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外研社八上Unit2教学设计
设计者
课型 Unit 2 Getting along Starting out&Understanding ideas
课时介绍 本课时为 “人际交往认知与语篇理解” 课型,围绕 “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与核心道理” 主题展开。通过名言赏析、问题探讨激活学生对人际交往的已有认知,再依托《自私的巨人》语篇,引导学生分析故事情节、理解主题寓意,掌握描述人际关系与故事发展的词汇和句式,提升 “主题感知 — 语篇解读 — 寓意提炼” 的能力,深化对 “分享与合作” 在人际交往中重要性的认知。
语篇分析 语篇一:Starting out 【What】包含孔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Arthur Forman 关于 “尊重他人差异”、Earl Nightingale 关于 “合作必要性” 的三条名言,聚焦人际交往的核心原则 —— 换位思考、尊重差异、重视合作。 【Why】通过经典名言引发学生对人际交往的思考,帮助其建立初步的人际相处价值观,为后续语篇学习奠定主题基础,同时积累与 “人际关系” 相关的观点性表达。 【How】以 “人际交往原则” 为核心,采用简洁凝练的格言式表达,通过中英文对照(孔子名言)降低理解难度,每条名言从不同角度切入,形成 “换位思考 — 尊重差异 — 合作需求” 的逻辑递进,便于学生全面感知人际相处的关键要素。 语篇二:Understanding ideas 【What】讲述巨人因自私驱赶孩子、封闭花园,导致花园常年寒冬;后因孩子回归花园重获生机,巨人醒悟后拆除围墙、分享花园的故事,传达 “分享带来快乐,自私导致孤独” 的寓意。 【Why】通过童话式叙事,以生动情节让学生直观感受 “自私” 与 “分享” 对人际关系及生活的影响,为学生提供分析故事情节、提炼主题的语篇范例,同时渗透 “合作与分享” 的价值观。 【How】以 “巨人的态度变化” 为线索,按 “花园欢乐(孩子玩耍)— 自私封闭(驱赶孩子、建围墙)— 困境出现(花园寒冬)— 醒悟转变(孩子回归、拆围墙)” 的情节发展顺序展开,运用 “selfish”“run away”“spring”“knock down” 等关键词,搭配时间状语(“One morning”“Since then”)与情感描写(“angry”“glad”“joy”),使故事脉络清晰、情感鲜明,助力学生理解情节与主题的关联。
教学目标 1.学生能理解三条人际交往名言的含义,掌握 “consider others”“cooperation”“respect differences” 等相关词汇,能用简单语言表达对名言的看法。(学习理解) 2.学生能梳理《自私的巨人》的故事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完成阅读图表填空,准确回答关于故事细节(如巨人行为、花园变化)的问题,运用 “since then”“suddenly” 等连接词描述情节发展。(应用实践) 3. 学生能结合故事与自身经历,分析 “自私” 与 “分享” 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提炼故事 “分享带来生机与快乐” 的寓意,分享类似主题的故事或经历,深化对人际交往原则的认知。(迁移创新)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人际交往名言的核心观点,梳理《自私的巨人》的故事情节,掌握描述情节与人际态度的词汇和连接词,完成阅读图表与细节理解任务。 难点:帮助学生建立 “故事情节 — 人物态度 — 主题寓意” 的关联,准确提炼《自私的巨人》的寓意,并结合自身经历进行迁移分享,将故事道理与现实人际交往结合。
学情分析 学习经验:学生在单元前期已接触 “自我认知” 相关内容,对 “外貌、性学习经验: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人际交往经验(如与同学、家人相处),对 “分享”“自私” 等概念有直观认知,但缺乏对人际交往原则的系统梳理;此前接触过简单故事类语篇,具备提取基础情节的能力,但对 “情节与主题关联” 的分析能力较弱。 语言水平:能识别 “friend”“help”“happy” 等与人际关系相关的基础词汇,但对 “cooperation”“respect differences”“selfish” 等抽象词汇理解不足;能使用简单句子描述事件,但运用 “since then”“suddenly” 等连接词组织连贯情节的能力欠缺,难以准确表达观点与寓意。 主题熟悉度:“人际交往” 是学生熟悉的生活主题,对 “分享带来快乐” 有生活体验,但对名言中 “换位思考”“尊重差异” 的深层含义理解较浅,且尚未形成从故事中提炼寓意并迁移到现实的意识,需教师通过情境与支架引导。
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学习活动 效果评价
1. 理解人际交往名言含义,掌握相关词汇,表达对名言的看法。(学习理解) 1. 导入(Lead-in)教师展示 “同学分享文具”“朋友因意见不同争执” 的生活场景图片,提问:“How do you get along with your classmates when you have different ideas Have you ever shared something with others and felt happy ” 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历初步分享,激活 “人际交往” 主题认知。 2. Starting out(名言学习与探讨) (1)教师呈现三条名言及中英文对照(重点标注 “do not do to others what you do not want others to do to you”“respect differences”“cooperation”),通过 “情景举例” 帮助学生理解:如解释孔子名言时,举例 “If you don't like being laughed at, don't laugh at others.”;解释 “cooperation” 时,结合 “小组合作完成作业” 的场景。 (2)学生分组讨论:“What are the quotes about Which quote do you agree with most Why ”,每组推选代表分享观点,教师补充引导,帮助学生明确名言传递的人际交往原则。 1. 观察学生能否结合生活场景积极分享,判断其对 “人际交往” 主题的熟悉度与表达意愿; 2. 通过学生对名言的解释与观点分享,检查其对名言含义的理解程度,评估核心词汇(如 “cooperation”“respect differences”)的掌握情况。
设计意图:生活场景图片能快速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拉近主题与生活的距离;名言学习结合情景举例,降低抽象概念的理解难度;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主动思考,深化对人际交往原则的认知,为后续故事学习铺垫价值观基础。
