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基础卷第二单元 探索之美(单元测试·基础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基础卷第二单元 探索之美(单元测试·基础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9.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07 12:31: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语文学科
第二单元 探索之美 单元检测 基础卷
考生注意: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题号 基础训练营 综合展示厅 课本直通车 阅读检阅台 习作百花园 总分
得分
本试卷围绕语文统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探索之美”主题设计,通过基础积累、课文回顾、阅读分析和写作实践,全面考查学生对单元知识的掌握与探索精神的理解,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探索的乐趣。
一、基础训练营(46分)
“探索实验室”里藏着语文基础知识的奥秘,解开这些难题,就能解锁探索自然与科学的钥匙!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3分)
A. 囚犯(qiú) 窗框(kuāng) 家雀儿(qiǎo) 僵硬(jiāng)
B. 蝙蝠(biān) 荧屏(yíng) 锐利(ruì) 依赖(lài)
C. 震撼(hàn) 屋檐(yán) 青苔(tāi) 躲避(bì)
D. 船舶(bó) 哲学(zhé) 潜入(qiǎn) 奥秘(ào)
2. 读拼音,写词语(10分)
(1)透过实验室的bō li窗,我们看到科学家正在yán jiū新的实验方法,桌上的yán jiū报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字。
(2)wān dòu的嫩芽沿着绳子pán rào生长,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
(3)cāng yíng和wén zi能在黑暗中飞行,科学家通过研究它们,发明了许多有用的技术。
(4)经过反复实验,科学家zhèng míng了这种新物质的作用,为kē xué发展做出了贡献。
3. 先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选词填空(填序号)(10分)
( )风( )雨 腾( )驾( ) ( )根到( )
出乎( )( ) 五彩( )( ) 归( )到( )
(1)这个实验结果( ),让所有研究人员都感到惊讶。
(2)传说中,神仙能( ),自由穿梭在天地之间。
(3)科学家研究问题总是( ),从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4)春天来了,公园里的花竞相开放,( ),十分美丽。
4. 给下列句子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4分)
(1)( )蝙蝠的眼睛被蒙上,( )它依然能准确地避开障碍物。
(2)我们( )要学习科学知识,( )要培养探索精神。
(3)( )没有科学技术的发展,( )就没有今天便捷的生活。
(4)他( )认真观察,( )不断思考,终于发现了其中的奥秘。
5. 句子万花筒(按要求改写句子)(10分)
(1)靠什么探索自然的奥秘呢?靠的是科学的观察和思考。(照样子写句子)
(2)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电脑,也没有智能手机。(写排比句)
(3)月亮是那样明亮,那样温柔,那样遥远,怎么能不让人产生无限遐想呢?
①这句话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月亮的 、 、 三个特点。
②将句子改为陈述句。
(4)通过这次实验,使我明白了科学探索的重要性。(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6. 根据课文内容判断,对的画“√”,错的画“×”(5分)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在课文中用来形容科学技术发展迅速。( )
(2)蝙蝠夜里飞行,靠的是眼睛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 )
(3)《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中,第五粒豌豆给生病的小女孩带来了希望。( )
(4)雷达的发明受到了蝙蝠探路方法的启发。( )
(5)“好问则裕,自用则小”告诉我们要多提问,不要固执己见。( )
二、综合展示厅(5分)
将下列句子排列顺序,组成一段连贯的文字,感受植物生长的探索过程。
( )过了几天,我发现绿豆芽的茎变长了,还长出了细细的根,像老爷爷的胡须。
( )我把绿豆放在盘子里,铺上湿纸巾,每天给它们浇水。
( )最后,绿豆芽长出了嫩绿的叶子,看起来生机勃勃。
( )一开始,绿豆只是膨胀起来,种皮慢慢裂开,露出了白色的小芽。
( )我一直很好奇绿豆是怎样长成豆芽的,于是做了一个小实验。
三、课本直通车(6分)
“探索知识库”带你回顾单元课文,巩固课内知识,为探索之旅打下基础。
1. “博学之, ,慎思之, ,笃行之”,这句话告诉我们学习和探索需要广泛学习、详细询问、认真思考、明确分辨和切实行动。
2. “ ,孰能无惑”,出自韩愈的《师说》,告诉我们每个人都会有疑惑,要勇于提问。
3. 20世纪是一个 的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正如诗句“ ,千树万树梨花开”所形容的那样。
4. 王充说:“智能之士, , ”,强调了学习和提问对探索知识的重要性。
四、阅读检阅台(18分)
“探索阅读馆”为你准备了两篇与探索相关的短文,一起在文字中感受探索的魅力吧!
