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四单元测试卷
1.依次填入下列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选择简单、宁静生活的人,无意追逐物质层面的________,只在精神的高地兀自风雅。他们选择简单、宁静,不是远避尘世,而是远避________。他们不愿在众人面前________,只愿低调平和行事。他们的生活是单调的,但单调得干净、纯粹。
A.奢华 喧闹 发扬 B.繁华 喧嚣 发扬
C.繁华 喧闹 张扬 D.奢华 喧嚣 张扬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掺杂(cān) 栈桥(zhàn) 煞白(shà) 阴晦(huì)
B.嬉闹(xī) 阔绰(zhuō) 撬开(qiào) 嗤笑(chī)
C.觅食(mì) 别墅(shù) 诧异(chà) 恣睢(suì)
D.眺望(tiào) 褴褛(lán) 牡蛎(lì) 鄙夷(yí)
3.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交御 缩影 卑微 祸不单行
B.高踞 踌躇 马褂 沉默寡言
C.焦燥 狼藉 默契 张目结舌
D.赋闲 颓唐 锁屑 触目伤怀
4.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谈到鲁迅先生的作品,许多人议论,说他更多的是在写篇幅短的杂文,称不上是文学大师。_____可以说,没有杂文鲁迅,就没有我们今天看到的大师鲁迅。
①其实鲁迅最伟大之处恰恰就在于他的不回避。一个人的胸中充盈着正义与自信,才会有这种不回避。
②好像一个人只要写出了长篇巨文,就先自伟大了一半似的;更好像远离了现实的纷争,就一定有了更广博、更深远的思想一样。
③看起来是面对一人一事,看起来是应付了具体的挑战,实际上是面对和回答了永恒的纠缠。
④这种事业是真正伟大的,因为其中包含了鲜活的永恒。
A.①③④② B.②①③④ C.②③④① D.③④②①
5.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
A.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
B.《故乡》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但作品中的“我”并不是作者,而是小说虚构的人物。
C.《草房子》是中国当代一部比较有代表性的“成长小说”,其作者是曹文轩。
D.《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莫泊桑是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小说的主人公是菲利普夫妇。
6.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能否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财富观,是使他们形成良好人生观的关键。
B.有近50家左右的电动车生产企业参加全国小型电动车测试大赛。
C.经过表决、推举、讨论等一系列程序,育才中学学生会人选顺利产生。
D.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决赛在阿根廷队和法国队之间进行,最终阿根廷队夺冠。
7.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调查显示:消费投诉呈现两大特点:一是服务类消费关注度高,二是互联网广告投诉增长。
B.是大半夜里起来看球赛?还是美美地睡上一觉呢?作为球迷,很多人心里会有些纠结。
C.来到孔子的故乡﹣﹣曲阜,游客都要游览“三孔”(孔庙、孔府、孔林),体验传统文化。
D.在“做一天上海人”的特色活动中,全体师生一起了解了上海的历史、体验了上海的生活。
8.古诗文默写。
(1)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
(2)我欲乘风归去, , 。(苏轼《水调歌头》)
(3)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 。(欧阳修《醉翁亭记》)
(4)李白的《行路难 其一》中表现诗人不怕困难,充满信心,有远大抱负和坚定信念的名句是: , 。
9.学校开展“走进小说天地”主题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1)为烘托活动气氛,请参考对联的格式要求,仿照上半句,完成标语的拟写。
上半句:沉醉小说世界
下半句:
(2)为丰富活动形式,请根据示例再设计两个活动项目。
示例:介绍小说知识
(3)【新考法 微写作】请推荐一部你最喜欢的小说,并写出推荐的理由。
10.为加强对鲁迅及其作品、思想的认识和理解,你班准备开展以“认识鲁迅”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1)【解读方法】要解读一个人,首先要深入地了解他。你认为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搜集关于鲁迅的资料?(至少写出两种)
(2)【作品解读】你一定在课外读过鲁迅的作品,请向你的同学推荐一篇,并写出你的推荐词。
作品推荐:《 》
推荐词:
(3)【人物解读】下面是某同学搜集的资料,你从中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鲁迅?
