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猫》课件(共1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7《 猫》课件(共1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70.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07 12:23: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6张PPT)
1.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
2.通过体会课文语言浓浓的感彩,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3.通过对文章的感悟,培养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学习目标
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人。现代作家、学者、翻译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全国作协理事等职。1958年10月率中国文化代表团前往阿富汗等国进行友好访问时,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作家介绍
学习任务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内容。完成任务。
1.圈画出文中的生字词,借助工具书认、读、写。
2.本文写了“我”家的几次养猫经历?
3.假如让你给这几只小猫取个名字,你会怎么取?请说明理由。
整体感知
字词检测
忧郁 污涩 怅然 蜷伏
惩戒 诅骂 怂恿 凝望
叮嘱 虐待 屋脊 咕噜


chànɡ
quán
chénɡ
sǒnɡ

nínɡ
zhǔ
nüè
ɡū lu

整体感知
学习任务二:默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层次,初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在文中圈点勾画关键字词,完成下表。
分段 来历 外貌 性情 态度 结局 情感
( ) 第一只猫
( )第二只猫
( )第三只猫
整体感知
分段 来历 外貌 性情 态度 结局 情感
1-2 第一只猫 从隔壁要来 花白 的毛 活泼 感到生命的新鲜快乐 死了 酸辛
难过
3-14 第二只猫 舅舅家带来 浑身 黄色 更有趣 更活泼 提心吊胆;饭后娱乐 被人抱走了 怅然
愤恨
诅骂
15-34 第三只猫 蜷伏在门口 不好看 很瘦 毛烧脱 不活泼 忧郁 懒惰 不喜欢 愤怒 屈死 十分地难过
良心受伤
精读细探
学习任务三:默读课文15-34段,在文中找一找关键字词,完成下表。
重点:第三次养猫
“我”对小猫的态度 原因(小猫的形象变化)
精读细探
重点:第三次养猫
“我”对小猫的态度 原因(小猫的形象变化)
可怜、不喜欢 很瘦、不好看、不活泼
若有若无、不加在意 不活泼、肥胖、难看、懒惰
可厌、愤怒 “吃芙蓉鸟畏罪潜逃”的坏猫
悔恨、难过、良心受伤 被冤枉屈死而不能辩诉的猫
合作探究
芙蓉鸟被害案[森林153号刑事案]
案发现场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犯罪嫌疑人:____________
犯罪嫌疑人作案的可能性:
1.案发前的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案发后的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犯罪嫌疑人的惩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鸟死了一只……好像它曾跟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
花白猫/丑猫
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
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嘴里好像吃着什么东西。
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打了一下。
合作探究
案件疑点:犯罪嫌疑人花白猫是真正的罪犯吗?你能从这份卷宗里看出判案的漏洞在哪里吗?
答:在这只猫的作案证据中,有两个词要引起注意,那就是“似乎”和“好像”。这只是主观猜测,是在没有了解真相的情况下的妄下断语,以致造成了一桩冤案。
合作探究
冤 案
案件定性:
案件反思:
1、从这件事中,作者明白了什么道理?他对此感受如何?
“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
“我心里十分地难过”“更难过的多”“刺我良心的针”
议论+ 抒情
合作探究
2.作为旁观者,你想对作者说些什么?想对花白猫说什么?
对作者:(1)凡事不能单凭印象,主观臆断,更重要的是弄清事实;(2)对人对事不存偏见私心,要宽容仁爱,同情弱小者。
对花白猫:在不合理的社会,弱小者总是饱尝生活的不幸,不受欢迎的人往往会成为冤案的牺牲品,人需要自我完善,才能避免不幸。
写作背景
《猫》是郑振铎的早期作品,创作于1925年11月7日。郑振铎深受五四时期从西方传入的科学、民主、博爱等思想的影响。“五四”青年要求自由平等、个性解放,即使对不会说话的猫也要如此。所以,他在这一时期的作品中,经常表现出新思想、新观念,表达出同情弱小无辜,谴责专制霸道,弘扬公道、民主、博爱的思想。
写作背景
文学表现生活,我们从猫的世界中看到了人生百态。人们往往喜欢漂亮的、讨喜的小猫,但命运为难人的地方就是,我们每个人都不是完美不可挑剔的,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不断地完善自我,强大自我。学完这篇文章,我们一定要更加关注心灵,学会倾听内心最真实的声音,理解生命的平等,关注弱小的群体,学会严以待己,宽以待人。
拓展延伸
在生活中,你是否也曾经错怪过别人或被人误解过?把事情经过说给其他同学听听,并和同学讨论一下,怎样才能减少彼此之间的误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