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别了,“不列颠尼亚”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一、读准字音,写对字形。(括号内填字音,横线上写字形)
1.港督( ) 2.紫荆( )
3.冉冉( ) 4.停泊( )
5.掩映( ) 6.________(zhǔ)目
7.旗________(zhì) 8.旗________(ɡān)
二、辨析下列近义词,在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词语。
1.掩映·掩盖
[辨词] 两者都有“遮掩”的意思。“掩映”指彼此遮掩而又互相衬托。含有相互映照衬托使景物更美之意,一般形容具体的景物。“掩盖”指隐藏;隐瞒;从上面盖住。既可指具体事物,也可指抽象事物。
[运用] (1)一座座古塔,________于湖光山色之间。
(2)你不应该再为他________错误,这样只会害了他。
2.邻近·临近
[辨词] 两者都指靠得近,距离不远。“邻近”只表示空间位置上的接近,这时“邻近”连接的词语之间多为并列关系。“临近”多表示时间的靠近,还可以表示地理位置上的接近,这时“临近”所连接的两个词语具有主从关系。
[运用] (1)随着春节脚步的________,春晚进行了第四次联排,38个入选节目的上台顺序和时长仍在动态调整中。
(2)养殖场不宜建在________公路的地方,因为噪声会影响畜禽的发育和生长。
3.管治·管制
[辨词] 两者都有“管理”的意思。不同之处在于:①语义侧重点不同。“管治”侧重统治管辖,“管制”侧重强制管理。②使用对象不同。“管治”一般用于对某一地域的管辖,“管制”一般用于具体的人或事。③管理方式不同。“管治”是通过多种利益集团的对话、协调、合作以达到最大程度动员资源的综合统治方式;“管制”指强制管理,也指对犯罪分子不进行关押但施行强制管束、限制其一定行动自由的刑罚,是我国刑法规定的一种主刑。
[运用] 要解决线上娱乐消费乱象,监管机构有出手治理乱象的________义务,采取一定的________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三、识记下列成语,在下面括号内填入恰当的成语。
[成语积累]
1.世人瞩目:全世界都在关注某人或某事。形容人或事非常重要。
2.引人注目:形容人或事物很具特色,引起人们的注意。
3.侧目而视:指斜着眼睛看人,表示畏惧、愤恨等。
4.扬眉吐气:形容被压抑的心情得到舒展而快活如意。
5.万人空巷: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子里出来(观看或参加某些大的活动等),多用来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6.大快人心:指坏人受到惩罚或打击,使大家非常痛快。
[成语填空]
1.在北京召开的中共二十大受到( ),众多北欧国家媒体和人士对中共二十大持续关注和热议。
2.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上的壮丽场景和高科技表演令人叹为观止。其中最( )的是,巨大的数字人跨过钱塘江,携手运动员点燃了亚运会火炬。
3.他在警察面前惊恐万状,不时( ),像是等待着对他的最后处理。
4.爱国是西南联大的灵魂,是学者生命力的源泉。只有这样的学校,才能带给国家希望和未来,让中华民族在世界上( ),屹立不倒!
