川期中)24小时总降雨量为(  )的降雨统称为“暴雨”。
A.25.0~49.9毫米 B.50毫米或以上 C.100毫米或以上
12.(2024三上·淅川期中)制作雨量器时,妙妙把直尺粘在杯子外壁上,0刻度线对准杯子(  )。
A.外侧的底部 B.内侧的上部 C.内侧的底部
13.(2024三上·淅川期中)(  )是为了保护大熊猫而成立的。
A.神农架自然保护区 B.鸡公山自然保护区 C.卧龙自然保护区
14.(2024三上·淅川期中)爸爸养了一群鸽子。一天,其中一只鸽子下了一个蛋,我知道,经过大约(  )天的孵化,鸽宝宝就会破壳而出了。
A.17 B.7 C.27
15.(2024三上·淅川期中)台风是影响我国的灾害性天气之一,往往会带来狂风暴雨。下列应对台风天气的措施不恰当的是(  )。
A.远离危墙或危房周围,并转移至地下室
B.及时清理排水设施,保持排水管道的畅通
C.及时搬移屋顶、窗口、阳台处的花盆和悬吊物等
16.(2024三上·淅川期中)古诗名句中描述“大漠孤烟直”的景象,可以知道当时的风力是(  )级。
A.2 B.1 C.0
17.(2024三上·淅川期中)现如今各个国家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珍稀动物灭绝或濒临灭绝的情况,我们也已经有了很多保护珍稀动物的方法,其中最有效的一项是(  )。
A.建立自然保护区 B.人工繁殖 C.迁地保护
18.(2024三上·淅川期中)探究小组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鱼类动物需要终生生活在水里,这主要和鱼类动物是用(  )呼吸有关。
A.肺 B.鳃 C.气管
19.(2024三上·淅川期中)探探和究究想根据动物繁殖后代的方式把他们在动物园见过的动物进行分类,以下属于胎生动物的是(  )。
A.企鹅 B.鳄鱼 C.熊猫
20.(2024三上·淅川期中)下列不属于我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有(  )。
A.燕子 B.金丝猴 C.白鳍豚
21.(2024三上·淅川期中)气象学家通常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最小是0级,最大为12级。(  )
22.(2024三上·淅川期中)天气预报显示今天是阴天,则云块应该占全部天空面积的八成以上。(  )
23.(2024三上·淅川期中)我们不仅要在课堂上学习关于鸟类的知识,更要在平时用实际行动保护鸟类。(  )
24.(2024三上·淅川期中)“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这首诗中出现的黄牛和蝉这两种动物都是胎生。(  )
25.(2024三上·淅川期中)暴雨来临时,我们要远离电线杆、高压线塔及地势低洼处。(  )
26.(2024三上·淅川期中)用简易风力计测量风力的大小时,乒乓球摆动的角度越小说明风力越大。(  )
27.(2024三上·淅川期中)我们在作假设时,可以从任意角度思考,也可以没有依据。(  )
28.(2024三上·淅川期中)鱼在游泳时,主要靠鳍的左右摆动产生前进的动力。 (  )
29.(2024三上·淅川期中)鸵鸟不会飞,所以它不是鸟类。(  )
30.(2024三上·淅川期中)扬子鳄是我国特有的一种鳄,是世界上濒临灭绝的鳄鱼品种之一。(  )
31.(2024三上·淅川期中)把对应的天气符号连起来。
32.(2024三上·淅川期中)下图是我国某市某天的天气情况,请据此完成练习。
(1)这天雨停后,下面哪个云量图与该市当时的天气相符?(  )
A. B. C.
(2)该市这天的降雨量应为(  )。
A.0.1~9.9毫米 B.10.0~24.9毫米 C.25.0~49.9毫米
(3)据气象局统计,该市去年一年的降水量为578毫米,下面对这一信息的理解正确的是(  )。
A.该市去年一年下雨积聚的雨水深度一定是578毫米
B.该市每年的降水量都是578毫米
C.578毫米是该市去年一年降雨量与雪、冰雹等统统融化为水的量之和
(4)该日在该市适合穿的衣服是(  )。
A.轻薄羽绒服 B.短袖T恤 C.长袖T恤。
(5)请你推测该日该市的气温为8℃的时间,最有可能的是   。(选填清晨、中午或傍晚)
(6)请你推测该日该市的气温为4℃的时间,最有可能的是   。(选填清晨、中午或傍晚)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风的大小和方向
【解析】【分析】根据《风力歌》:五级带叶小树摇,由风力歌可知,此时风力是5级。选项C正确。
2.【答案】C
【知识点】天气对生活的影响
【解析】【分析】我国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分为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四级,红色为最高级别。黄色预警表示较重灾害可能发生,需注意防范;橙色预警意味着严重灾害可能性大,需加强防范并减少外出;红色预警则代表特别严重灾害即将或已发生,需立即采取避险措施,如停课停业、人员转移等。这一分级体系能直观反映灾害紧急程度,红色预警的发布通常对应极端天气,需公众和相关部门高度响应,最大程度降低损失。
3.【答案】B
【知识点】气候
