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单元闯关试题 2025-2026学年上学期初中语文统编版九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 单元闯关试题 2025-2026学年上学期初中语文统编版九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8.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05 15:54: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 单元闯关试题 2025-2026学年
上学期初中语文统编版九年级上册
一、基础知识综合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乡愁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思乡情结,不仅仅是文学书写的文化现象,它已经成为现代都市人构建自己精神家园的桥梁和杻带,通过唤醒过去生活中的种种短暂而美好的回忆,记载和传承一个民族共有的历史文化脉络。乡愁是慈母手中的那根丝线,缝缝补补的岁月还那么好看;乡愁是老家屋顶上的那缕炊烟,远远近近的呼唤还那么温暖;乡愁是老家树冠上的那个鸟窝,岁岁年年的梦里总能孵化春天;乡愁是 , 。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短暂( ) 孵( )化 那 lǚ( )炊烟
(2)文段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 ”,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 ”。
(3)“载”在现代汉语中有以下几个义项,文中“记载”的“载”意思应为( )
A.年 B.记在书报上 C.用交通工具装 D.充满
(4)文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请你仿照画线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两句话。
二、选择题
2.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沉甸甸(diàn) 柯岩(kē) 哄鸣
B.伐木(fá) 森林(shēn) 冓火
C.谷穗(suì) 足迹(jì) 松涛
D.宿营(shù) 海防(fáng) 呼换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天娇 笙萧 肆无忌惮 坦荡如砥
B.孤僻 辍泣 流连忘返 首当其冲
C.濡湿 涸辙 义愤填膺 寥寥可数
D.谛听 琐屑 水泻不通 悬崖绝壁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戏曲文学历史悠久,元明清是戏曲作家的时代,独领风骚六七百年。
B.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用实际行动展现了担当精神,他们是当之无愧的风流人物。
C.舞蹈诗剧《只此青绿》的表演者们红装素裹,身着青绿色的舞衣,长袖翻飞,生动还原了北宋名画《千里江山图》。
D.成吉思汗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被称为一代天骄。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最近两天,京津地区、华北中南部、黄淮、江淮、汉水流域、贵州等地的日平均气温达到了入夏以来的最高值。
B.《新民丛报》虽然名为“报”,其实却是期刊,是梁启超等人于1902年在且本横滨创办的,曾产生过较大影响。
C.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他不得不认真思考公司的业绩为什么会下滑,怎样才能打开产品的销路?
D.新鲜大米,手感爽滑,米粒光洁,透明度好,腹白很小(米粒上呈乳白色的部分),做出的米饭清香可口。
三、综合性学习
6.下面是一个圆形,请你从不同学者的角度分析一下这个圆形的代表意义。
天文学家
数学家
社会学家
艺术家
四、名句名篇默写
7.古诗文默写。
(1)江山如此多娇, 。(毛泽东《沁园春·雪》)
(2) ,还看今朝。(毛泽东《沁园春·雪》)
(3)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艾青《我爱这土地》)
(4)而现在/_ _/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余光中《乡愁》)
(5)须晴日,看红装素裹, 。(毛泽东《沁园春·雪》)
(6)惜秦皇汉武, ;唐宗宋祖,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毛泽东《沁园春·雪》)
五、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新 月
沙 鸥
新月弯弯,
像一条小船。
我乘船归去,
越过万水千山。
花香。夜暖。
故乡正是春天。
你睡着了么?
我在你梦中靠岸。
8.“新月”与“小船”,一个在天上,一个在水面,诗人是如何将这两个相距遥远的物体联系在一起的?开头两句诗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9.诗歌第三节选取了哪几个意象,表达了诗人对故乡怎样的情感?
