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第三单元综合素养评价卷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学校正在开展“留心生活,做小小观察家”主题活动,请同学们踊跃参与。
观察生活,汲取知识增智慧
一、用“\”画去加点字错误读音,解字音难题。(5分)
叶柄(bǐn bǐng) 倾斜(qīng qǐng)
逊色(sūn xùn) 抛开(pāo pōu)
骤雨(zòu zhòu) 搜寻(sōu shōu)
霜降(jiàng xiáng)时节秋意浓,我们哼着小曲(qū qǔ)儿,走在曲(qū qǔ)折的乡间小路上,发现松树不仅没有向低温投降(jiàng xiáng),反而更加苍翠。
二、读小凯的观察随笔,根据拼音写字词。(9分)
爬山虎梦想成为一名墙壁艺术家,它用nènlǜ( )的叶子jūn yún( )地装饰整个墙面,不留一点儿kòng xì( );蟋蟀梦想成为一名建筑zhuān jiā( ),它没有在 chóng dié( )的草叶间寻找 lín shí( )隐蔽所,而是shèn zhòng( )地xuǎn zé( )住zhǐ( ),自己修建住zhái( );我则梦想成为一名小小观察家,用热爱与细心发现生活的乐趣。
三、请将在观察过程中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展示你作为小小观察家活学活用的能力。(10分)
1.下列关于动物的“家”说法有误的是哪一项 ( )
A.蛇洞 鼠洞 虎穴 B.鸟窝 牛棚 鱼塘
C.马厩 猪圈 狗洞 D.鸡舍 蜂巢 鸟巢
2.下列加点字词解释错误的是哪一项 ( )
A.题西林壁(书写,题写)
B.只缘身在此山中(缘故)
C.可怜九月初三夜(可爱)
D.骚人阁笔费评章(诗人)
3.填在下面句中的词语,最恰当的是哪一项 ( )蟋蟀不肯 ,它把洞穴建在非常 的地方。
A.随心所欲 隐蔽 B.随机应变 隐藏
C.为所欲为 隐藏 D.随遇而安 隐蔽
4.读一读,选一选。
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
(1)这句话说明作者对爬山虎进行了( )。
A.连续观察 B.细致观察
(2)根据描述,下面( )的画法是正确的。
四、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展示你作为小小观察家出色的语言素养。(7分)
1.《爬山虎的脚》的作者是叶圣陶写的。(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2分)
2.仿照例句,写一个拟人句。(2分)
例: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3.下面哪一句话的表达效果更好 写写理由。(3分)
A.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变成灰色。
B.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
我认为 句好(填序号),因为 。
五、根据课文内容填一填,展示你作为小小观察家丰富的知识储备。(10分)
1. ,九月温, 。
2.一场秋雨过后,气温骤降。奶奶嘱咐我:“‘ , 。’你要多穿些衣服保暖啊!”
3.《雪梅》中, “ , ”借梅与雪的对比,告诉我们 的道理。
4.所见皆美景。傍晚,夕阳与江水相映成趣,“ ,半江瑟瑟半江红”;位置不同,看到的庐山风景也不一样,“ , ”。
六、小小观察家拥有善于观察的眼睛。请一起参加“爱护眼睛,保护视力”专题活动。(4分)
1.关于保护视力,下列做法正确的是图 。(2分)
2.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要怎样做才能保护好视力 请你写出两条建议。(2分)
第一条:
第二条:
观察自然,一虫一木皆有情
七、阅读材料,了解草丛间的昆虫蟋蟀。(11分)
材料一:蟋蟀虽然有嘴,但它们的嘴是咀嚼式的,而且它们没有声带,这就注定它们不能用嘴“唱歌”。蟋蟀之所以能发出声音,是由于它们有对神奇的翅膀。蟋蟀左翅上长着的较硬的翅膜,看起来像一把小刷子,是它们的“弦器”;右翅上长着的许多小锯齿,像一把小锉刀,是它们的“弹器”。当蟋蟀用左翅摩擦右翅时,就会发出清亮的声音。
不过,只有雄蟋蟀会发出声音。雌蟋蟀的翅膀非常平滑,所以无论怎样相互摩擦都发不出声音。
你们猜猜:这些黑夜里的“歌唱家”在地球上歌唱了多少年 十年 一千年 五千年 告诉你们吧,它们在地球上已经生存了至少1.4亿年,那它们自然也歌唱了至少1.4亿年。