【解析】【分析】天气是短时间内的大气状态(如晴、雨),而气候是某一地区长期的平均天气状况,具有稳定性。题目中 “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夏季炎热” 是对家乡长期天气特征的概括,属于气候范畴。湿度是表示大气干燥程度的物理量,与题干描述无关。因此正确答案为气候。
4.【答案】C
【知识点】测量气温
【解析】【分析】测量气温需遵循标准方法以保证数据准确性。气温通常指室外空气的温度,室内环境受人类活动影响(如供暖、空调),无法反映自然气温,故A不合适。向阳处受阳光直射,会使气温计周围温度升高,导致测量值高于实际空气温度;而阴凉通风处可避免阳光直射和局部热源影响,能真实反映空气温度,因此B错误,C正确。
5.【答案】A
【知识点】珍稀动物
【解析】【分析】A.随意将动物逮回家饲养,会破坏动物原有的生存习性,若涉及野生动物,还可能违反法律;
B.“严禁破坏生态环境” 能维持动物的自然生存环境,是合理措施;
C.“立法保护” 从法律层面为动物提供保障,可有效约束伤害动物的行为,同样合理。
故答案为:A。
6.【答案】B
【知识点】胎生
【解析】【分析】卵生动物通过产卵繁殖,胚胎在卵内发育成熟后破卵而出;胎生动物则是胚胎在母体体内发育,由母体直接产出幼体。文中描述 “小蝙蝠从妈妈的体内出来”,符合胎生动物幼体由母体直接产出的特征。且蝙蝠妈妈对幼体的即时照料行为,也与多数胎生动物的育幼方式一致。因此蝙蝠属于胎生动物。
7.【答案】C
【知识点】溶解
【解析】【分析】高锰酸钾比水重,所以少量高锰酸钾放入水中后,颗粒会先沉到杯底。同时,高锰酸钾具有水溶性,会逐渐溶解在水中,因此颗粒周围的水先因溶解了高锰酸钾而变成紫色,随后颜色扩散,紫色会慢慢向周围发散开来,并非使水直接变得不透明,也不会浮在水面上。故A、B错误,C正确。
8.【答案】C
【知识点】气候
【解析】【分析】气候是指一个地区大气的多年平均状况,具有相对稳定性;天气则是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具有多变性。
A.描述的是A市白天的具体天气现象(阴转中雪、大雪)和气温,属于短时间的天气情况。
B.描述的是对B市傍晚到明天的天气预测,包含天气状况、风向、气温等,同样属于天气范畴。
C.描述的是C市四季的整体气候特征,如四季分明、冬冷夏热、春秋温和及昼夜温差等,体现的是长期稳定的大气状况,属于对气候情况的介绍。
选项C正确。
9.【答案】B
【知识点】加快溶解
【解析】【分析】溶解是溶质在溶剂中分散的过程。搅拌的作用是通过外力使溶液流动,加快溶质周围溶剂的更新,从而加速溶解速度,但不能改变一定温度下溶剂能溶解溶质的最大量。
A.错误,因为搅拌不能增加冰糖的溶解度,无法让水中溶解更多冰糖,只是缩短溶解时间。
B.正确,题目中“充分搅拌后冰糖很快消失”,体现的是搅拌加快了溶解的进程。
C.错误,溶解需要时间,即使不搅拌,冰糖在水中也会慢慢溶解,只是速度较慢,并非“无法溶解”。
故答案为:B。
10.【答案】C
【知识点】珍稀动物
【解析】【分析】白鳍豚是中国特有的淡水鲸类,仅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因数量极其稀少,且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被称为 “水中的大熊猫”,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A选项扬子鳄是爬行动物,有 “活化石” 之称,虽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但无 “水中大熊猫” 的称谓。B选项娃娃鱼即大鲵,是两栖动物,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不符合题意。因此正确答案为C。
11.【答案】B
【知识点】降雨量等级
【解析】【分析】根据我国气象标准,降雨强度按24小时总降雨量划分等级。A选项25.0~49.9毫米属于“中雨”到“大雨”的范围(25.0~49.9毫米为大雨);B选项50毫米或以上符合“暴雨”的定义;C选项 100毫米或以上则属于“大暴雨”范畴(100.0~249.9毫米为大暴雨)。因此正确答案为B。
12.【答案】C
【知识点】雨量器
【解析】【分析】雨量器测量降雨量的原理是通过测量降雨在容器内的积水深度来确定。制作时,直尺的0刻度线需对准杯子内侧的底部,这样才能准确测量从底部开始累积的雨水深度。A选项对准外侧底部会因杯子壁厚等问题导致测量误差;B选项对准内侧上部则完全偏离测量基准,无法正确读数。只有C选项的操作符合雨量器测量的基本要求,能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选项C正确。
13.【答案】C
【知识点】珍稀动物
【解析】【分析】卧龙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阿坝州,是1963年专为保护大熊猫等珍稀野生动物及栖息地而建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它是中国最早、最核心的大熊猫保护基地之一,拥有适宜大熊猫生存的高山森林生态环境,在大熊猫繁育、野化放归研究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A项神农架(湖北)、B项鸡公山(河南)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及其他珍稀物种,并非以保护大熊猫为核心成立。故答案为C。
14.【答案】A
【知识点】卵生
