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培优卷(含解析)-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单元培优卷(含解析)-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9.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06 11:18: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四单元培优卷
1.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下面题目。
苏绣是以苏州为中心的刺绣艺术的总称,位列四大名绣之首。它发源于江南水乡,具有浓(yù)_______的民间色彩与水乡生活气息,承载了江南的温宛柔美。如果说中国画是纸面上的艺术,那么苏绣就是布帛上的艺术。它以针为牵引,有着“平、顺、和、柔、匀、光”的特点。苏绣具有深邃的文化价值,作为一项传统手工技艺,历来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紧密结合,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表现山水、花鸟、动物还是人物,精湛的苏绣技艺都能使之达到诩诩如生的境界。也正因如此,苏绣才被世界各国人民赞(yù) _______为“东方的明珠”。
(选自公众号“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有删改)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①浓(yù)
   
②深邃
   
③精湛
   
④赞(yù)
   
(2)上文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
①    改为    
②    改为    
2.下列画线句都有语病,请根据提示完成修改。
绍兴鲁迅故里是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革命家鲁迅先生早年成长、生活的地方,【A】是市区保存最完好、最具文化内涵和水乡古城经典风貌,位于浙江省绍兴市市区鲁迅中路。【B】经过2年多的保护和修缮后,鲁迅故里不仅展示了鲁迅当年生活的故居、祖居三味书屋、百草园的原貌,还可看到鲁迅祖居从未对外开放的西厢房和近期恢复的周家新台门、寿家台门、土谷祠、鲁迅笔下风情园等一批与鲁迅有关的古宅古迹。
(1)【A】句中有成分残缺的问题,应改为:    。
(2)【B】句中有搭配不当的问题,应将“    ”改为“    ”。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经过初步筛选、公众投票、专家评审等环节,由湖南周浩创作的,旨在提升我市老字号品牌竞争力的“连云港老字号”标识设计方案脱颖而出。
B.随着我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的推进,花果山景区变得更加漂亮,那些巧夺天工的自然美景让游客流连忘返,赞不绝口。
C.汉字集形体、声音和辞义于一体,是表达和交流的重要工具,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笔辉煌的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这一宝藏,我们责无旁贷。
D.连云港具有得天独厚的区域优势,围绕“高质发展、后发先至”三年行动计划,我市正在坚定不移地走特色发展、绿色发展、创新发展、协调发展之路。
4.结合语境,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语文学习,就是一段精彩的旅行。________
①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是一道道视觉美味,也是一道道精神大餐。
②你将与安东尼奥交流,领悟戏剧中的人生,人生中的戏剧。
③你将与孔乙己对话,体味生命的本质,引发对人生的思考。
④所以,爱语文,就是爱生活,爱人生!
⑤在这些美味大餐中,我们感受生活的酸甜苦辣,体味人生的千姿百态。
⑥在旅行中,你将走进小说天地,登上戏剧舞台。
①⑥⑤③②④ B.④①⑤⑥②③
C.⑥①⑤②③④ D.⑥③②①⑤④
5.下列文学常识错误的一项是(  )
A.《故乡》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B.《敬业与乐业》选自《饮冰室合集》,作者康有为。他曾领导了著名的“戊戌变法”运动。
C.《沁园春 雪》的作者是毛泽东,他是我国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D.《我的叔叔于勒》作者莫泊桑,法国人,他与契诃夫、欧 亨利被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
