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列强出卖了我们”
他们出卖我们什么了?
面对“列强的出卖”,为什么青年学生会选择站出来?
五四运动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1.识记新文化运动兴起标志、主要阵地、代表人物、口号、主要内容,探究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意义。
2.掌握五四运动的爆发、扩大和取得初步胜利等基本史实;认识五四运动的意义,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3.理解五四精神的核心是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学习目标
虽然清朝统治已被推翻,但封建专制思想仍然根深蒂固地影响着许多中国人
辛亥革命后百姓门户前的对联
袁世凯企图复辟帝制,实现独裁专制,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
1914年9月袁世凯举行祭孔活动
辛亥革命的失败和民国初期的政治混乱,使先进知识分子 认识到,必须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革新运动,把人们从封建思想 束缚中解放出来,培养国民独立人格,才能挽救民族危亡。
假如你是当时的青年该如何做?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背景
1912年3月10日
3月20日
1912年7-9月
1914年5月
1915年1月
1915年5月
1915年1月1日,袁世凯为复辟帝制而制定的《大总统选举法》公布。规定总统可无限期连任,可指定继承人
接受旨在灭亡
中国的“二十一条”
颁布《中华民国约法》
改责任内阁为总统制
刺杀宋教仁
袁世凯在京就职
破坏责任内阁
镇压二次革命
材料二: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
①袁世凯专制独裁、复辟帝制,政局混乱。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政治上:
②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登上政治舞台。(根本原因)
经济上:
材料一:陈旭麓(lù)曾说:“辛亥革命之后的巨大希望,同民国初年的中国社会的黑暗产生了巨大的落差,巨大的落差就产生了巨大的浪潮,于是就有了新文化运动。”
材料二:“辛亥革命以后,袁世凯要复辟帝制,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我们中国多数国民口里虽然不反对共和,脑子里实在是装满了帝制时代的旧思想,如今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 ——陈独秀
③新旧思潮发生激烈冲突
希望指辛亥革命后西方传入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
落差指袁世凯为复辟帝制在思想领域“尊孔复古”的文化逆流。
思想上: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④辛亥革命的失败和民国初期的政治混乱,使先进知识分子 认识到,必须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革新运动,把人们从封建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培养国民独立人格,才能挽救民族危亡。
1.背景
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并发表《敬告青年》,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标志
创办《新青年》
1915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阵地
北京大学和《新青年》
1915
蔡元培邀请陈独秀出任北大文科学长,《新青年》迁移至北京大学
1917
标志
创办《新青年》
北大红楼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蔡元培
胡适
李大钊
鲁迅
辜鸿铭
北京大学
《新青年》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油画《北大钟声》(沈嘉蔚 1988年)
治疗主阵地?
从上海迁往北京
第二卷起改名
卡内基:积极进取的精神、一往无前的勇气、坚忍不拔的意志以及掌握自己命运的决心
学贯中西的大学者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代表人物:
陈独秀
(1879—1942)
北京大学文学科学长,1901年留学日本
李大钊
(1889年-1927)
北京大学教授
1913年入早稻田大学
胡适
(1891年-1962)
北京大学教授
1910年留学美国
鲁迅
(1881年-1936)
北京大学教授,
1902年留学日本,后弃医从文
思想自由、学术渊博,均具有海外留学经历
蔡元培
(1868-1940)
中国近代教育家、革命家、思想家。1892年中进士,1907年留学德国莱,1912年任民国首任教育总长,1916年,任北京大学校长提倡“美育”。毛泽东评价他是“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一个贞烈的女孩子》
一个女孩,因为未婚夫死掉,父亲将她关在屋里。为了贞烈的名声,父亲让女儿饿死。饿到第四天,女孩哭着喊饿,她的父亲循循善诱地说:
“阿毛,你怎么这样的糊涂。我自从得了吴家那孩子的死信,就拿定主意叫你殉节,
成就你一生名节,做个百世流芳的贞烈女子。又帮你打算,叫你绝粒。我为什么要这样办呢?…这样殉节,要算天底下第一种有体面的事,祖宗的面子上,都添许多光采。”
阿毛饿死后,县官送来了一块匾,上题四个大字“贞烈可风”。
主要内容
李大钊发表《孔子与宪法》等文,历数尊孔与宪 法性质相悖之处,反对定孔教为国教。
鲁迅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以新文学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号召人民起来推翻“黑漆漆的”“吃人”社会。
(1)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旧道德:指中国封建社会伦理道德——儒家思想(核心)
A.三纲(强调等级尊卑、维护君主专制和家族宗法制度)指:
君为臣纲(君要臣死,臣不死不忠)
父为子纲(父要子亡,子不亡不孝)
夫为妻纲(强调妻子对丈夫的绝对服从)。
B.五常(在封建语境下被扭曲为服从权威的工具)指:
仁、义、礼、智、信
新道德:指男女平等、个性解放、人格独立、权利平等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民主:指西方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科学:指近代自然科学法则和科学精神。也包从西方传入的社会科学理论。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艺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 陈独秀
德先生
democracy
赛先生
science
