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学习更有效 新课备课备考 | 数学学科
/ 让学习更有效 新课备课备考 | 数学学科
2025-2026学年五年级数学上册单元提升培优精练苏教版
第2单元 多边形的面积 专项01 选择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1.将一个平行四边形框架拉成一个长方形,这时( )。
A.内角和变大了 B.面积变大了 C.周长变大了 D.底边变长了
2.比较下图中三个阴影部分图形的面积,( )。
A.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最大 B.都相等
C.三角形的面积最大 D.长方形的面积最大
3.一个三角形的底不变,高扩大到原来的4倍,面积( )。
A.不变 B.扩大到原来的4倍 C.扩大到原来的8倍 D.扩大到原来的16倍
4.图中甲三角形与乙三角形的面积相比较,( )。
A.甲>乙 B.甲<乙 C.甲=乙 D.无法确定
5.两个面积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它们的形状和周长相比,( )。
A.形状相同;周长相等 B.形状不一定相同;周长不一定相等
C.形状一定不相同;周长不一定相等 D.形状不一定相同;周长一定不相等
6.下面方格纸上涂色部分甲和乙的面积相比,( )。
A.甲的面积大 B.乙的面积大 C.同样大 D.无法确定
7.张阿姨靠墙边围了一块梯形的菜地,围菜地的篱笆长35m。求这块菜地的面积,下面4位同学的算法或想法,正确的是( )。
A.(8+12)×15÷2 B.(6+14)×15÷2
C.(35-15)×15÷2 D.不知道上、下底,无法计算
8.一个三角形的底边扩大到原来的2倍,高扩大到原来的3倍,它的面积将扩大到原来的( )倍。
A.5 B.6 C.3
9.从一个长12cm的长方形里去掉一个三角形,就变成一个梯形(如图),面积就减少12cm2,原来长方形的面积是( )cm2。
A.8 B.32 C.72 D.96
10.如图所示,空白部分的面积和阴影部分的面积比较,( )。
A.相等 B.空白部分的面积大 C.阴影部分的面积大
11.如图,比较平行线之间涂色部分甲和乙的面积,结果是( )。
A.甲>乙 B.甲=乙 C.甲<乙 D.无法确定
12.北京故宫是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占地面积大约是72( )。
A.平方米 B.公顷 C.平方千米
13.用一张长方形纸剪同样的三角形(如图),最多能剪成( )个这样的三角形。
A.10 B.12 C.24 D.25
14.把10本练习本摞成一个长方体,它的前面是一个长方形,再把这摞练习本均匀地斜放(如图),这时前面变成了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下列有关前面图形的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
A.周长不变,面积不变 B.周长增加,面积不变
C.周长不变,面积变小 D.周长增加,面积变大
15.盐城,一个让人打开心扉的地方。盐城市土地总面积约为1.77万( ),被誉为“黄金海岸”,是江苏省最大、最具潜力的土地后备资源。
A.公顷 B.平方米 C.平方千米 D.平方分米
16.如图,梯形的上底是4厘米,下底是8厘米。三角形①的面积与三角形②比较,结果怎样( )。
A.三角形①的面积是三角形②的2倍
B.三角形①的面积是三角形②的一半
C.三角形①的面积和三角形②相等
D.无法比较
17.下面是两个完全相同的平行四边形,比较两幅图中空白部分面积( )。
A.第一幅图中空白部分面积大 B.第二幅图中空白部分面积大
C.两幅图中空白部分面积相等 D.无法比较
18.把一个平行四边形通过剪拼转化成一个长方形,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周长不变,面积变小 B.周长变大,面积不变
C.周长变小,面积不变 D.周长不变,面积变大
19.一个平行四边形的两个底分别是10厘米和8厘米,一条高9厘米,求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列式是( )。
A.8×9 B.10×9 C.10×9或8×9 D.无法确定
20.比较如图中两条平行线之间三个阴影部分的面积,( )的面积最大。(单位:厘米)
A.图A B.图B C.图C D.一样大
21.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相比,甲( )乙。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无法判断
22.下面( )大约2公顷。
A.上海市的陆地面积。 B.上海博物馆的占地面积。
C.一个篮球场占地面积。 D.一间教室的占地面积。
23.将一个用木条钉成的长方形框架拉成平行四边形后,周长( )。
A.变小 B.变大 C.不变 D.无法确定
24.下图,是四个同学在计算草坪面积时不同的分割方法,根据已知数据,( )的分割方法不能算出草坪面积。
A.B.C. D.
25.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学期我们又认识了新的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江苏省的面积大约是10.72万平方千米 B.足球场的面积约是7平方千米
C.李老师家客厅的面积是20公顷 D.一张方桌的面积是0.64公顷
26.28名同学在操场上手拉手围成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大约是100平方米,想一想,( )个这样的正方形总面积大约是1公顷。
A.10 B.100 C.1000 D.10000
27.如图,四边形ABCD是一个梯形,甲和乙两部分面积相比( )。
A.甲>乙 B.甲<乙 C.甲=乙 D.无法比较
28.一个平行四边形相邻两条边分别是8厘米、4厘米,量得一条边上的高为5厘米,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A.40 B.24 C.20 D.26
29.把一个平行四边形活动框架拉成一个长方形,那么原来平行四边形与现在长方形相比( )。
A.周长变了,面积变了 B.周长变了,面积不变
C.周长不变,面积不变 D.周长不变,面积变了
30.《九章算术》是我国的数学名著,其中用“半广以乘正从”来描述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从”指的是( )。
A.三角形的底 B.三角形底的一半 C.三角形的高
31.如下图,三个完全一样的平行四边形中,涂色部分的面积相比较,结果正确的是( )。
A.甲最大 B.乙最大 C.丙最大 D.一样大
32.如图,在平行四边形中,甲的面积是18平方厘米,丙的面积是27平方厘米,则乙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A.9 B.10 C.11 D.12
33.一个直角梯形的高是6厘米,如果把它的上底向一端延长2厘米,就变成一个正方形,这个梯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A.24 B.30 C.36 D.60
34.把一个长方形活动框架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那么原来长方形与现在平行四边形相比( )。
A.周长不变,面积变大 B.周长变了,面积不变
C.周长不变,面积变小 D.周长变了,面积变了
35.一个梯形的上底和下底不变,高缩小到原来的一半,则面积( )。
A.缩小到原来的 B.扩大到原来的2倍 C.缩小到原来的一半
36.一堆木料,每相邻两层相差一根,最上面一层有14根,最下面一层有28根,这堆木料共有( )根。
A.320 B.315 C.280 D.300
37.如图,等底等高的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部分重合,已知梯形甲的面积是24那么梯形乙的面积是( )。
A.12 B.20 C.24 D.30
38.如图,两个直角三角形重叠在一起,若阴影部分甲和阴影部分乙的面积相等,则两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相比较,( )。
A.左边的大 B.右边的大 C.一样大 D.无法比较
39.如图,a的值是( )。(单位:厘米)
A.10 B.12 C.20 D.6
40.如图,在一组平行线中,画有三个图形。比较它们的面积,结果是( )。(单位:cm)