6.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    ,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2)    ,    ,国恒亡。(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行路难》)
(4)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把明月人格化,表达对友人不幸遭贬的深切同情与关怀的名句是:    ,    。
(5)把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默写完整。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    。
    ,    。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7.在小说阅读班级网络论坛上,同学们对阅读长篇小说这个话题展开激烈讨论,有同学发表如下帖子,请你根据小慧写的回帖,帮助小慧提炼一个清晰明了的观点。
同学发帖:我认为比起长篇小说,短篇小说更适合青少年学生阅读。长篇小说的篇幅太长,人物太多,读起来费时费力,而短篇小说篇幅短小,情节动人心弦,人物形象鲜明,短时间内就可以读到多个优秀小说家的作品,获得丰富而多样的阅读体验。
小慧回帖:    。经典的长篇小说名著是人类文化的精髓,在阅读中领略精巧的结构和叙事,解读人物性格的演进变化,理解宏大的主题表达,这不仅能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还能提升我们的思维深度,有益于综合阅读能力的提高,这些都是阅读短篇小说达不到的效果。
8.综合性学习。
材料一 如今的博物馆不仅收藏与展示文物,而且还积极挖掘藏品内涵,与文化创意、旅游等产业相结合,开发衍生产品。博物馆用一次次创意给大众带来了惊喜。如故宫博物院推出的“紫禁城里过大年”“紫禁城上元之夜”活动,掀起了“博物馆里过节”的新风尚。
材料二 科技赋能增加了博物馆与观众之间的互动,“亲密接触”也有了更多花样。AI(人工智能)、AR(增强现实)、VR(虚拟现实)、智能体感互动、3D模型等新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几乎成了大部分博物馆的标配。通过在三维空间中立体成像,观众可以“穿越”回古代,感受古人生活,了解古代文化,此类的沉浸感带给参观者很多乐趣。
材料三 疫情之后,社交媒体、直播十分活跃,博物馆从线下走到线上,以前沿技术结合当下热点,主动寻求与人们的互动交流。“云展览”“云游博物馆”成为常态,“云游敦煌”等线上产品通过数字技术走入千家万户。公众不管身处何方,只要动动指尖,就可以游览博物馆,也可以进行互动交流,感受传统文化之美。
(1)综合上述三则材料,得出你的探究结论。
(2)某博物馆将举办齐白石作品展。就如何与公众之间建立连接的问题,请你依据材料,给该博物馆提出两条建议。
9.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下列问题
闻洮西捷报①
苏轼
汉家将军一丈佛②,诏赐天池八尺龙③.露布④朝驰玉关⑤塞,捷书夜到甘泉宫⑥.似闻指挥筑上郡⑦,已觉谈笑无西戎⑧.放臣⑨不见天颜⑩喜,但惊草木回春容。
【注释】①指元丰四年种谔(北宋将领)指挥的米脂大捷,米脂在山西洮河之西,故称洮西。②是说将士身材像佛像一样高大。③天子的马曰龙,高七尺以上,故称八尺龙。④指征讨西夏的檄文。⑤此处指边塞。⑥指宋朝廷。⑦指修筑边境防御工事。⑧古时我国西部少数民族的总称。⑨苏轼时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故以放臣自称。⑩帝王的容颜。
(1)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采用夸张的手法,以“一丈佛”“八尺龙”极力渲染了将士的威风和朝廷抗敌的决心。
B.颔联中“朝”“夜”对举,夸张地写出了王师的威风,突出了战争胜利之迅速。
C.颈联想象奇特,极具浪漫豪放之风。诗人远在千里之外,却宛若在前线一样,亲历了将士们的艰辛劳作与御敌英姿。
D.尾联寓情于景,诗人是说听到这样大快人心的消息,他却无法见到皇帝的笑颜,只能在盎然的春色中暗自神伤。
(2)阅读全诗,品析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0.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三角梅
刘成章
①那年春天,我们陆续给小院栽了一些花木,其中包括一棵三角梅。我们知道三角梅可以开出很繁盛很灿烂的花,所以对它怀着极为美好的憧憬,特意把它栽在房屋山墙边极为显眼的地方,希望无论是谁来到我家门前,一眼就能看见。
