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6年高考语文作文:“先行者与后来者”材料作文写作指导 范文示例

文档属性

名称 备战2026年高考语文作文:“先行者与后来者”材料作文写作指导 范文示例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95.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07 10:02: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备战2026年高考语文作文:“先行者与后来者”材料作文写作指导+范文示例
【作文材料】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有的人说,先行者走在前列,能够捷足先登;也有人说,后来者后发制人,也能实现弯道超车。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和思考 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一、关键词提取与题意分析
(一)核心关键词深度剖析
1. 先行者:并非简单“走在前面的人”,需具备三重特质——
开拓性:率先进入未知领域(如科技突破、道路探索、理念创新),承担“试错成本”(如张骞通西域面临的沙漠、战乱,爱迪生发明电灯时的千次失败);
奠基性:为后续发展铺路(如工业革命中英国率先建立蒸汽机体系,为全球工业化提供技术范式);
风险性:可能因“无经验可循”陷入困境(如诺基亚早期占据手机市场主导,却因固守功能机技术被智能手机时代淘汰)。
2. 捷足先登:先行者的核心优势,指“凭借先发优势抢占资源、确立标准、积累壁垒”(如谷歌率先布局搜索引擎,形成数据与算法优势,长期占据行业龙头),但需警惕“先发陷阱”——过度依赖早期优势,忽视后续创新。
3. 后来者:并非“被动跟随者”,而是“在先行者基础上寻求突破的主体”,需满足两个前提——
借鉴性:吸收先行者的经验(避免重复试错)与教训(规避路径依赖);
创新性:通过技术迭代、模式重构、差异化竞争实现超越(如比亚迪借鉴特斯拉电动车技术,却以“刀片电池”“DMi混动”创新实现弯道超车)。
4. 弯道超车:后来者的核心路径,指“在关键节点(技术变革、市场转型、规则调整)打破先行者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绝非“投机取巧”,需具备“技术积累、策略精准、时机把握”三大条件。
(二)出题意图深度解读
本题针对高三学生的思辨能力与现实观照能力设计,具有三重考查指向:
1. 规避片面思维:材料以“有的人说……也有人说……”构建辩证语境,拒绝“非此即彼”的判断,要求学生既看到先行者的开拓价值,也认可后来者的超越可能,体现“全面看待问题”的思维品质;
2. 链接现实语境: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发展中的“先后关系”(如科技竞争、产业升级、国家发展:中国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历程),将作文与时代议题结合,避免“空泛议论”;
3. 观照个人成长:促使学生思考“自身在竞争中的定位”(如学习中是“先行预习、领跑班级”,还是“查漏补缺、后发赶超”;未来职业中是“开拓新领域”,还是“在成熟领域创新”),实现“宏大叙事”与“个人体验”的结合。
(三)核心立意精准把握(高分立意需体现“辩证性”与“现实性”)
1. 辩证统一立意:
“先行者拓路奠基,后来者创新超越,二者共筑发展脉络”:如工业革命中,英国(先行者)开创蒸汽机时代,美国(后来者)在电力革命中超越,二者共同推动人类工业化进程;中国高铁“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既受益于先行者的技术积累,又以自主创新实现超越,体现“先后相济”的发展逻辑。
2. 本质聚焦立意:
“无论先行还是后发,核心竞争力是关键”:先行者若失去创新(如诺基亚固守功能机),终将被超越;后来者若缺乏核心技术(如部分企业依赖“山寨”),无法真正“弯道超车”。唯有以“技术、理念、品质”为核心,方能在竞争中立足(如华为5G、比亚迪新能源)。
3. 现实启示立意:
“正视‘先后’位置,以动态策略应对发展”:国家层面,中国在芯片领域曾是“后来者”,通过“自主研发+国际合作”逐步突破封锁;个人层面,学习中可“先行预习构建框架,后发补弱突破难点”,以灵活策略实现成长。
二、素材选择建议(分类整理,兼顾“经典”与“新锐”,适配高三作文格局)
素材方向 先行者案例(开拓与代价) 后来者案例(借鉴与超越) 辩证启示
产业革命 18 世纪英国(先行者):率先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建立 “日不落帝国”,但因固守蒸汽机技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被美国超越。 19 世纪美国(后来者):借鉴英国工业化经验,重点发展电力、石油工业,爱迪生发明电灯、福特流水线生产,实现 “弯道超车”,成为工业强国。 先行者需警惕 “路径依赖”,后来者可通过 “技术迭代” 实现超越。
交通领域 20 世纪日本新干线(先行者):1964 年开通世界首条高铁,确立 “轮轨技术” 标准,但后续技术更新缓慢。 中国高铁(后来者):2004 年引进德、日、法技术,2017 年 “复兴号” 实现 100% 自主知识产权,运营里程超 4 万公里(全球第一),输出 “中国标准”。 后发者需 “借梯登高”,更需 “自主创新”,方能从 “跟跑” 到 “领跑”。
科技竞争 20 世纪美国互联网(先行者):率先研发 ARPANET(互联网前身),主导谷歌、苹果等科技巨头,建立数字霸权。 中国数字经济(后来者):借鉴互联网技术,在移动支付(支付宝、微信支付)、电商(拼多多 “社交电商” 模式)、5G 领域实现突破,形成独特优势。 后来者可通过 “模式创新”“应用场景拓展”,在成熟领域开辟新赛道。
(二)科技与商业类(体现“微观竞争逻辑”,增强论证说服力)
1. 手机行业:诺基亚vs华为
先行者诺基亚:2000-2010年占据全球手机市场40%份额(功能机时代龙头),但拒绝拥抱智能手机技术(认为“用户不需要触屏”),2013年被微软收购,退出主流市场。
后来者华为:2003年进入手机行业(晚于诺基亚20年),早期借鉴功能机技术,2010年后聚焦智能手机,2019年全球出货量超苹果,2023年在5G手机领域份额稳居全球前三,靠“技术研发”(每年研发投入超1000亿元)实现“弯道超车”。
适用立意:“核心技术是先后者竞争的关键”。
2. 新能源汽车:特斯拉vs比亚迪
先行者特斯拉:2008年推出Roadster(全球首款量产纯电动车),开创“智能电动车”赛道,建立“电池管理系统(BMS)”优势,但面临产能不足、质量争议。
后来者比亚迪:2003年进入汽车行业,2008年推出首款电动车F3DM,借鉴特斯拉纯电技术,却创新“DMi混动”“刀片电池”技术,2023年全球销量超特斯拉(302万辆vs180万辆),靠“差异化技术+性价比”实现超越。
适用立意:“后来者需‘借鉴+创新’,方能弯道超车”。
(三)个人与文化类(体现“微观成长逻辑”,增强文章共情力)
1. 文学领域:鲁迅(先行者)与当代作家(后来者)
先行者鲁迅:20世纪初率先以白话文写作(《狂人日记》),批判封建礼教,开拓“现代文学”新领域,为后续作家奠定“文学为人生”的基调。
后来者如余华:借鉴鲁迅“批判现实”的精神,却以《活着》《许三观卖血记》的“平民叙事”创新,用更细腻的人性描写拓展现代文学边界,成为当代文学代表。