A.平行四边形面积大 B.三角形面积大 C.梯形面积大 D.三个图形面积一样大
41.下面四个平行四边形中,根据已知条件可以算出图( )的面积。
A. B. C. D.
42.明明将梯形ABCD通过分割、移补的方法,转化成三角形ABF(过程如下图)。已知三角形ABF的面积是24平方厘米,则CF的长是( )厘米。
A.2 B.4 C.12 D.14
43.王亮用细木条钉成一个长方形框(如图①),然后把它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如图②),比较图形①和图形②,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周长不变,面积不变 B.周长不变,面积变了
C.周长变了,面积不变 D.周长变了,面积变了
44.下面是一组画在平行线之间的三个图形,它们的面积相比较( )。
A.平行四边形大 B.三角形大 C.梯形大 D.一样大
45.我国古代数学名著《九章算术》中,记载了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是“半广以乘正从”(“广”指三角形的底,“从”指三角形的高)。著名数学家刘徽在注文中还用“以盈补虚”的方法加以说明,即将三角形转化成长方形(如图)。关于这种推导三角形面积的方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三角形的底是长方形宽的2倍 B.长方形的长等于三角形的高
C.长方形的面积是三角形面积的2倍 D.在转化的过程中,面积不变
46.如图中,甲乙两部分面积相比,( )。
A.甲大 B.乙大 C.一样大 D.无法比较
4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个。
①将一张平行四边形纸通过剪拼变成一个长方形,面积不变,周长变小。
②将一个长方形框架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周长不变,面积变大。
③将一些练习本摆成一个长方体,它的前面是一个长方形,再将它均匀的斜放,这时前面变成了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周长相等,面积也相等。
① ② ③
A.0 B.1 C.2 D.3
48.把一堆练习本摞成一个长方体,再把它们均匀地斜放,前面的图形周长( ),面积( )。
A.变大;变小 B.变小;不变 C.不变;不变 D.变大;不变
49.一个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底相等,三角形的高是8厘米,平行四边形的高是( )。
A.8厘米 B.4厘米 C.16厘米 D.无法确定
50.图中,两个平行四边的面积大小比较是( )。
A.①>② B.①<② C.①=② D.无法比较
51.把用细木条钉成的长方形框架拉成平行四边形后,其周长( ),面积( )。
A.不变;变大 B.变小;变大 C.不变;变小
52.如图,两条虚线互相平行,两个三角形的面积S1和S2相比,( )。
A.S1大 B.S2大 C.一样大
53.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36平方分米,与它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是( )平方分米。
A.36 B.18 C.72
54.一个三角形,底扩大到原来的6倍,高缩小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的面积( )。
A.扩大到原来的6倍 B.缩小一半 C.不变 D.扩大到原来的3倍
55.下面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中,涂色部分的面积相比,( )。
A.甲面积大 B.乙面积大 C.一样大 D.无法判断
56.计算下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正确算式是( )。
A.5×10 B.10×8 C.6×8 D.5×8
57.如图中,左边三角形的面积( )右边三角形的面积。
A.> B.< C.=
58.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40平方厘米,高是5厘米,它的底是( )厘米。
A.4 B.8 C.16
59.两个( )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A.面积相等 B.等底等高 C.完全一样 D.周长相等
60.一个梯形面积是48平方厘米,高是8厘米,上底是5厘米,下底是( )厘米。
A.8 B.12 C.7 D.5
61.下图中,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相等,它们的周长相比,( )。
A.周长相等 B.长方形周长大 C.平行四边形周长大
62.求下图的面积,列式错误的是( )。
A.40×30-(15+30)×(40-10)÷2 B.(10+40)×(30-15)÷2+15×10
C.30×10+(40-10)×(30-15)÷2 D.(15+30)×10÷2+40×30÷2
63.把一个平行四边形木框拉成一个长方形,那么现在的长方形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相比( )。
A.周长不变、面积不变 B.周长变了、面积不变
C.周长变了、面积变了 D.周长不变、面积变了
64.如图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相比,甲( )乙。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65.手工课上要裁小三角形做小红旗,已经准备好了一张长方形卡纸(如图),这张卡纸最多能裁出( )个小三角形。
A.7 B.6 C.14 D.12
66.一个直角梯形上、下底之和是20厘米,两腰分别长8厘米和10厘米。求这个梯形的面积,正确的列式是( )。
A.20×8÷2 B.20×10÷2 C.(8+10)×20÷2 D.10×8÷2
67.如图中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96平方厘米,A是平行四边形底边的中点,图中三角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A.24 B.36 C.48 D.72
68.用细木条钉成一个长方形框,如果把它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它的周长( ),它的面积( )。
A.变大;变小 B.变大;不变 C.不变;变小
69.把一个底9厘米,高5厘米的平行四边形分成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如果梯形高是5厘米,那么梯形上下底的和是( )厘米。
A.5 B.9 C.10 D.14
70.一个长9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木条框,将它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7平方厘米。
A.等于 B.大于 C.小于
71.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底也相等。如果三角形的高是6cm,则平行四边形的高是( )。
A.6cm B.3cm C.12cm D.无法判断
72.将一些数学本摞成一个长方体,它的前面是一个长方形,再将它均匀地斜放,这时前面变成了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如图),比较这两摞数学本的前面,它们的( )相同。
A.面积 B.形状 C.周长 D.周长和面积
73.一个平行四边形,相邻的两条边长分别是6厘米和8厘米,其中一条边上的高是7厘米,那么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A.42 B.48 C.52 D.56
74.一个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底也相等,已知三角形的高是12厘米,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高是( )厘米。
A.6 B.12 C.18 D.24
75.一个平行四边形相邻两条边的长分别是7厘米、4厘米。量得一条边上的高为5厘米,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A.35 B.20 C.20或35
76.把一个平行四边形沿着高剪开后平移,拼成一个长方形,则周长( ),面积( )。
A.变大;不变 B.变小;不变 C.不变;不变
77.如图所示,用割补的方法可以将梯形转化成三角形。如果转化后三角形的面积是36平方厘米,底是16厘米,那么原来梯形的高是( )厘米。
A.4.5 B.2.25 C.16 D.1.125
78.要计算下面组合图形的面积(单位:厘米),下面四幅图中可以列式为“24×6+(7+24)×(16-6)÷2”的是( )。
A.B.C.D.