六、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代才女林徽因
林徽因父亲林长民是清末民初政坛上的风云人物,母亲何雪媛没有文化,林徽因的启蒙教育落在同住一起的大姑母身上。1916年,林徽因进了有名的培华女子中学读书。该校教风谨严而得法,原本聪慧的林徽因受到了良好培育,日后出色的英语即起步于此,并早早萌生了文化意识。
1920年春天,林长民赴欧洲考查西方宪制,特意携林徽因同行,旅居伦敦一年有半。林长民行前明确告知女儿:“我此次远游携汝同行。第一要汝多观察诸国事物增长见识。……要汝养成将来改良社会的见解与能力。”在伦敦,林徽因确立了献身建筑科学的志愿。父亲的房东是位女建筑师,林徽因从她那里领悟到了建筑的魅力。
林徽因的艺术气质和文学才华,使她以诗人的眼睛发现,坚硬冰冷的建筑物中蕴含着“诗意”和“画意”,她提出了一个建筑学概念“建筑意”,将建筑学研究注入了人文的色彩,这是林徽因在建筑学方面独特的重要建树。
1928年,新婚不久的林徽因、梁思成受聘于东北大学,创建了当时中国大学里的第一个建筑学系。在生下儿子从诫后,她力争要与梁思成同行外出考查,在五六年时间里,林徽因的足迹遍及六七个省份。最为辉煌的一次考查,要数五台山木结构佛光寺的发现。日本人曾扬言,中国的唐代木结构建筑已不复存在,要看这样的建筑只有去日本的奈良。林徽因和梁思成立志要找到中国唐代的木结构建筑。1937年初夏,梁思成、林徽因向五台山进发,山路狭窄崎岖,他们只好骑着骡子慢慢前行。后来连骡子也不肯走的时候,只得下来牵着它继续前行。步履蹒跚地走了两天,他们在黄昏中突然望见了夕阳下金光四射的宏伟殿宇,再近看翘起的飞檐,硕大的斗拱,还有柱头、门窗,处处都像唐朝工匠的高超手艺。野外考查古建筑的生活异常艰苦,常常要担心断餐,行路要靠原始的大车和毛驴。而林徽因,一个身患肺结核的弱女子,却和男人一样,餐风宿雨,爬梁上柱,这显示出她的坚忍、刚毅以及对理想的执着。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设计,是林徽因事业上的又一辉煌成就。在全国政协一届二次全体会议上,全体起立通过了国徽图案决议。在这庄严时刻,受邀出席大会的林徽因泪花簌簌。
(节选自陈学勇《莲灯微光里的梦——林徽因的一生》,有改动)
10.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林长民携女同行可谓用心良苦,不仅希望她能拓宽视野,还希望她能增强改良社会的责任感。
B.伦敦之行让林徽因领悟了建筑的魅力,确立了献身建筑科学的志愿,也成就了她的艺术气质。
C.林徽因的艺术气质和文学才华,使她能从一个独特的视角去发现建筑物中不为常人所知的美。
D.林徽因虽是梁思成的妻子,但在建筑事业上她并不依赖于他,而是坚忍、执着地与他一起求索。
E.林徽因、梁思成对五台山木结构佛光寺的考查历尽艰辛,其动力源于他们对科学的探索精神。
11.从文中看,林徽因在建筑学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
12.根据文章内容,请探究林徽因取得建筑学多方面成就的原因。
13.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四月醉芳菲
①应了那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古诗,仿佛在一夜之间,那被凛冽的寒风吹得只剩下枯枝和荒芜的小城大地,眨眼之间便在四月的一天桃红柳绿了。
②四月天,人间芳菲开遍。所有的日子,都被一种肆无忌惮的明媚所笼罩,仿佛琥珀一般,闪着别样的光鲜,润出别样的色泽。路边的迎春花是一树树开的,黄灿灿的花儿一下压住了全部树枝,稀疏的地方,也是满枝条的绿芽。轻风吹来,黄绿相间着一种陶醉,映亮了心灵。园里的垂柳挥舞着柔软的纤手,似乎在微微地向林荫道上的人们问好致意,草坪也在一夜之间布满了嫩绿色,用恬淡清新诉说着季节的生动。我站在柏油路上,仰头感受暖暖的春日,一瞬间,如同被什么击中,或被攫住了似的,只感到流光中的迷离与幻动,几乎令人无可抗拒地融入了和煦的暖风、游离的暗香以及不息的声色中。
③四月的芳菲使人醉呵!
