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综合素养评价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综合素养评价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06 16:27: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第二单元综合素养评价卷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四年级(1)班正在举行“以提问探新知”跨学科交流会,请你参与进来。
活动一 文学天地,筑牢学习基础
一、巧记字音用“ ”画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3分)
1.他系(jì xì)好安全绳后,便潜(qiǎn qián)入水中救人。
2.麻雀(qiǎo què)在方言中叫“家雀(qiǎo què)儿”。
3. 即(jí jì)使在漆黑的夜里,蝙(biǎn biān)蝠也能够自如地飞行。
二、正确书写看拼音写词语。(10分)
感知宇宙的 ào mì( ) ,体验 tànsuǒ( )的乐趣。在“天宫课堂”的直播中,我们不仅看到了空间站宽敞shū shì( )的环境,还在轻松yú kuài( )的氛围中学到了kē xué( )知识。中国航天jì shù( ) rì yì( )进步,让我们与太空的 lián xì( )越来越密切。我要nài xīn( )学习,为chuàng zào( )祖国的美好未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析词辨义选词填空。(3分)
改进 改善 改变
随着生活条件的不断( ),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垃圾分类的意义重大。我们必须( )以往不好的生活习惯,不断( )垃圾分类设备,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垃圾分类处理。
四、斟字酌句请你做出正确选择。(10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全部正确的是哪一项 ( )
A.僵硬 证明 水勾 B.豌豆 虚弱 苍蝇
C.洋溢 等侍 物质 D.幼想 哲学 世纪
2.根据形声字形旁表义的特点,“账”最有可能与下列哪一项有关 ( )
A.食物 B.金钱 C.长度 D.植物
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是哪一项 ( )
A.桌子上横七竖八地放着很多铅笔。
B.坐着缆车上山,我体验到腾云驾雾的感觉。
C.经过老师的教育,他发生了呼风唤雨的变化。
D.事情的发生总是出乎意料,原以为能办成的事结果因一场暴雨耽误了。
4.“三次实验的结果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 眼睛, 靠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下列填入句中的关联词语最合适的是哪一组 ( )
A.是……不是…… B.不是……而是……
C.是……也是…… D.不是……就是……
5.下列关于课文内容的说法,错误的是哪一项 ( )
A.《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重点描写的是第五粒豆带给病床上的小女孩生机和活力的故事。
B.《夜间飞行的秘密》启发我们要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不断培养探索科学的兴趣。
C.《呼风唤雨的世纪》主要介绍了20世纪100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
D.《蝴蝶的家》中,“我”最后终于找到了蝴蝶的家。
五、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8分)
1.在这个小小的顶楼里住着一个穷苦的女人。(缩句)
2.花朵自己已经被雨点打得抖个不停了,怎能容蝴蝶藏身呢 (改为陈述句)
3.是谁来呼风唤雨呢 当然是人类。(照样子,写一个自问自答的句子)
4.例:消防员不怕劳累、困难和牺牲。
消防员不怕劳累,不怕困难,也不怕牺牲。
车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水和人烟。(仿照例句写句子)
六、名句积累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1分)
1.怎样才能做到知行合一呢 《礼记》中说:“ , ,慎思之, ,笃行之。”
2.圣贤有嘉训,诲汝常谆谆。汉代王充说:“智能之士, , 。”唐代韩愈也指出:“ , ”
3.爸爸经常用《尚书》中的“ , ”鼓励我多向别人请教问题,不要自以为是。
4.《呼风唤雨的世纪》一文中引用岑参的诗“ , ”,表现了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变化之快,变化之大。
活动二 科学殿堂,探寻生物奥秘
七、人工智能读材料,完成练习。(12分)