79.如如图,用长度是“6cm、6cm、5cm、5cm”的4根木条钉成一个长方形。用两手捏住长方形的两个对角拉成不同的平行四边形。在这个过程中,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
①高②内角和③周长④面积
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②和④ D.③④
80.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利用出入相补原理来计算平面图形的面积。如把右边的三角形分割、移补成长方形,保持面积不变,来计算它的面积。下面符合相补原理求三角形面积的方法是( )。
A.(底÷2)×高 B.底×高 C.底×高÷2 D.底×(高÷2)
/ 让学习更有效 新课备课备考 | 数学学科
/ 让学习更有效 新课备课备考 | 数学学科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B
【分析】平行四边形拉成长方形时,形状变化但边长不变。四边形内角和恒为360°,周长由边长总和决定,底不变,面积因高的增加而增大;据此解答。
【解析】根据分析:
A.所有四边形的内角和均为360°,形状变化不影响内角和,故选项A错误。
B.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拉成长方形后,底不变,高变为邻边长度(原高<邻边长度),因此面积增大,选项B正确。
C.框架边长总和不变,周长不变,选项C错误。
D.框架拉拽过程中底边长度未改变,选项D错误。
故答案为:B
2.B
【分析】图中三个阴影部分的高是相等的,因此结合各个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代入已知数据比较即可。
【解析】设图中三个阴影部分的高为h;
A.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5h;
B.三角形的面积=底×高×=10×h×=5h;
C.长方形的面积=长×宽=5×h=5h;
5h=5h=5h,所以三个阴影部分图形的面积都相等。
故答案为:B
3.B
【分析】假设三角形的底是2,高是1,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三角形面积=底×高÷2,代入数值求出原来三角形的面积;三角形的底不变,高扩大到原来的4倍,其高为4,再将新的三角形的底和高代入公式,求出新三角形的面积,用新三角形面积除以原来三角形面积,即可求出面积的变化。
【解析】由分析可得:假设三角形的底是2,高是1,原来三角形面积为:
新三角形高为:;
新三角形面积为:
所以一个三角形的底不变,高扩大到原来的4倍,面积扩大到原来的4倍。
故答案为:B
4.C
【分析】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据此将两个三角形的底和高代入计算求出它们的面积,再比较即可。
【解析】甲:6×2÷2
=12÷2
=6
乙:4×3÷2
=12÷2
=6
则甲三角形与乙三角形的面积相比较,甲=乙。
故答案为:C
5.B
【分析】根据题意,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说明底与高的乘积相等,举例说明即可解答。
【解析】如图,每个小方格的边长是1厘米,
一个平行四边形,底边是10厘米,高是2厘米,它的面积是(平方厘米),另一个平行四边形底边是5厘米,高是4厘米,面积是(平方厘米),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但是两个平行四边形的形状不同;平行四边形的周长是四条边的和,两个平行四边形的周长也不一样,所以两个面积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它们的形状和周长相比,形状不一定相同;周长不一定相等。
故答案为:B
6.C
【分析】设每个方格的边长为1;甲是一个底为2、高为2的三角形,乙是一个底为2、高为1的平行四边形;
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分别求出甲、乙的面积,再比较,得出结论。
【解析】设每个方格的边长为1;
甲的面积:2×2÷2=2
乙的面积:2×1=2
2=2
涂色部分甲和乙的面积相比,同样大。
故答案为:C
7.C
【分析】通过观察图形可知,一面靠墙,用篱笆围成一个高是15m的直角梯形,用篱笆的长度减去高就是梯形的上下底之和,根据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用字母表示是:S=(a+b)h÷2,把数据代入公式解答。
【解析】这个梯形的上底和下底的和是(35-15)m,高是15m。
菜地(梯形)的面积是:
(35-15)×15÷2
=20×15÷2
=300÷2
=150(m2)
这块菜地的面积是150m2,下面4位同学的算法或想法,正确的是(35-15)×15÷2。
故答案为:C
8.B
【分析】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根据积的变化规律,底边扩大到原来的几倍,面积扩大到原来的几倍,高扩大到原来的几倍,面积再跟着扩大到原来的几倍,据此分析。
【解析】2×3=6
它的面积将扩大到原来的6倍。
故答案为:B
9.D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意可知,减少的面积12cm2是一个底为3cm的三角形,根据三角形的高h=2S÷a,据此求出三角形的高,也是原来长方形的宽;再根据长方形的面积S=ab,求出原来长方形的面积。
【解析】12×2÷3=8(cm)
12×8=96(cm2)
原来长方形的面积是96cm2。
故答案为:D
10.A
【分析】假设3个阴影部分三角形的底分别是3、1、3,平行四边形的高是6,三角形面积=底×高÷2,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据此求出阴影部分和平行四边形面积,平行四边形面积-阴影部分的面积=空白部分的面积。
【解析】
如图
阴影部分的面积:3×6÷2+1×6÷2+3×6÷2
=9+3+9
=21
空白部分的面积:(3+1+3)×6-21
=7×6-21
=42-21
=21
空白部分的面积和阴影部分的面积都是21,两部分面积相等。
故答案为:A
11.B
【分析】观察图形可知,甲+下面中间空白三角形是一个平行四边形;乙+下面中间空白三角形是一个平行四边形,且这两个平行四边形是等底等高,根据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面积=底×高,所以这两个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两个相等的平行四边形面积都减去一个三角形面积则甲的面积=乙的面积,据此解答。
【解析】根据分析可知,比较平行线之间涂色部分甲和乙的面积,结果是甲=乙。
故答案为:B
12.B
【分析】根据单位的认识以及数据的大小;1平方米大约是一个桌面的大小;1公顷大约一个操场的大小;1平方千米相当于边长是1千米的正方形的面积,通常计量土地的面积用公顷或者平方千米,由于故宫比较大,大约相当于72个操场的面积,所以选择公顷比较合适。
【解析】由分析可知:
北京故宫是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占地面积大约是72公顷。
故答案为:B
13.C
【分析】根据图可知,要剪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两个一样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长是10厘米,宽是4厘米的长方形;即看50厘米里有几个4厘米,有几个4厘米就能剪多少个长方形,再乘2即可求解。
【解析】50÷4=12(个)……2(厘米)
12×2=24(个)
最多能剪成24个这样的三角形。
故答案为:C
14.B
【分析】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周长都等于临边和乘2,长方形面积=长×宽,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长方形变成平行四边形,长方形的长等于平行变形的底,由于书的厚度不变,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长方形的宽,因此平行四边形的另一组对边变长了,即周长增加,而面积不变。
【解析】根据分析,说法正确的是周长增加,面积不变。
故答案为:B
15.C