②不料遇到了令人非常沮丧的事情。栽的时候,都一样认真,一样施足了底肥浇足了水,栽好之后,管理也没有偏三向四,可是别的花木都长得欢欢势势,到抽条时抽条,到开花时开花,一年下来,都长得很像个样子了,唯独那棵三角梅老是婴儿似的趴在那儿,停滞在那儿,好像完全忘了自己应该长长了。
③第二年,那棵三角梅仍然毫无变化。
④第三年,满院子的花木都长得青春勃发,高大喜人,那棵三角梅的叶片却比当初栽下时还少了好多,病恹恹的,一副要死不活的样子。我和老伴感伤地想,它总有一天会死去的。但自己亲手种下的,还曾怀有那样美好的憧憬,心中仍存那么一丝丝的期盼。
⑤去年是栽下它的第四个年头了。春天,当别的花木都在泛绿、发芽时,那三角梅依然毫无生机,一点要拥抱春天的意思都没有。我和老伴多次站在它面前皱眉,叹息,甚至责备。我们说,干脆把它拔了吧,省得它还占着一块地方,还要天天浪费几勺水。我的女儿和女婿,也是这样的观点。至此,全家的意见都一致了,欲除之而后快。
⑥然而,事情却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变化。就在我们说这话后的不长时间,我们惊喜地看见,三角梅可怜兮兮的枝叶间,居然抽出了一枝表皮有着细致纹路的新条,而且长得很快,不久就长到二尺长了,接着又在那新条上旁逸斜出,生出了好几条侧枝。我们高兴极了。可为什么会突然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也许是我们要挖掉它的议论被它听懂了吧!如果是,对它来说,那可是个性命攸关的大事啊,于是它就拼命一搏,终于把生命的力量给搏出来了。好像每天太阳一出来,它就死盯着周围的花木,与它们比赛着成长。它身上透露出来的生机,非常生动地展现在蓝天之下,是那么醒目耐看。这时候与其他花木相比,它毫无逊色之处。它像沉默了好几年的毛毛虫,蓄满力量,开始向着花蝴蝶的方向蜕变了。
⑦又过了一个多月,我出门要干什么去,忽见山墙边露出一段红色的花枝,仔细一看,才发现竟然是三角梅开了一嘟噜火红的花。它静静地趴靠在墙边,正好长了一人高。我急忙叫来老伴,让她也高兴高兴。老伴的眼中闪耀出多年来少见的美丽光彩。
⑧又是一个春天来临了,此时的三角梅已长成一棵枝茂花繁的大树,比房檐都高,它的红色花瓣就像红金子捶成的薄片,只要轻轻撞击就能发出动人的声音。太阳照射的时候,它的每朵花都泛溢着红色的光晕;风儿一吹,每朵花都像一只火红的蝴蝶张开了翅膀,扇动着,奋争着,仿佛急欲挣脱枝头,翩翩飞去。
⑨生命,在坚韧中真是蕴藏了无法言说的奥秘和潜能的!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在栽种后的四年里,三角梅的生长经历是怎样的?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梳理。
生长阶段 第一年 第二年 第三年 第四年
生长状态 (1) (2) (3) 由毫无生机到开始抽枝,生长,开花
(2)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文章第8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
“风儿一吹,每朵花都像一只火红的蝴蝶张开了翅膀,扇动着,奋争着,仿佛急欲挣脱枝头,翩翩飞去。”
(3)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这篇文章按照时间线索,记录了三角梅从种植后了无生机到繁华怒放的生长经历。
B.第①自然段交待作者栽种三角梅的原因,只是希望每一个经过他家门前的人,都能香到小院中的花。
C.第④自然段描写三角梅“病恹恹”“要死不活”的样子,凸显了它后面的“枝茂花繁”,前后形成对比。
D.因为看到三角梅终于长出旁逸斜出的枝杈,老伴眼中闪耀出多年来少见的美丽光彩。
E.文章采用欲扬先抑的写法,并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
(4)文章第⑨自然段,作者发出了“生命,在坚韧中真是蕴藏了无法言说的奥秘和潜能”的慨叹。请简要分析这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11.作文。
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不一定鲜花满地,也许会有学业上的困惑、生活中的失意、情感上的烦恼……它们就像横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道坎,需要我们去跨越。但跨越之后,我们的收获满满:获得了知识,懂得了坚持,享受了快乐,锻炼了能力……请以“跨越这道坎,真好”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600字左右。
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校名、地名、人名。
第四单元培优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下面题目。