【解析】【分析】鸽子的孵化周期是常见的生物知识。通常情况下,鸽子蛋经过约17天的孵化,雏鸽会破壳而出。B选项7天时间过短,此时胚胎发育尚未完成,无法孵化出雏鸽;C选项27天则远超鸽子的正常孵化周期,常见于鸡(约21天)、鸭(约28天)等家禽,不符合鸽子的孵化特点。因此正确答案为A。
15.【答案】A
【知识点】台风
【解析】【分析】应对台风时,远离危墙、危房是正确的,但转移至地下室不恰当。台风可能引发暴雨导致内涝,地下室易积水,存在被困风险,且可能伴随电路故障等隐患。B选项清理排水设施可避免积水加剧,是合理措施;C选项搬移屋顶、窗口等处的物品,能防止其被狂风刮落造成伤害,均正确。因此不恰当的措施为A。
16.【答案】C
【知识点】风的大小和方向
【解析】【分析】根据周围事物的现象,烟直上直下,说明风是0级。
17.【答案】A
【知识点】珍稀动物
【解析】【分析】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珍稀动物最有效的措施。它能为动物提供原生的生存环境,维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让动物在自然状态下繁衍,从根本上解决栖息地破坏等核心问题。B选项人工繁殖需依赖人为干预,且放归自然难度大;C选项迁地保护是将动物转移到新环境,易导致其适应能力下降。二者均属于辅助手段,而自然保护区能实现长期、稳定的保护,因此A是最有效措施。
18.【答案】B
【知识点】鱼的特点
【解析】【分析】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关键原因是它们用鳃呼吸。鳃是鱼类特有的呼吸器官,能吸收水中的溶解氧,满足生命活动需求。A选项“肺”是多数陆生脊椎动物的呼吸器官,无法在水中完成气体交换;C选项“气管”常见于昆虫等节肢动物,与鱼类无关。因此鱼类依赖鳃呼吸,正确答案为B。
19.【答案】C
【知识点】胎生
【解析】【分析】胎生是指动物受精卵在母体子宫内发育成熟后产出幼体的繁殖方式,哺乳动物多为胎生。熊猫属于哺乳动物,其繁殖方式为胎生,母熊猫会孕育幼崽至发育基本成熟后生产,并通过哺乳喂养幼崽。A项企鹅是鸟类,B项鳄鱼是爬行动物,二者均通过产卵(卵生)繁殖后代,受精卵在母体外依靠环境温度孵化,不属于胎生动物。故答案为C。
20.【答案】A
【知识点】珍稀动物
【解析】【分析】我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需满足数量极少、濒危程度高且具有重要生态或科研价值等条件。金丝猴和白鳍豚均因濒危状况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而燕子分布广泛、数量众多,不属于濒危物种,未被列入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名录。因此不属于的选项为A。
21.【答案】正确
【知识点】风的大小和方向
【解析】【分析】气象学中,风速等级通常采用蒲福风级,共划分为13个等级,从0级到12级。0级对应无风(风速<0.2 米/秒),12级为飓风(风速≥32.7 米/秒)。该划分标准能较全面地描述不同风速的特征及影响,是国际通用的风速分级方式。因此题干表述正确。
22.【答案】正确
【知识点】云量
【解析】【分析】按气象标准,云量划分如下:晴天云量在3成以下,多云为3成至8成以下,阴天为8成及以上。题目说法正确。
23.【答案】正确
【知识点】鸟类
【解析】【分析】学习鸟类知识与用实际行动保护鸟类是相辅相成的。课堂学习能让我们了解鸟类的生态价值、生存现状等,为保护行动提供认知基础;而实际行动是将知识转化为保护力量的关键,比如不破坏栖息地、不滥捕等。题目说法正确。
24.【答案】错误
【知识点】卵生;胎生
【解析】【分析】黄牛属于哺乳动物,其繁殖方式为胎生,母体通过胎盘为幼体提供营养,幼体出生后由母体哺乳。而蝉属于昆虫,昆虫的繁殖方式为卵生,蝉会将卵产在植物组织中,卵孵化后经历幼虫、蛹等阶段发育为成虫。因此诗中的黄牛是胎生,蝉是卵生,并非两种都是胎生,题干表述错误。
25.【答案】正确
【知识点】天气对生活的影响
【解析】【分析】暴雨来临时,远离电线杆、高压线塔及低洼处是必要的安全措施。水具有导电性,暴雨可能导致电线杆、高压线塔绝缘层损坏,附近积水易形成漏电区域,靠近易引发触电事故。地势低洼处是雨水汇集的主要区域,短时间内易形成内涝,可能导致人员被困、溺水,或被冲来的杂物撞击,存在明显安全风险。所以题目说法正确。
26.【答案】错误
【知识点】风的大小和方向
【解析】【分析】简易风力计通常通过乒乓球等轻质物体的摆动角度判断风力。风力越大时,气流对乒乓球的推力越强,乒乓球偏离原位置的摆动角度会越大;反之,风力越小,摆动角度越小。题干中 “摆动角度越小说明风力越大” 的表述与实际原理相反,因此错误。
27.【答案】错误
【知识点】猜想、假设
【解析】【分析】作假设是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步骤,需基于已有的知识、经验或观察到的现象等形成依据,不能任意无据思考。合理的假设需有一定逻辑基础,才能为后续探究提供有效方向;若毫无依据,假设则失去探究价值,也无法通过实验等方式验证。因此题干表述错误。
28.【答案】错误
【知识点】鱼的特点
【解析】【分析】鱼游泳的主要动力并非来自鳍的左右摆动,而是靠躯干部和尾部的肌肉收缩、左右摆动推动身体前进。鳍的主要作用是协调运动、控制方向(如尾鳍)和维持身体平衡(如胸鳍、腹鳍)。若仅靠鳍摆动,无法产生足够动力驱动身体高效游动。因此题目说法错误。