①鲁迅有言,在生活的路上,将血一滴一滴地滴过去,以饲别人,虽自觉渐渐瘦弱,也以为快活。
②北京大冷天鲁迅先生还穿着单裤,他对朋友说:“你看我的棉被,也是多少年没有换过的老棉花。你看我的铺板,我从来不愿意换厚被子。生活安逸了,工作就被生活所累了。”
11.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问题。
相见欢
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写词人在秋色中倚西楼而眺望,视野宽广,气魄宏大,进而引发感慨。
B.“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中,用日落和逝水象征南宋的国势日渐衰微,苍凉感伤。
C.“中原乱,簪缨散”中的“簪缨”,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喻指南宋的达官贵人。
D.整首词由登楼入题,从写景转到直言国事,继而抒情,格调由舒缓变为高亢激越。
(2)这首词蕴含了词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
12.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精准预测天气有多难
人们渴望预知天气变化,真正做到“未雨绸缪”,但“天有不测风云”,精准预测天气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影响天气预报准确率的基本原因是大气运动自身具有随机性。大气变化是一个复杂的运动过程,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可能性。对此,美国气象学家爱德华 罗伦兹有个生动的比喻:“巴西丛林的蝴蝶扇动一下翅膀,可以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飓风。”这就是大家熟知的“蝴蝶效应”。在随机性的多重影响下,任何一种预测结果,都是要担风险的。人们对天气形成初始状态的观测,总是会有某些误差,而哪怕是很小的误差,也会使预测的结果大相径庭。
各种复杂地形也会给大气运动带来影响。如青藏高原地势较高,受到太阳辐射后温度上升,尤其是夏天,它便成为高空大气环流的一个热力源;当气流经过时,要么从上面越过去,并被加热,要么从旁边绕流过去,从而形成天气系统比如西南涡等。这些,使得整个大气环流形势变得十分复杂。可见错综复杂的地形地貌,也是个爱添乱的“捣蛋鬼”。
何况,不同的天气类型,预报准确率差异很大。像高温、寒潮、梅雨这些空间范围较大、时间尺度较长的天气,预报准确率就比较高。全国24小时晴雨预报和最高、最低,温度预报,能够做到“八九不离十”。但有些天气发生得突然,具有很强的局部地域性特征,例如强对流天气,也就是短时间内发生的冰雹、强降雨、强雷电、龙卷风等,预报准确率就非常低。
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预报的难度当然就增大了。这如同玩拼图:如果只有8个板块,儿童也能拼出来;如果是800块,成人可以拼出来;但如果是8000万块,甚至更多,那“神”都无法拼出来了。
不过,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数值预报手段的改进,天气预报准确率正在不断提升。英国气象局正在开发一种新的计算机模型,气象人员可以利用它发布面积仅为1平方公里地区的天气预报。不久的将来,人们可以即时获取更小区域内精确的天气信息。届时,气象学家发布温布尔登网球赛天气预报时,将不会像现在这样,只能预报温布尔登所在的伦敦东南部的天气,而可以把精确度定在比赛场地500米的范围内。
(1)为什么说精准预测天气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2)阅读下列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可见错综复杂的地形地貌,也是个爱添乱的“捣蛋鬼”。(“捣蛋鬼”在文中有什么表达效果?)
(3)下列诗句描写了不同的天气,预报这两种天气类型有难有易,请运用文中相关知识分析。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
13.作文。
生活中,总有一些问题需要面对。
一句话,一本书,一次独处,一番欢聚,一个物件,一曲音乐,一个眼神,一处风景……往往能带来令人欣喜的改变。
请以“_________挺管用”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请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自选;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④不得透露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相关信息;⑤不少于600字。
第四单元测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依次填入下列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选择简单、宁静生活的人,无意追逐物质层面的________,只在精神的高地兀自风雅。他们选择简单、宁静,不是远避尘世,而是远避________。他们不愿在众人面前________,只愿低调平和行事。他们的生活是单调的,但单调得干净、纯粹。
A.奢华 喧闹 发扬 B.繁华 喧嚣 发扬
C.繁华 喧闹 张扬 D.奢华 喧嚣 张扬
