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古诗词三首》第1课时 课件+教学设计+学习单+作业

文档属性

名称 3《古诗词三首》第1课时 课件+教学设计+学习单+作业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07 16:55:12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语文学科
3、《古诗词三首》第一课时学习任务单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 年级 六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3、古诗词三首
教科书 书名:义务教育教科书 版本:统编版
学生信息
姓名 学校 班级 学号
学习目标
1. 会写“德”字。
2.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能背诵古诗《宿建德江》。
3. 借助注释理解诗意,想象画面,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体会古诗《宿建德江》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课前学习任务
1. 能把生字写正确。
2. 自由朗读古诗《宿建德江》,读准字音,尝试读出节奏。
3. 借助注释、插图及其他学习古诗的方法,初步了解《宿建德江》的意思。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批注。
4. 搜集相关描写愁绪的诗句以及这些古诗的创作背景,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愁情。
课上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诵诗歌之韵,解古诗之意
1.初读古诗,尝试读准字音。按要求自由地把这首诗读两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跟随老师的节奏,尝试读出古诗的韵律。
2. 尝试读出古诗的节奏韵律。仿照老师的范读,读出《宿建德江》的节奏和韵律。
【学习任务二】想画面之美,悟诗中意蕴
1.回忆整理学习古诗的方法。交流分享过去学习古诗的方法。
2.试着弄懂古诗的意思。利用这几种方法,试着弄懂每句诗的意思,想一想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把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小组交流一下。
3.小组交流对古诗意思的理解,并分享学习方法。 4.圈画景物,初步感受诗人的风格。初步感受孟浩然作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擅长刻画景物的创作风格。
5.由景物想开去,边读边想象画面。反复诵读,说一说看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学习任务三】思生平坎坷,品诗意人生
1.锚定诗眼“愁”字,整体感知古诗。诗人写景是为了抒发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思考一下诗中哪个字最能体现作者此时的心情呢?
2.学会质疑,找到古诗中的思维点。思考一下,这两句诗中有哪些地方你产生了疑问?
3.结合作者生平资料和两组诗,理解作者的心境。阅读老师提供的孟浩然生平资料和他的两组诗,弄懂他的旧愁和新愁分别是什么?
第一组诗 前程追问
资料:孟浩然 29 岁时,为了实现父亲的遗愿,开始追求仕途,可是无论是通过他人引荐,还是科举考试,都以失败告终,内心感到愁闷。于是,他从洛阳来到吴越游历,创作了《问舟子》《宿建德江》《自洛之越》等诗抒发了自己的心境。
第二组诗 隐居山林
资料:孟浩然 20 岁时,不顾家人的反对,选择了在家乡附近的鹿门山隐居,享受着自然美景,过着惬意的田园生活。在此期间创作了《春晓》《过故人庄》等古诗。
问舟子
[唐]孟浩然
向夕问舟子,
前程复几多。
湾头正堪泊,
淮里足风波。
注释
[向夕]:傍晚,黄昏。
[几多]:多少。
[淮]:淮河。
自洛之越
[唐]孟浩然
遑遑三十载,书剑两无成。
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
扁舟泛湖海,长揖谢公卿。
且乐杯中物,谁论世上名。
注释
[自洛之越]:从洛阳到吴越之地。
[遑遑]:忙碌的样子。
[风尘]:比喻世俗的纷扰。
[长揖谢公卿]:委婉表示自己不屈服于权贵。 基础教育精品课
4.在理解的基础上,尝试通过朗读古诗读出作者的这份愁思。
【学习任务四】想孤寂意境,悟明月愁情 1.自主学习,进一步想象作者勾勒的画面,体会作者的心境。继续使用这种方法,细细品读古诗的后两句,你又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呢?读完后和组员交流一下。
2.尝试通过抓住古诗三、四句中的一些关键词,谈谈自己看到的画面,体会到的情感。可以和你的组员说一说你的体会,也可以在全班交流你的感受。
3.想象画面,通过朗读读出作者的心境。让我们闭上眼睛,想象着这幅画面,一起再来读一读这两句诗。