材料二:昆虫资料卡
名称 蟋蟀
住址 草丛中
外形 体形微扁,头部圆形,触角长,呈线状。有翅时,翅平叠于躯体上。多数体色呈褐色或黑色,深浅不一。
1.上面两个材料虽然都是写蟋蟀的,但侧重点不同。材料一主要写蟋蟀的 ,材料二主要写蟋蟀的 ,两个材料都写到了蟋蟀的 。(3分)
2.蟋蟀的翅膀是怎样发出声音的 请根据材料一将下图补充完整。(5分)
3.材料一画线句中的两个“至少”可以去掉吗 为什么 (3分)
八、阅读文章,看看作者记忆中的槐花。(14分)
槐花之忆
①这次,我有机会去延安,看到了延安的山山洼洼、坡坡岗岗。碧绿的叶丛中那一簇簇、一串串、一团团全是白色的槐花,沉甸甸的。
②我的家乡没有这么多槐花,但是,村边、田头、河畔、路旁常常能看到高大挺拔的老槐树的身影。灰褐色的树皮斑斑驳驳,饱经风霜。(A)一到五月,枝干上就焕然一新,椭圆形的对生叶片缀满枝头,墨绿、深绿、浅绿、嫩绿,层层叠叠,像浓密的头发,似披上的盛装。树上的槐花就像一串串风铃,微风拂过,一串串槐花随风起舞,伴着绿叶的节奏,低吟、浅唱。花香也随着欢快的舞步飘散,清香四溢,引得蜜蜂、蝴蝶在花间飞上窜下的,忙着采花粉。
③年少时的我喜欢站在老槐树下,透过叶子的缝隙,看蓝天上游走的白云,以及白云之下悬挂的朵朵洁白的花穗。
④每当槐树开花时,父亲总要去采摘槐花,这时我总会迫不及待地挎起竹篮,跟在后面。父亲拿着拴上镰刀的竹竿,在槐树上钩了几下,带着树叶的槐花便纷纷飘落,我连忙把一串串槐花从密密麻麻的绿叶中摘下。
⑤(B)白花花、嫩生生的槐花,散发着甜丝丝的清香气息,不要说吃,就是闻一闻,足以使人醉了。花瓣淡黄,花蕊中还有几只比蚂蚁还小的小虫在爬,或许它们也贪恋这花的清纯与可爱吧。单看一朵槐花,花瓣末尾有一点点淡青色,花瓣显得那样柔韧而富有弹性,花朵是那样洁净、高雅。槐花的花很小,也不算艳丽,然而成千上万朵槐花聚在一起,便成了绝版的水墨画。
1.认真阅读文章第②自然段,完成练习。(6分)
(1)第②自然段中,作者先从 (整体 局部)上写老槐树的外形特点,然后运用 和 的修辞手法描写槐叶和槐花。(3分)
(2)根据段落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3分)
描写对象 树皮 树叶 槐花
特点
2.文中两处画线句,句A运用了( )的观察方式,句B运用了( )和( )的观察方式。(3分)
①用耳朵听 ②用眼睛看
③用嘴品尝 ④用鼻子闻
3.文章的题目是“槐花之忆”,作者“忆”的不仅仅是槐花,还有 ,这表达了作者 的感情。(2分)
4.你还细致观察过身边的哪种事物 请简单介绍一下你的观察所得。(3分)
梳理记录,妙笔生花写发现
九、活动即将结束,请写写你的观察发现吧。(30分)
大自然中无奇不有。你只要细心观察,就会有所发现。选择你最近观察的一种事物,可以是植物、动物,也可以是某种现象,以“观察中的发现”为题,用日记的形式把你的观察所得写下来。注意要抓住事物的特点,写清楚观察的过程,适当加入你当时的心情和想法。不少于350字。
第三单元综合素养评价
一、bǐn qǐng sūn pōu zòu shōu xiáng qū qǔ jiàng
二、嫩绿 均匀 空隙 专家 重叠
临时 慎重 选择 址 宅
三、1. C 2. B 3. D 4.(1)B (2)C
四、1.示例:《爬山虎的脚》的作者是叶圣陶写的。
2.示例:每当夏日来临,蝉就在枝头上放声歌唱。
3. B“逐渐”说明爬山虎的脚是一点儿一点儿变成灰色的,表达更准确
五、1.八月暖 十月还有小阳春
2.一场秋雨一场寒 十场秋雨要穿棉
3.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事物各有所长
4.一道残阳铺水中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六、1.③
2.示例:不要躺在床上看书。
正确做眼保健操。
七、1.歌唱 外形 翅膀
2.较硬的翅膜 小刷子 许多小锯齿 小锉刀 摩擦
3.不能去掉,“至少”表示最小的限度,说明蟋蟀在地球上生存和歌唱的时间可能更长,去掉则与句子原意不符,体现不出语言表达的准确、严谨。
八、1.(1)整体 比喻 拟人
(2)灰褐色、斑斑驳驳 椭圆形、对生、绿色、层层叠叠 像一串串风铃、清香四溢
2.② ② ④
3.父亲 怀念亲人和故乡
4.示例:池塘里的荷花千姿百态,有的已经盛开,露出了金黄的花蕊和小莲蓬;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看上去好像一位仙女坐在一只小船上;有的还是含苞欲放的花骨朵儿。
九、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