【分析】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大约是2个手掌面的大小;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大约是1个餐桌面的大小;边长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大约是2个足球场的大小;边长1千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千米,大约是1个公园的大小,据此根据面积单位的认识,以及生活经验进行选择。
【解析】根据分析,盐城市土地总面积约为1.77万平方千米。
故答案为:C
16.B
【分析】根据图形可知,三角形①与三角形②的高相同,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S=ah÷2,再根据积的变化规律,当一个因数乘(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积也随着乘(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找到两个三角形的底的关系,即可知面积的关系。
【解析】
因为三角形①与三角形②的高相同,三角形①的底是三角形②的底的一半,
所以三角形①的面积是三角形②的一半。
故答案为:B
17.C
【分析】根据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结合图示可知,两幅图中空白部分面积分别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一半,所以两幅图中空白部分面积相等,据此解答即可。
【解析】分析可知,两幅图中空白部分面积分别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一半,所以两幅图中空白部分面积相等。
故答案为:C。
18.C
【分析】如图:
把平行四边形通过剪、移、拼转化成长方形后,长方形底边等于平行四边形的底边,宽是平行四边形的高,所以周长变小,由于是剪、移、拼,只改变了形状,面积大小总是那几部分之和,所以不变。
【解析】把一个平行四边形通过剪拼转化成一个长方形,周长变小,面积不变。
故答案为:C
19.A
【分析】根据题意作图如下:
从图中可知:根据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上各点所连的线段中,垂线段最短。所以底边10厘米对应的高一定小于8厘米。所以高9厘米对应的底边是8厘米。再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列式即可。据此解答。
【解析】一个平行四边形的两个底分别是10厘米和8厘米,一条高9厘米,求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列式是8×9。
故答案为:A
20.B
【分析】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S=ah,三角形的面积公式:S=ah÷2,梯形的面积公式:S=(a+b)h÷2,通过观察图形可知,这三个图形的高相等,设它们的高为h厘米,把数据代入公式求出它们的面积,然后进行比较即可。
【解析】解:设它们的高为h厘米。
三角形的面积是12h÷2=6h(平方厘米);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7h(平方厘米);
梯形的面积是(3+8)h÷2=5.5h(平方厘米)。
7h>6h>5.5h
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最大。
故答案为:B
21.C
【分析】看图可知,甲中阴影部分是3个三角形,3个三角形等高,3个三角形底的和=长方形的长,高=长方形的宽;乙中三角形的底=长方形的长,高=长方形的宽。假设长方形的长6厘米,宽3厘米,甲中3个三角形的底分别是a1、a2、a3,根据三角形面积=底×高÷2,分别计算出甲和乙阴影部分的面积,比较即可。
【解析】假设长方形的长6厘米,宽3厘米,甲中3个三角形的底分别是a1、a2、a3。
甲:a1×3÷2+a2×3÷2+a3×3÷2
=(a1+a2+a3)×3÷2
=6×3÷2
=9(平方厘米)
乙:6×3÷2=9(平方厘米)
9=9
阴影部分的面积相比,甲等于乙。
故答案为:C
22.B
【分析】计算较大的土地面积比如省市、海洋、国家面积用平方千米作单位,计算土地面积常用平方米(教室大小)和公顷(公园、广场大小)作单位。
【解析】A.上海市的陆地面积用平方千米作单位合适;
B.上海博物馆的占地面积大约2公顷;
C.一个篮球场占地面积大约是420平方米;
D.一间教室的占地面积大约是54平方米。
故答案为:B
23.C
【分析】根据题意,将一个用木条钉成的长方形框架拉成平行四边形,四条木条的长度不变,所以周长不变。
【解析】如图:
长方形的周长=平行四边形的周长
将一个用木条钉成的长方形框架拉成平行四边形后,周长不变。
故答案为:C
24.B
【分析】A.把这个图形分成了一个上底是4m下底是10m高是12m的梯形和一个底是15m高是(10-4)m的三角形,再根据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代入数据计算即可;
B.把这个图形分成了一个上底是12m下底是15m高是10m的梯形和一个三角形,据图可知,三角形的一条底边是4m,但不知道这条底边上的高,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可知不知道高就无法求出三角形的面积;
C.把这个图形分成了一个长是12m宽是10m的长方形和一个底是(15-12)m高是(10-4)m的三角形,根据长方形的面积=长×宽、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代入数据计算即可;
D.把这个图形分成了一个上底是12m下底是15m高是(10-4)m的梯形和一个长是12m宽是4m的长方形,再根据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长方形的面积=长×宽代入数据计算即可。
【解析】A.(4+10)×12÷2+15×(10-4)÷2
=14×12÷2+15×6÷2
=168÷2+90÷2
=84+45
=129(m2)
根据已知数据,按照这种分割方法可以算出草坪的面积是129m2;
B.按照这种分割方法把这个图形分成了一个上底是12m下底是15m高是10m的梯形和一个底是4m的三角形,但不知道这条底边上的高,所以无法计算出三角形的面积,也就无法进而求出草坪的面积;
C.12×10+(15-12)×(10-4)÷2
=120+3×6÷2
=120+18÷2
=120+9
=129(m2)
根据已知数据,按照这种分割方法可以算出草坪的面积是129m2;
D.12×4+(12+15)×(10-4)÷2
=48+27×6÷2
=48+162÷2
=48+81
=129(m2)
根据已知数据,按照这种分割方法可以算出草坪的面积是129m2。
故答案为:B
25.A
【分析】国土面积、省份面积、州市面积一般用平方千米作单位,公园、体育场、足球场等面积一般用公顷作单位,房屋、教室等面积一般用平方米作单位,据此结合生活实际和给出的数据确定具体的面积单位。
【解析】A.省份的面积一般用平方千米作单位,所以江苏省的面积大约是10.72万平方千米;
B.足球场的面积一般用公顷作单位,所以足球场的面积约是7公顷;
C.房屋面积一般用平方米作单位,所以李老师家客厅的面积是20平方米;
D.方桌的面积较小,结合数据是0.64可知一张方桌的面积是0.64平方米。
故答案为:A
26.B
【分析】依据题意,首先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再除以每个正方形的面积,即可正确解答。
【解析】1公顷=10000平方米
10000÷100=100(个)
所以100个这样的正方形总面积大约是1公顷。
故答案为:B
27.C
【分析】观察图形可知,三角形ACD和三角形BCD等底等高,所以它们的面积相等;因为三角形ACD的面积等于甲与①的面积之和,三角形BCD的面积等于乙与①的面积之和,由此得出甲、乙的面积相等。
【解析】如图:
三角形ACD的面积=甲的面积+①的面积
三角形BCD的面积=乙的面积+①的面积
三角形ACD的面积=三角形BCD的面积
甲的面积+①的面积=乙的面积+①的面积
所以,甲的面积=乙的面积。
即甲和乙两部分面积相比,甲=乙。
故答案为:C
28.C
【分析】分两种情况考虑:
①假设平行四边形的高5厘米对应的底是8厘米,因为高是直角边,4厘米是直角三角形的斜边,4<5,不符合“直角三角形中斜边最长”,所以5厘米不是底边8厘米的高,假设不成立;
②假设平行四边形的高5厘米对应的底是4厘米,因为高是直角边,8厘米是直角三角形的斜边,8>5,符合“直角三角形中斜边最长”,所以5厘米是底边4厘米的高,假设成立。