④一时间,缤纷的思绪像杏花雨般落下……
⑤想去踏青。踩着油菜金黄绿草青青的田垄,寻找一些儿时的记忆,让自己从纷杂和困惑里释然,深深地呼吸,大声地呼喊,和自然做个亲密的接触,做最放纵的自我。然后采一束野花带回家,放在窗台那个已经空了很久的花瓶里,把春天收藏在心里,把芬芳留在属于自己空间里的四月。
⑥想去远行。想去“梨花一枝春带雨”的江南,感受烟雨霏霏,着一身丝绸的长裙寻一些天上人间的浪漫,和着踏歌的节奏赏大街小巷细致的风情,于亭台楼阁里觅一些让心悸动的情感。使喧嚣中有些浮躁的心静下来,思索,再思索,坦然面对生活中的酸甜苦辣。
⑦想去耕种。踏着四月泥土的松软,架一柄木犁,以蹒跚的姿势,把种子播在春梦的端头。荷一把锄头,擦掉额头的汗水,在古诗的平平仄仄中,深谙着“粒粒皆辛苦”的哲理。握一把牛鞭,赶一架老车,轧着车轱辘菜的新绿,吱吱扭扭地奏出岁月的向往。或者穿透四月薄薄的雨雾,听蛙鸣声声,如一首温馨的歌谣,唱响内心深处清脆的乡音。
……
⑧四月,融融的春光,无处躲藏的明媚饮醉了山水,也酣畅了爱情。人间四月天,在林徽因笔下是一曲爱的礼赞。“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以几近阳光的心情去听这首美妙的抒情诗吧,你会感觉那一树花开就是一片林的爱,那一声呢喃就是一首爱的乐章。你会不经意间想起某个人,曾经擦肩而过,却成为永远的风景,永远的记忆。
⑨四月,多少缱绻的情怀,摩挲着春光流溢的感触。将思绪放飞,随影而行,随风遁远。四月,一半是醉人的芳菲,一半是疯长的憧憬。
(1)第②段中的“黄绿相间”指什么?“我”为什么“被攫住”?
(2)品味文中两处画线句,按要求答题。
①草坪也在一夜之间布满了嫩绿色,用恬淡清新诉说着季节的生动。(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②(易错题)四月,一半是醉人的芳菲,一半是疯长的憧憬。(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含意)
(3)第④段中说“缤纷的思绪像杏花雨般落下”,作者有哪些思绪呢?请根据⑤~⑦段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思念过去,让自己从纷杂和困惑里释然;向往远方,____________;播种梦想,畅想奋斗的乐章。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描写了四月明媚的春光,表达了作者真切的感受。
B.文章综合运用了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生动地传递了作者的情感。
C.全文按照时间的推移来描写景物,抒发感情,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D.文章语言清新明快,在细腻的描述中渗透着热烈的情感。
(5)文章第⑧段画波浪线句引用林徽因《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一句爱的赞颂》中的诗句,试从人称角度赏析此句,并简析两文共同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
题号 2 3 4 5
答案 C C C B
1.(1)zàn fū 缕
(2)杻带 纽带
(3)B
(4)比喻 排比
示例∶乡愁是故乡门前的那条小河 活蹦乱跳的童年还在心中撒欢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字形、字义、修辞及仿写。
(1)“暂”应读作“zàn”,“孵”应读作“fū”,“lǚ”的字形为“缕”;
(2)“杻带”应写作“纽带”;
(3)“载”有“zǎi ”及“zài”读音。“记载”中“载”读作“zǎi”,意思是记录,故选B。
(4)文中划线句把乡愁比作丝线、炊烟、鸟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同时四个句式相似的比喻句又构成了排比句。仿写要求所述事物属于同类事物,句式和语气要一致。划线句是比喻句,所以仿写时也要写一个比喻句。示例:乡愁是老屋门前的小河,儿时不尽的欢乐还在轻诉着。
2.C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A.哄鸣——轰鸣;
B.森林(shēn)——sēn,冓火——篝火;
D.宿营(shù)——sù,呼换——呼唤;
故选C。
3.C
【详解】A.“天娇”——“天骄”,“萧”——“箫”;
B.“辍泣”——“啜泣”;
D.“水泻不通”——“水泄不通”;
故选C。
4.C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A.独领风骚:形容超群出众,没有谁可与之相比。这里指的是元明清时的戏曲作家很出众,使用正确。