【答案】D
【分析】本题要结合积累的词语、成语来分析,我们可以从词意、感彩和习惯用法等,根据语境判断正误。本题要求判断最恰当的,可直接判断。
【解答】(1)“奢华”意为奢侈浮华,多用来形容有钱人的生活,也用来形容爱慕虚荣的人所渴望的生活,经常用作贬义;“繁华”意为繁荣热闹,多用来形容某种场面。这里强调物质层面的对象,故选“奢华”。
(2)“喧闹”意为喧哗、热闹、声音非常大,“喧嚣”意为吵闹、不清静,与“尘世”相对,故这里选“喧嚣”。
(3)“发扬”意为发展、提倡,后面须搭配表示积极含义的词语,如发扬风格、发扬民主、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张扬”意为宣扬、声张,含有宣传或夸张的意思,多指宣扬个人性格,有时含有贬义。这里的文意是说这类人不愿在人前过于高调,故选“张扬”
故选:D。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掺杂(cān) 栈桥(zhàn) 煞白(shà) 阴晦(huì)
B.嬉闹(xī) 阔绰(zhuō) 撬开(qiào) 嗤笑(chī)
C.觅食(mì) 别墅(shù) 诧异(chà) 恣睢(suì)
D.眺望(tiào) 褴褛(lán) 牡蛎(lì) 鄙夷(yí)
【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汉字字音正误的辨析。解答此题,要认真阅读选项中每一个加点字的读音,特别是字形相似而读音不同的字。
【解答】A.有误,“掺杂”的“掺”应读作“chān”;
B.有误,“阔绰”的“绰”应读作“chuò”;
C.有误,“恣睢”的“睢”应读作“suī”;
D.正确。
故选:D。
3.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交御 缩影 卑微 祸不单行
B.高踞 踌躇 马褂 沉默寡言
C.焦燥 狼藉 默契 张目结舌
D.赋闲 颓唐 锁屑 触目伤怀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汉字字形的把握。
【解答】A.“交御”应为“交卸”;
B.正确;
C.“焦燥”应为“焦躁”;
D.“锁屑”应为“琐屑”。
故选:B。
4.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谈到鲁迅先生的作品,许多人议论,说他更多的是在写篇幅短的杂文,称不上是文学大师。_____可以说,没有杂文鲁迅,就没有我们今天看到的大师鲁迅。
①其实鲁迅最伟大之处恰恰就在于他的不回避。一个人的胸中充盈着正义与自信,才会有这种不回避。
②好像一个人只要写出了长篇巨文,就先自伟大了一半似的;更好像远离了现实的纷争,就一定有了更广博、更深远的思想一样。
③看起来是面对一人一事,看起来是应付了具体的挑战,实际上是面对和回答了永恒的纠缠。
④这种事业是真正伟大的,因为其中包含了鲜活的永恒。
A.①③④② B.②①③④ C.②③④① D.③④②①
【答案】B
【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多种,其中逻辑顺序最为复杂,有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
【解答】②承接文段开头,谈一些人认为鲁迅称不上文学大师的原因,是第一句;
①与②形成转折关系,转入自己的观点,是第二句;
③④进一步解说自己的观点,后者的“这种事业”即是上句所举事例。可据此排列为三四句;
由上分析,可排序为:②①③④
故选:B。
5.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
A.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
B.《故乡》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但作品中的“我”并不是作者,而是小说虚构的人物。
C.《草房子》是中国当代一部比较有代表性的“成长小说”,其作者是曹文轩。
D.《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莫泊桑是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小说的主人公是菲利普夫妇。
【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辨析能力。
【解答】ABC.正确;
D.有误,莫泊桑是法国作家。
故选:D。
6.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能否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财富观,是使他们形成良好人生观的关键。
B.有近50家左右的电动车生产企业参加全国小型电动车测试大赛。
C.经过表决、推举、讨论等一系列程序,育才中学学生会人选顺利产生。
D.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决赛在阿根廷队和法国队之间进行,最终阿根廷队夺冠。
【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题,可先通读所给句子,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通过压缩句子,分析主要成分之间的搭配情况,来找出病因。
【解答】A.有误,两面对一面,可将“能否”删去;
B.有误,前后矛盾,可将“近”或“左右”删去;
C.有误,语序不当,可将“表决、推举、讨论”改为“推举、讨论、表决”;