苏绣是以苏州为中心的刺绣艺术的总称,位列四大名绣之首。它发源于江南水乡,具有浓(yù)_______的民间色彩与水乡生活气息,承载了江南的温宛柔美。如果说中国画是纸面上的艺术,那么苏绣就是布帛上的艺术。它以针为牵引,有着“平、顺、和、柔、匀、光”的特点。苏绣具有深邃的文化价值,作为一项传统手工技艺,历来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紧密结合,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表现山水、花鸟、动物还是人物,精湛的苏绣技艺都能使之达到诩诩如生的境界。也正因如此,苏绣才被世界各国人民赞(yù) _______为“东方的明珠”。
(选自公众号“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有删改)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①浓(yù)
 郁 
②深邃
 suì 
③精湛
 zhàn 
④赞(yù)
 誉 
(2)上文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
① 宛  改为  婉 
② 诩诩  改为  栩栩 
【答案】见解答
【分析】(1)本题考查汉字的字音、字形。题目中的汉字、拼音是:郁、suì、zhàn、誉。
(2)本题考查汉字的字形。“温宛”的“宛”应写作“婉”,“诩诩如生”的“诩诩”应写作“栩栩”。
【解答】答案:
(1)①郁 ②suì ③zhàn ④誉
(2)宛 婉 诩 栩栩
2.下列画线句都有语病,请根据提示完成修改。
绍兴鲁迅故里是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革命家鲁迅先生早年成长、生活的地方,【A】是市区保存最完好、最具文化内涵和水乡古城经典风貌,位于浙江省绍兴市市区鲁迅中路。【B】经过2年多的保护和修缮后,鲁迅故里不仅展示了鲁迅当年生活的故居、祖居三味书屋、百草园的原貌,还可看到鲁迅祖居从未对外开放的西厢房和近期恢复的周家新台门、寿家台门、土谷祠、鲁迅笔下风情园等一批与鲁迅有关的古宅古迹。
(1)【A】句中有成分残缺的问题,应改为: 是市区保存最完好、最具文化内涵和水乡古城经典风貌的地方  。
(2)【B】句中有搭配不当的问题,应将“ 展示  ”改为“ 恢复  ”。
【答案】(1)是市区保存最完好、最具文化内涵和水乡古城经典风貌的地方
(2)展示 恢复
【分析】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语言赘余等。解答此题要先通读所有句子,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
【解答】(1)成分残缺,应改为:是市区保存最完好、最具文化内涵和水乡古城经典风貌的地方
(2)搭配不当,应把“展示”改为“恢复”。
答案:
(1)是市区保存最完好、最具文化内涵和水乡古城经典风貌的地方。
(2)展示 恢复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经过初步筛选、公众投票、专家评审等环节,由湖南周浩创作的,旨在提升我市老字号品牌竞争力的“连云港老字号”标识设计方案脱颖而出。
B.随着我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的推进,花果山景区变得更加漂亮,那些巧夺天工的自然美景让游客流连忘返,赞不绝口。
C.汉字集形体、声音和辞义于一体,是表达和交流的重要工具,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笔辉煌的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这一宝藏,我们责无旁贷。
D.连云港具有得天独厚的区域优势,围绕“高质发展、后发先至”三年行动计划,我市正在坚定不移地走特色发展、绿色发展、创新发展、协调发展之路。
【答案】B
【分析】此题考查学生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解答此题,平时要有大量的成语积累,再是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确定正确选项。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
【解答】ACD使用正确;
B.巧夺天工: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用在此处形容花果山自然美景不合适。
故选:B。
4.结合语境,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语文学习,就是一段精彩的旅行。________
①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是一道道视觉美味,也是一道道精神大餐。
②你将与安东尼奥交流,领悟戏剧中的人生,人生中的戏剧。
③你将与孔乙己对话,体味生命的本质,引发对人生的思考。
④所以,爱语文,就是爱生活,爱人生!