B.风流人物:有文采、有名望、有功绩或对一个时代有影响的人物。这里指感动中国的年度人物对一个时代有影响,使用正确。
C.红装素裹: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色。这里用来形容表演者,使用不当。
D.一代天骄:指称雄一世的人物。在此指成吉思汗的历史地位,使用正确。
故选C。
5.B
【详解】A.前两个和最后一个顿号应改为逗号。
C.问号应改为句号。
D.括号及里面的内容应放在“腹白”后面。
故选B。
6.天文学家:宇宙
数学家:几何图形;
社会学家:圆满,完美;
艺术家:太阳
【详解】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
一个圆形,在不同的人的眼里,代表的意义是不同的。因为不同的人看问题的角度是不相同的,比如天文学家的角度,看到圆形可能会想到地球,浩瀚的宇宙,想到广阔的天空;在数学家的眼里,可能想到的就是一个圆形,就是一个几何图形;在社会学家的眼里,可能联想到的是关系圈、生活圈等,也可能是人生的圆满,生活的美好;艺术家的眼里,可能想象成太阳,想象成月亮或是一个句号,亦或是村口的一口寄寓着父辈经历的老井。据此分析作答,符合人物身份,言之成理即可。
7.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数风流人物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分外妖娆 略输文采 稍逊风骚
【详解】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要注意“竞、娆、采、逊、骚”等字词的书写。
8.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诗人抓住“新月”与“小船”外形上“弯弯”这一共同特征,将两个相距遥远的物体联系在一起。这两句诗是全诗的引子,后面内容都围绕这两句诗展开(或引出诗歌后面内容)。 9.花香、夜暖、春天。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强烈的赞美之情和浓烈的思乡之情。
【解析】8.本题考查对诗歌意象的理解。
“新月弯弯,像一条小船”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本体是新月,比喻词是“像”,喻体是小船。结合“新月弯弯”可知,“弯弯”是新月的特点,结合生活常识可知,小船的形状是弯弯的,因此作者抓住“弯弯”这一共同特征,把天上“新月”和水上的“小船”联系在一起的。
结合题目“新月”可知,“新月弯弯”照应了题目,而结合后文“我乘船归去, 越过万水千山”可知,由弯弯地新月如同小船引出了后文作者的想象,乘着如同小船一般的新月去跨越万水千山,去梦中,所以,开头的两句引出了后文。
9.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和主旨的理解。
诗歌第三小节是“花香。夜暖。故乡正是春天”,故可知,意象是:花香、夜暖、春天。
诗的第二节“我乘船归去,越过万水千山”写身处异地他乡的诗人只能借助这叶扁舟,踏上回乡(思乡)之路。作者用“花香、夜香、春天”几个意象,展现了家乡的美好,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的赞美之情。第四节诗句“你睡着了么?我在你梦中靠岸”,写故乡的亲人仿佛也在做着同样的梦,在欢迎着游子的归来,从而表现诗人对故乡、对亲人的眷恋、向往之情。
10.BE 11.(1)提出了一个建筑学概念“建筑意”;(2)与梁思成共同创建了当时中国大学里的第一个建筑学系;(3)找到了中国唐代的木结构建筑——佛光寺,推翻了日本人的论断;(4)参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设计。 12.(1)良好的教育:大姑母的启蒙教育,培华女子中学谨严而得法的培育。(2)开阔的视野:旅居伦敦,增长见识,领悟建筑的魅力。(3)极高的天赋:艺术气质和文学才华,使她发现建筑物中蕴含着“诗意”和“画意”。(4)实证的态度:实地考查,掌握第一手材料。(5)可贵的精神:坚忍、刚毅以及对理想的执着。
【解析】10.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分析作答。B项,无中生有,文中并未提及伦敦之行对林徽因艺术气质的成就;E项,以偏概全,从文中看,还应有他们对中国传统建筑的民族责任感。据此,答案为BE。