适用立意:“先行者确立精神内核,后来者丰富表现形式”。
2. 个人学习:“先行预习”与“后发补弱”
先行者:部分同学课前预习,提前掌握知识点框架,课堂上能快速跟上老师思路,但需警惕“预习不深入,课堂懈怠”;
后来者:部分同学课前未预习,但课堂专注听讲,课后针对薄弱环节查漏补缺(如数学函数不懂,专门刷题+总结方法),期末成绩反超“先行者”;
适用立意:“个人成长中,‘先后位置’不重要,‘针对性策略’更关键”。
三、内容结构与写作技巧(适配高三议论文“思辨性+逻辑性+现实性”要求)
(一)结构建议(推荐“递进式”与“辩证式”,避免“并列式”的浅层化)
1. 递进式结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层层深入)
段落层级 核心内容 示例(以 “核心竞争力决定先后成败” 为例)
开头(引论) 材料引入 + 观点提出 “有人赞先行者捷足先登,有人誉后来者弯道超车。然观英国工业革命之兴替、中国高铁之崛起,可知‘先后’不过是发展的阶段性标签,真正决定成败的,是深藏其后的核心竞争力。”
分论点 1(是什么) 阐释 “先行者” 与 “后来者” 的核心竞争力内涵 “先行者的竞争力在于‘开拓性’:需以勇气突破未知,以技术构建壁垒(如爱迪生千次实验发明电灯,用专利确立先发优势);后来者的竞争力在于‘创新性’:需借先行者之鉴,以突破式创新打破壁垒(如比亚迪借鉴特斯拉技术,却以刀片电池重构安全标准)。”
分论点 2(为什么) 分析 “核心竞争力” 对先后者的重要性(正反论证) “无核心竞争力,先行者终将陨落:诺基亚凭功能机占据市场,却因技术停滞被智能手机时代淘汰;有核心竞争力,后来者可逆袭:华为手机早年‘跟跑’,却靠每年千亿研发投入,在 5G 领域实现‘领跑’。可见,核心竞争力是先后者跨越‘位置差距’的关键。”
分论点 3(怎么办) 结合现实谈 “如何培育核心竞争力” “于国家,需聚焦‘卡脖子’技术(如芯片、航空发动机),以‘久久为功’的研发积累突破封锁;于个人,学习中需‘先打基础再求创新’(如先掌握课本知识,再拓展难题),职场中需‘先借鉴经验再谋突破’,方能在‘先后’博弈中立足。”
结尾(结论) 升华主题(联系时代 / 个人) “当今世界,科技迭代加速,‘先行’与‘后发’的界限日益模糊。唯有以‘核心竞争力’为锚,方能在时代浪潮中,无论先行还是后发,皆可走出属于自己的发展之路 —— 这,既是国家发展的启示,亦是我们青年成长的箴言。”
2. 辩证式结构(“正反对比—辩证统一—现实启示”,突出思辨性)
第一步:正面分析先行者的价值(开拓奠基):如张骞通西域,虽历经艰险,却开辟丝绸之路,为中原与西域的交流铺路;
第二步:反面分析先行者的局限(风险与停滞):如英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因“固守先发优势”被美国超越;
第三步:正面分析后来者的优势(借鉴创新):如中国高铁“引进—创新”模式,实现超越;
第四步:反面分析后来者的陷阱(盲目跟随):如部分企业“山寨”他人技术,缺乏核心创新,最终倒闭;
第五步:辩证统一:先行与后发并非对立,而是“开拓—借鉴—再创新”的循环(如互联网从美国先行,到中国在移动互联网创新,再到全球共同推动元宇宙发展);
结尾:升华到“个人与国家需辩证看待先后,以‘开拓’或‘创新’实现价值”。
(二)写作技巧(高三议论文提分关键:“思辨深化+素材活用+语言精准”)
1. 辩证论证:避免“非此即彼”,用“固然……但……”“不仅……更……”体现层次
错误示例:“先行者总能成功,后来者永远落后。”(片面化)
正确示例:“先行者固然能凭借‘捷足先登’抢占先机,但若缺乏持续创新,终将被时代淘汰;后来者虽起步较晚,但若能借鉴经验、聚焦突破,亦能凭借‘弯道超车’实现逆袭——二者的差距,从不在于‘先后’,而在于‘是否具备核心竞争力’。”(辩证分析,逻辑严密)