5.喜讯传来,首都北京城( ),人们兴高采烈地走上街头,在广场举行庆祝游行。
6.将涉嫌在公共场所寻衅滋事者全部逮捕,无疑( )。唐山警方这次表现雷厉风行,以事实证明“法网恢恢疏而不漏”。
[提示] 一、1.dū 2.jīnɡ 3.rǎn 4.bó 5.yǎn 6.瞩 7.帜 8.杆
二、1.(1)掩映 (2)掩盖 2.(1)临近 (2)邻近 3.管治 管制
三、1.世人瞩目 2.引人注目 3.侧目而视 4.扬眉吐气 5.万人空巷 6.大快人心
家国情怀
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家国情怀”是每一个民族的精神主线。香港回归对于中华民族来说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举国欢腾。不仅仅是中华儿女关心,世界各国的媒体也都齐聚香港,见证这一伟大时刻。作为中国国家通讯社的新华社不辱使命,不负众望,高人一筹,通过《别了,“不列颠尼亚”》记录了在香港飘扬了150多年的英国米字旗最后一次在这里降落后,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彭定康撤离时的情景。
[适用角度] 家国情怀 民族尊严 民族自豪感
1.名句识记
(1)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 (《汉书·司马迁传》)
(2)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陆游《夜泊水村》)
(3)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 (曹植《杂诗》)
(4)贤者不悲其身之死,而忧其国之衰。 (苏洵《管仲论》)
(5)以身许国,何事不敢为? (岳飞)
(6)生是为中国,死是为中国,一切听之而已。 (刘伯坚)
(7)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前锋。 (陈毅)
(8)我生平优点不多,但自谓爱国不敢后人。即使把我烧成了灰,我的每一粒灰也还会是爱国的。 (季羡林)
2.名段诵读
(1)从古到今,无数的中华儿女怀着浓浓的家国情怀,让中华之魂生生不息:曾记否,晨鸡初鸣,祖逖怀着报国之志刻苦习武,终成一代名将;曾记否,炮火阵阵,抗日英雄怀着雄心壮志与日寇拼死搏杀;曾记否,烈日炎炎,他内心激励自己不要放弃,从此“杂交水稻之父”的称号在世界响亮……如何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无非需要我们拥有家国情怀,需要我们砥砺前行。
(2)我们应当重塑家国情怀,助力民族复兴。每一个小家都成就着大国,每一个大国又由无数小家组成。我们这一代的青年要继承和发扬前人的优良传统,关心国家大事,不仅关注个人的小天地,更要心系家国天下。让我们以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座右铭,以鲁迅的“俯首甘为孺子牛”精神为指引,以郑板桥的“一枝一叶总关情”为情怀,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3)“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青年周恩来注视着中华大地上的疮痍,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鲁迅凝视民众的麻木不仁弃医从文,寻求救亡“心药”。今日的我们,亦当蹈前人足迹,不做象牙塔中“两耳不闻窗外事”、生了傲慢失了悲悯的无用书生。我们的目光要越过眼前有字的书本,投向名为“社会”的无字之书,在芸芸众生中读出人性纯真的美好,也在纷繁世事中读出发展背后的阴影。直面过大千世界的赤橙黄绿,我们才会发自内心地追求光明与美满,用自身所学推动人类文明不断向前。
(4)“时代楷模”王继才夫妇抛下家庭,在远离大陆的孤岛上守护32年,有人对此不解。是的,在缺少家国情怀的人看来,这不是一种常人的行为。但是,在王继才夫妇眼里,国家的事再小也是大事,正是基于这样的思想认识,他们才能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在远离大陆的孤岛上,日复一日地做着那些平凡的事情。孟子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家是缩小的国,国是放大的家,树立家国情怀,自觉地把自己的工作和国家联系起来,就能产生强大的精神动力。
1.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孟子·离娄》)
[明理知义] 天下的基础是国,国的基础是家,家的基础是个人。
[成长启示] 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国与家紧密联系、休戚与共,家是缩小的国,国是放大的家,个人命运与民族存亡息息相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国情怀与其说是一种情感要求和心灵皈依,不如说是一种生命自觉和文化承续。
