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语文学科
3、《古诗词三首》第三课时学习任务单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 年级 六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3、古诗词三首
教科书 书名:义务教育教科书 版本:统编版
学生信息
姓名 学校 班级 学号
学习目标
1.通过生活识字等方法,会写“鹊”“蝉”2 个生字;能借助注释、联系生活,理解 “别枝”等词语的意思。
2.通过想象画面、拓展链接等方法,理解词描绘的景象,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词,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3.能从所读的古诗词想开去,体会《宿建德江》《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表达的不同的情感。
课前学习任务
1.搜集作者辛弃疾的生平资料,了解写词的历史背景。
2.朗读《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课上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
1.诵读这首词,读正确,读好词的节奏。
2.把所见、所闻、所感填写下来。 【学习任务二】
1.背诵《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2.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做到书写正确,注意笔画、结构等方面的细节。
推荐的学习资源
辛弃疾在上饶期间,经常来黄沙岭游览,他描写这一带风景的词,现存约五首,即:《生查子·独游西岩》二首、《浣溪沙·黄沙岭》一首、《鹧鸪天·黄沙道中》一首,以及这首《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浣溪沙·黄沙岭
[ 宋 ] 辛弃疾
寸步人间百尺楼,孤城春水一沙鸥。天风吹树几时休。 突兀趁人山石狠,朦胧避路野花羞,人家平水庙东头。
生查子·独游西岩
[ 宋 ] 辛弃疾
青山招不来,偃蹇谁怜汝?岁晚太寒生,唤我溪边住。 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夜夜入青溪,听读《离骚》去。 鹧鸪天·黄沙道中 [ 宋 ] 辛弃疾 句里春风正剪裁。溪山一片画图开。轻鸥自趁虚船去,荒犬还迎野妇回。 松共竹,翠成堆。要擎残雪斗疏梅。乱鸦毕竟无才思,时把琼瑶蹴下来。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语文学科
3、《古诗词三首》第三课时作业设计
一、填空。
1.“移舟泊烟渚”的“移舟”的意思是 ,“泊”的意思是____________。
2.“日暮客愁新”中的“客”是指 ,勾起愁思不用“生”而用“新”,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请说说“白雨跳珠乱入船”一句中“跳珠”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读《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完成练习。
1.《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这首诗分别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写出了骤雨初晴、风云变幻的西湖景象的。
2.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这四句诗分别写了四个场景,分别是: 、 、 、 。 在诗人笔下的这场雨的特点是 。
3.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调动的是哪些感官?为什么这样写?这句词在文中有什么重要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表达了作者欢快的心情。这是辛弃疾在被贬官之后写下的。虽然正在经受坎坷,但作者仍能体会到乡村之乐,体现出了作者的豁达、乐观的心胸。你见过美丽的乡村景色吗,在那样的景色里,你会想些什么,你最想说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划船靠岸 停船夜宿 2.“客”是诗人自指,“新”有增添的意思,愁上加愁。3.示例:这句意思是说湖上落下白花花的大雨,雨水敲打着湖面,水花飞溅,宛如无数颗晶莹的珍珠,乱纷纷跳进游人的船舱。“跳珠”这个形象而富有动感的比喻,既写出雨来时着急的样子,又烘托了诗人舟中赏雨的喜悦心情。
二、1.云黑 雨跳 风吹 2.黑云翻滚、大雨倾盆、风吹云散、水天相接 匆来匆去。 3.通过嗅觉和听觉来捕捉夏夜景物特征,反衬出夜色之静,给人印象鲜明而深刻。表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喜悦心情。
三、略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语文学科
3、《古诗词三首》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3、古诗词三首 单元 一 学科 语文 年级 六
学习 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读出词的节奏和韵味。背诵课文。 2.帮助学生理解词句的意思,想象词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读出词的节奏和韵味。背诵课文。 2.帮助学生理解词句的意思,想象词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读出词的节奏和韵味。背诵课文。 2.帮助学生理解词句的意思,想象词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1.学习了《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这首诗,我们会油然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自己也在湖心经历了一场突然来去的阵雨,也来到了望湖楼头观赏那水天一色的美丽风光。这节课让我们学习一首描写月色的词。 2.助学资料:【课件出示】 3.写作背景:【课件出示】 【设计意图:了解作者及写作本篇文章的背景,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感受真情。】