29.【答案】错误
【知识点】鸟类
【解析】【分析】判断是否为鸟类并非依据“能否飞行”,而是看是否具备鸟类的核心特征。鸵鸟虽不会飞(因翅膀退化、体重较大),但符合鸟类的关键定义:体表覆盖羽毛、前肢特化为翼、有角质喙、卵生且体温恒定。它属于鸟纲中的平胸总目,是适应陆地奔跑的特殊鸟类。不能仅因丧失飞行能力就否定其鸟类属性,因此该说法错误。
30.【答案】正确
【知识点】珍稀动物
【解析】【分析】扬子鳄是中国特有的鳄鱼品种,仅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由于栖息地破坏、人类活动等因素,其数量稀少,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也是世界上濒临灭绝的鳄鱼品种之一。题干表述与事实相符,因此正确。
31.【答案】
【知识点】天气现象
【解析】【分析】天气符号是用以表征各类天气现象、云的形态以及天空状况等的专门符号,其范畴涵盖了两类:一类是供气象观测时记录使用的天气现象符号,另一类则是面向媒体传播场景的天气图形符号。
就图中的天气符号而言,若按照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顺序来看,第一个符号对应的是晴天,天空通常万里无云或仅有少量云彩;紧接着的是雷阵雨符号,意味着天气会出现雷电并伴随阵雨;第三个符号代表阴天,此时天空被大量云体遮蔽;第四个是大雪符号,预示着会有较大规模的降雪;第五个符号所指的是多云天气,天空中云量较多但并未完全遮蔽天空;最后一个则是大雨符号,表明将有较强的降雨出现。
32.【答案】(1)C
(2)A
(3)C
(4)A
(5)中午
(6)清晨
【知识点】天气对生活的影响;降雨量等级;云量
【解析】【分析】(1)题干中天气为“小雨转阴”,雨停后对应的是“阴天”。根据气象标准,阴天的云量需达到天空面积的8成及以上。选项C正确。
(2)题干中当天天气为“小雨转阴”,根据气象学对降雨量的划分标准,小雨的降雨量范围正是0.1~9.9毫米。B选项10.0~24.9毫米对应的是中雨,C选项25.0~49.9毫米对应的是大雨,均与“小雨”的量级不符,因此应选A。
(3)降水量是指一定时间内,从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液态或固态降水,在无渗透、蒸发、流失情况下积聚的深度。A中 “一定是” 错误,实际测量会排除流失等因素;B中“每年都是”不符合实际,降水量逐年变化;C符合定义,包含雨、雪、冰雹等融化后的总量,故正确。
(4)该日气温为4-8℃,属于较低温度。C选项长袖 T 恤单薄,无法抵御此温度下的寒冷;B选项短袖T恤更适合高温天气,显然不适用。A选项轻薄羽绒服保暖性较好,能应对4-8℃的低温,同时不会过于厚重,适合该温度条件下穿着,故A正确。
(5)一天中气温通常随太阳辐射变化,中午太阳高度角最大,太阳辐射最强,地面吸收热量后向大气传递,此时气温往往达到当日较高值。8℃若为该日相对较高的温度,符合中午气温的一般变化规律。清晨通常是一天中气温较低的时候,傍晚气温则从中午的高峰逐渐下降,故8℃最可能出现在中午。
(6)一天中气温受太阳辐射影响呈周期性变化。清晨时,经过一夜无太阳辐射,地面持续散热,气温通常降至当日最低。中午太阳辐射最强,气温较高;傍晚气温虽较中午下降,但仍高于清晨。4℃属于较低温度,符合清晨气温最低的特点,故最可能出现在清晨。
(1)这天雨停后是小雨转阴,阴对应的云量是布满天空,所以云量图应是布满云层的情况,是云量最多的那个图。
故选:C。
(2)小雨对应的降雨量是 0.1~9.9 毫米,所以该市这天的降雨量应为 0.1~9.9 毫米。
故选:A。
(3)578 毫米是该市去年一年降雨量与雪、冰雹等统统融化为水的量之和,因为降水量包括雨、雪、冰雹等各种形式降水融化为水的总量,答案是 “578 毫米是该市去年一年降雨量与雪、冰雹等统统融化为水的量之和”。
故选:C。
(4)当天温度为 4~8℃,比较冷,适合穿轻薄羽绒服。
故选:A。
(5)一天中气温一般在清晨最低,傍晚稍低,中午最高。所以气温为 8℃ 的时间最有可能是中午。
(6)一天中气温一般在清晨最低,傍晚稍低,中午最高。所以气温为 4℃ 的时间最有可能是清晨。
1 / 1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册期中考试科学试卷
1.(2024三上·淅川期中)妙妙在测量过程中还注意到操场边的小树在随风不断摇摆,他判断这是(  )风。
A.2级 B.6级 C.5级
【答案】C
【知识点】风的大小和方向
【解析】【分析】根据《风力歌》:五级带叶小树摇,由风力歌可知,此时风力是5级。选项C正确。
2.(2024三上·淅川期中)下面气象灾害预警中,最高级别的预警是(  )。
A.黄色 B.橙色 C.红色
【答案】C
【知识点】天气对生活的影响
【解析】【分析】我国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分为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四级,红色为最高级别。黄色预警表示较重灾害可能发生,需注意防范;橙色预警意味着严重灾害可能性大,需加强防范并减少外出;红色预警则代表特别严重灾害即将或已发生,需立即采取避险措施,如停课停业、人员转移等。这一分级体系能直观反映灾害紧急程度,红色预警的发布通常对应极端天气,需公众和相关部门高度响应,最大程度降低损失。