⑤在这些美味大餐中,我们感受生活的酸甜苦辣,体味人生的千姿百态。
⑥在旅行中,你将走进小说天地,登上戏剧舞台。
A.①⑥⑤③②④ B.④①⑤⑥②③ C.⑥①⑤②③④ D.⑥③②①⑤④
【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句子的排序。解答此题,要认真阅读每一个语句,把握语句之间的逻辑关系。
【解答】阅读语段可知,⑥句中的“在旅行中”与所给语段中的“旅行”相衔接,所以⑥句应排在最前;③句是对⑥句中的“走进小说天地”的解说,②句是对⑥句中的“登上戏剧舞台”的解说,所以③②两句应依次在排⑥句后;⑤句中的“在这些美味大餐中”与①句中的“视觉美味”“精神大餐”相衔接,所以①句应排在⑤句的前面;通过“所以”看出④句是总结句,应排在最后。排序为:⑥③②①⑤④。
故选:D。
5.下列文学常识错误的一项是(  )
A.《故乡》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B.《敬业与乐业》选自《饮冰室合集》,作者康有为。他曾领导了著名的“戊戌变法”运动。
C.《沁园春 雪》的作者是毛泽东,他是我国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D.《我的叔叔于勒》作者莫泊桑,法国人,他与契诃夫、欧 亨利被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解答】ACD.正确。
B.《敬业与乐业》的作者是梁启超。
故选:B。
6.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2) 入则无法家拂士  ,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国恒亡。(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
(4)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把明月人格化,表达对友人不幸遭贬的深切同情与关怀的名句是: 我寄愁心与明月  , 随君直到夜郎西  。
(5)把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默写完整。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  , 到乡翻似烂柯人  。
 沉舟侧畔千帆过  , 病树前头万木春  。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答案】见解答。
【分析】本题考查诗文名句默写。
古诗文书写,要想不失分,关键在于平时强化记忆,做到“三不”:不漏字、不添字、不写错别字。(1)(2)(3)(5)是机械的识记题,根据自己的识记积累,填出上下句即可,要注意“酥”“拂”“沧”“赋”“柯”“畔”等字的书写;(4)属理解型默写题。此类题,要求根据语境联想诗文名句,其难度较大。解答此类题容易出的错误有:对相应诗文缺乏理解;对相应诗文记忆不准确;没有注意相关细节。本题书写中要注意“与”“郎”等字的正确写法。
【解答】答案:
(1)天街小雨润如酥(易错字:酥)
(2)入则无法家拂士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3)直挂云帆济沧海(易错字:沧)
(4)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5)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易错字:吟、柯)
7.在小说阅读班级网络论坛上,同学们对阅读长篇小说这个话题展开激烈讨论,有同学发表如下帖子,请你根据小慧写的回帖,帮助小慧提炼一个清晰明了的观点。
同学发帖:我认为比起长篇小说,短篇小说更适合青少年学生阅读。长篇小说的篇幅太长,人物太多,读起来费时费力,而短篇小说篇幅短小,情节动人心弦,人物形象鲜明,短时间内就可以读到多个优秀小说家的作品,获得丰富而多样的阅读体验。
小慧回帖: 阅读长篇小说具有短篇小说无法替代的作用,与短篇小说比,阅读长篇小说有更大的收获  。经典的长篇小说名著是人类文化的精髓,在阅读中领略精巧的结构和叙事,解读人物性格的演进变化,理解宏大的主题表达,这不仅能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还能提升我们的思维深度,有益于综合阅读能力的提高,这些都是阅读短篇小说达不到的效果。