确定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再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代入数据计算即可求出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解析】4×5=20(平方厘米)
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20平方厘米。
故答案为:C
29.D
【分析】把平行四边形框架拉成长方形,四条边的长度没变,所以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周长相等。
把平行四边形框架拉成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等于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大于平行四边形的高;根据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可得出:长方形的面积大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解析】如图:
四条边的长度没变,则长方形的周长=平行四边形的周长;
长方形的长=平行四边形的底
长方形的宽>平行四边形的高
长×宽>底×高
即长方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所以,把一个平行四边形活动框架拉成一个长方形,那么原来平行四边形与现在长方形相比,周长没变,面积变了。
故答案为:D
30.C
【分析】由图可知,“半广以乘正从”,“广”是指三角形的底边,“正从”是指底边上的高。整句话的意思是: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的一半乘高,据此解答。
【解析】由图可知,其将三角形沿着底边切割,通过分割移补后把三角形变成长方形,图中三角形的底变成了长方形的两条宽,长方形的长是三角形的高,所以三角形的面积=长方形的面积=底的一半×高。
所以,《九章算术》是我国的数学名著,其中用“半广以乘正从”来描述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从”指的是三角形的高。
故答案为:C
31.D
【分析】甲图:涂色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等底等高,所以涂色部分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乙图:两个涂色三角形的高都和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两个涂色三角形的底之和等于平行四边形的底,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可知两个涂色三角形的面积之和等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丙图:两个涂色三角形的底都和平行四边形的底相等,两个涂色三角形的高之和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高,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可知两个涂色三角形的面积之和等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据此判断即可。
【解析】甲图:涂色部分面积等于甲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乙图:涂色部分面积等于乙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丙图:涂色部分面积等于丙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三个图中,涂色部分均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而三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由此可得:涂色部分的面积都相等。
故答案为:D
32.A
【分析】由图可知,丙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等底等高,则丙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甲三角形和乙三角形的面积和等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所以乙的面积=丙的面积-甲的面积,据此解答。
【解析】27-18=9(平方厘米)
所以,乙的面积是9平方厘米。
故答案为:A
33.B
【解析】把上底向一端延长2厘米,就变成一个正方形,根据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的特征,说明上底加2就会与高还有底相等,也说明下底与高相等,则这个梯形的上底是6-2=4厘米,下底是6厘米,然后再根据梯形的面积公式进行计算。
【解答】(6-2+6)×6÷2
=10×6÷2
=60÷2
=30(平方厘米)
这个梯形的面积是30平方厘米。
故答案为:B
34.C
【分析】把一个长方形的框架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后,每条边的长度不变,则四条边的长度和不变,即它的周长不变;
平行四边形的高比长方形的宽小了,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原来长方形的长,底没变。由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可知,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原长方形面积相比就变小了,据此解答。
【解析】由分析可知:把一个长方形活动框架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那么原来长方形与现在平行四边形相比周长不变,面积变小。
故答案为:C
35.C
【分析】根据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上底和下底都不变,则上底与下底之和不变,另一个乘数高扩大到原来的几倍或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几,面积就扩大到原来的几倍或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几,据此解答即可。
【解析】一个梯形的上底和下底不变,高缩小到原来的一半(),则面积缩小到原来的一半()。
故答案为:C
36.B
【分析】根据“下层根数-上层根数+1”可以计算出这堆木料的层数,根据木料的摆放方式可知形状是梯形,利用梯形的面积公式“(上层根数+下层根数)×层数÷2”可以计算这堆木料共有多少根,据此解答。
【解析】
(层)
(根)
这堆木料一共有315根。
故答案为:B
37.C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等底等高,所以它们的面积相等,用它们的面积分别减去重合部分的面积,剩下的面积也相等,即甲的面积和乙的面积相等。
【解析】梯形甲的面积是24那么梯形乙的面积是24。
故答案为:C
38.C
【分析】根据图示,左边的三角形面积=甲部分面积+重叠部分面积,右边的三角形面积=乙部分面积+重叠部分面积,结合题意可知,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解析】由分析可知:
两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一样大。
故答案为:C
39.B
【分析】观察可知,三角形是一个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可看成是三角形的底和高,根据,代入数据可计算三角形的面积,a是斜边上的高,可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的逆运算,用三角形的面积乘2除以底,即可得解。
【解析】
(平方厘米)
(厘米)
a的值是12。
故答案为:B
40.D
【分析】根据两条互相平行的直线间的距离相等,所以三个图形的高都相等,假设两平行线的距离是8厘米,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分别代入数据计算,再比较大小,即可得解。