2.公家之利,知无不为,忠也。 (《左传·僖公九年》)
[明理知义] 对国家有利的事情,知道了没有不做的,这就是忠。
[成长启示] 做人不仅是对自己和家庭成员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更重要的是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都要尽己之本分,负起该负的一份责任。时刻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在国家利益面前,没有任何理由和借口,就是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
一、读准字音,写对字形。(括号内填字音,横线上写字形)
1.脱坯人( ) 2.堌阳( )
3.渍死( ) 4.噙着泪( )
5.内疚( ) 6.嚼( )
7.饲养( ) 8.淤塞( )( )
9.半________(shǎnɡ) 10.________(bá)涉
二、辨析下列近义词,在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词语。
1.暴发·爆发
[辨词] 两者都是动词,都含有“突然发作”的意思,但又有细微区别,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辨析。①适用对象。“暴发”多用于山洪、大水或疾病等具体事物。“爆发”用于具体事物,如火山;也用于抽象事物,如革命、起义、运动等重大事变,再如力量、情绪等。②语意侧重。“暴发”强调事物发生的突然性和猛烈性。“爆发”强调因爆炸(或像爆炸)而迅猛发生,既然是爆炸,就有一个能量积聚的过程,当能量积聚超出一定的限度(可以是体积、压力、数量),就会猛然破裂或迸出,如火山、革命力量、情绪等。
[运用] (1)在那洪水________的日子,他拄着棍子带病到各个村庄察看水情。
(2)某地举行仪式纪念九一八事变________92周年。
2.制服·制伏
[辨词] 两者都有“使服从”的意思。“制服”是“使之受管制而服从”的意思,强调的是动作。“制伏”指用强力压制使驯服,重在用强制手段降伏。“制服”有名词的意义,而“制伏”只有动词的意义。
[运用] (1)是他喊出了“锁住风沙,________洪水”的号召。
(2)一男子在街道醉酒闹事被警察________。
3.毫不犹豫·不假思索
[辨词] 毫不犹豫:形容人在处理事情上非常果断,没有片刻迟疑。不假思索:用不着想,形容说话做事迅速。两者都有行动迅速之意。“毫不犹豫”强调不迟疑。“不假思索”强调不思考。
[运用] (1)土耳其总统表示,如果船只在勘探过程中遇到任何骚扰,土耳其将________地进行回击。
(2)一生致力于变法的王安石,是个性情中人,说话往往________,也不顾及别人的感受。
4.铺天盖地·漫山遍野
[辨词] 铺天盖地:形容声势大,来势猛,到处都是。漫山遍野:遍布山野,形容很多。两者都有范围广的意思。“铺天盖地”既可以形容具体事物,也可以形容抽象的事物(如谣言等);“漫山遍野”只能形容具体事物。
[运用] (1)在这些战机________的围攻下,大和号很快就遭到重创。
(2)在河南省济源市有这么一座山,走进山里你就会感觉到像是进入了花果山一般,因为这里________都是猕猴。
三、识记下列成语,在下面括号内填入恰当的成语。
[成语积累]
1.发扬光大:发展提倡,使日益盛大。
2.滔滔不绝:形容流水不断。像流水那样毫不间断。指话很多,说起来没完。
3.欺软怕硬:欺负软弱的,害怕强硬的。
4.自力更生:不依赖外力,靠自己的力量把事情办起来。
5.不治之症:医治不好的病,也比喻去除不掉的祸患或弊端。
6.旱涝保收:①不管发生旱灾还是涝灾,都能保证收成;②比喻无论出现什么情况都有保障。
[成语填空]
1.勤劳、勇敢、智慧,这些中华民族的美德,我们要永远( )。
2.健谈的叔叔说起话来总是( ),我们在一旁根本插不进话去。
3.这些奴才,从来都是仗势欺人,( )。
4.在( )、发愤图强的时光中,涌现了一大批建设者,像雷锋、焦裕禄、王进喜,千千万万平凡人的身躯使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实现了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
5.天花、霍乱、黑死病、20世纪大流感,这些让人闻名色变的( )虽曾疯狂肆虐,但人类都通过不懈地抗争最终战而胜之。
6.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实现( )、高产稳产的重要途径,要加大资金投入,严格保护利用,保质保量完成建设任务。
[提示] 一、1.pī 2.ɡù 3.zì 4.qín 5.jiù 6.jiáo 7.sì 8.yū sè 9.晌 10.跋
二、1.(1)暴发 (2)爆发 2.(1)制伏 (2)制服 3.(1)毫不犹豫 (2)不假思索 4.(1)铺天盖地 (2)漫山遍野
三、1.发扬光大 2.滔滔不绝 3.欺软怕硬 4.自力更生 5.不治之症 6.旱涝保收
责任担当
