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河北省沧州市吴桥县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河北省沧州市吴桥县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1.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9-05 14:26:08

文档简介

河北省沧州市吴桥县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
1.(2025三上·吴桥期末)物体可以分为固体、   、液体三种类型。
2.(2025三上·吴桥期末)像水在杯子中会占据空间一样,物体所占   的大小称作物体的体积。
3.(2025三上·吴桥期末)水在   摄氏度时会结冰,在   摄氏度时会沸腾。
4.(2025三上·吴桥期末)天平是测量物体质量的工具,使用时,待测物品放   托盘,砝码放   托盘。
5.(2025三上·吴桥期末)塑料是   材料。(填“天然”或“人造”)
6.(2025三上·吴桥期末)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水的温度、   、   等因素有关。
7.(2025三上·吴桥期末)物体间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   ;物体间接触面越光滑,摩擦力越   。
8.(2025三上·吴桥期末)空气是一种没有   、没有   的气体。
9.(2025三上·吴桥期末)有时瓶盖拧得太紧,往往要包一块毛巾后再拧开,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增大   。
10.(2025三上·吴桥期末)夏天安装电线时,两根电线杆之间的电线不能拉得太紧,否则到冬天时由于电线   ,电线就容易断。
11.(2025三上·吴桥期末)所有的固体都有固定的形状。(  )
12.(2025三上·吴桥期末)用塑料制成的物品遇到热水都会变软、变形。(  )
13.(2025三上·吴桥期末)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做蒸发。(  )
14.(2025三上·吴桥期末)摩擦力的存在对我的生活是有害的。(  )
15.(2025三上·吴桥期末)把相同质量的盐放入不同温度的水中,温度越高,溶解速度越快。(  )
16.(2025三上·吴桥期末)木头尺子比塑料尺子的耐磨性要差一些。
17.(2025三上·吴桥期末)量筒既能测量液体的体积,也能测量固体的体积。(  )
18.(2025三上·吴桥期末)冰融化成水后,体积会变大。(  )
19.(2025三上·吴桥期末)汽车轮胎加深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力(  )
20.(2025三上·吴桥期末)人造材料比天然材料好。(  )
21.(2025三上·吴桥期末)下列物体属于液体的是(  )。
A.书本 B.牛奶 C.积木
22.(2025三上·吴桥期末)下列方法中能加快冰糖在水中溶解速度的是(  )。
A.把冰糖压碎
B.用筷子搅拌
C.以上两种方法都可以
23.(2025三上·吴桥期末)测量物体长度的基本工具是(  )。
A.天平 B.温度计 C.刻度尺
24.(2025三上·吴桥期末)把乒乓球放入热水中,乒乓球会(  )。
A.下沉 B.上浮 C.没有变化
25.(2025三上·吴桥期末)下列材料中,防水性最好的是(  )。
A.棉布 B.丝绸 C.橡胶
26.(2025三上·吴桥期末)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方向是(  )。
A.竖直向下 B.竖直向上 C.水平方向
27.(2025三上·吴桥期末)做对比实验时,我们一般只改变(  )个条件。
A.一 B.二 C.三
28.(2025三上·吴桥期末)下列物品中,利用了空气可以被压缩的性质的是(  )。
A.风扇 B.篮球 C.书本
29.(2025三上·吴桥期末)冬天,我们会穿厚厚的羽绒服,是因为羽绒服(  )。
A.颜色漂亮 B.比较轻便 C.保温性好
30.(2025三上·吴桥期末)下列材料中,属于天然材料的是(  )。
A.玻璃 B.塑料 C.木材
31.(2025三上·吴桥期末)仔细观察下图,
(1)仔细观察下图,把图上的空补充完整,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2)它的名称是   。
(3)它是测量   的大小的常用工具。
(4)当读数时,我们的视线要与   持平。
32.(2025三上·吴桥期末)分一分下列材料哪些是天然材料,哪些是人造材料。