3.(2024三上·淅川期中)我的家乡“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描述的是(  )。
A.天气 B.气候 C.湿度
【答案】B
【知识点】气候
【解析】【分析】天气是短时间内的大气状态(如晴、雨),而气候是某一地区长期的平均天气状况,具有稳定性。题目中 “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夏季炎热” 是对家乡长期天气特征的概括,属于气候范畴。湿度是表示大气干燥程度的物理量,与题干描述无关。因此正确答案为气候。
4.(2024三上·淅川期中)探究小组的成员们接到了一个探究任务——测量气温,但他们不太确定要把气温计摆放在哪里,请你为他们选出最合适的地方。(  )
A.室内、阴凉通风处 B.室外、向阳通风处 C.室外阴凉通风处
【答案】C
【知识点】测量气温
【解析】【分析】测量气温需遵循标准方法以保证数据准确性。气温通常指室外空气的温度,室内环境受人类活动影响(如供暖、空调),无法反映自然气温,故A不合适。向阳处受阳光直射,会使气温计周围温度升高,导致测量值高于实际空气温度;而阴凉通风处可避免阳光直射和局部热源影响,能真实反映空气温度,因此B错误,C正确。
5.(2024三上·淅川期中)下列保护动物的措施,不合理的是(  )。
A.把自己喜欢的动物逮回家饲养
B.严禁破坏生态环境等行为的发生
C.从法律层面,立法保护动物
【答案】A
【知识点】珍稀动物
【解析】【分析】A.随意将动物逮回家饲养,会破坏动物原有的生存习性,若涉及野生动物,还可能违反法律;
B.“严禁破坏生态环境” 能维持动物的自然生存环境,是合理措施;
C.“立法保护” 从法律层面为动物提供保障,可有效约束伤害动物的行为,同样合理。
故答案为:A。
6.(2024三上·淅川期中)“小蝙蝠在出生过程中,头部最先露出,紧接着身体从妈妈的体内出来,蝙蝠妈妈会马上舔它,帮它打开粘在头上的双耳,并用翅膀包着它。”从这段描述可知,蝙蝠属于哪种动物?(  )
A.卵生动物 B.胎生动物 C.无法判断
【答案】B
【知识点】胎生
【解析】【分析】卵生动物通过产卵繁殖,胚胎在卵内发育成熟后破卵而出;胎生动物则是胚胎在母体体内发育,由母体直接产出幼体。文中描述 “小蝙蝠从妈妈的体内出来”,符合胎生动物幼体由母体直接产出的特征。且蝙蝠妈妈对幼体的即时照料行为,也与多数胎生动物的育幼方式一致。因此蝙蝠属于胎生动物。
7.(2024三上·淅川期中)把少量高锰酸钾放入有水的杯中,可以看到(  )。
A.颗粒慢慢沉到杯底,水变得不透明
B.颗粒浮在水面上,水慢慢变成紫色
C.颗粒慢慢沉到杯底,颗粒周围的水慢慢变成紫色,并发散开来
【答案】C
【知识点】溶解
【解析】【分析】高锰酸钾比水重,所以少量高锰酸钾放入水中后,颗粒会先沉到杯底。同时,高锰酸钾具有水溶性,会逐渐溶解在水中,因此颗粒周围的水先因溶解了高锰酸钾而变成紫色,随后颜色扩散,紫色会慢慢向周围发散开来,并非使水直接变得不透明,也不会浮在水面上。故A、B错误,C正确。
8.(2024三上·淅川期中)下列信息中,对气候情况进行介绍的是(  )。
A.A市白天阴转中雪,西部、北部有大雪,最高气温2℃
B.预计B市今天傍晚到明天,晴天转多云,东南风3级,气温2~10℃
C.C市四季分明,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炎热,春、秋季气温相对温和,但昼夜温差大
【答案】C
【知识点】气候
【解析】【分析】气候是指一个地区大气的多年平均状况,具有相对稳定性;天气则是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具有多变性。
A.描述的是A市白天的具体天气现象(阴转中雪、大雪)和气温,属于短时间的天气情况。
B.描述的是对B市傍晚到明天的天气预测,包含天气状况、风向、气温等,同样属于天气范畴。
C.描述的是C市四季的整体气候特征,如四季分明、冬冷夏热、春秋温和及昼夜温差等,体现的是长期稳定的大气状况,属于对气候情况的介绍。
选项C正确。
9.(2024三上·淅川期中)妙妙发现,将一块冰糖放入水中,冰糖会沉入水底,经过充分搅拌后,冰糖很快“消失”了,由此她判断(  )。
A.搅拌可以溶解更多的冰糖
B.搅拌可以加快冰糖的溶解
C.不经过搅拌,冰糖就无法在水中溶解
【答案】B
【知识点】加快溶解
【解析】【分析】溶解是溶质在溶剂中分散的过程。搅拌的作用是通过外力使溶液流动,加快溶质周围溶剂的更新,从而加速溶解速度,但不能改变一定温度下溶剂能溶解溶质的最大量。
A.错误,因为搅拌不能增加冰糖的溶解度,无法让水中溶解更多冰糖,只是缩短溶解时间。
B.正确,题目中“充分搅拌后冰糖很快消失”,体现的是搅拌加快了溶解的进程。
C.错误,溶解需要时间,即使不搅拌,冰糖在水中也会慢慢溶解,只是速度较慢,并非“无法溶解”。
故答案为:B。
10.(2024三上·淅川期中)有“水中的大熊猫”之称,且为我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是(  )。
A.扬子鳄 B.娃娃鱼 C.白鳍豚
【答案】C
【知识点】珍稀动物