11.试题分析:考查筛选信息并整合信息的能力。通读全文,逐段了解基本意思,特别是主要段落、层次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审清题意,依据题目要求筛选有效信息,选取原文中词句作答或对其内容进行概括作答。本题可结合文章第3、4段叙写的内容,筛选出其中的“她提出了一个建筑学概念‘建筑意’,将建筑学研究注入了人文的色彩,这是林徽因在建筑学方面独特的重要建树”“1928年,新婚不久的林徽因、梁思成受聘于东北大学,创建了当时中国大学里的第一个建筑学系”“最为辉煌的一次考查,要数五台山木结构佛光寺的发现”“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设计,是林徽因事业上的又一辉煌成就”这些语句概括作答
12.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林徽因取得建筑学多方面成就的原因是:依据文章第1段可概括出她接受了良好的教育;第2段写其旅居伦敦,增长见识,具有开阔的视野;经3段写其发现建筑物中蕴含着“诗意”和“画意”,体现了她有极高的艺术气质和文学才华;第4段写其坚持实地考查,掌握第一手材料,即使是身患疾病的情况下,仍然以坚忍、刚毅的品质,坚持餐风宿雨,爬梁上柱,这些也是其取得成就的原因。据此概括作答。
【点睛】筛选信息有三个原则:①带着题目,通读全文,把握大意。②对照考题,找到答题区,筛选出相关的语言材料,选好答题的角度,组织好答题的语言。③快速浏览全文,验证答案。
13.(1)“黄绿相间”指路边的迎春花的花儿与绿枝相映的情景。“被攫住”是因为“我”感受到美好春日,内心深深陶醉。
(2)①运用拟人(夸张)的手法,“一夜之间”“嫩绿”“诉说”等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草坪的春意盎然和恬淡清新,表现了春天的美好和生动,表达了作者的陶醉之情。
②美丽的春天既使人陶醉又使人对未来充满希望和憧憬。
(3)让浮躁的心宁静(意对即可)
(4)C
(5)第一问:画波浪线句使用了第二人称,将“你”比成花开、燕的呢喃、爱、暖、希望、人间的四月天,给人一种亲切的感觉,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写出自然的绚丽与生机勃勃,表达了诗人炽热的爱。第二问:均抒发了对春天的喜爱与赞美,对美好人生的向往与憧憬。
【详解】(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时,要根据具体语句,结合文章内容和作者情感作答。
第一问:第②段中“黄绿相间”指代内容可以从第②段中的“路边的迎春花是一树树开的,黄灿灿的花儿一下压住了全部树枝,稀疏的地方,也是满枝条的绿芽”找到答案,指路边的迎春花的花儿与绿枝相映的情景。
第二问:从第③段“四月的芳菲使人醉呵!”得出答案:心被深深陶醉。
(2)本题考查语句赏析。
(1)“诉说”把草坪人格化,这是拟人。“一夜之间”运用了夸张,强调了草坪生长速度之快。“草坪也在一夜之间布满了嫩绿色”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草坪的春意盎然。“用恬淡清新诉说着季节的生动”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草坪的恬淡清新。前半句表现了春天的美好,后半句表现了春天的生动。联系作者感情可知,表现了作者对春天美景的陶醉之情。
(2)根据“醉人的芳菲”可知,前半句表现的意思是春天的美景让人陶醉。根据“疯长的憧憬”可知,后半句的意思是春天让人对未来充满了希望与憧憬。
(3)本题考查提炼信息。
根据第⑥段中的“使喧嚣中有些浮躁的心静下来”可得:让浮躁的心宁静(意对即可)。
(4)本题考查对文本的理解与分析。
C.全文并没有明显表示时间推移的词语,因此不是按照时间的推移来描写的。作者更多的是从自己的所见所思来描写,随着感受来抒发对四月的喜爱的。故选C。
(5)第一问:本题考查语句赏析。
根据画线句中的三个“你”可知,本句运用第二人称。仿佛直接与春天对话,给人一种亲切的感觉,也接近了与读者的距离。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将“你”比成花开、燕的呢喃、爱、暖、希望、人间的四月天,表现了自然的绚丽与生机勃勃。
联系作者感情可知,表现了诗人真挚而热烈的爱。
第二问:本题考查比较阅读。
本文细致描写了四月天人间芳菲开遍的美好景象和踏青、远行、耕种时所见的四月美景,写出了四月天的春意盎然和恬淡清新,表现了春天的美好和生动,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抒发了对美好人生的向往和憧憬。林徽因笔下“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收束的乐章,以抽象的爱、暖、希望来比喻心中的你,极尽盛赞,美不胜收,表达了作者对暖春的喜爱,对美好和至爱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