4.感受作者表达愁思的方式。在这两句诗中,孟浩然没写一个“愁”字,却字字皆是愁。那他是如何写出这份愁思的?
【学习任务五】咏恒远意象,叹愁情文化
1.勾连以前学过的或者课后自己积累的古诗,拓展更多描写愁情的古诗。愁是古诗中永恒的话题,回忆我们积累过的古诗词,还有哪些诗歌中也写了愁?
2.试着结合这些古诗的创作背景,反复朗读诗句,体会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愁情。结合课前搜集的相关诗句以及古诗的创作背景,感悟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愁情。
3.尝试背诵《宿建德江》。让我们闭上眼睛,想象着这幅画面,一起再来背一背这首诗。
4.总结方法,明确作业。
推荐的学习资源
观看《百家讲坛》大唐诗旅 16 襄阳之子——修复灵魂 唯有家乡,深入了解孟浩然创作《宿建德江》的内心情感。
https://tv./2023/05/09/VIDEVg6a3H65Q7yGJs8FXm6m230509.shtml
(建议推荐的学习资源均为官方资源,避免出现非官方的二维码和链接)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语文学科
3、《古诗词三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3、古诗词三首 单元 一 学科 语文 年级 六
教材分析 《宿建德江》是唐朝诗人孟浩然所写,这首诗写了诗人停船夜宿江心洲时的愁苦心情。“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意思是远望苍茫空旷的野外,天幕下降,似乎比树还低,笼罩一切。倒映在清清江水中的一轮明月却是那么亲近船上的客人。在夜幕中,诗人看到黑漆漆的天空低垂着,体现了诗人郁闷孤寂的心情,在孤寂中,近处的明月与诗人相伴,它给诗人带来一点慰籍与亲近的感觉。诗人以舟泊暮宿为背景,触景生情,把写景同自己的真实感受结合在一起,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以及感慨人生的复杂心情。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这首诗歌,作者描写了自己在望湖楼上饮酒时所见到的西湖山雨欲来和雨过天晴后的景色。作者先从暴雨临前写起,其景象是天上黑云翻滚,就像浓浓的墨汁在天边翻转,远处的山巅在翻腾的乌云中依稀可辨,这个时候,如注的骤雨就已经来到。大雨裹挟着白色的雨点砸在船上,水花四溅,仿佛千万颗珍珠,从天上倾倒而下。正在人们感受暴雨的壮观场面的时候,一阵狂风席地卷来,一下子吹散了乌云和大雨。云开日出,望湖楼下水面平静如镜,空气清新,远远望去,水天一色。诗人善于渲染气氛,从阴云压近湖面、急雨骤降的壮阔,写到烟消云散,雨过天晴,用笔跌宕起伏,而又从容不迫,描写天气变化的神速,使人目不暇接,颇有戏剧性场面。尤其是“白雨跳珠乱入船”一句,最为传神。作者自己非常欣赏这首诗,他50岁时再到杭州,特意又写诗说:“还来一醉西湖雨,不见跳珠十五年。”足见他对这首诗的喜爱。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辛弃疾贬官闲居江西时的作品。词作情景交融、恬静自然,是宋词中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佳作。词人描绘了一幅江南山村盛夏月夜图,一片诗情画意,优美动人,夜色那么清幽,气氛那么恬静,充满了乡土气息,抒发了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上阙写夜景其实是烘托,下阙写避雨才是词作的旨趣所归。
学习 目标 1.识记本课3个生字并正确书写、运用。正确、流利朗读、背诵古诗词。 2.进一步了解诗词的有关知识。 3.借助字典和课本注释理解诗词中字词的意思以及整首诗词的意思。想象诗歌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热爱自然、歌颂自然的情怀,感受自然的美好。
重点 1.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爱恋之情; 2.想象诗词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难点 通过理解重点词语来体会诗人的丰富情感。
教具 准备 课件。
第一课时
学习 目标 1.认识3个生字,正确朗读古诗。 2.了解古诗的作者。 3.学习古诗《宿建德江》,理解诗句大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重点 学习古诗《宿建德江》,理解诗句大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难点 学习古诗《宿建德江》,理解诗句大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具 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感,谈话导入。 1.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五千年的历史和灿烂文化。其中古诗词就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诗词这种体裁,语言精炼,所表达的情感却十分丰富,读起来还朗朗上口,深受大家的喜爱。