(一)植物的“眼睛”
①你知道吗?植物也有“眼睛”,它们能“看见”光,并且能根据光的变化调整生长方向。植物的“眼睛”其实是一种叫“光敏素”的物质,它存在于植物的每一个细胞里,就像我们的眼睛一样,能感知光的强弱、方向和颜色。
②比如向日葵,它的花盘总是朝着太阳转。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向日葵的花盘就向东转;中午,太阳在头顶,花盘也跟着向上转;傍晚,太阳西下,花盘又向西转。这是因为向日葵花盘下面的茎部含有大量光敏素,它能“看见”太阳的位置,带动花盘跟着太阳转,这样就能让花盘最大限度地吸收阳光,帮助向日葵生长。
③除了向日葵,很多植物都有这样的“本领”。比如牵牛花,它的藤蔓会朝着有光的方向攀爬;含羞草在光照强的时候,叶子会展开,光照弱的时候,叶子就会闭合。这些都是植物通过“眼睛”感知光,从而做出的反应。
④植物的“眼睛”不仅能“看见”光,还能“看见”季节的变化。比如有些树,到了秋天,光敏素能“感知”到日照时间变短,就会让树叶变黄、脱落,为过冬做准备。
⑤小小的植物竟然有如此奇妙的“眼睛”,还有很多关于植物的奥秘,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呢!
1. 植物的“眼睛”指的是 ,它存在于植物的 里,能感知光的 、 和 (3分)
2. 文中举了哪些例子说明植物有“眼睛”?(2分)
3. 向日葵的花盘为什么总朝着太阳转?(2分)
4. 读了短文,你对植物产生了哪些新的疑问?(2分)
(二)会“说话”的动物
①动物也会“说话”,它们用自己独特的方式传递信息。虽然它们不能像人类一样用语言交流,但它们的“话语”同样丰富有趣,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和解读。
②蜜蜂是有名的“舞蹈家”,它们通过舞蹈来“说话”。如果一只蜜蜂发现了蜜源,它会回到蜂巢,跳“8”字舞或圆圈舞。跳“8”字舞时,蜜蜂的身体朝向会告诉同伴蜜源的方向,舞蹈的速度则表示蜜源的远近——速度越快,说明蜜源越近。同伴们看到舞蹈,就能准确找到蜜源的位置。
③蚂蚁则通过气味“说话”。它们的腹部能分泌一种特殊的气味物质,当一只蚂蚁找到食物后,会在回家的路上留下气味痕迹。其他蚂蚁闻到这种气味,就会沿着痕迹找到食物,并且还会不断分泌气味,让痕迹更明显,引导更多同伴前来。
④鸟儿的“语言”更加丰富。不同的鸟叫有不同的含义,比如有些鸟在遇到危险时,会发出尖锐的叫声,提醒同伴赶快躲避;有些鸟在求偶时,会唱出婉转的歌声,吸引异性的注意。就连刚破壳而出的小鸟,也会发出“叽叽喳喳”的叫声,告诉鸟妈妈自己饿了。
⑤除了蜜蜂、蚂蚁和鸟儿,其他动物也有自己的“语言”。比如狗通过叫声和尾巴的动作传递情绪,猫通过呼噜声表达满足……动物的“语言”充满奥秘,还有更多有趣的内容等着我们去探索。
1. 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不同动物的“说话”方式(2分)
蜜蜂: ;蚂蚁: ;鸟儿: ;狗:
2. 文中画“______”的句子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 (2分)
3. 找出文中的过渡句,用“﹏﹏﹏”画出来(1分)
4. 阅读短文,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4分)
(1)根据题目提出的问题:
(2)根据第②自然段内容提出的问题:
(3)读完短文提出的引人深入思考的问题:
五、习作百花园(25分)
“探索习作坊”邀请你分享一次探索经历。题目:《我的一次小探索》
提示:①回忆一次你探索自然现象或科学小奥秘的经历,比如“为什么树叶秋天会变黄”“怎样让鸡蛋浮起来”等;②写清楚探索的过程,包括遇到的问题、尝试的方法和最后的发现;③语句通顺,用上合适的修辞手法,表达出探索的乐趣;④不少于400字。
第二单元 探索之美 单元检测 基础卷参考答案
一、基础训练营(46分)
1. 选择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3分)
答案:B
解析:A项“窗框”的“框”应读“kuàng”;C项“青苔”的“苔”应读“tái”;D项“潜入”的“潜”应读“qián”。
2. 读拼音写词语(10分)
(1)玻璃;研究;研究 (2)豌豆;盘绕 (3)苍蝇;蚊子 (4)证明;科学
3. 补充词语并选词填空(10分)
(呼)风(唤)雨;腾(云)驾(雾);(归)根到(底);
出乎(意)(料);五彩(斑)(斓);归(根)到(底)