【答案】见解答
【分析】本题考查综合读写。结合下句“经典的长篇小说名著是人类文化的精髓““这些都是阅读短篇小说达不到的效果“可知,补写的句子应是在与短篇小说的对比中肯定长篇小说的作用。如:长篇小说在某些方面是短篇小说不可相提并论的,与短篇小说比,青少年学生更适合读长篇小说。
【解答】答案:
示例:阅读长篇小说具有短篇小说无法替代的作用,与短篇小说比,阅读长篇小说有更大的收获。
8.综合性学习。
材料一 如今的博物馆不仅收藏与展示文物,而且还积极挖掘藏品内涵,与文化创意、旅游等产业相结合,开发衍生产品。博物馆用一次次创意给大众带来了惊喜。如故宫博物院推出的“紫禁城里过大年”“紫禁城上元之夜”活动,掀起了“博物馆里过节”的新风尚。
材料二 科技赋能增加了博物馆与观众之间的互动,“亲密接触”也有了更多花样。AI(人工智能)、AR(增强现实)、VR(虚拟现实)、智能体感互动、3D模型等新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几乎成了大部分博物馆的标配。通过在三维空间中立体成像,观众可以“穿越”回古代,感受古人生活,了解古代文化,此类的沉浸感带给参观者很多乐趣。
材料三 疫情之后,社交媒体、直播十分活跃,博物馆从线下走到线上,以前沿技术结合当下热点,主动寻求与人们的互动交流。“云展览”“云游博物馆”成为常态,“云游敦煌”等线上产品通过数字技术走入千家万户。公众不管身处何方,只要动动指尖,就可以游览博物馆,也可以进行互动交流,感受传统文化之美。
(1)综合上述三则材料,得出你的探究结论。
(2)某博物馆将举办齐白石作品展。就如何与公众之间建立连接的问题,请你依据材料,给该博物馆提出两条建议。
【答案】见解答。
【分析】(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
根据材料一“如今的博物馆不仅收藏与展示文物,而且还积极挖掘藏品内涵,与文化创意、旅游等产业相结合,开发衍生产品。博物馆用一次次创意给大众带来了惊喜”、材料二“科技赋能增加了博物馆与观众之间的互动,‘亲密接触’也有了更多花样”和材料三“疫情之后,社交媒体、直播十分活跃,博物馆从线下走到线上,以前沿技术结合当下热点,主动寻求与人们的互动交流”,可概括为:博物馆的发展,要与时俱进。
(2)本题考查意见与建议。
根据材料二内容可提出建议:科技赋能,加强与观众的互动等;根据材料三内容可提出建议:线上线下相结合等。
【解答】答案:
(1)示例:博物馆的发展,要与时俱进。
(2)示例:①线上,开展齐白石作品“云展出”;②线下,与各大学校联系,组织师生参观。
9.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下列问题
闻洮西捷报①
苏轼
汉家将军一丈佛②,诏赐天池八尺龙③.露布④朝驰玉关⑤塞,捷书夜到甘泉宫⑥.似闻指挥筑上郡⑦,已觉谈笑无西戎⑧.放臣⑨不见天颜⑩喜,但惊草木回春容。
【注释】①指元丰四年种谔(北宋将领)指挥的米脂大捷,米脂在山西洮河之西,故称洮西。②是说将士身材像佛像一样高大。③天子的马曰龙,高七尺以上,故称八尺龙。④指征讨西夏的檄文。⑤此处指边塞。⑥指宋朝廷。⑦指修筑边境防御工事。⑧古时我国西部少数民族的总称。⑨苏轼时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故以放臣自称。⑩帝王的容颜。
(1)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首联采用夸张的手法,以“一丈佛”“八尺龙”极力渲染了将士的威风和朝廷抗敌的决心。
B.颔联中“朝”“夜”对举,夸张地写出了王师的威风,突出了战争胜利之迅速。
C.颈联想象奇特,极具浪漫豪放之风。诗人远在千里之外,却宛若在前线一样,亲历了将士们的艰辛劳作与御敌英姿。
D.尾联寓情于景,诗人是说听到这样大快人心的消息,他却无法见到皇帝的笑颜,只能在盎然的春色中暗自神伤。
(2)阅读全诗,品析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本题考查对诗歌赏析的辨析。涉及的考点有诗歌的表现和理解诗歌内容。掌握诗歌表现手法有对比、衬托、渲染、用典、抑扬、联想、想象、情景交融、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等,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即可。