今天,我们将学习新课《古诗词三首》。 板书课题:古诗词三首 2.助学资料:【出示课件】 3.写作背景:【出示课件】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导入新课。使学生集中精力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二、品读古诗,认识作者。 1.认识生字:德、鹊、蝉、稻。学会正确读写。 2.读出节奏。学生先自读,教师指导:【出示课件】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3.反复多读几遍这首诗,通过查字典,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词语的意思,想想这首诗大体写什么。把不理解的地方勾画出来,小组讨论。 【设计意图:学生自读后教师指导,并出示课件,使学生能够把握准诗词的节奏,正确朗读诗歌,同时,这也是正确理解诗词的第一步。】
三、品读鉴赏。 1.默读古诗,结合书上的插图和注释,想一想:这首诗大概讲的是什么意思? 生结合课本和资料查阅词语的意思。【出示课件】 2.生汇报: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①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诗意:把船停在暮烟笼罩的小洲边,茫茫暮色给我新添了乡愁。 ②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诗意:原野空旷,远处的天空好像比近处的树还低,江水清澈,映照得月亮仿佛与人更近。 【设计意图:在读的基础上再通过看注释、查字典等手段来理解诗句,可以锻炼学生自学古诗词的能力。】
四、想象诗境,悟其感情。 1.诗中哪个字眼最触动你的心? 生:愁。 2.“愁新”就是“新愁”的意思,作者的“新愁”是什么呢 生:思乡之愁。 从诗中哪一个字看出来的? 生:“客”。诗人身处异乡,所以把自己说成是客。 4.诗人孑然一身途经建德江,面对四野茫茫、江水悠悠、明月孤舟,满怀的愁绪涌上心头,只好向谁诉说呢? 生:月亮。 引导:诗中能够把诗人内心的愁绪写得淋漓尽致呢? 生: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5.《宿建德江》的后两句运用了什么描写?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生讨论、交流、汇报。 师总结:这两句运用对偶手法,描写诗人停宿江边见到的景色,表达诗人内心的愁思与孤独。“旷”与“低”相互对照,营造一种萧瑟低沉的氛围;“江清”与“月近”相互映衬,表面是说月与人离得近,给人以慰藉,其实这是错觉,反而衬托了诗人夜宿建德江的孤寂心情。 6.自由读诗,要求带着和诗人一样的感情朗读。 7.练习背诵。 【设计意图: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合作的结果说出诗句的意思后,教师出示课件,既可以纠正学生理解上的错误,又可以为学生正确表达提供范例。】
主旨提炼 这首诗描写傍晚时分诗人在江中小洲看到的景色,表达了诗人旅居在外的孤独愁苦之情和对家乡的无限思念。
六、课外拓展【出示课件】
七、课堂练习【出示课件】
课后作业【出示课件】 1.背诵《宿建德江》。 2.预习《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语文学科
3、《古诗词三首》第一课时作业设计
一、把诗歌补充完整,再把新补充的句子意思写出来。
1. 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_____________ 。①
_____________,②江清月近人。
2.写出所填诗句的意思。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认真朗读《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回答问题。
(1)诗中前两句中的“未遮山”“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雨下得很急,乌云还没有完全遮住天空,白花花的雨点便好似珍珠一般乱蹦乱跳地蹿入船中的情景。
(2)诗中的“翻墨”“水如天”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这首诗中,诗人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骤雨初晴、风云变幻的西湖景象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①傍晚时分漂泊的旅客又增添了几许忧愁。 ②空旷的原野里,低垂的天幕比树还低。
二、(1)跳珠 乱入船 (2)翻墨:像墨汁一样的黑云在天上翻卷。水如天:远远望去,水天一色,连成一片。
三、时间顺序:观察从黑云翻墨到急雨骤降再到雨后初晴。(或空间顺序:视线从天空、远山至雨珠、船头再到登楼望湖。)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3张PPT)
3.古诗词三首
第一课时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