【解析】假设两平行线的距离是8厘米。
平行四边形面积:(平方厘米)
三角形的面积:
(平方厘米)
梯形的面积:
(平方厘米)
16=16=16
比较它们的面积,结果是三个图形面积一样大。
故答案为:D
41.A
【分析】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底乘对应的高,据此解答。
【解析】A.把平行四边形6cm长的边看作底,其对应的高是5cm,根据已知条件可以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B.已知平行四边形的两边相邻边的长度,但都不知其对应的高的长度,所以无法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C.已知平行四边形的一条边的长度,但不知其对应的高的长度,已知另一条边对应的高的长度,但不知另一条边的长度,所以无法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D.已知平行四边形两边相邻边对应的高的长度,但不知道边的长度,所以无法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故答案为:A
42.B
【分析】据图可知,转化成的三角形ABF的底BF是梯形ABCD的上底和下底之和,三角形的面积和梯形的面积相等,三角形的高也等于梯形的高,先根据三角形的底=面积×2÷高求出三角形的底BF,再用BF的长度减去BC也就是梯形的下底即可得到梯形的上底CF。
【解析】24×2÷4
=48÷4
=12(厘米)
12-8=4(厘米)
CF的长度是4厘米。
故答案为:B
43.B
【分析】把长方形拉成平行四边形后,它的长和宽都没有变,所以周长不变;但是高变小了,所以面积就变小了。
【解析】由分析可知:把它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后,周长不变,面积变小了。
故答案为:B
44.C
【分析】三个图形在两条平行线之间,则它们的高相等。题目中高未知,可假设为2,然后代入各自的面积公式,计算出三个图形的面积后,再比较即可。
【解析】假设两平行线间的距离是2,则三个图形的高均为2,
平行四边形面积:5×2=10
三角形面积:10×2÷2=20÷2=10
梯形面积:(4+7)×2÷2
=11×2÷2
=22÷2
=11
11>10
综上所述,梯形的面积最大。
故答案为:C
45.C
【分析】观察图形发现,用“以盈补虚”的方法,将下面的三角形,翻转补到上方,得到了一个长方形,那么转化成的长方形的长是三角形的高,宽是三角形底的一半,长方形的面积等于三角形的面积。
【解析】A.观察图形可知,长方形的宽是三角形底的一半,原题干说法正确;
B.观察图形可知,长方形的长等于三角形的高,原题干说法正确;
C.观察图形可知,长方形面积等于三角形面积,原题干说法错误;
D.观察图形可知,在转化的过程中,面积不变,原题干说法正确。
说法错误的是长方形的面积是三角形面积的2倍。
故答案为:C
46.C
【分析】
如图:;观察图形可知,甲三角形面积=底等于梯形上底,高等于梯形的高的三角形面积-丙的面积;乙三角形面积=底等于梯形上底,高等于梯形的高的三角形面积-丙的面积,由此可知,甲三角形面积=乙三角形面积,即甲乙两部分面积一样多,据此解答。
【解析】根据分析可知,甲乙两部分面积相比,一样大。
故答案为:C
47.B
【分析】①把一个平行四边形通过剪、移、拼转化成长方形,将平行四边形左边剪下的面积拼到右边,而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分别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拼接后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即为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所以面积不变;又因为剪下来的三角形的斜边长于直角边,结合周长的定义知,所以平行四边形的周长大于长方形的周长。即转化后的图形与原来相比周长变了,面积不变。
②把长方形框架拉成平行四边形,四条边的长度没变,所以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周长相等。把长方形框架拉成平行四边形,长方形的长等于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大于平行四边形的高(如下图所示);根据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可得出:长方形的面积大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③图中右边平行四边形在斜放的情况下,作业本的高度不变,即长方形的宽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高,长方形的长等于平行四边形的底,所以面积相等,但是平行四边形的另一条边与长方形的宽相比,变大了,因此周长变大。据此解答即可。
【解析】由分析可知:
①将一张平行四边形纸通过剪拼变成一个长方形,面积不变,周长变小。原说法正确。
②将一个长方形框架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周长不变,面积变小。原说法错误。
③将一些练习本摆成一个长方体,它的前面是一个长方形,再将它均匀的斜放,这时前面变成了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周长小于平行四边形周长,面积相等。原说法错误。
所以说法正确的有1个。
故答案为:B
48.D
【分析】如图,前面的图形由长方形变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一组对边等于长方形的长,另一组对边大于长方形的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周长比较大,即周长变大了;
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长方形的长,因为每本练习本的厚度不变,则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长方形的宽,根据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可知面积不变。
【解析】长方形的周长<平行四边形的周长
长方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把一堆练习本摞成一个长方体,再把它们均匀地斜放,前面的图形周长变大,面积不变。
故答案为:D
49.B
【分析】设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底都是1厘米,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代入数据,求出三角形的面积,也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高=面积÷底,代入数据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高即可。
【解析】设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底都是1厘米:
1×8÷2=4(平方厘米)
4÷1=4(厘米)
平行四边形的高是4厘米。
故答案为:B
50.C
【分析】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夹在两平行线间的距离相等,两个平行四边形同底等高,据此可知,两个平行四边的面积相等。
【解析】由分析可知,两个平行四边形同底等高,所以两个平行四边的面积相等。
故答案为:C
51.C
【分析】把用细木条钉成的长方形框架拉成平行四边形后,四条边的长度没变,所以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周长相等。
把长方形框架拉成平行四边形后,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长方形的长,平行四边形的高小于长方形的宽;
根据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可得出:长方形的面积大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解析】由分析可知:把用细木条钉成的长方形框架拉成平行四边形后,其周长不变,面积变小。
故答案为:C