【解析】【分析】白鳍豚是中国特有的淡水鲸类,仅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因数量极其稀少,且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被称为 “水中的大熊猫”,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A选项扬子鳄是爬行动物,有 “活化石” 之称,虽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但无 “水中大熊猫” 的称谓。B选项娃娃鱼即大鲵,是两栖动物,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不符合题意。因此正确答案为C。
11.(2024三上·淅川期中)24小时总降雨量为(  )的降雨统称为“暴雨”。
A.25.0~49.9毫米 B.50毫米或以上 C.100毫米或以上
【答案】B
【知识点】降雨量等级
【解析】【分析】根据我国气象标准,降雨强度按24小时总降雨量划分等级。A选项25.0~49.9毫米属于“中雨”到“大雨”的范围(25.0~49.9毫米为大雨);B选项50毫米或以上符合“暴雨”的定义;C选项 100毫米或以上则属于“大暴雨”范畴(100.0~249.9毫米为大暴雨)。因此正确答案为B。
12.(2024三上·淅川期中)制作雨量器时,妙妙把直尺粘在杯子外壁上,0刻度线对准杯子(  )。
A.外侧的底部 B.内侧的上部 C.内侧的底部
【答案】C
【知识点】雨量器
【解析】【分析】雨量器测量降雨量的原理是通过测量降雨在容器内的积水深度来确定。制作时,直尺的0刻度线需对准杯子内侧的底部,这样才能准确测量从底部开始累积的雨水深度。A选项对准外侧底部会因杯子壁厚等问题导致测量误差;B选项对准内侧上部则完全偏离测量基准,无法正确读数。只有C选项的操作符合雨量器测量的基本要求,能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选项C正确。
13.(2024三上·淅川期中)(  )是为了保护大熊猫而成立的。
A.神农架自然保护区 B.鸡公山自然保护区 C.卧龙自然保护区
【答案】C
【知识点】珍稀动物
【解析】【分析】卧龙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阿坝州,是1963年专为保护大熊猫等珍稀野生动物及栖息地而建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它是中国最早、最核心的大熊猫保护基地之一,拥有适宜大熊猫生存的高山森林生态环境,在大熊猫繁育、野化放归研究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A项神农架(湖北)、B项鸡公山(河南)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及其他珍稀物种,并非以保护大熊猫为核心成立。故答案为C。
14.(2024三上·淅川期中)爸爸养了一群鸽子。一天,其中一只鸽子下了一个蛋,我知道,经过大约(  )天的孵化,鸽宝宝就会破壳而出了。
A.17 B.7 C.27
【答案】A
【知识点】卵生
【解析】【分析】鸽子的孵化周期是常见的生物知识。通常情况下,鸽子蛋经过约17天的孵化,雏鸽会破壳而出。B选项7天时间过短,此时胚胎发育尚未完成,无法孵化出雏鸽;C选项27天则远超鸽子的正常孵化周期,常见于鸡(约21天)、鸭(约28天)等家禽,不符合鸽子的孵化特点。因此正确答案为A。
15.(2024三上·淅川期中)台风是影响我国的灾害性天气之一,往往会带来狂风暴雨。下列应对台风天气的措施不恰当的是(  )。
A.远离危墙或危房周围,并转移至地下室
B.及时清理排水设施,保持排水管道的畅通
C.及时搬移屋顶、窗口、阳台处的花盆和悬吊物等
【答案】A
【知识点】台风
【解析】【分析】应对台风时,远离危墙、危房是正确的,但转移至地下室不恰当。台风可能引发暴雨导致内涝,地下室易积水,存在被困风险,且可能伴随电路故障等隐患。B选项清理排水设施可避免积水加剧,是合理措施;C选项搬移屋顶、窗口等处的物品,能防止其被狂风刮落造成伤害,均正确。因此不恰当的措施为A。
16.(2024三上·淅川期中)古诗名句中描述“大漠孤烟直”的景象,可以知道当时的风力是(  )级。
A.2 B.1 C.0
【答案】C
【知识点】风的大小和方向
【解析】【分析】根据周围事物的现象,烟直上直下,说明风是0级。
17.(2024三上·淅川期中)现如今各个国家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珍稀动物灭绝或濒临灭绝的情况,我们也已经有了很多保护珍稀动物的方法,其中最有效的一项是(  )。
A.建立自然保护区 B.人工繁殖 C.迁地保护
【答案】A
【知识点】珍稀动物
【解析】【分析】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珍稀动物最有效的措施。它能为动物提供原生的生存环境,维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让动物在自然状态下繁衍,从根本上解决栖息地破坏等核心问题。B选项人工繁殖需依赖人为干预,且放归自然难度大;C选项迁地保护是将动物转移到新环境,易导致其适应能力下降。二者均属于辅助手段,而自然保护区能实现长期、稳定的保护,因此A是最有效措施。
18.(2024三上·淅川期中)探究小组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鱼类动物需要终生生活在水里,这主要和鱼类动物是用(  )呼吸有关。
A.肺 B.鳃 C.气管
【答案】B
【知识点】鱼的特点