二、思考质疑,解读课题。 1.齐读课题,指名读课题。 2.读了题目,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3.课题有两部分,第一部分“西江月”是词牌名,我们学过的词还有哪些词牌名?后一部分是题目,从题目中你读懂了什么? 师引导:这是一首词,“西江月”是词牌,“夜行黄沙道中”是题目。时间:夜里。地点:黄沙道。事情:行。 4、说说题目的意思。 生:夜间行走在黄沙岭的道路上。 【设计意图:解读课题有利于整体感知这首词的大体内容,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三、初读词作,初步感悟 (一)多种形式朗读,边读边悟。 1.自己放声读一读《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读通,读顺。 2.指名朗读,并让学生做出相应的评价,教师随机引导学生读出这首诗的节奏。 师引导:读词的时候如果能稍加停顿,那就能读出节奏,读出味道。【出示课件】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3.课件出示配乐范读。 4.女生男生赛读。 5.全班齐读,边读边想: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夜晚? 师总结:就在这样的夜晚,作者看着,听着,闻着,还想着……那么,他到底看见了什么?听见了什么?又闻到什么?从而又想到了什么呢? (二)全班交流,理解诗意。 1.默读课文,想一想每句话的意思,在自己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指名说说词语的意思。教师指导: 惊鹊:鹊儿被惊醒。 鸣蝉:蝉儿鸣叫。 社:社庙。 溪桥:溪上的小桥。 3.指名说已弄懂的句子的意思。 4.“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1)指名说“谁听取蛙声一片?”又是谁“稻花香里说丰年”? (2)讨论:这句话该如何解释? 5.试着把意思连起来说一遍。 【出示课件10】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清凉的晚风仿佛吹来了远处的蝉叫声。在稻谷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往日的茅屋小店还在土地庙的树林旁,道路转过溪水的源头,它便忽然出现在眼前。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突破本课理解上的重点。】
四、合作探究,反馈交流 (一)全班交流,自由读词,思考下列问题: 1.你从词中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词中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 3.词中流露出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4.由“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这句词,你想到了哪一句有名的诗? (二)学生汇报,教师引导。 1.听到了风的声音,蝉和青蛙的叫声。看到了明月、惊鹊、风吹稻田、天外疏星。想到了农民丰收时的情景。 板书:看 明月,惊鹊 听 清风,鸣蝉,蛙声 闻 稻花香 想 说丰年 2.描写的是夏季的景象。 3.流露出作者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生活的思想感情。 板书:热爱大自然 关心人民生活 4.我想到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句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词的意境,锻炼学生的写作及表达能力。】
主旨提炼 这首词勾画了一幅江南乡村的盛夏月夜图,抒发了词人眼见丰收在望的喜悦和热爱乡村生活的情感。【出示课件】
课外拓展【出示课件】 【设计意图:图画与诗句结合,学生对诗意的理解会更加深刻,对诗句的记忆会更深刻。设置此环节的目的是巩固所学,加强积累。】
课后作业【出示课件】 1.背诵并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2.根据词意,给词配画,喜欢哪一句就画哪一句,并以相关的诗句作为标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学中我遵循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感悟”的教学原则,通过创设学习诗词的美好的意境,引导学生融入想象,自读自悟,勾勒画面,相互交流,体会意境。并且在自读、精读、熟读的基础上,加深体验。通过课后拓展诗词,吟诵诗词的活动,拓展了学习的时空。 我觉得课堂教学有一些成功之处,主要表现在:我主要采用诵读感悟,品评赏析,积淀深化的教学方法,适时借助多媒体课件,引领学生读中感悟,读中融情,悟中升情。在第一个环节:创设诗意课堂中,我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了学生热爱古诗词的情感和学习古诗词的求知欲。第三个环节:初读诗词,初步感悟。我让学生采取多种多样的朗读方式朗读。让学生自己读,配合读,然后指名读。当我发现同学们字音读的十分准确时,接着引导读诗要有节奏。第五个环节:拓展延伸。古诗带给学生的是更多想像的空间,这样的创造性的想象有助于把学生引入深远的意境。我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话描写画面,想象人物的心情、感受,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有助于加深学生的理解,帮助学生体会意境,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总之,这节课,我尽力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气氛,用自己的热情感染、带动学生,不失时机地赞赏,积极有效的引导,让学生体会到学习语文的成就感,感受到诗词的独特魅力。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3张PPT)