D.正确。
故选:D。
7.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调查显示:消费投诉呈现两大特点:一是服务类消费关注度高,二是互联网广告投诉增长。
B.是大半夜里起来看球赛?还是美美地睡上一觉呢?作为球迷,很多人心里会有些纠结。
C.来到孔子的故乡﹣﹣曲阜,游客都要游览“三孔”(孔庙、孔府、孔林),体验传统文化。
D.在“做一天上海人”的特色活动中,全体师生一起了解了上海的历史、体验了上海的生活。
【答案】C
【分析】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书面语言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它帮助人们确切地表达思想感情和理解书面语言。要做到结合语境,准确规范的使用标点。
【解答】A.“消费投诉呈现两大特点”是后面内容的总起,可用冒号,这个句子是“调查”的结果,所以第一个冒号可改为逗号;
B.选择问句只在最后用问号,第一个问号改为逗号;
C.正确;
D.较长的并列成分用逗号,顿号改为逗号;
故选:C。
8.古诗文默写。
(1)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
(2)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 , 高处不胜寒 。(苏轼《水调歌头》)
(3)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酿泉为酒 , 泉香而酒洌 。(欧阳修《醉翁亭记》)
(4)李白的《行路难 其一》中表现诗人不怕困难,充满信心,有远大抱负和坚定信念的名句是: 长风破浪会有时 , 直挂云帆济沧海 。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成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解答】答案:
(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注意“忧”的书写)
(2)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注意“琼”的书写)
(3)酿泉为酒 泉香而酒洌 (注意“洌”的书写)
(4)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9.学校开展“走进小说天地”主题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1)为烘托活动气氛,请参考对联的格式要求,仿照上半句,完成标语的拟写。
上半句:沉醉小说世界
下半句: 品味人物悲欢
(2)为丰富活动形式,请根据示例再设计两个活动项目。
示例:介绍小说知识
(3)【新考法 微写作】请推荐一部你最喜欢的小说,并写出推荐的理由。
【答案】见解答。
【分析】(1)本题考查写标语。写宣传标语要注意:运用修辞,力求简洁。本题要求对标语的下半句进行补充,要求参考对联格式,补充时注意要表现“小说阅读”这一主题。
(2)本题考查活动设计。此题为开放性试题,设计的活动与小说阅读相关、活动的形式便于学生在班级开展即可。根据所给的示例,我们可以想到小说剧情的表演或猜小说中的人物等小型活动。
(3)本题考查推荐介绍。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部小说,根据其内容、主旨等来表述自己推荐的理由即可。注意人物与情节相对应,不要出现常识性错误。
【解答】电脑:
(1)(示例)品味人物悲欢
(2)(示例)表演小说剧情,猜小说中的经典人物。
(3)(示例)我推荐的小说是《西游记》,作者是吴承恩。我的理由:《西游记》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富想象力的作品之一,小说善于讲故事,可读性强,善于塑造人物形象,它所塑造的孙悟空、猪八戒等人物形象使人印象深刻。
10.为加强对鲁迅及其作品、思想的认识和理解,你班准备开展以“认识鲁迅”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1)【解读方法】要解读一个人,首先要深入地了解他。你认为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搜集关于鲁迅的资料?(至少写出两种)
(2)【作品解读】你一定在课外读过鲁迅的作品,请向你的同学推荐一篇,并写出你的推荐词。
作品推荐:《 野草 》
推荐词: 这是一部深刻、优美的散文诗。
(3)【人物解读】下面是某同学搜集的资料,你从中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鲁迅?
①鲁迅有言,在生活的路上,将血一滴一滴地滴过去,以饲别人,虽自觉渐渐瘦弱,也以为快活。
②北京大冷天鲁迅先生还穿着单裤,他对朋友说:“你看我的棉被,也是多少年没有换过的老棉花。你看我的铺板,我从来不愿意换厚被子。生活安逸了,工作就被生活所累了。”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第一小题考查设计调查活动。第二小题考查名著阅读。第三小题考查从材料中得出结论。
【解答】(1)调查某种自己需要的信息时,可以上网查阅,也可以询问师长,还可以到图书馆进行查阅。据此分析可作答。
(2)本题考查名著阅读。此题不设统一答案,只需言之成理,符合题目的要求即可。作答本题时,选择鲁迅的一本著作,然后从内容或主旨等方面进行推荐即可。