【解析】【分析】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关键原因是它们用鳃呼吸。鳃是鱼类特有的呼吸器官,能吸收水中的溶解氧,满足生命活动需求。A选项“肺”是多数陆生脊椎动物的呼吸器官,无法在水中完成气体交换;C选项“气管”常见于昆虫等节肢动物,与鱼类无关。因此鱼类依赖鳃呼吸,正确答案为B。
19.(2024三上·淅川期中)探探和究究想根据动物繁殖后代的方式把他们在动物园见过的动物进行分类,以下属于胎生动物的是(  )。
A.企鹅 B.鳄鱼 C.熊猫
【答案】C
【知识点】胎生
【解析】【分析】胎生是指动物受精卵在母体子宫内发育成熟后产出幼体的繁殖方式,哺乳动物多为胎生。熊猫属于哺乳动物,其繁殖方式为胎生,母熊猫会孕育幼崽至发育基本成熟后生产,并通过哺乳喂养幼崽。A项企鹅是鸟类,B项鳄鱼是爬行动物,二者均通过产卵(卵生)繁殖后代,受精卵在母体外依靠环境温度孵化,不属于胎生动物。故答案为C。
20.(2024三上·淅川期中)下列不属于我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有(  )。
A.燕子 B.金丝猴 C.白鳍豚
【答案】A
【知识点】珍稀动物
【解析】【分析】我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需满足数量极少、濒危程度高且具有重要生态或科研价值等条件。金丝猴和白鳍豚均因濒危状况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而燕子分布广泛、数量众多,不属于濒危物种,未被列入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名录。因此不属于的选项为A。
21.(2024三上·淅川期中)气象学家通常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最小是0级,最大为12级。(  )
【答案】正确
【知识点】风的大小和方向
【解析】【分析】气象学中,风速等级通常采用蒲福风级,共划分为13个等级,从0级到12级。0级对应无风(风速<0.2 米/秒),12级为飓风(风速≥32.7 米/秒)。该划分标准能较全面地描述不同风速的特征及影响,是国际通用的风速分级方式。因此题干表述正确。
22.(2024三上·淅川期中)天气预报显示今天是阴天,则云块应该占全部天空面积的八成以上。(  )
【答案】正确
【知识点】云量
【解析】【分析】按气象标准,云量划分如下:晴天云量在3成以下,多云为3成至8成以下,阴天为8成及以上。题目说法正确。
23.(2024三上·淅川期中)我们不仅要在课堂上学习关于鸟类的知识,更要在平时用实际行动保护鸟类。(  )
【答案】正确
【知识点】鸟类
【解析】【分析】学习鸟类知识与用实际行动保护鸟类是相辅相成的。课堂学习能让我们了解鸟类的生态价值、生存现状等,为保护行动提供认知基础;而实际行动是将知识转化为保护力量的关键,比如不破坏栖息地、不滥捕等。题目说法正确。
24.(2024三上·淅川期中)“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这首诗中出现的黄牛和蝉这两种动物都是胎生。(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卵生;胎生
【解析】【分析】黄牛属于哺乳动物,其繁殖方式为胎生,母体通过胎盘为幼体提供营养,幼体出生后由母体哺乳。而蝉属于昆虫,昆虫的繁殖方式为卵生,蝉会将卵产在植物组织中,卵孵化后经历幼虫、蛹等阶段发育为成虫。因此诗中的黄牛是胎生,蝉是卵生,并非两种都是胎生,题干表述错误。
25.(2024三上·淅川期中)暴雨来临时,我们要远离电线杆、高压线塔及地势低洼处。(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天气对生活的影响
【解析】【分析】暴雨来临时,远离电线杆、高压线塔及低洼处是必要的安全措施。水具有导电性,暴雨可能导致电线杆、高压线塔绝缘层损坏,附近积水易形成漏电区域,靠近易引发触电事故。地势低洼处是雨水汇集的主要区域,短时间内易形成内涝,可能导致人员被困、溺水,或被冲来的杂物撞击,存在明显安全风险。所以题目说法正确。
26.(2024三上·淅川期中)用简易风力计测量风力的大小时,乒乓球摆动的角度越小说明风力越大。(  )
【答案】错误
【知识点】风的大小和方向
【解析】【分析】简易风力计通常通过乒乓球等轻质物体的摆动角度判断风力。风力越大时,气流对乒乓球的推力越强,乒乓球偏离原位置的摆动角度会越大;反之,风力越小,摆动角度越小。题干中 “摆动角度越小说明风力越大” 的表述与实际原理相反,因此错误。
27.(2024三上·淅川期中)我们在作假设时,可以从任意角度思考,也可以没有依据。(  )
【答案】错误
【知识点】猜想、假设
【解析】【分析】作假设是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步骤,需基于已有的知识、经验或观察到的现象等形成依据,不能任意无据思考。合理的假设需有一定逻辑基础,才能为后续探究提供有效方向;若毫无依据,假设则失去探究价值,也无法通过实验等方式验证。因此题干表述错误。
28.(2024三上·淅川期中)鱼在游泳时,主要靠鳍的左右摆动产生前进的动力。 (  )
【答案】错误
【知识点】鱼的特点
【解析】【分析】鱼游泳的主要动力并非来自鳍的左右摆动,而是靠躯干部和尾部的肌肉收缩、左右摆动推动身体前进。鳍的主要作用是协调运动、控制方向(如尾鳍)和维持身体平衡(如胸鳍、腹鳍)。若仅靠鳍摆动,无法产生足够动力驱动身体高效游动。因此题目说法错误。