(2)本题考查体会诗歌感情的能力。体会诗词情感的方法:①结合作者的生活背景,窥测诗词的情感;②分析诗眼,透视诗词的情感;③解读意象,挖掘诗词的情感;④借助典故,探寻诗词的情感。
【解答】(1)阅读全诗,根据诗歌的内容,抓住各个选项的描述要点,与诗歌中相关内容一一比较,判断正误即可。D项分析错误,这句诗写作者听到收复失地的高兴心情,作者是用感情移入法,借草木之喜写人之喜,把一片忠君爱国之情表现出来,所以“暗自神伤”不正确;故选D。
(2)抓住诗句的句子来理解诗歌的情感,如“露布朝驰玉关塞,捷书夜到甘泉宫”,“捷书”指胜利的喜悦;“似闻指挥筑上郡,已觉谈笑无西戎”说诗人看到胜利的喜讯心中快慰;“放臣不见天颜喜,但惊草木放春容”,诗人虽为“放臣”依然为国家的安宁而欣喜不已,似乎感觉到春天已经来了;从这些诗句中可分析出诗人的爱国主义。
答案:(1)D
(2)不计较个人得失,渴望国家强盛,渴望建功立业的爱国主义情感。
译文:
闻洮西捷报(苏轼)
汉家将士身材像佛像一样高大,皇帝赏赐的八尺龙。
征讨西夏的檄文到达边塞,胜利的捷书传到朝廷。
好像听到指挥修筑边境防御工事的声音,没有少数民族的侵扰感到很欣慰。
我尽管看不见皇帝的笑颜,但看到草木高兴地样子就像是看到帝王的容颜一样。
10.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三角梅
刘成章
①那年春天,我们陆续给小院栽了一些花木,其中包括一棵三角梅。我们知道三角梅可以开出很繁盛很灿烂的花,所以对它怀着极为美好的憧憬,特意把它栽在房屋山墙边极为显眼的地方,希望无论是谁来到我家门前,一眼就能看见。
②不料遇到了令人非常沮丧的事情。栽的时候,都一样认真,一样施足了底肥浇足了水,栽好之后,管理也没有偏三向四,可是别的花木都长得欢欢势势,到抽条时抽条,到开花时开花,一年下来,都长得很像个样子了,唯独那棵三角梅老是婴儿似的趴在那儿,停滞在那儿,好像完全忘了自己应该长长了。
③第二年,那棵三角梅仍然毫无变化。
④第三年,满院子的花木都长得青春勃发,高大喜人,那棵三角梅的叶片却比当初栽下时还少了好多,病恹恹的,一副要死不活的样子。我和老伴感伤地想,它总有一天会死去的。但自己亲手种下的,还曾怀有那样美好的憧憬,心中仍存那么一丝丝的期盼。
⑤去年是栽下它的第四个年头了。春天,当别的花木都在泛绿、发芽时,那三角梅依然毫无生机,一点要拥抱春天的意思都没有。我和老伴多次站在它面前皱眉,叹息,甚至责备。我们说,干脆把它拔了吧,省得它还占着一块地方,还要天天浪费几勺水。我的女儿和女婿,也是这样的观点。至此,全家的意见都一致了,欲除之而后快。
⑥然而,事情却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变化。就在我们说这话后的不长时间,我们惊喜地看见,三角梅可怜兮兮的枝叶间,居然抽出了一枝表皮有着细致纹路的新条,而且长得很快,不久就长到二尺长了,接着又在那新条上旁逸斜出,生出了好几条侧枝。我们高兴极了。可为什么会突然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也许是我们要挖掉它的议论被它听懂了吧!如果是,对它来说,那可是个性命攸关的大事啊,于是它就拼命一搏,终于把生命的力量给搏出来了。好像每天太阳一出来,它就死盯着周围的花木,与它们比赛着成长。它身上透露出来的生机,非常生动地展现在蓝天之下,是那么醒目耐看。这时候与其他花木相比,它毫无逊色之处。它像沉默了好几年的毛毛虫,蓄满力量,开始向着花蝴蝶的方向蜕变了。
⑦又过了一个多月,我出门要干什么去,忽见山墙边露出一段红色的花枝,仔细一看,才发现竟然是三角梅开了一嘟噜火红的花。它静静地趴靠在墙边,正好长了一人高。我急忙叫来老伴,让她也高兴高兴。老伴的眼中闪耀出多年来少见的美丽光彩。
⑧又是一个春天来临了,此时的三角梅已长成一棵枝茂花繁的大树,比房檐都高,它的红色花瓣就像红金子捶成的薄片,只要轻轻撞击就能发出动人的声音。太阳照射的时候,它的每朵花都泛溢着红色的光晕;风儿一吹,每朵花都像一只火红的蝴蝶张开了翅膀,扇动着,奋争着,仿佛急欲挣脱枝头,翩翩飞去。
⑨生命,在坚韧中真是蕴藏了无法言说的奥秘和潜能的!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在栽种后的四年里,三角梅的生长经历是怎样的?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梳理。
生长阶段 第一年 第二年 第三年 第四年
生长状态 (1) (2) (3) 由毫无生机到开始抽枝,生长,开花