3.古诗词三首
第三课时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
上
学习了《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这首诗,我们会油然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自己也在湖心经历了一场突然来去的阵雨,也来到了望湖楼头观赏那水天一色的美丽风光。这节课让我们学习一首描写月色的词。
课前导入
助学资料
主要作品:《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清平乐·村居》等。
辛弃疾(1140-1207)
生平介绍: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南宋淳熙八年(1181年),辛弃疾因受奸臣排挤而被罢官,开始到上饶居住。黄沙岭在上饶县西四十里,这一带不仅风景优美,也是农田水利较好的地区。有一次,辛弃疾夜行经过黄沙道,看到美丽的乡村月夜景色,心有所感,写下了这首词。
写作背景
词是古代诗歌的一个分支,又因句子参差不齐而称长短句。词最早是入乐的,要按照曲调的要求来写,所以也叫“填词”。每一个曲调都有一个名称,叫“词牌”,如这首词的词牌名《西江月》。
词
点击播放
què
结构:左右结构
部首:鸟
组词:鹊桥 乌鹊
造句:喜鹊在枝头喳喳叫。
书写指导:左右等宽。“昔”和“鸟”分居竖中线两侧。
字词乐园
重点字讲解
结构:左右结构
部首:虫
组词:玉蝉 蝉衣
造句:夏天,蝉在树上快乐地唱歌。
点击播放
chán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虫”的最后一横变提, “单”的最后一横要长一些。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chán
xiàn
初读感知
词牌名
题目
夜行:夜晚行走在黄沙岭的小路上。
黄沙:黄沙岭,在今江西上饶的南面。
品读鉴赏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指横斜的树枝。
词意:皎洁的月光从树枝间穿过,惊动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清凉的晚风徐徐吹来,在半夜送来几声蝉鸣。
上阕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词意: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阵阵蛙声。
丰收的年景。年,年景。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
看到了:
听到了:
闻到了:
稻花香
蛙声
蝉鸣
惊鹊
别枝
说丰年
明月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皎洁的月光,惊醒的鹊儿,微微的凉风,鸣叫的蝉儿,清新的稻花香,一声声蛙声,多么美好的乡村月夜啊!
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正当诗人完全沉浸在展望丰收的喜悦中时,浑然不觉天气起了变化。等他猛抬头,看到了什么?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词的?
天外七八个星,山前两三点雨。
词意:天空中轻云飘浮,只显出几颗星星,山前下起淅淅沥沥的小雨。
下阕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社庙丛林。社:社庙,土地庙。
词意:过去在土地庙树林旁边的那个茅店哪里去了?转过溪边石桥,(茅店)突然出现在眼前。
用茅草盖的旅社。
同“现”。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从“忽见”这个词语中,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惊喜
陆游写的哪句诗,表达的也是这种峰回路转的惊喜,你知道吗?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这首词渲染了怎样的气氛?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这首词通过描写乡村夏夜月明风清,稻花飘香,蛙声和鸣,渲染了清幽、恬静的氛围,抒发了作者对丰收在望的喜悦之情,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和劳动人民的热爱。
主旨提炼
这首词勾画了一幅江南乡村的盛夏月夜图,抒发了词人眼见丰收在望的喜悦和热爱乡村生活的情感。
课外拓展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课堂练习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着意描写黄沙岭的夜景: , , ,
, 。全词从 、 和
三个方面描写了 的山村风光,情景交融,优美如画,恬静自然,生动逼真,抒发了词人眼见 的 和热爱 的情感。
明月清风
疏星稀雨
鹊惊蝉鸣
稻花飘香
蛙声一片
视觉
听觉
嗅觉
夏夜
丰收在望
喜悦
乡村生活
课后作业
1.背诵并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2.根据词意,给词配画,喜欢哪一句就画哪一句,并以相关的诗句作为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