羊毛、铁块、铝合金、石头、油漆、洗衣粉、石油、酱油、牛奶、纸
天然材料:   
人造材料:   
33.(2025三上·吴桥期末)设计一个实验,探究搅拌是否能加快冰糖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1)实验材料:冰糖(两份,各10克)、两个烧杯、水、玻璃棒等。
(2)实验步骤:
①准备两个相同大小的烧杯,分别倒入   的冰糖和水。
②其中一个烧杯用玻璃棒搅拌,另一个烧杯   。
③观察并记录两个烧杯中冰糖   的时间。
(3)实验结论: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气体
【知识点】认识空气;液体的认识;固体的认识
【解析】【分析】物体常见的三种基本状态为固体、液体和气体。固体有固定形状和体积;液体无固定形状但体积固定,能流动;气体既无固定形状也无固定体积,易压缩且能流动。三者在形态特征和物理性质上存在明显差异,共同构成了物体的主要分类类型。
2.【答案】空间
【知识点】空气能占据空间
【解析】【分析】体积的定义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如水在杯子中,会占据杯子内一定的空间,这个被占据的空间大小就是水的体积。无论是固体、液体还是气体,都能占据空间,其占据空间的量即为各自的体积。
3.【答案】0;100
【知识点】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水的凝固点(结冰温度)和沸点是其重要物理特性。在标准大气压下,水冷却到0摄氏度时会结冰,由液态变为固态;加热到100摄氏度时会沸腾,产生大量气泡并转化为气态。实验中沸点可能因气压等因素变化,但标准情况下这两个温度是固定的。
4.【答案】左;右
【知识点】天平
【解析】【分析】天平使用遵循 “左物右码” 原则。待测物品放左托盘,砝码放右托盘,这是因为天平标尺的零刻度在左侧,右侧放砝码便于通过增减砝码和移动游码准确称量。游码向右移动相当于在右盘加小砝码,此操作规范能确保测量结果准确。
5.【答案】人造
【知识点】天然材料、人造材料
【解析】【分析】塑料属于人造材料。天然材料是自然界中天然存在、未经人工化学合成的材料(如木材、棉花等)。而塑料的生产需以石油、天然气等天然资源为原料,通过提炼出乙烯、丙烯等物体,再经人工化学聚合反应,将单体连接成高分子聚合物,最终加工成型。这一过程涉及复杂的人工化学合成与工业加工,并非自然界原生,因此塑料是典型的人造材料,而非天然材料。
6.【答案】是否搅拌;物质颗粒大小
【知识点】加快溶解
【解析】【分析】物质在水中溶解快慢受多种因素影响。水的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能促进溶解;搅拌可加速物质与水的接触,加快溶解;物质颗粒越小,与水的接触面积越大,溶解也更快。这三者均通过改变物质与水的作用效率影响溶解速度,是常见的影响因素。
7.【答案】大;小
【知识点】摩擦力
【解析】【分析】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直接相关。接触面越粗糙,物体表面的凹凸部分相互嵌合越紧密,阻碍相对运动的阻力就越大,故摩擦力越大;反之,接触面越光滑,表面凹凸程度低,相互嵌合的阻碍作用弱,摩擦力就越小。比如路面粗糙时行走不易打滑,就是因摩擦力大。
8.【答案】颜色;气味
【知识点】空气的特征
【解析】【分析】空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其本身具有无色、无味的特性。在通常状态下,我们无法用肉眼观察到空气的颜色,也不能通过嗅觉感知到它的气味。
9.【答案】摩擦力
【知识点】摩擦力的应用
【解析】【分析】拧瓶盖时,需要足够的摩擦力才能转动。毛巾表面粗糙,包在瓶盖上会增大手与瓶盖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根据摩擦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这样能让手更易发力,从而拧开紧的瓶盖,故此处填摩擦力。
10.【答案】受冷冷缩
【知识点】固体的热胀冷缩
【解析】【分析】大多数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电线也不例外。夏天温度高,电线受热膨胀,若此时拉得太紧,到了冬天,温度降低,电线会因遇冷而收缩。由于原本已被拉紧,收缩时会产生较大的拉力,超过电线所能承受的限度,就容易导致电线断裂。
11.【答案】错误
【知识点】固体的认识
【解析】【分析】并非所有固体都有固定形状。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多数固体(如石块、铁块)有固定形状,但像橡皮泥、面团等具有可塑性的固体,在外力作用下能改变形状且保持固体状态;还有冰川这类缓慢流动的固体,也没有绝对固定的形状。因此 “所有的固体都有固定的形状” 这一说法错误。