焦裕禄在带领全县人民封沙、治水、改地的斗争中,身先士卒,以身作则。在豫东平原黄河故道,在被内涝、风沙、盐碱困扰的兰考县,他没有退缩,忍着剧痛,风里雨里,不曾停歇。他以“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大无畏气概,谱写了一曲改天换地的英雄壮歌。
[适用角度] 责任 担当 使命
1.名句识记
(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
(2)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你不得不去做的事,这就是责任。 (查尔斯王子)
(3)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尽责任的乐趣。 (梁启超)
(4)我们不是为自己而生,我们的国家赋予我们应尽的责任。 (西塞罗)
(5)我们的使命是照亮整个世界,熔化世上的黑暗。 (高尔基)
(6)我们是国家的主人,应该处处为国家着想。 (雷锋)
(7)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 (歌德)
(8)人能尽自己的责任,就可以感觉到好像吃梨喝蜜似的,把人生这杯苦酒的滋味给抵消了。 (狄更斯)
2.名段诵读
(1)从刀耕火种到机械轰鸣,从茹毛饮血到锦衣玉食,中华民族心系国家、济世爱人的责任和担当从未或缺。古有杜子美“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抱负,亦有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心怀寰宇;现有“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同志攻坚克难的使命担当,亦有“当代愚公”毛相林铺就绝壁天路,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责任担当。
(2)敢于担当是一种胆识,需要有勇气。面对任务勇挑大梁,面对矛盾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挺身而出,面对邪气坚决斗争。有勇气,才能肩负起改革发展稳定的艰巨任务,才能应对好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种风险考验。善于担当是一种能力,需要有底气。“打铁必须自身硬”,肩膀硬、腰杆直,不仅要一身正气,还要与时俱进,善于学习、才有新招。有底气,才能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在改革深水区、社会转型期,更好地带领人民共同努力奋斗。
(3)每一个人都有一份属于自己的责任,需要自己去担当,去完成。只有当我们担当起了自己的责任时,才能够把事情做好。就像我们学生的责任主要是抓好学习,教师的责任主要是给学生传授知识,警察的责任主要是维护社会治安,而清洁工人的责任主要是打扫卫生……我们的社会需要负责任的人,只有人人都勇于积极地承担自己的责任,共同把各项工作做好,社会才会进步。
(4)有感于守成之难,敢于犯颜直谏,这是魏征的责任与担当;不避众议汹汹,坚持变法除弊,这是王安石的责任与担当;总结秦朝覆亡教训,意在针砭时弊,这是杜牧的责任与担当。这是古人的责任与担当。百年前,神州失色,日月无光,幸有无数“新青年”,于惊雷处觉醒,振剑以血,亮万古长夜。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他们剑指沉疴,一扫百年之耻,构建出一个全新的、独立自主的新中国。这是前辈们的责任与担当。
1.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论语·学而》)
[明理知义] 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成长启示] 这句话是孔子讲仁的反面,即花言巧语,工于辞令。儒家崇尚质朴,反对花言巧语;主张说话应谨慎小心,说到做到,先做后说,反对说话办事随心所欲,只说不做,停留在口头上。这表明,孔子和儒家注重人的实际行动,特别强调人应当言行一致,力戒空谈浮言,心口不一。这种踏实的态度和质朴的精神长期影响着中国人,成为中华传统思想文化中的精华内容。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论语·学而》)
[明理知义]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成长启示] 儒家十分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以求塑造成理想人格。在春秋时代,社会变化十分剧烈,反映在意识领域中,即人们的思想信仰开始发生动摇,传统观念似乎已经在人们的头脑中出现危机。于是,曾参提出了“反省内求”的修养办法,不断检查自己的言行,使自己拥有完美的理想人格。《论语》中多次谈到自省的问题,要求孔门弟子自觉地反省自己,进行自我批评,加强个人思想修养和道德修养,改正个人言行举止上的各种错误。这种自省的道德修养方式在今天仍有值得借鉴的地方,因为它特别强调进行修养的自觉性。
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