课前导入
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五千年的历史和灿烂文化。其中古诗词就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诗词这种体裁,语言精炼,所表达的情感却十分丰富,读起来还朗朗上口,深受大家的喜爱。
助学资料
主要作品:《过故人庄》《春晓》《夜归鹿门歌》等。
孟浩然(689年—740年)
生平介绍: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襄州襄阳人,世称“孟襄阳”。与王维并称为“王孟”。
写作背景
唐玄宗开元十六年(728年),孟浩然到长安,应进士不第,心情郁郁寡欢。开元十八年(730年),他再到吴、越一带游历,以排遣仕途失意的悲愤。《宿建德江》就是诗人在漫游吴越途经建德江时所作。当时,诗人停宿于建德江中一个烟雾朦胧的小洲边,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诗。
绝句,又称截句、断句、短句、绝诗,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形式。绝句由四句组成,分为律绝和古绝,其中律绝有严格的格律要求。常见的绝句有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六言绝句较为少见。
绝 句

品德 道德 德行
他德才兼备、年轻有为。
D
组词:
造句:
音序:
部首:
左右
结构:
笔画:
15

重点字讲解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右边要写紧凑。
字词乐园
(bó)停泊
(pō)湖泊

辨析
作动词,表示“停船靠岸”读作bó;作名词表示“湖”时读pō。
例句
他把船泊(bó)在了一片长满芦苇的水泊(pō)边。
多音字
(sù) 住宿
(xiǔ)一宿
(xiù)星宿
宿
辨析
表示“住,过夜,夜里睡觉”读作sù;作量词时读xiǔ;在”星宿”一词中读xiù。
例句
宿(sù)营时,我整宿(xiǔ)都在观察美丽的星宿(xiù)。
多音字
初读感知
请同学们把这首古诗认真读两遍:
1.自读古诗,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
2.再读古诗,做到字正腔圆,读出节奏。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zhǔ
chóu
qīnɡ
jìn

品读鉴赏
默读古诗,结合书上的插图和注释,想一想:这首诗大概讲的是什么意思?
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宿
住宿,留宿。
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浙江)的一段。

停船靠岸。

水中间的小块陆地。

诗人自己。
傍晚。

空阔。
天幕低垂,远处的天空显得比树还低。
倒映在水中的月亮仿佛和舟中的人十分亲近。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诗意:把船停在暮烟笼罩的小洲边,茫茫暮色给我新添了乡愁。
诗意速递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诗意:原野空旷,远处的天空好像比近处的树还低,江水清澈,映照得月亮仿佛与人更近。
诗意速递
诗中哪个字眼最触动你的心?
“愁新”就是“新愁”的意思,作者的“新愁”是什么呢
从诗中哪一个字看出来的?

“客”。诗人身处异乡,所以把自己说成是客。
思乡之愁
诗人孑然一身途经建德江,面对四野茫茫、江水悠悠、明月孤舟,满怀的愁绪涌上心头,只好向谁诉说呢?
月亮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宿建德江》的后两句运用了什么描写?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这两句运用对偶手法,描写诗人停宿江边见到的景色,表达诗人内心的愁思与孤独。
“旷”与“低”相互对照,营造一种萧瑟低沉的氛围;“江清”与“月近”相互映衬,表面是说月与人离得近,给人以慰藉,其实这是错觉,反而衬托了诗人夜宿建德江的孤寂心情。
这首诗描写傍晚时分诗人在江中小洲看到的景色,表达了诗人旅居在外的孤独愁苦之情和对家乡的无限思念。
主旨提炼
皇皇三十载,书剑两无成。
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
——(唐)孟浩然《自洛之越》
课外拓展
你还知道哪些诗人对月亮抒发情感的诗句?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
课堂练习
《宿建德江》是一首刻画 的诗。作者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江边,想起了以往的事情,因而以 作为自己的抒发感情的基点,写出了作者 。
秋江暮色
舟泊暮宿
羁旅之思
课后作业
1.背诵《宿建德江》。
2.预习《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