(1)出乎意料 (2)腾云驾雾 (3)归根到底 (4)五彩斑斓
4. 填写关联词语(4分)
(1)即使……也…… (2)不仅……还…… (3)如果……就…… (4)一边……一边……
5. 句子万花筒(10分)
(1)示例:靠什么取得好成绩呢?靠的是勤奋学习和坚持练习。(2分)
(2)示例:那时没有汽车,没有火车,没有飞机,也没有高铁。(2分)
(3)①排比;明亮;温柔;遥远 ②月亮是那样明亮,那样温柔,那样遥远,让人产生无限遐想。(3分)
(4)修改:通过这次实验,我明白了科学探索的重要性。(或:这次实验,使我明白了科学探索的重要性。)(用删除符号删去“通过”或“使”)(3分)
6. 判断对错(5分)
(1)√ (2)×(蝙蝠夜里飞行靠的是嘴和耳朵配合,不是眼睛) (3)√ (4)√ (5)√
二、综合展示厅(5分)
句子排序:3;2;5;4;1
三、课本直通车(6分)
1. 审问之;明辨之 2. 人非生而知之者 3. 呼风唤雨;忽如一夜春风来 4. 不学不成;不问不知
四、阅读检阅台(18分)
(一)《植物的“眼睛”》
1. 光敏素;每一个细胞;强弱;方向;颜色(3分)
2. 向日葵花盘随太阳转动、牵牛花藤蔓向光攀爬、含羞草叶子随光照强弱开合、树木秋天落叶。(2分,答出3点即可)
3. 因为向日葵花盘下面的茎部含有大量光敏素,它能“感知”太阳的位置,带动花盘跟着太阳转,从而最大限度地吸收阳光,帮助向日葵生长。(2分)
4. 示例:①光敏素是如何准确“感知”日照时间变化的?②除了文中提到的植物,还有哪些植物也有“眼睛”?(2分,合理即可)
(二)《会“说话”的动物》
1. 通过舞蹈传递蜜源信息;通过气味留下痕迹;通过不同叫声传递不同含义;通过叫声和尾巴动作传递情绪(2分)
2. 示例(以第②段画横线句为例):举例子;具体说明蜜蜂通过“8”字舞传递蜜源方向和远近的方法,让读者更易理解蜜蜂的“说话”方式(2分)
3. 过渡句:除了蜜蜂、蚂蚁和鸟儿,其他动物也有自己的“语言”。(1分)
4. (1)动物的“语言”具体指什么?(2)蜜蜂跳“圆圈舞”时,如何向同伴传递蜜源信息?(3)未来人类有可能完全解读所有动物的“语言”吗?(4分,合理即可)
五、习作百花园(25分)
评分标准
1. 内容(12分):
10-12分:紧扣“探索经历”,清晰写出探索的对象(如“鸡蛋浮起来的奥秘”)、过程(尝试的方法、遇到的问题)和结果(发现的原理),细节具体,能体现“探索”的思考过程。
7-9分:符合主题,能写出探索的大致过程,但细节较简略(如只写“我做了实验,发现鸡蛋能浮起来”,未写实验步骤),思考过程体现不明显。
6分以下:偏离“探索”主题(如写“一次游玩经历”),或内容空洞,未写清探索的对象与过程。
2. 语言表达(8分):
7-8分:语句通顺流畅,能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盐水像透明的魔法水,让鸡蛋慢慢站起来”),无明显语病。
4-6分:语句基本通顺,偶有语病(如“我把盐放进去,鸡蛋就浮了”),用词较平淡。
3分以下:语句不通顺,语病多,影响理解(如“探索鸡蛋,我做了,它浮了”)。
3. 格式与书写(5分):
4-5分:题目规范,开头空两格,分段合理(如“提出问题→实验过程→发现原理”分3段),字迹工整,无错别字。
2-3分:题目规范,格式基本正确(偶有开头未空两格),有2-3个错别字,字迹较工整。
1分以下:无题目或题目不当(如《我的一天》),格式混乱(不分段、标点错误),错别字多(5个以上),字迹潦草。
例文参考
我的一次小探索
上周科学课上,老师说“盐水能让鸡蛋浮起来”,我半信半疑,决定回家亲自探索这个奥秘。
我找来了透明玻璃杯、鸡蛋、食盐和勺子。先往杯子里倒半杯清水,再轻轻放进鸡蛋——鸡蛋“扑通”一声沉到杯底,像个偷懒的小胖子,一动不动。我舀了一勺盐放进水里,用筷子搅拌,盐粒慢慢融化,可鸡蛋还是纹丝不动。“难道老师说错了?”我有点泄气,但又想起老师说过“探索要坚持”,于是又加了两勺盐,快速搅拌。水渐渐变浑浊,鸡蛋好像被什么东西轻轻托了一下,往上浮了一点,又沉了下去。
我没有放弃,继续加了三勺盐,使劲搅拌,直到水里再也融不下盐。这时,神奇的一幕发生了:鸡蛋慢慢从杯底浮了起来,最后露出了小半个脑袋,像个好奇的小娃娃在打量世界!我用手指轻轻按了按鸡蛋,一松手,它又浮了上来。爸爸告诉我,这是因为盐水的密度比清水大,浮力也更大,才能把鸡蛋托起来。
这次小探索让我明白,科学奥秘就藏在动手尝试里。只要多观察、多思考,就能发现更多有趣的知识!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