12.【答案】错误
【知识点】塑料
【解析】【分析】塑料有多种类型,并非所有塑料遇热水都会变软变形。像聚乙烯、聚丙烯等热塑性塑料,遇较高温度可能软化,但像酚醛塑料、环氧塑料等热固性塑料,成型后结构稳定,耐高温性较强,遇一般热水不会变软变形。此外,部分耐高温塑料也能承受热水温度而不变形。因此该说法错误。
13.【答案】正确
【知识点】水的蒸发
【解析】【分析】蒸发是液态水转变为气态的过程,通常发生在液体表面,无需达到沸点。当水在常温下慢慢变成水蒸气时,这一现象被称为蒸发。 题目说法正确。
14.【答案】错误
【知识点】摩擦力
【解析】【分析】摩擦力对生活并非只有害。它既有有害的一面,比如机器零件间的摩擦会磨损部件、消耗能量;但也有有益的一面,例如人走路时,鞋底与地面的摩擦力能防止滑倒;握笔时,手与笔的摩擦力能让笔不滑落;汽车刹车时,刹车片与车轮的摩擦力能实现减速。若没有摩擦力,许多基本活动都无法完成。因此该说法错误。
15.【答案】正确
【知识点】加快溶解
【解析】【分析】在水量相同、是否搅拌等条件一样时,温度越高,盐的溶解速度通常越快。这是因为温度高时,水的流动更活跃,能更快速地接触盐粒,让盐更快地分散到水里。比如生活中常见,同样的盐放在热水里,比放在冷水中更快看不到颗粒,所以在正常情况下,这个说法是对的。
16.【答案】错误
【知识点】材料的特点
【解析】【分析】考查材料的耐磨性,塑料尺子的耐磨性要大于木头尺子。
17.【答案】正确
【知识点】液体体积的测量
【解析】【分析】量筒可直接测量液体体积,只需将液体倒入量筒,读取对应刻度即可。测量固体体积时,可采用排水法:先在量筒中加入适量水并记录体积,再将固体完全浸入水中,记录新的体积,两次体积之差就是固体体积。因此量筒既能测液体体积,也能测符合条件的固体体积,该说法正确。
18.【答案】错误
【知识点】冰的融化
【解析】【分析】冰融化成水后,体积会变小。因为相同体积的冰比水轻,而质量是物质本身的属性,不随状态变化。生活中也能观察到,装满水的瓶子结冰后会膨胀,而冰融化后,瓶子里的水位会下降,这都说明冰融化成水时体积变小。因此该说法错误。
19.【答案】正确
【知识点】摩擦力
【解析】【分析】汽车轮胎加深花纹,是通过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花纹能让轮胎与地面的接触更“牢固”,减少打滑。比如在雨天或泥泞路面,有花纹的轮胎能更好地抓住地面,避免车辆失控;起步或刹车时,花纹也能提供更大的摩擦力,让车辆更易操控。因此该说法正确。
20.【答案】错误
【知识点】天然材料、人造材料
【解析】【分析】人造材料和天然材料各有优劣,不能简单说人造材料更好。天然材料如棉花、木材等,环保且贴合自然属性,适合做衣物、家具等;人造材料如塑料、合金等,虽能弥补天然材料的不足,比如塑料的耐腐蚀性、合金的高强度,但部分人造材料可能存在污染环境或不易降解等问题。需根据使用场景选择,因此 “人造材料比天然材料好” 的说法错误。
21.【答案】B
【知识点】液体的认识
【解析】【分析】液体的特点是没有固定形状,能随容器形状变化,且具有流动性。选项中,书本和积木都是固体,它们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不能流动;而牛奶没有固定形状,倒入杯子就呈杯形,放在碗里就呈碗形,能自由流动,符合液体的特征。因此属于液体的是牛奶。
22.【答案】C
【知识点】加快溶解
【解析】【分析】加快溶解的常见方法包括增大接触面积、搅拌、升温等。把冰糖压碎,能增大其与水的接触面积,使溶解更快;用筷子搅拌可让水流动,加速冰糖周围溶液的更新,也能加快溶解。A和B两种方法均能加快冰糖溶解,因此C选项正确。
23.【答案】C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测量物体长度需用专门测量长度的工具。选项中,天平用于测量物体质量,如称取物品重量;温度计用于测量温度,如测量室温或体温;而刻度尺是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其刻度可直接读取物体的长度数值,符合“测量物体长度”的要求。因此正确答案是刻度尺。C选项正确。
24.【答案】B
【知识点】物体的沉浮
【解析】【分析】相同体积的乒乓球的比水轻,且本身中间是空心结构,整体重力小于它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当物体所受浮力大于自身重力时会上浮。将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这一基本受力关系并未改变,因此乒乓球会上浮。选项B正确。
25.【答案】C
【知识点】材料的吸水性