52.C
【分析】先分别把S1和S2与下面的白色小三角形组合成两个大三角形,这两个大三角形同底,它们的高都是两平行线的距离,即高也相等,所以两个大三角形的面积相等,用它们的面积减去同一个白色小三角形得到的S1和S2也相等。
【解析】据分析可知,两个三角形的面积S1和S2相比,一样大。
故答案为:C
53.B
【分析】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三角形面积=底×高÷2,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的2倍。据此解答即可。
【解析】36÷2=18(平方分米),所以与这个平行四边形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是18平方分米。
故答案为:B
54.D
【分析】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以及积的变化规律可知,三角形的底扩大到原来的6倍,即底乘6,则面积也要乘6;三角形的高缩小一半,即高除以2,则面积也要除以2;最终面积乘6,再除以2,据此解答。
积的变化规律: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或除以几(0除外),积也乘(或除以)几。
【解析】6÷2=3
一个三角形,底扩大到原来的6倍,高缩小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扩大到原来的3倍。
故答案为:D
55.C
【分析】由“两个长方形完全相等”知:两个长方形的长相等,宽也相等。观察图形可知:甲和乙涂色部分都是三角形,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甲中的三角形的底相当于长方形的长,三角形的高相当于长方形的宽;
乙中的三角形的底相当于长方形的长,三角形的高相当于长方形的宽。所以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解析】由分析可知:在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中,涂色部分的面积相比,甲的面积和乙的面积一样大。
故答案为:C
56.A
【分析】观察可知,平行四边形的底是10,高是5,根据,代入相对应的底和高,计算即可。
【解析】或
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正确算式是或。
故答案为:A
57.C
【分析】根据图可知,虚线把三角形分成两部分,由于左右两边的三角形的底相等,根据三角形的高的找法,顶点到底边的垂直距离是它的高,左右两个三角形的底边在同一条直线上,顶点是同一个,所以高也相等,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底×高÷2,据此即可选择。
【解析】由分析可知:
左边三角形的面积=右边三角形的面积。
故答案为:C
58.C
【分析】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底×高÷2,底=面积×2÷高,把数代入即可求解。
【解析】40×2÷5
=80÷5
=16(厘米)
它的高是16厘米。
故答案为:C
59.C
【分析】根据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只有两个完全一模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的底是梯形的上底加下底的和,平行四边形的高是梯形的高,据此即可选择。
【解析】由分析可知:
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故答案为:C
60.C
【分析】根据梯形的面积公式:(上底+下底)×高÷2,即下底=梯形的面积×2÷高-上底,把数代入公式即可求解。
【解析】48×2÷8-5
=96÷8-5
=12-5
=7(厘米)
下底是7厘米。
故答案为:C
61.C
【分析】长方形面积=长×宽,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相等,则长方形的宽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高。两个图形的面积相等,则长方形的长和平行四边形的底边相等。两个平行线之间垂线段最短,则长方形的宽小于平行四边形的斜边,长方形的周长小于平行四边形的周长,据此选择即可。
【解析】由分析得:
长方形的长边等于平行四边底边,长方形的宽边小于平行四边形的斜边,则它们的周长相比,平行四边形周长大。
故答案为:C
62.D
【分析】
如图,组合图形的面积=长方形面积-梯形的面积,长方形面积=长×宽,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如图,组合图形的面积=梯形面积+长方形面积;
如图,组合图形的面积=长方形面积+三角形面积,三角形面积=底×高÷2,
如图,组合图形的面积=梯形面积+三角形面积。
【解析】A.40×30-(15+30)×(40-10)÷2
=1200-45×30÷2
=1200-675
=525(dm2)
B.(10+40)×(30-15)÷2+15×10
=50×15÷2+150
=375+150
=525(dm2)
C.30×10+(40-10)×(30-15)÷2
=300+30×15÷2
=300+225
=525(dm2)
D.(15+30)×10÷2+40×(30-15)÷2
=45×10÷2+40×15÷2
=225+300
=525(dm2)
选项在计算三角形面积时,(15+30)×10÷2+40×30÷2,高的数据错误。
故答案为:D
63.D
【分析】把平行四边形木框拉成长方形,四个边的长度没变,则其周长不变;但是它的高变大了,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长×宽;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底×高,长方形的宽是平行四边形的斜边,所以它的面积就变大了。
【解析】把平行四边形木框拉成长方形,四个边的长度没变,则其周长不变;
但是它的高变大了,所以它的面积就变大了;
故答案为:D。
64.C
【分析】这两个三角形的底是长方形的长,高是长方形的宽,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分别用长方形的长与宽表示出三角形的面积。
【解析】第一个图形的面积是:
三角形的面积=长×宽÷2=长方形面积的一半
第二个图形的面积是:
三角形的面积=长×宽÷2=长方形面积的一半
所以两个阴影部分的面积相等。
故答案为:C
65.C
【分析】1米=10分米,通过图形的裁剪,先剪长是4分米,宽是2分米的长方形,则只需要在长方形的卡纸的长10分米里面找出2个4分米,余下2分米。同样在长方形卡纸的宽6分米里面找出3个2分米,没有剩余,则可以剪出6个长方形,每个长方形沿着对角线剪出两个直角边是4分米和2分米的直角三角形,剩下的卡纸是一个长6分米,宽是2分米的长方形,可以剪出一个长是4分米,宽是2分米的长方形,沿着对角线可以剪出两个直角三角形,据此解答。
【解析】1米=10分米
10÷4=2(个)……2(分米)
6÷2=3(个)
2÷2=1(个)
3×2+1
=6+1
=7(个)
7×2=14(个)
手工课上要裁小三角形做小红旗,已经准备好了一张长方形卡纸(如图),这张卡纸最多能裁出14个小三角形。
故答案为:C
66.A
【分析】如下图,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斜边最长”,10>8,由此确定直角梯形的高是8厘米;
再根据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即可得出这个梯形的面积。
【解析】20×8÷2
=160÷2
=80(平方厘米)
这个梯形的面积中80平方厘米。
正确的列式是20×8÷2。
故答案为:A
67.A
【分析】根据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一半可知,图中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的一半,据此解答。
【解析】96÷2÷2
=48÷2
=24(平方厘米)
图中三角形的面积是24平方厘米。
故答案为:A
68.C
【分析】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周长就是围成它们的四条边的长度和。把一个长方形框架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后,长方形的长变为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变为与平行四边形底相邻的边,形状变了,但是每条边的长度没变,所以周长也不会改变。