2. 素材活用:避免“堆砌素材”,用“素材+分析”链接论点(“例析结合”)
错误示例:“中国高铁很厉害,超越了日本新干线。华为手机也超越了诺基亚。”(素材堆砌,无分析)
正确示例:“中国高铁的‘弯道超车’,绝非偶然。早期引进日本新干线技术时,我们没有止步于‘照搬’,而是成立联合研发团队,拆解技术原理,针对中国复杂地形(如高寒、高海拔)优化轨道设计,最终研发出‘复兴号’。这种‘借梯登高+自主创新’的路径,正是后来者突破先行者壁垒的关键——它证明,‘后发’不是劣势,而是‘站在巨人肩膀上创新’的优势。”(素材+分析,紧扣“后来者需创新”的论点)
3. 现实链接:避免“空泛议论”,结合“时代议题”增强针对性
可链接的现实议题:
科技领域:中美芯片竞争(中国作为后来者,如何通过自主研发突破美国封锁);
产业领域:新能源汽车竞争(比亚迪超越特斯拉,中国从“汽车大国”到“汽车强国”);
个人领域:高考备考(“先行预习”与“后发补弱”的策略选择);
示例:“在高考备考中,我们常纠结‘要不要做先行者’——有人早早开始一轮复习,却因节奏过快导致基础不牢;有人按部就班,却能在二轮复习中针对薄弱环节集中突破,最终实现成绩反超。这正如国家发展中的‘先后之争’:无论先行还是后发,关键是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培育属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对备考而言,这份‘竞争力’就是‘扎实的基础+精准的补弱’。”(将宏大议题与个人体验结合,文章更接地气)
4. 语言精准:避免“口语化”,用“书面语+逻辑词”提升严谨性
常用逻辑词:“纵观……”“可见……”“诚然……”“然而……”“此外……”“综上所述……”;
书面语示例:“纵观人类发展历程,先行者的开拓如明灯,照亮前行之路;后来者的超越如星火,延续发展薪火。二者并非彼此割裂,而是共同构成‘开拓—传承—创新’的发展闭环。正如中国高铁的崛起,既受益于日本新干线的技术启蒙,又以自主创新为世界高铁贡献‘中国方案’——这,便是先后相生、共促发展的深刻内涵。”(语言流畅,逻辑清晰,符合高三议论文要求)
四、避坑指南(高三学生常犯错误与修正建议)
(一)避“片面化立意”:拒绝“只赞一方,否定另一方”
常见错误:“先行者永远占优势,后来者不可能超越”“后来者必然弯道超车,先行者终将落后”;
修正建议:立意中必须体现“辩证关系”,如“先行者与后来者各有优势,关键在核心竞争力”“先行者开拓,后来者超越,二者相辅相成”;
示例:若标题为《先行者不可替代》,需补充“但后来者的创新能让先行者的成果更具价值”;若标题为《后来者亦可称雄》,需强调“后来者的超越离不开先行者的奠基”。
(二)避“素材陈旧/单一”:拒绝“只用水稻之父、爱迪生”
常见错误:素材局限于“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先行者)”“爱迪生发明电灯(先行者)”,缺乏时代感与多样性;
修正建议:补充“新锐素材”(如比亚迪、华为、中国高铁)、“历史新解”(如英国工业革命的兴衰、美国超越英国的原因)、“个人素材”(如学习中的先后策略);
示例:将“爱迪生发明电灯”与“华为研发5G”结合,既体现“先行者的开拓精神”,又体现“后来者的创新超越”,素材更丰富。
(三)避“思辨不足”:拒绝“只谈现象,不析本质”
常见错误:只描述“先行者捷足先登、后来者弯道超车”的现象,不分析“为什么会这样”“关键因素是什么”;
修正建议:每段素材后加“本质分析”,如“后来者能弯道超车,本质是因为借鉴了先行者的经验,规避了试错成本,同时具备了‘创新突破’的能力”;
示例:“比亚迪超越特斯拉,表面是销量的超越,本质是‘技术路线创新’的胜利——特斯拉聚焦纯电,比亚迪则兼顾纯电与混动,更符合中国消费者‘续航焦虑’的需求。这种‘差异化创新’,正是后来者打破先行者垄断的核心逻辑。”(现象+本质,思辨性更强)