【解析】【分析】防水性取决于材料是否容易被水渗透。棉布和丝绸均为天然纤维材料,纤维间存在空隙,水容易通过空隙渗透,因此防水性较差;而橡胶是高分子材料,结构致密,水难以渗透,具有良好的阻隔水的能力,日常生活中常用橡胶制作雨衣、防水密封圈等,因此防水性最好的是橡胶。
26.【答案】B
【知识点】浮力
【解析】【分析】浮力是液体对物体向上的托力。其方向由液体压强特点决定:物体在水中时,下方深度大于上方,下方受到的水的压强更大,压力差形成向上的浮力。无论物体在水中是静止、上浮还是下沉,浮力方向始终是竖直向上的,与重力方向(竖直向下)相反。因此正确答案是B。
27.【答案】A
【知识点】对比实验
【解析】【分析】对比实验的核心是通过控制变量来明确某个条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若同时改变两个或多个条件,实验结果的变化就无法确定是由哪个条件引起的,无法得出准确结论。因此,做对比实验时通常只改变一个条件,其他条件保持不变,这样才能清晰观察到该变量对实验的影响。故正确答案是 A。
28.【答案】B
【知识点】压缩空气
【解析】【分析】空气被压缩的性质是指空气体积可因外力缩小,且能产生弹性。风扇利用的是空气流动,与压缩无关;书本是固体,依赖纸张的结构,不涉及空气压缩;篮球需充气,充气时空气被压缩进球内,压缩的空气产生弹力使篮球保持形状并具有弹性,正是利用了空气可被压缩的性质。因此选B。
29.【答案】C
【知识点】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冬天穿羽绒服的核心原因是其保温性好。羽绒服内部填充的羽绒蓬松多孔,能锁住大量空气。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可减少人体热量通过热传导、对流等方式向外界散失,从而形成保暖层。颜色漂亮和轻便属于羽绒服的附加特点,并非冬季穿着的主要原因。因此正确答案是C。
30.【答案】C
【知识点】天然材料、人造材料
【解析】【分析】天然材料指自然界中原本存在、未经人工化学合成或重大形态改造的材料。木材直接来源于树木,树木是天然生长的有机体,木材的成分为自然形成,仅需经过砍伐、简单加工即可使用,属于天然材料。玻璃由石英砂、纯碱等原料经高温熔融、冷却制成,是人工合成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塑料以石油、天然气等为原料,通过化学聚合反应生成,属于合成材料。二者均为人工加工制造的非天然材料。故答案为C。
31.【答案】(1)(1)提环(2)指针(3)刻度板(4)挂钩
(2)弹簧测力计
(3)力
(4)刻度
【知识点】弹簧测力计
【解析】【分析】(1)弹簧测力计的结构从上到下分别是提环、指针、刻度板和挂钩。
(2)观察可知,图中物体是用来测量力大小的工具——弹簧测力计。
(3)弹簧测力计的核心功能是测量力的大小。其工作原理是利用弹簧受力时的形变规律 ——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所受拉力成正比,通过指针在刻度盘上的示数直观反映力的数值。无论是拉力、提力等常见力,都可借助它测量。
(4)使用弹簧测力计读数时,视线与指针持平是为了避免视差误差。若视线偏高或偏低,会导致读数时看到的刻度与指针实际位置不重合,产生测量偏差。只有视线水平对准指针,才能准确读取刻度盘上的数值,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因此读数时视线需与指针持平。
32.【答案】羊毛、石头、石油、牛奶;铁块、铝合金、油漆、洗衣粉、酱油、纸
【知识点】天然材料、人造材料
【解析】【分析】天然材料指自然界中原本存在,未经人为加工制造的材料,如羊毛(来自动物)、石头(自然形成)、石油(天然矿产)、牛奶(动物分泌物)。
人造材料是经人类加工改造而成的材料,如铁块(铁矿石冶炼)、铝合金(金属加工)、油漆(化学调配)、洗衣粉(化工合成)、酱油(粮食酿造)、纸(植物纤维加工),均需通过人工处理获得。
33.【答案】等量;不搅拌;完全溶解;搅拌能加快冰糖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知识点】加快溶解
【解析】【分析】(1)探究搅拌对冰糖溶解速度的影响时,“是否搅拌”是唯一变量。准备两份等量的冰糖和等量、同温度的水,分别放入相同烧杯,一个搅拌、一个不搅拌,通过对比完全溶解的时间,就能清晰判断搅拌是否能加快溶解——若搅拌组溶解时间更短,即可证明搅拌的作用。这样严格控制其他因素不变,确保了实验结论的准确性。
(2)步骤①中 “等量”“同温度”是为保证除搅拌外,冰糖量、水量、水温等条件一致,排除其他干扰。步骤②通过 “搅拌” 与 “不搅拌” 形成对比。
步骤③记录 “完全溶解时间”,可直观比较溶解速度。这样的设计能准确探究搅拌对冰糖溶解速度的影响。
