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3 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3 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6-08-10 11:53: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
课题3
制取氧气
芳星园中学
蒋晓峰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分解反应,催化剂的概念
知道实验室可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或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了解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及原理
知道工业上大量制取氧气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思考分析,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阅读资料,了解工业上如何大量制取氧气
教学重点、难点:实验室制氧气的方法
催化剂的概念
教学模式:实验探究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氧气具有许多用途,那我们如何制取氧气呢?[讲解]实验室采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或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演示]实验2-5不加热过氧化氢溶液加热过氧化氢溶液不加热,在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观察带火星的木条是否复燃[板书]过氧化氢→水+氧气[演示]实验2-6在上面实验3结束后在加入过氧化氢溶液[讲解]催化剂的概念[强调]反应速率改变,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讲解]催化剂的作用[讲解]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提问]上述两个反应与化合反应有什么不同[讲解]分解反应化学反应: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练习]在下列反应中A、H2O→H2+O2B、CO2+H2O→H2CO3C、CH4+O2→CO2+H2O属于分解反应的有
属于化合反应的有
属于氧化反应的有
[小结]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过氧化氢→水+氧气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提问]工业上需要的大量氧气是如何制取的?[小结]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物理变化)[布置作业]课本P40
1、2、4
倾听知道、记忆木条不复燃,无氧气生成木条复燃,有氧气生成木条复燃,说明室温下过氧化氢溶液遇二氧化锰能分解生成氧气掌握、记忆、反应观察带火星的木条是否复燃理解思考是否可用其他物质代替二氧化锰作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阅读课本P35资料记忆、掌握讨论、思考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物质完成练习理解、记忆阅读、课本P38
资料课本P40
1、2、4
引入新课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巩固化学反应类型的判断巩固知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板书设计课题3、
制取氧气一、实验室制取氧气过氧化氢→水+氧气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催化剂二、分解反应三、工业制氧气
第二单元
课题3
制取氧气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初步学会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实验氧气的化学性质
练习连接仪器的基本操作,动手制取氧气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进一步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发生装置、操作注意点、收集方法与验满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操作
教学模式:探究式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提问]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两个文字表达式[展示]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图[讲解]操作步骤及注意点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药品,并将试管固定给试管加热收集气体移开导管停止加热[提问]如何检验氧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如何验满?[讲解]验证氧气的性质木炭、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小结]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装置及氧气的性质
写出:过氧化氢→水+氧气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观察装置图讨论回答P36讨论题思考并回答为什么有气泡冒出说明气密性良好为什么瓶口放一团棉花为什么试管口向下略微倾斜加热前应先预热为什么刚开始不能收集为什么要先移导管后停止加热口答并操作操作,观察现象碳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热,生成一种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归纳总结、复习巩固
复习旧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注意知识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明确知识重点及要求,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
[布置作业]整理完成实验报告
板书设计四、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步骤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入药品,固定在铁架台上;加热;收集氧气;把导管从水槽中拿出;停止加热五、制取氧气注意事项六、收集氧气的方法;向上排空气法、排水法
七、集气瓶验满的方法八、实验探究氧气的性质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碳+氧气→二氧化碳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铁+氧气→四氧化三铁实验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了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注意:集气瓶底放一层细沙或放一层水,防止生成物融化溅落而炸裂瓶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