人脑由很多神经元组成,人们通过改变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强弱,来学习新事物或强化某项技能。而人工智能就是通过模拟人脑学习过程,构建人工神经网络。现代神经网络模型的神经元数量可达千万量级,因此人工智能是一个妥妥的“大学霸”。训练人工智能,人们一般会使用以下几种办法。
监督学习:人类通过给人工智能看足够多的信息并告诉它答案,它就能够进行识别了。这样,人工智能就可以进行人脸识别、车牌识别和肿瘤诊断等工作。
无监督学习:人工智能分析概要内容,根据自己观察到的特征,把认为相似的东西分成一组。这样,人工智能可从繁杂的信息中找到隐藏的规律。
强化学习:人工智能直接和环境互动并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对环境变化作出最佳的应对。强化学习适用于训练行为,如玩游戏、无人驾驶等。
1.下面不属于人工智能的是哪一项 ( )(2分)
A. DeepSeek B.对话型聊天机器人
C.火车订票系统 D.无人驾驶
2.判断对错,对的画“ ”,错的画“×”。(3分)
(1)人工智能是一个“可塑的大脑”。 ( )
(2)人工智能的神经元已与人脑神经元的数量完全一致。 ( )
(3)人工智能是通过强化学习的方式进行人脸识别的。 ( )
3.[语文要素题]阅读材料,请你任选一个角度,提出一个问题。(3分)
角度:
问题:
4.请围绕“在未来,人工智能会不会取代人类”的讨论,发表你的观点,并陈述理由。(4分)
八、蚂蚁世界读文章,完成练习。(13分)
蚂 蚁
①蚂蚁在我们的生活中极为常见,它们被称为勤劳的“搬运工”。
②蚂蚁的外形很有特点。它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长着两根细长的触角和一对复眼。胸部长有三对足,腹部呈卵形。
③蚂蚁虽小,力气却很大。科学家通过实验证明,蚂蚁搬的东西可以超过它自身重量的50倍。若按此计算,蚂蚁是昆虫界名副其实的“举重冠军”,连号称“昆虫大力士”的螳螂也要甘拜下风。蚂蚁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力气,全部的奥妙都在于其腿部的肌肉。蚂蚁的腿运动时,肌肉产生一种神奇的酸性物质,刺激肌肉迅速收缩,产生巨大的动力。
④蚂蚁又是如何寻找和搬运食物的呢 这与蚂蚁的触角有很大关系。蚂蚁的触角有嗅觉功能,只要它用触角碰一碰,就知道这个东西能不能吃,是什么味道。如果碰到不能吃的东西,它们就会自觉绕开。蚂蚁的触角也是它们彼此沟通的工具,先找到食物的“侦察兵”会用触角与伙伴互相碰撞,再用触角触几下地面,这样通过气味信息来传递食物的大小和所在的位置。它们遇到小块儿的食物,由单个蚂蚁拖回巢穴;找到大块儿的食物,由大家合力搬回。在团队中每一只蚂蚁都会尽职尽责,共同配合完成工作,极具协作精神。
1.文章第②~④自然段分别从 、 、蚂蚁如何寻找和搬运食物这三个方面来介绍蚂蚁的。(2分)
2.文章第③自然段中提到蚂蚁是昆虫界的“举重冠军”,它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力气,是因为 。(2分)
3.观察下图并结合文章第②自然段的内容,在括号中填写蚂蚁各个部位的名称。(3分)
4.结合文章,用“ ”选择一个提问的角度,再根据所选的角度提出一个问题。(3分)
提问的角度 提出的问题
围绕文章内容提问( )
围绕文章写法提问( )
联系生活经验提问( )
5.读了这篇文章,小凯做了蚂蚁搬运食物的观察实验。请结合文章第④自然段,推测蚂蚁碰到不同物品时的反应。(3分)
实验次数 实验物品 蚂蚁的反应
第一次 铁螺丝钉
第二次 面包渣
第三次 大块儿饼干
活动三 人物长廊,刻画“我的同学”
九、人物画像写一写交流会上的同学。(30分)
交流会上的同学有的脾气特别好,总是笑眯眯的;有的唱歌特别好听,文艺会演中总有她的身影;有的十分幽默,给大家带来了很多欢乐……请你以“我的同学”为题目,选择2~3位同学作为描写对象,写出人物某个方面的特点。
要求:内容具体,语句通顺;不少于350字。
第二单元综合素养评价
一、1. jì qián 2. què qiǎo3. jí biān
二、奥秘 探索 舒适 愉快 科学 技术 日益 联系 耐心 创造
三、改善 改变 改进四、1. B 2. B 3. C 4. B 5. D五、1.顶楼里住着女人。
2.花朵自己已经被雨点打得抖个不停了,不能容蝴蝶藏身。
3.示例:幸福是什么 幸福是依偎在母亲温暖的怀抱里。
4.车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
六、1.博学之 审问之 明辨之
2.不学不成 不问不知 人非生而知之者 孰能无惑
3.好问则裕 自用则小
4.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七、1. C 2.(1) (2)× (3)×
3.示例:联系生活经验 人工智能还会应用在哪些地方
4.示例:我认为不会。人工智能研究的目的是让机器成为人类的“工具”,而不是取代人类。只有人类才具有创造力,而机器只关注如何解决眼前遇到的问题。
八、1.蚂蚁的外形 蚂蚁力气大
2.蚂蚁的腿运动时,肌肉产生一种神奇的酸性物质,刺激肌肉迅速收缩,产生巨大的动力
3.从上到下:触角 头 腹
4.示例:联系生活经验提问 还有什么动物像蚂蚁一样,身体虽小但力气很大
5.自觉绕开 单个蚂蚁拖食物 蚂蚁们合力搬食物
九、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