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所标举的两大口号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2)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
主要内容
人物 著作 核心思想
《文学改良刍议》
胡适
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
推倒陈腐、雕琢、艰涩的旧文学
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
《文学革命论》
陈独秀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3)文学革命: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
《新青年》第六卷第五号封面
1918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接连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在中华大地上第一次高高举起了马克思主义的旗帜。
李大钊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主要内容(后期)
(4)宣传马克思主义
影响:
材料一:“在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一批受过新思想熏陶的青年男女,开始反对包办婚姻,主张婚姻自主;恋爱自由、婚姻自主成为一种时尚。社会上出现了许多抗婚、逃婚、离婚等现象。婚礼也由中式开始效仿西方的新式婚礼。” ——《上海妇女志》
①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
材料二:《新青年》受到广大青年知识分子的普遍欢迎,被誉为“青年界之金针”和青年的“良师益友”。青年得此,如清夜闻钟,如当头一棒。
材料三:“有很长一段时间,每天除上课、阅报以外,看书,看《新青年》;谈话,谈《新青年》;思考,也思考《新青年》上所提出的问题。”
——毛泽东
②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性质:新文化运动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材料一:“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断不可调和迁就。”“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国情的话来捣乱。” ——陈独秀《今日中国之政治问题》
材料二:新文化运动局限在知识分子的圈子内,新思想没有普及到工农群众中。
——李时岳
局限性:①存在着对东西方文化绝对否定和绝对肯定的偏向,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 。②没有与群众运动相结合
材料三: “我们决不可抛弃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恰恰相反,我们要很好传承和弘扬,因为这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丢了这个“根”和“魂”,就没有根基了。”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调研时重要讲话新闻稿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批判继承,与时俱进;洋为中用,古为今用。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影响:
技术/器物
政治制度
思想文化
洋务运动
19世纪60—90年代中期
地主阶级洋务派
戊戌变法
1898
资产阶级维新派
辛亥革命
1911
资产阶级革命派
新文化运动
1915开始
先进知识分子
特点:
由表及里、层层递进,逐渐深入
中国早期近代化探索
我们目前已经学过了哪些事件和中国早期近代化有关?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914年,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的一方是由英、法、美、日、意等组成的协约国,另一方是德国、奥匈帝国等组成的同盟国……
约14万中国劳工远赴欧洲战场,为“协约国”贡献苦与力。
国际
二、五四运动的爆发
结果:会议决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
二、五四运动的爆发
1.背景:
五四运动是中国对西方入侵的反应的一串发展之显露出来的一个高峰……这一段时间,中国的纺织业和面粉业曾一度乘机抬头。可是,好景不常,欧战结束,西方经济势力卷土重来……中国的地盘有限,肥美的地盘尤其有限。所以,军豪们不能不借故彼此讨伐。……巴黎和会对山东问题的处理所激起的爱国情绪之鼓舞;是受到西学精神以及要从科学与民主的眼光对传统从新评价以建立一个新中国的这种要求之鼓舞。
——殷海光《中国文化的展望》
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工人阶级壮大
②帝国主义加紧侵略,民族危机加深
③北洋军阀军阀混战不断,阶级矛盾尖锐
④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⑤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思想
北京学生示威游行
1919年5月4日,北京3000多名学生汇集在天安门前,发表宣言,揭露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行径,并举行示威游行。
相关史事
1919年5月4日,游行队伍在东交民巷使馆区受到外国巡捕的阻拦,多次交涉无果后转向曹汝霖的住宅赵家楼。曹汝霖闻讯躲藏起来。愤怒的学生将屋内杂物点燃,痛殴正在曹家的章宗祥。火烧赵家楼、痛打章宗祥的行动,震动了全国。
二、五四运动的爆发
时间:
地点:
主力:
口号:
要求: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废除二十一条”
“拒绝在合约上签字”
严惩亲日派卖国贼
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
青年学生
北京
第一阶段
1919年5月4日
上海日本纱厂工人全体罢工,……罢工工人总数前后约有六、七万人之多。商人也举行罢市,席卷全国十几个商业中
商人罢市
工人罢工
学生罢课
标志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展现了伟大的力量。
时间:1919.5.4
先锋:学生
斗争形式:罢课
时间:1919.6.5后
主力: 工人
斗争形式:三罢
第二阶段
北京学生的爱国斗争得到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广泛拥护
日本帝国主义在天津、上海、南京、汉口等地集结军舰,胁迫北洋政府取缔学生的爱国运动。
全国200多个城市的学生一致罢课。
陈独秀亲自起草《北京市民宣言》,号召北京学生、商人、劳工奋起斗争,勇敢地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
二、五四运动的爆发
外争主权
内除国贼
拒绝在
和约上签字
誓死力争
还我青岛
废除
二十一条
反帝反封建
哪句口号最能体现五四运动的性质?