(3)本题考查从材料中得出结论的能力。细读第一则材料可知,本则材料表现了鲁迅先生的甘于奉献。第二则材料表现了鲁迅先生的生活简朴。综合表述即可。
答案:
(1)示例:上网搜集;到图书馆查阅;向老师咨询。
(2)作品推荐:《野草》
推荐词:这是一部深刻、优美的散文诗。
(3)示例:我看到了一个生活简朴、甘于奉献的鲁迅先生。
11.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问题。
相见欢
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开头两句,写词人在秋色中倚西楼而眺望,视野宽广,气魄宏大,进而引发感慨。
B.“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中,用日落和逝水象征南宋的国势日渐衰微,苍凉感伤。
C.“中原乱,簪缨散”中的“簪缨”,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喻指南宋的达官贵人。
D.整首词由登楼入题,从写景转到直言国事,继而抒情,格调由舒缓变为高亢激越。
(2)这首词蕴含了词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
【答案】(1)C
(2)表达了词人渴望早日收复中原、还于旧都的强烈愿望,同时也表达了对朝廷苟且偷安、无心抗战的愤慨和抗议。
【分析】《相见欢 金陵城上西楼》是宋代词人朱敦儒所写的一首词。全词由登楼入题,从写景到抒情,表现了词人强烈的亡国之痛和深厚的爱国精神,感人至深。
【解答】(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
ABD.正确;
C.有误,“簪缨”是指贵族官僚们的帽饰。簪用来连结头发和帽子;缨是帽带。此处代指贵族和士大夫。是借代的修辞手法。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情感的理解。根据词中的“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过扬州”进行分析。全词由登楼入题,从写景到抒情,直言国事。“中原乱,簪缨散”的局面何时才能结束呢?表现了作者渴望早日恢复中原,还于旧都的强烈愿望,同时也是对朝廷苟安旦夕、不图恢复的愤慨和抗议。表现了词人强烈的亡国之痛和深厚的爱国精神。
答案:
(1)C
(2)表达了词人渴望早日收复中原、还于旧都的强烈愿望,同时也表达了对朝廷苟且偷安、无心抗战的愤慨和抗议。
译文:
在金陵城(今南京)里独自登上西楼,倚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看着万里的大江在夕阳下流去。
中原大乱,达官贵族们纷纷逃散,什么时候收复国土?请与我一同悲伤的风把我的泪吹到扬州吧。
12.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精准预测天气有多难
人们渴望预知天气变化,真正做到“未雨绸缪”,但“天有不测风云”,精准预测天气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影响天气预报准确率的基本原因是大气运动自身具有随机性。大气变化是一个复杂的运动过程,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可能性。对此,美国气象学家爱德华 罗伦兹有个生动的比喻:“巴西丛林的蝴蝶扇动一下翅膀,可以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飓风。”这就是大家熟知的“蝴蝶效应”。在随机性的多重影响下,任何一种预测结果,都是要担风险的。人们对天气形成初始状态的观测,总是会有某些误差,而哪怕是很小的误差,也会使预测的结果大相径庭。
各种复杂地形也会给大气运动带来影响。如青藏高原地势较高,受到太阳辐射后温度上升,尤其是夏天,它便成为高空大气环流的一个热力源;当气流经过时,要么从上面越过去,并被加热,要么从旁边绕流过去,从而形成天气系统比如西南涡等。这些,使得整个大气环流形势变得十分复杂。可见错综复杂的地形地貌,也是个爱添乱的“捣蛋鬼”。
何况,不同的天气类型,预报准确率差异很大。像高温、寒潮、梅雨这些空间范围较大、时间尺度较长的天气,预报准确率就比较高。全国24小时晴雨预报和最高、最低,温度预报,能够做到“八九不离十”。但有些天气发生得突然,具有很强的局部地域性特征,例如强对流天气,也就是短时间内发生的冰雹、强降雨、强雷电、龙卷风等,预报准确率就非常低。
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预报的难度当然就增大了。这如同玩拼图:如果只有8个板块,儿童也能拼出来;如果是800块,成人可以拼出来;但如果是8000万块,甚至更多,那“神”都无法拼出来了。
不过,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数值预报手段的改进,天气预报准确率正在不断提升。英国气象局正在开发一种新的计算机模型,气象人员可以利用它发布面积仅为1平方公里地区的天气预报。不久的将来,人们可以即时获取更小区域内精确的天气信息。届时,气象学家发布温布尔登网球赛天气预报时,将不会像现在这样,只能预报温布尔登所在的伦敦东南部的天气,而可以把精确度定在比赛场地500米的范围内。
(1)为什么说精准预测天气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2)阅读下列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可见错综复杂的地形地貌,也是个爱添乱的“捣蛋鬼”。(“捣蛋鬼”在文中有什么表达效果?)