(四)避“文体不清”:拒绝“议论文写成记叙文/散文”
常见错误:以“我的一次考试经历”为全文主体,只写“我作为后来者超越同学”的故事,缺乏对“先行者与后来者”的辩证分析,沦为记叙文;
修正建议:记叙文可作为“个人素材”融入议论文,如在“个人成长”分论点中简述经历,再上升到“先后关系”的思考;
示例:“我曾在高二时是‘数学后进生’(后来者),看着同学早早掌握导数知识(先行者),我没有焦虑,而是先整理他们的错题本,借鉴解题思路,再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如极值问题)专项训练。半年后,我的数学成绩从90分提升到120分。这段经历让我明白,后来者的超越,不是‘凭空追赶’,而是‘借他人之鉴,补自身之短’——这与中国高铁‘引进—创新’的路径,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个人故事为论点服务,文体为议论文)
五、范文提纲示例(辩证式结构,适配高分要求)
标题:《先行拓路,后发超越:论发展的辩证之道》
开头(引论:材料引入+观点提出)
“有人言‘先行者捷足先登’,赞其开拓之勇;亦有人言‘后来者弯道超车’,誉其创新之智。然观英国工业革命之兴替、中国高铁之崛起,可知‘先行’与‘后发’并非对立的选择,而是发展历程中相辅相成的两面:先行者以开拓奠基,后来者以创新超越,二者共同推动事物向前发展。”
中间1(分论点1:先行者的价值与局限)
“先行者如暗夜中的探路者,其开拓精神为后续发展铺就基石。18世纪的英国,率先将蒸汽机应用于生产,建立工厂制度,开创‘工业文明’新纪元——这份‘捷足先登’的勇气,让人类摆脱了农耕文明的束缚。然而,先行者的优势并非永恒:英国因固守蒸汽机技术,在19世纪电力革命中故步自封,最终被专注于电力研发的美国超越。可见,先行者若失去创新的动力,‘先发优势’终将沦为‘路径依赖’的枷锁。”
中间2(分论点2:后来者的优势与条件)
“后来者虽起步较晚,却可凭借‘借鉴+创新’实现弯道超车。中国高铁的发展堪称典范:2004年引进日本、德国高铁技术时,我们没有止步于‘模仿’,而是组建跨学科研发团队,针对中国高寒、高海拔、大跨度桥梁等复杂工况,优化列车牵引系统与轨道设计。2017年,‘复兴号’动车组实现100%自主知识产权,运营速度与安全性均居世界前列。这份超越,绝非‘运气’:它源于对先行者经验的理性借鉴,更源于对‘自主创新’的执着追求——这正是后来者突破壁垒的核心条件。”
中间3(分论点3:先行与后发的辩证统一)
“先行与后发,本质是‘开拓’与‘传承’的辩证关系,二者缺一不可。没有英国工业革命的先行开拓,美国电力革命便缺乏技术基础;没有日本新干线的技术启蒙,中国高铁的自主创新便难以快速突破。反之,若没有美国的超越,英国的蒸汽机技术可能永远停留在19世纪;若没有中国的创新,世界高铁技术可能难以适配复杂多样的地理环境。可见,先行者为后来者提供‘起点’,后来者为先行者注入‘活力’,二者共同构成‘发展—超越—再发展’的良性循环。”
结尾(升华:联系个人与时代)
“当今时代,科技迭代加速,‘先行’与‘后发’的界限日益模糊。对国家而言,需在关键领域(如芯片、AI)敢于做‘先行者’,在成熟领域善于做‘后来者’,以辩证思维推动发展;对我们青年而言,高考备考中不必纠结‘是否要做先行者’,而应聚焦‘如何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或先行预习构建框架,或后发补弱突破难点,只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便能在成长的赛道上,无论是‘先行’还是‘后发’,都走出属于自己的精彩。毕竟,发展的终极目标,从不是‘比谁先出发’,而是‘比谁能走得更远、更稳’。”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