(3)实验中仅改变“是否搅拌”这一变量,其他条件均相同。若搅拌的烧杯中冰糖完全溶解的时间短于未搅拌的烧杯,说明搅拌缩短了溶解时间,从而得出搅拌能加快冰糖溶解速度的结论。
1 / 1河北省沧州市吴桥县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
1.(2025三上·吴桥期末)物体可以分为固体、   、液体三种类型。
【答案】气体
【知识点】认识空气;液体的认识;固体的认识
【解析】【分析】物体常见的三种基本状态为固体、液体和气体。固体有固定形状和体积;液体无固定形状但体积固定,能流动;气体既无固定形状也无固定体积,易压缩且能流动。三者在形态特征和物理性质上存在明显差异,共同构成了物体的主要分类类型。
2.(2025三上·吴桥期末)像水在杯子中会占据空间一样,物体所占   的大小称作物体的体积。
【答案】空间
【知识点】空气能占据空间
【解析】【分析】体积的定义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如水在杯子中,会占据杯子内一定的空间,这个被占据的空间大小就是水的体积。无论是固体、液体还是气体,都能占据空间,其占据空间的量即为各自的体积。
3.(2025三上·吴桥期末)水在   摄氏度时会结冰,在   摄氏度时会沸腾。
【答案】0;100
【知识点】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水的凝固点(结冰温度)和沸点是其重要物理特性。在标准大气压下,水冷却到0摄氏度时会结冰,由液态变为固态;加热到100摄氏度时会沸腾,产生大量气泡并转化为气态。实验中沸点可能因气压等因素变化,但标准情况下这两个温度是固定的。
4.(2025三上·吴桥期末)天平是测量物体质量的工具,使用时,待测物品放   托盘,砝码放   托盘。
【答案】左;右
【知识点】天平
【解析】【分析】天平使用遵循 “左物右码” 原则。待测物品放左托盘,砝码放右托盘,这是因为天平标尺的零刻度在左侧,右侧放砝码便于通过增减砝码和移动游码准确称量。游码向右移动相当于在右盘加小砝码,此操作规范能确保测量结果准确。
5.(2025三上·吴桥期末)塑料是   材料。(填“天然”或“人造”)
【答案】人造
【知识点】天然材料、人造材料
【解析】【分析】塑料属于人造材料。天然材料是自然界中天然存在、未经人工化学合成的材料(如木材、棉花等)。而塑料的生产需以石油、天然气等天然资源为原料,通过提炼出乙烯、丙烯等物体,再经人工化学聚合反应,将单体连接成高分子聚合物,最终加工成型。这一过程涉及复杂的人工化学合成与工业加工,并非自然界原生,因此塑料是典型的人造材料,而非天然材料。
6.(2025三上·吴桥期末)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水的温度、   、   等因素有关。
【答案】是否搅拌;物质颗粒大小
【知识点】加快溶解
【解析】【分析】物质在水中溶解快慢受多种因素影响。水的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能促进溶解;搅拌可加速物质与水的接触,加快溶解;物质颗粒越小,与水的接触面积越大,溶解也更快。这三者均通过改变物质与水的作用效率影响溶解速度,是常见的影响因素。
7.(2025三上·吴桥期末)物体间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   ;物体间接触面越光滑,摩擦力越   。
【答案】大;小
【知识点】摩擦力
【解析】【分析】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直接相关。接触面越粗糙,物体表面的凹凸部分相互嵌合越紧密,阻碍相对运动的阻力就越大,故摩擦力越大;反之,接触面越光滑,表面凹凸程度低,相互嵌合的阻碍作用弱,摩擦力就越小。比如路面粗糙时行走不易打滑,就是因摩擦力大。
8.(2025三上·吴桥期末)空气是一种没有   、没有   的气体。
【答案】颜色;气味
【知识点】空气的特征
【解析】【分析】空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其本身具有无色、无味的特性。在通常状态下,我们无法用肉眼观察到空气的颜色,也不能通过嗅觉感知到它的气味。
9.(2025三上·吴桥期末)有时瓶盖拧得太紧,往往要包一块毛巾后再拧开,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增大   。
【答案】摩擦力
【知识点】摩擦力的应用
【解析】【分析】拧瓶盖时,需要足够的摩擦力才能转动。毛巾表面粗糙,包在瓶盖上会增大手与瓶盖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根据摩擦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这样能让手更易发力,从而拧开紧的瓶盖,故此处填摩擦力。