五四运动爆发后,中外对五四运动都有什么反应?
中方
①得到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广泛拥护。
②陈独秀亲自起草《北京市民宣言》,号召北京学生、商人、劳工奋起斗争,勇敢地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
外方
日本帝国主义在天津、上海、南京、汉口等地集结军舰,胁迫北洋政府取缔学生的爱国运动。
二、五四运动的爆发
罢免曹、陆、章职务
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释放被捕学生
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得到了实现,这是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一次重大胜利。
二、五四运动的爆发
1.性质:
材料一:五四运动的杰出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新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爱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①五四运动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
材料二:“五四运动”最重要的目的就是维护民族的生存与独立,这实际上是19世纪中叶以来中国所有重大改革及革命的目的。
——周策纵《五四运动史》
材料三:几乎这个社会的各个阶层都参与到这场为国家命运寻求答案的运动中。……五四运动在近代以来对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具有重要的启蒙意义。
——《新京报书评周刊》
②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
③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
广泛性
进步性
革命性
三、五四运动的意义
材料一:几乎这个社会的各个阶层都参与到这场为国家命运寻求答案的运动中。从公共知识界和学界,到工商界再到工人。运动中的每个人都能真切地感受到自己是这个国家中的一员,个体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
——新京报书评周刊
材料二由于在五四运动中亲眼看到工人阶级表现出来的伟大力量,许多革命的青年知识分子开始身体力行……力求与工人打成一片。与其说这是先进知识分子与工人群众相结合的过程,不如说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过程。
阅读下列材料,分析五四运动的意义?
1.推动了社会进步
2.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三、五四运动的意义
2.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分析五四运动的意义?
材料三、“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捕之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
——《上海学联告同胞书》1919年6月12日
3.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展现了伟大的力量;
材料四 :五四运动时期虽然还没有中国共产党,但是已经有了大批的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
材料五 :“五四运动”的骨干分子后来都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建之初的领导千部和主要成员。如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周恩来等,这些人都是在五四运动中成长起来的。
4.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
2.意义:
三、五四运动的意义
合作探究:五四运动过去100多年了,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是什么?
五四运动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五四精神,其核心是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
——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五四精神
爱国
进步
民主
科学
三、五四运动的意义
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1840年
鸦片战争
五四运动
1919年
新中国成立
1949年
中国近代史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新民主主义革命“新”在哪
新的领导阶级:
新的指导思想:
新的奋斗目标:
工人阶级
马克思主义
社会主义
领导阶级:资产阶级
指导思想:三民主义
奋斗目标:资本主义
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革命任务:反帝反封建
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共同点
拓展提升
内容:①②③
五 四运动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新文化运动
五四运动的爆发
新民主义革命的开端
1915年
陈独秀、鲁迅、胡适
《新青年》
《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民主与科学
意义:①②
北京→上海
学生→工人
1919年5月4日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是中国新民主义革命的开端
课堂小结
1. 某学者提到,“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社会确实也在缓慢地向前发展,黑暗中也酝酿着光明”。这指的是( )
A.洋务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一二·九运动
c
2.1916年9月,某刊物多次在《申报》刊登广告,称“凡读过本志的人,都知道本志是时常要求进步的”,还有诸如“改造国民思想,提倡文学革命”等令读者眼前一亮的广告词。这“一份唤醒沉睡中国的名刊”是( )
A.《国闻报》 B.《民报》 C.《新青年》 D.《生活》
c
实战演练
c
3.新文化运动时期,出现了以广大下层劳动群众为主要启蒙对象,以反蒙昧、反守旧、反奴化、反迷信为主要任务的文学变革。这一文学变革( )
A.揭开民主革命序幕 B.开启近代化的进程
C.起到思想解放作用 D.促进民族工业产生
4.1919年5月4日,北京3000多名学生汇集在天安门前,发表宣言,揭露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行径,学生们振臂高呼口号,这揭开了一个新时期的序幕。这个新时期是( )
A.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B.资产阶级革命时期
C.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D.全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c
实战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