(3)下列诗句描写了不同的天气,预报这两种天气类型有难有易,请运用文中相关知识分析。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
【答案】(1)大气运动自身具有随机性;各种复杂地形会影响大气运动;对不同天气类型的预报,准确率有很大差异。
(2)用“捣蛋鬼”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错综复杂的地形地貌使大气环流形势变得十分复杂,从而影响天气预报准确率。
(3)①苏轼诗句描写的是暴雨天气,因为暴雨发生得突然,具有很强的局部地域性特征,所以预测困难。②赵师秀诗句描写的是梅雨天气,因为梅雨天气空间范围较大,时间尺度较长,所以预测容易。
【分析】本文第①段开门见山提出说明的对象,接着②~⑤段,具体分析影响精准预报天气的因素;最后第⑥段,指出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数值预报手段的改进,天气预报准确率正在不断提升。
【解答】(1)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信息提取。解答此题在了解文意的基础上,注意各段的中心句,即可从文中筛选出有效信息作答。在文章的第二段至第四段开头都有相应的中心句子:“影响天气预报准确率的基本原因是大气运动自身具有随机性”“各种复杂地形也会给大气运动带来影响、何况,不的天气类型”“预报准确率差异很大”据此整理出答案。
(2)本题考查分析词语的含义。回答此题时应注意,要联系前后的文意,来具体的回答,一般词语的意思发生了改变,不要回答原义。此处的用“捣蛋鬼”是指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错综复杂的地形地貌使大气环流形势变得十分复杂。
(3)本题考查了文章知识的迁移。此题设置的有创意,联系古诗词的意思来考虑,并且要联系文章的主要信息,作具体的分析。“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描写的是暴雨来临时的天空,雨下得大,下得急,很强的局部地域性特征,预测的难度大。“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描写的是梅雨天气,范围广,所以预测的难度小。
答案:
(1)大气运动自身具有随机性;各种复杂地形会影响大气运动;对不同天气类型的预报,准确率有很大差异。
(2)用“捣蛋鬼”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错综复杂的地形地貌使大气环流形势变得十分复杂,从而影响天气预报准确率。
(3)①苏轼诗句描写的是暴雨天气,因为暴雨发生得突然,具有很强的局部地域性特征,所以预测困难。②赵师秀诗句描写的是梅雨天气,因为梅雨天气空间范围较大,时间尺度较长,所以预测容易。
13.作文。
生活中,总有一些问题需要面对。
一句话,一本书,一次独处,一番欢聚,一个物件,一曲音乐,一个眼神,一处风景……往往能带来令人欣喜的改变。
请以“_________挺管用”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请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自选;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④不得透露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相关信息;⑤不少于600字。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请以“___挺管用”为题,补充完整题目后作文。审题可知,题目中的关键字为“管用”,意思是有用,用途很大。生活中,总有一些问题需要面对。有时候一句话,一本书,一次独处,一番欢聚,一个物件,一曲音乐,一个眼神,一处风景……会起到很大的用处,往往能带来令人欣喜的改变。比如说一个人,他的一个眼神,一句话,一个动作,让你下定决心;或对你来说很受感动,让你改变了很多。所以,补充的内容是前提,然后围绕这个内容从生活中去选取材料,以真实的人物和事件来打动读者和评卷老师。文章在结构安排上可以采取总分总的形式,开头开门见山提出让你感到管用的内容是什么,文中写人记事,要选取生活中的事件来体现对人物的影响力。文末总结全文,再次点题,使全文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解答】
一句话挺管用
“记住,人的一生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这些年,我一直把这句话埋藏在心底,暗处努力。可以说,正是这句话,才让我坚定自己的信念,不断努力,不断突破自己,走向成功之巅。
儿时,我的学习成绩就不错,在班上就算得上出类拔萃,一次次考试的“胜利战果”,一张张让人眼红的奖状,这些可以引以为豪的东西,渐渐将一个没见过大世面的孩童变得骄傲起来,不可一世。
正当我沉醉在这自我享受的境界的时候,一次考试,因为我长期缺乏复习,我的成绩一落千丈,我呆住了。往日那成绩顶尖的我终于因为骄傲自大而被拖向了“深渊”。
我懊恼,我愤怒,我不知道该怎么办,我又更加恐惧失败,正当我迷茫时,妈妈,是您的一句话让我重拾信心,我的奋斗之火又重新被您点燃。
那天,我一个人呆坐在墙角,手中拿着那张81分的试卷,无地自容。妈妈走过来,拍拍我的肩膀说:“记住,没有什么可骄傲的,这一点成绩没什么,人的一生最大的敌人便是自己,只有不断进步,不断突破自我,才能让你更完美。”我望着母亲您那鼓励的眼神,心里暗下决心,我一定要更加努力,不断突破自己。
我努力了!我又努力了!
又一次考试,我再次直插云霄,又迎来同学们羡慕的目光,可是,我不再骄傲,因为我知道自己做得还不够。“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我一定要更努力!
“记住,人的一生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这句话早已成为我的座右铭,激励着我不断上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