10.(2025三上·吴桥期末)夏天安装电线时,两根电线杆之间的电线不能拉得太紧,否则到冬天时由于电线   ,电线就容易断。
【答案】受冷冷缩
【知识点】固体的热胀冷缩
【解析】【分析】大多数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电线也不例外。夏天温度高,电线受热膨胀,若此时拉得太紧,到了冬天,温度降低,电线会因遇冷而收缩。由于原本已被拉紧,收缩时会产生较大的拉力,超过电线所能承受的限度,就容易导致电线断裂。
11.(2025三上·吴桥期末)所有的固体都有固定的形状。(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固体的认识
【解析】【分析】并非所有固体都有固定形状。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多数固体(如石块、铁块)有固定形状,但像橡皮泥、面团等具有可塑性的固体,在外力作用下能改变形状且保持固体状态;还有冰川这类缓慢流动的固体,也没有绝对固定的形状。因此 “所有的固体都有固定的形状” 这一说法错误。
12.(2025三上·吴桥期末)用塑料制成的物品遇到热水都会变软、变形。(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塑料
【解析】【分析】塑料有多种类型,并非所有塑料遇热水都会变软变形。像聚乙烯、聚丙烯等热塑性塑料,遇较高温度可能软化,但像酚醛塑料、环氧塑料等热固性塑料,成型后结构稳定,耐高温性较强,遇一般热水不会变软变形。此外,部分耐高温塑料也能承受热水温度而不变形。因此该说法错误。
13.(2025三上·吴桥期末)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做蒸发。(  )
【答案】正确
【知识点】水的蒸发
【解析】【分析】蒸发是液态水转变为气态的过程,通常发生在液体表面,无需达到沸点。当水在常温下慢慢变成水蒸气时,这一现象被称为蒸发。 题目说法正确。
14.(2025三上·吴桥期末)摩擦力的存在对我的生活是有害的。(  )
【答案】错误
【知识点】摩擦力
【解析】【分析】摩擦力对生活并非只有害。它既有有害的一面,比如机器零件间的摩擦会磨损部件、消耗能量;但也有有益的一面,例如人走路时,鞋底与地面的摩擦力能防止滑倒;握笔时,手与笔的摩擦力能让笔不滑落;汽车刹车时,刹车片与车轮的摩擦力能实现减速。若没有摩擦力,许多基本活动都无法完成。因此该说法错误。
15.(2025三上·吴桥期末)把相同质量的盐放入不同温度的水中,温度越高,溶解速度越快。(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加快溶解
【解析】【分析】在水量相同、是否搅拌等条件一样时,温度越高,盐的溶解速度通常越快。这是因为温度高时,水的流动更活跃,能更快速地接触盐粒,让盐更快地分散到水里。比如生活中常见,同样的盐放在热水里,比放在冷水中更快看不到颗粒,所以在正常情况下,这个说法是对的。
16.(2025三上·吴桥期末)木头尺子比塑料尺子的耐磨性要差一些。
【答案】错误
【知识点】材料的特点
【解析】【分析】考查材料的耐磨性,塑料尺子的耐磨性要大于木头尺子。
17.(2025三上·吴桥期末)量筒既能测量液体的体积,也能测量固体的体积。(  )
【答案】正确
【知识点】液体体积的测量
【解析】【分析】量筒可直接测量液体体积,只需将液体倒入量筒,读取对应刻度即可。测量固体体积时,可采用排水法:先在量筒中加入适量水并记录体积,再将固体完全浸入水中,记录新的体积,两次体积之差就是固体体积。因此量筒既能测液体体积,也能测符合条件的固体体积,该说法正确。
18.(2025三上·吴桥期末)冰融化成水后,体积会变大。(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冰的融化
【解析】【分析】冰融化成水后,体积会变小。因为相同体积的冰比水轻,而质量是物质本身的属性,不随状态变化。生活中也能观察到,装满水的瓶子结冰后会膨胀,而冰融化后,瓶子里的水位会下降,这都说明冰融化成水时体积变小。因此该说法错误。
19.(2025三上·吴桥期末)汽车轮胎加深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力(  )
【答案】正确
【知识点】摩擦力
【解析】【分析】汽车轮胎加深花纹,是通过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花纹能让轮胎与地面的接触更“牢固”,减少打滑。比如在雨天或泥泞路面,有花纹的轮胎能更好地抓住地面,避免车辆失控;起步或刹车时,花纹也能提供更大的摩擦力,让车辆更易操控。因此该说法正确。