2. 梳理故事脉络,完成阅读任务,理解故事细节与情节逻辑。(应用实践) Understanding ideas(《自私的巨人》语篇学习)(1)读前预测:教师展示故事标题 “The Selfish Giant” 与花园图片,提问:“What do you think the story is about Use the words ‘garden, selfish, play, children, angry’ to help you.”,引导学生结合关键词预测情节,激发阅读兴趣。 (2)读中任务:① 第一遍阅读(略读):学生快速阅读全文,核对预测是否正确,并回答:“What is the main change of the Giant's garden ”,初步感知故事核心冲突。② 第二遍阅读(扫读):学生细读课文,完成教材中的 “阅读图表” 填空(开端:Giant 有大花园,孩子每天下午玩耍;发展:Giant 生气驱赶孩子,建围墙,花园无春天;高潮:巨人听到鸟鸣,看到孩子与花园生机,醒悟自己自私;结局:巨人拆围墙,让孩子拥有花园),同桌互查,教师针对易错点(如 “spring hasn't come”“knocks down the wall”)讲解。③ 第三遍阅读(细节理解):教师提问细节问题,如 “Why doesn't spring come to the Giant's garden Why does the Giant change his mind ”,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教师引导学生从 “巨人的自私行为”“孩子带来的生机” 等角度分析答案。 通过读前预测,评估学生结合关键词构建故事框架的能力; 查看阅读图表填写情况,判断学生对故事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梳理能力; 3. 通过细节问题回答,检查学生对故事关键信息(巨人行为与花园变化的关联)的理解程度,评估其逻辑分析能力。
设计意图:读前预测培养学生基于文本线索进行推理的能力;分层阅读任务(略读 — 扫读 — 细节理解)由浅入深,帮助学生逐步掌握故事脉络,阅读图表为梳理情节提供清晰支架;细节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文本,理解 “行为与结果” 的逻辑关系,提升语篇解读能力。
3. 提炼故事寓意,结合自身经历分享,深化人际交往认知。(迁移创新) 读后拓展与反思 寓意提炼:教师呈现教材中的选项(a. 不与自私的人交朋友;b. 愤怒导致不快乐;c. 分享的快乐是双倍的快乐),引导学生结合故事内容分析,明确正确答案(c),并补充:“The story tells us that selfishness brings loneliness, while sharing brings happiness and warmth.”。 迁移分享:学生分组分享 “Do you know a story with a similar message (sharing/cooperation) from books or your life ”,如分享 “和同学分享玩具后一起玩耍” 的经历,或 “蚂蚁合作搬食物” 的故事,每组推荐 1-2 名学生全班分享,教师给予肯定与补充。 (3)主题关联: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开篇名言与故事寓意,总结:“The quotes and the story both tell us important rules for getting along with others—respect others, cooperate, and share.”,帮助学生建立主题关联,深化认知。 通过寓意选择题与学生的分析,评估其对故事深层含义的提炼能力;2. 观察学生的迁移分享内容,判断其能否将故事寓意与现实生活结合,评估主题迁移与表达能力;3. 通过学生对 “名言与故事关联” 的总结,检查其对单元主题 “人际交往原则” 的整体认知程度。
【Summary&Homework】
1. 师生共同总结:人际交往的核心原则(换位思考、尊重差异、合作分享)、《自私的巨人》的情节脉络与寓意、描述情节的关键词汇(如 “selfish”“knock down”“spring”)与连接词(“since then”“suddenly”)。 布置作业: 用 5-8 句话复述《自私的巨人》的故事,要求包含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四个部分; (2)记录一次自己 “分享或合作” 的经历,用英语简单描述(如:“Last week, I shared my storybook with Lucy. We read it together and felt happy.”),下节课分享。 观察学生能否参与总结,准确复述核心知识点(人际交往原则、故事寓意
设计意图:寓意选择题为学生提炼主题提供明确方向,降低难度;迁移分享环节将故事道理与学生生活经验结合,实现 “语篇学习 — 现实应用” 的转化;主题关联总结帮助学生构建单元知识框架,强化对 “分享、合作、尊重” 等人际交往核心原则的认知。
板书设计
Unit 2 Getting along Starting out&Understanding ideas 一、人际交往核心原则(Key Principles of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孔子名言
中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英文:Do not do to others what you do not want others to do to you
核心:换位思考(Put yourself in others' shoes)
示例:If you don't like being laughed at, don't laugh at others. Arthur Forman 观点
核心:尊重差异(Respect differences)
解读:People have different thoughts—we should understand and accept this. Earl Nightingale 观点
核心:重视合作(Value cooperation)
解读:We can't finish difficult things alone; we need to work with others. 原则总结 换位思考(Put yourself in others' shoes) 尊重差异(Respect differences) 重视合作与分享(Value cooperation & sharing) 二、《自私的巨人》 重点词汇(Key Vocabulary) 性格:selfish(自私的)、generous(慷慨的)、kind(友善的) 动作:shout(大喊)、build(建造)、knock down(拆除)、share(分享) 情感:angry(愤怒的)、glad(高兴的)、joyful(快乐的) 自然:spring(春天)、winter(冬天)、flower(花)、bird(鸟) 重点连接词(Important Connectives) 时间:Since then(从那以后)、One morning(一天早上)、Suddenly(突然) 因果:Because(因为)、So(因此)、As a result(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