29.(2024三上·淅川期中)鸵鸟不会飞,所以它不是鸟类。(  )
【答案】错误
【知识点】鸟类
【解析】【分析】判断是否为鸟类并非依据“能否飞行”,而是看是否具备鸟类的核心特征。鸵鸟虽不会飞(因翅膀退化、体重较大),但符合鸟类的关键定义:体表覆盖羽毛、前肢特化为翼、有角质喙、卵生且体温恒定。它属于鸟纲中的平胸总目,是适应陆地奔跑的特殊鸟类。不能仅因丧失飞行能力就否定其鸟类属性,因此该说法错误。
30.(2024三上·淅川期中)扬子鳄是我国特有的一种鳄,是世界上濒临灭绝的鳄鱼品种之一。(  )
【答案】正确
【知识点】珍稀动物
【解析】【分析】扬子鳄是中国特有的鳄鱼品种,仅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由于栖息地破坏、人类活动等因素,其数量稀少,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也是世界上濒临灭绝的鳄鱼品种之一。题干表述与事实相符,因此正确。
31.(2024三上·淅川期中)把对应的天气符号连起来。
【答案】
【知识点】天气现象
【解析】【分析】天气符号是用以表征各类天气现象、云的形态以及天空状况等的专门符号,其范畴涵盖了两类:一类是供气象观测时记录使用的天气现象符号,另一类则是面向媒体传播场景的天气图形符号。
就图中的天气符号而言,若按照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顺序来看,第一个符号对应的是晴天,天空通常万里无云或仅有少量云彩;紧接着的是雷阵雨符号,意味着天气会出现雷电并伴随阵雨;第三个符号代表阴天,此时天空被大量云体遮蔽;第四个是大雪符号,预示着会有较大规模的降雪;第五个符号所指的是多云天气,天空中云量较多但并未完全遮蔽天空;最后一个则是大雨符号,表明将有较强的降雨出现。
32.(2024三上·淅川期中)下图是我国某市某天的天气情况,请据此完成练习。
(1)这天雨停后,下面哪个云量图与该市当时的天气相符?(  )
A. B. C.
(2)该市这天的降雨量应为(  )。
A.0.1~9.9毫米 B.10.0~24.9毫米 C.25.0~49.9毫米
(3)据气象局统计,该市去年一年的降水量为578毫米,下面对这一信息的理解正确的是(  )。
A.该市去年一年下雨积聚的雨水深度一定是578毫米
B.该市每年的降水量都是578毫米
C.578毫米是该市去年一年降雨量与雪、冰雹等统统融化为水的量之和
(4)该日在该市适合穿的衣服是(  )。
A.轻薄羽绒服 B.短袖T恤 C.长袖T恤。
(5)请你推测该日该市的气温为8℃的时间,最有可能的是   。(选填清晨、中午或傍晚)
(6)请你推测该日该市的气温为4℃的时间,最有可能的是   。(选填清晨、中午或傍晚)
【答案】(1)C
(2)A
(3)C
(4)A
(5)中午
(6)清晨
【知识点】天气对生活的影响;降雨量等级;云量
【解析】【分析】(1)题干中天气为“小雨转阴”,雨停后对应的是“阴天”。根据气象标准,阴天的云量需达到天空面积的8成及以上。选项C正确。
(2)题干中当天天气为“小雨转阴”,根据气象学对降雨量的划分标准,小雨的降雨量范围正是0.1~9.9毫米。B选项10.0~24.9毫米对应的是中雨,C选项25.0~49.9毫米对应的是大雨,均与“小雨”的量级不符,因此应选A。
(3)降水量是指一定时间内,从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液态或固态降水,在无渗透、蒸发、流失情况下积聚的深度。A中 “一定是” 错误,实际测量会排除流失等因素;B中“每年都是”不符合实际,降水量逐年变化;C符合定义,包含雨、雪、冰雹等融化后的总量,故正确。
(4)该日气温为4-8℃,属于较低温度。C选项长袖 T 恤单薄,无法抵御此温度下的寒冷;B选项短袖T恤更适合高温天气,显然不适用。A选项轻薄羽绒服保暖性较好,能应对4-8℃的低温,同时不会过于厚重,适合该温度条件下穿着,故A正确。
(5)一天中气温通常随太阳辐射变化,中午太阳高度角最大,太阳辐射最强,地面吸收热量后向大气传递,此时气温往往达到当日较高值。8℃若为该日相对较高的温度,符合中午气温的一般变化规律。清晨通常是一天中气温较低的时候,傍晚气温则从中午的高峰逐渐下降,故8℃最可能出现在中午。
(6)一天中气温受太阳辐射影响呈周期性变化。清晨时,经过一夜无太阳辐射,地面持续散热,气温通常降至当日最低。中午太阳辐射最强,气温较高;傍晚气温虽较中午下降,但仍高于清晨。4℃属于较低温度,符合清晨气温最低的特点,故最可能出现在清晨。
(1)这天雨停后是小雨转阴,阴对应的云量是布满天空,所以云量图应是布满云层的情况,是云量最多的那个图。
故选:C。
(2)小雨对应的降雨量是 0.1~9.9 毫米,所以该市这天的降雨量应为 0.1~9.9 毫米。
故选:A。
(3)578 毫米是该市去年一年降雨量与雪、冰雹等统统融化为水的量之和,因为降水量包括雨、雪、冰雹等各种形式降水融化为水的总量,答案是 “578 毫米是该市去年一年降雨量与雪、冰雹等统统融化为水的量之和”。
故选:C。
(4)当天温度为 4~8℃,比较冷,适合穿轻薄羽绒服。
故选:A。
(5)一天中气温一般在清晨最低,傍晚稍低,中午最高。所以气温为 8℃ 的时间最有可能是中午。
(6)一天中气温一般在清晨最低,傍晚稍低,中午最高。所以气温为 4℃ 的时间最有可能是清晨。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