20.(2025三上·吴桥期末)人造材料比天然材料好。(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天然材料、人造材料
【解析】【分析】人造材料和天然材料各有优劣,不能简单说人造材料更好。天然材料如棉花、木材等,环保且贴合自然属性,适合做衣物、家具等;人造材料如塑料、合金等,虽能弥补天然材料的不足,比如塑料的耐腐蚀性、合金的高强度,但部分人造材料可能存在污染环境或不易降解等问题。需根据使用场景选择,因此 “人造材料比天然材料好” 的说法错误。
21.(2025三上·吴桥期末)下列物体属于液体的是(  )。
A.书本 B.牛奶 C.积木
【答案】B
【知识点】液体的认识
【解析】【分析】液体的特点是没有固定形状,能随容器形状变化,且具有流动性。选项中,书本和积木都是固体,它们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不能流动;而牛奶没有固定形状,倒入杯子就呈杯形,放在碗里就呈碗形,能自由流动,符合液体的特征。因此属于液体的是牛奶。
22.(2025三上·吴桥期末)下列方法中能加快冰糖在水中溶解速度的是(  )。
A.把冰糖压碎
B.用筷子搅拌
C.以上两种方法都可以
【答案】C
【知识点】加快溶解
【解析】【分析】加快溶解的常见方法包括增大接触面积、搅拌、升温等。把冰糖压碎,能增大其与水的接触面积,使溶解更快;用筷子搅拌可让水流动,加速冰糖周围溶液的更新,也能加快溶解。A和B两种方法均能加快冰糖溶解,因此C选项正确。
23.(2025三上·吴桥期末)测量物体长度的基本工具是(  )。
A.天平 B.温度计 C.刻度尺
【答案】C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测量物体长度需用专门测量长度的工具。选项中,天平用于测量物体质量,如称取物品重量;温度计用于测量温度,如测量室温或体温;而刻度尺是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其刻度可直接读取物体的长度数值,符合“测量物体长度”的要求。因此正确答案是刻度尺。C选项正确。
24.(2025三上·吴桥期末)把乒乓球放入热水中,乒乓球会(  )。
A.下沉 B.上浮 C.没有变化
【答案】B
【知识点】物体的沉浮
【解析】【分析】相同体积的乒乓球的比水轻,且本身中间是空心结构,整体重力小于它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当物体所受浮力大于自身重力时会上浮。将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这一基本受力关系并未改变,因此乒乓球会上浮。选项B正确。
25.(2025三上·吴桥期末)下列材料中,防水性最好的是(  )。
A.棉布 B.丝绸 C.橡胶
【答案】C
【知识点】材料的吸水性
【解析】【分析】防水性取决于材料是否容易被水渗透。棉布和丝绸均为天然纤维材料,纤维间存在空隙,水容易通过空隙渗透,因此防水性较差;而橡胶是高分子材料,结构致密,水难以渗透,具有良好的阻隔水的能力,日常生活中常用橡胶制作雨衣、防水密封圈等,因此防水性最好的是橡胶。
26.(2025三上·吴桥期末)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方向是(  )。
A.竖直向下 B.竖直向上 C.水平方向
【答案】B
【知识点】浮力
【解析】【分析】浮力是液体对物体向上的托力。其方向由液体压强特点决定:物体在水中时,下方深度大于上方,下方受到的水的压强更大,压力差形成向上的浮力。无论物体在水中是静止、上浮还是下沉,浮力方向始终是竖直向上的,与重力方向(竖直向下)相反。因此正确答案是B。
27.(2025三上·吴桥期末)做对比实验时,我们一般只改变(  )个条件。
A.一 B.二 C.三
【答案】A
【知识点】对比实验
【解析】【分析】对比实验的核心是通过控制变量来明确某个条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若同时改变两个或多个条件,实验结果的变化就无法确定是由哪个条件引起的,无法得出准确结论。因此,做对比实验时通常只改变一个条件,其他条件保持不变,这样才能清晰观察到该变量对实验的影响。故正确答案是 A。
28.(2025三上·吴桥期末)下列物品中,利用了空气可以被压缩的性质的是(  )。
A.风扇 B.篮球 C.书本
【答案】B
【知识点】压缩空气
【解析】【分析】空气被压缩的性质是指空气体积可因外力缩小,且能产生弹性。风扇利用的是空气流动,与压缩无关;书本是固体,依赖纸张的结构,不涉及空气压缩;篮球需充气,充气时空气被压缩进球内,压缩的空气产生弹力使篮球保持形状并具有弹性,正是利用了空气可被压缩的性质。因此选B。
29.(2025三上·吴桥期末)冬天,我们会穿厚厚的羽绒服,是因为羽绒服(  )。
A.颜色漂亮 B.比较轻便 C.保温性好