把一个长方形沿对角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长,平行四边形的高<长方形的宽,根据长方形的面积=长×宽以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可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小于长方形的面积。
【解析】根据分析可知,用细木条钉成一个长方形框,如果把它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它的周长不变,它的面积变小。
故答案为:C
69.B
【分析】如图:
把一个底9厘米,高5厘米的平行四边形分成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则上下底的和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底,据此解答。
【解析】根据分析可知,把一个底9厘米,高5厘米的平行四边形分成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如果梯形高是5厘米,那么梯形上下底的和是9厘米。
故答案为:B
70.C
【分析】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长方形面积=9×3=27平方厘米;将长方形框架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后,长方形的长变成平行四边形的底,而宽变成了平行四边形的高所在的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因而平行四边形的高小于长方形的宽,所以其面积就变小了。
【解析】根据分析可知,一个长9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木条框,将它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小于27平方厘米。
故答案为:C
71.B
【分析】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底×高;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底×高÷2,由此即可知道如果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和底都相等,那么三角形的高是平行四边形的2倍,由此即可求解。
【解析】由分析可知:
6÷2=3(cm)
平行四边形的高是3cm。
故答案为:B
72.A
【分析】图中前面长方形的长等于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高,所以面积不变。平行四边形的一条边与长方形的宽相比,变大了,因此周长变大。据此判断即可。
【解析】A.长方形的长等于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高,右边平行四边形在斜放的情况下,作业本的高度不变,所以面积不变。符合题意。
B.它的前面变成平行四边形了,所以形状变了。
C.平行四边形的一条边与长方形的宽相比,变大了,因此周长变大。故不符合题意。
D.由分析可知,它的周长变大,面积不变。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73.A
【分析】根据平行四边形的特点可知,底边上的高一定小于另一条斜边,所以高为7厘米对应的底为6厘米,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代入数据即可解答。
【解析】7×6=42(平方厘米)
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42平方厘米。
故答案为:A
74.A
【分析】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底×高÷2,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底×高;三角形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面积,底相等,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三角形高的一半,据此解答。
【解析】12÷2=6(厘米)
已知三角形的高是12厘米,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高是6厘米。
故答案为:A
75.B
【分析】观察图形可得,高5厘米为平行四边形底边是4厘米的边上的高,再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计算即可得出答案。
【解析】4×5=20(平方厘米)
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20平方厘米。
故答案为:B
76.B
【分析】平行四边形的周长等于相邻两边长度之和的2倍。在拼接过程中,原来平行四边形的相邻两边长度不变,但原来平行四边形的斜边在拼接后不再是周长的一部分,而变成了长方形的宽。由于平行四边形的斜边长度大于对应的高(即长方形的宽),所以拼接后周长变小了。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底乘高,长方形的面积是长乘宽。在拼接过程中,底的长度不变,高的长度也不变,所以面积没有发生变化。
【解析】把一个平行四边形沿着高剪开后平移,拼成一个长方形,则周长变小,面积不变。
故答案为:B
77.A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用制补的方法将梯形转化成三角形,梯形面积与三角形面积相等,且高相等;求转化后梯形的高,根据高=三角形的面积×2÷底,计算即可解答。
【解析】36×2÷16
=72÷16
=4.5(厘米)
那么原来梯形的高是4.5厘米。
故答案为:A
78.C
【分析】根据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长方形面积=长×宽。从列式“24×6+(7+24)×(16-6)÷2”可知:24×6表示长是24厘米,宽是6厘米的长方形,(7+24)×(16-6)÷2表示上底是7厘米,下底是24厘米,高是(16-6)厘米的梯形,组合图形的面积=长方形的面积+梯形的面积。由此逐项分析,即可解答。
【解析】
A.
是由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四边形组合而成,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
是由一个梯形和一个三角形组合而成,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
是由一个梯形和一个长方形组合而成,梯形的上底是7厘米,下底是24厘米,高是(16-6)厘米,梯形的面积是(7+24)×(16-6)÷2,长方形的面积是24×6,组合图形的面积是24×6+(7+24)×(16-6)÷2。该选项符合题意
D.
是由一个梯形和一个长方形组合而成,梯形的上底是6厘米,下底是16厘米,高是(24-7)厘米,梯形的面积是(6+16)×(24-7)÷2,长方形的面积是7×16,组合图形的面积是7×16+(6+16)×(24-7)÷2。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79.B
【分析】根据题意,长方形被拉成平行四边形后,底的大小没变,而高变小了;
把长方形形木框拉成平行四边形,四个边的长度没变,则其周长不变;
长方形被拉成平行四边形后,底的大小没变,而高变小了,所以它的面积就变小了;
四边形的内角和仍然是360°。据此解答即可。
【解析】由分析可得,用两手捏住长方形的两个对角拉成不同的平行四边形。在这个过程中,没有发生变化的是周长和内角和。
故答案为:B
80.D
【分析】由图可知,长方形的长与三角形的底相等,长方形的宽是三角形高的一半,将三角形的面积转换成了求长方形的面积,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据此分析解答。
【解析】由分析可知,三角形的面积=长方形的面积=底×(高÷2)
故答案为:D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