【答案】C
【知识点】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冬天穿羽绒服的核心原因是其保温性好。羽绒服内部填充的羽绒蓬松多孔,能锁住大量空气。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可减少人体热量通过热传导、对流等方式向外界散失,从而形成保暖层。颜色漂亮和轻便属于羽绒服的附加特点,并非冬季穿着的主要原因。因此正确答案是C。
30.(2025三上·吴桥期末)下列材料中,属于天然材料的是(  )。
A.玻璃 B.塑料 C.木材
【答案】C
【知识点】天然材料、人造材料
【解析】【分析】天然材料指自然界中原本存在、未经人工化学合成或重大形态改造的材料。木材直接来源于树木,树木是天然生长的有机体,木材的成分为自然形成,仅需经过砍伐、简单加工即可使用,属于天然材料。玻璃由石英砂、纯碱等原料经高温熔融、冷却制成,是人工合成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塑料以石油、天然气等为原料,通过化学聚合反应生成,属于合成材料。二者均为人工加工制造的非天然材料。故答案为C。
31.(2025三上·吴桥期末)仔细观察下图,
(1)仔细观察下图,把图上的空补充完整,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2)它的名称是   。
(3)它是测量   的大小的常用工具。
(4)当读数时,我们的视线要与   持平。
【答案】(1)(1)提环(2)指针(3)刻度板(4)挂钩
(2)弹簧测力计
(3)力
(4)刻度
【知识点】弹簧测力计
【解析】【分析】(1)弹簧测力计的结构从上到下分别是提环、指针、刻度板和挂钩。
(2)观察可知,图中物体是用来测量力大小的工具——弹簧测力计。
(3)弹簧测力计的核心功能是测量力的大小。其工作原理是利用弹簧受力时的形变规律 ——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所受拉力成正比,通过指针在刻度盘上的示数直观反映力的数值。无论是拉力、提力等常见力,都可借助它测量。
(4)使用弹簧测力计读数时,视线与指针持平是为了避免视差误差。若视线偏高或偏低,会导致读数时看到的刻度与指针实际位置不重合,产生测量偏差。只有视线水平对准指针,才能准确读取刻度盘上的数值,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因此读数时视线需与指针持平。
32.(2025三上·吴桥期末)分一分下列材料哪些是天然材料,哪些是人造材料。
羊毛、铁块、铝合金、石头、油漆、洗衣粉、石油、酱油、牛奶、纸
天然材料:   
人造材料:   
【答案】羊毛、石头、石油、牛奶;铁块、铝合金、油漆、洗衣粉、酱油、纸
【知识点】天然材料、人造材料
【解析】【分析】天然材料指自然界中原本存在,未经人为加工制造的材料,如羊毛(来自动物)、石头(自然形成)、石油(天然矿产)、牛奶(动物分泌物)。
人造材料是经人类加工改造而成的材料,如铁块(铁矿石冶炼)、铝合金(金属加工)、油漆(化学调配)、洗衣粉(化工合成)、酱油(粮食酿造)、纸(植物纤维加工),均需通过人工处理获得。
33.(2025三上·吴桥期末)设计一个实验,探究搅拌是否能加快冰糖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1)实验材料:冰糖(两份,各10克)、两个烧杯、水、玻璃棒等。
(2)实验步骤:
①准备两个相同大小的烧杯,分别倒入   的冰糖和水。
②其中一个烧杯用玻璃棒搅拌,另一个烧杯   。
③观察并记录两个烧杯中冰糖   的时间。
(3)实验结论:   。
【答案】等量;不搅拌;完全溶解;搅拌能加快冰糖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知识点】加快溶解
【解析】【分析】(1)探究搅拌对冰糖溶解速度的影响时,“是否搅拌”是唯一变量。准备两份等量的冰糖和等量、同温度的水,分别放入相同烧杯,一个搅拌、一个不搅拌,通过对比完全溶解的时间,就能清晰判断搅拌是否能加快溶解——若搅拌组溶解时间更短,即可证明搅拌的作用。这样严格控制其他因素不变,确保了实验结论的准确性。
(2)步骤①中 “等量”“同温度”是为保证除搅拌外,冰糖量、水量、水温等条件一致,排除其他干扰。步骤②通过 “搅拌” 与 “不搅拌” 形成对比。
步骤③记录 “完全溶解时间”,可直观比较溶解速度。这样的设计能准确探究搅拌对冰糖溶解速度的影响。
(3)实验中仅改变“是否搅拌”这一变量,其他条件均相同。若搅拌的烧杯中冰糖完全溶解的时间短于未搅拌的烧杯,说明搅拌缩短了溶解时间,从而得出搅拌能加快冰糖溶解速度的结论。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