(2)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文章第8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
“风儿一吹,每朵花都像一只火红的蝴蝶张开了翅膀,扇动着,奋争着,仿佛急欲挣脱枝头,翩翩飞去。”
(3)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B D 
A.这篇文章按照时间线索,记录了三角梅从种植后了无生机到繁华怒放的生长经历。
B.第①自然段交待作者栽种三角梅的原因,只是希望每一个经过他家门前的人,都能香到小院中的花。
C.第④自然段描写三角梅“病恹恹”“要死不活”的样子,凸显了它后面的“枝茂花繁”,前后形成对比。
D.因为看到三角梅终于长出旁逸斜出的枝杈,老伴眼中闪耀出多年来少见的美丽光彩。
E.文章采用欲扬先抑的写法,并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
(4)文章第⑨自然段,作者发出了“生命,在坚韧中真是蕴藏了无法言说的奥秘和潜能”的慨叹。请简要分析这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这篇文章以时间顺序,用欲扬先抑的手法,记录了三角梅从种植后毫无生机到繁华怒放的生长过程,表达作者对生命所蕴藏的坚韧精神的由衷赞美。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①~④),叙述家中栽下的三角梅在三年内毫无生机,令人失望;第二部分(⑤~⑦),叙述第四年家人要将三角梅砍去时,它却努力生长,并开出令人赞叹的花;第三部分(⑧~⑨),叙述三角梅的长势越来越引人,感慨生命蕴藏着无穷的潜能。
【解答】(1)本题考查内容的梳理与信息的筛选。解答此题在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干中的时间提示,找到相对应的段落,从中筛选出相关的句子作答即可。第一年三角梅“趴在那儿,停滞在那儿,好像完全忘了自己应该长长了”;第二年三角梅“仍然毫无变化”;第三年三角梅“叶片却比当初栽下时还少了好多,病恹恹的,一副要死不活的样子”;第四年三角梅是由毫无生机到开始抽枝,生长,开花。
(2)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赏析一般格式为:修辞+修辞特点+内容+中心 比喻形象生动;拟人生动形象;排比整齐,有气势;夸张突出特点;反问加强语气;反语增加讽刺意味 表述形式:运用了…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表达了……本题所给的句子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传神地描绘了绽放的三角梅被风吹动时活力无限的形象,表达作者对三角梅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选项的筛选。解答此题根据文章内容及写法对五个选项进行判断即可。第①段交待作者栽种三角梅的原因,从文中可以看出是因为“我们知道三角梅可以开出很繁盛很灿烂的花,所以对它怀着极为美好的憧憬,特意把它栽在房屋山墙边极为显眼的地方”,而非是希望每一个经过他家门前的人,都能看到小院中的花。B有误;结合第⑦段内容来看,老伴的眼中闪耀出多年来少见的美丽光彩,是因为三角梅开花并长高了,并非是看到三角梅终于长出旁逸斜出的枝杈,D有误。故选B和D两项。
(4)本题考查段落在文中作用的分析。解答此题关键要掌握特殊段落在文中的一般作用。末段的作用一般是总结全文,篇末点题,点明主旨,深化主旨,升华主题等。题目所给的这一段文字,从结构上看,总结全文;从内容上看,表现作者对三角梅经历坎坷生命力依旧旺盛的执着精神的赞叹与内心受到的震撼,起到升华主旨的作用。
答案:
(1)①趴在那儿,停滞在那儿,好像完全忘了自己应该长长了。②仍然毫无变化。③叶片却比当初栽下时还少了好多,病恹恹的,一副要死不活的样子。
(2)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传神地描绘了绽放的三角梅被风吹动时鲜艳如火、活力无限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三角梅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B D
(4)这一段文字总结全文,表现了作者被三角梅默默积蓄、奋力生长,最终绽放出灿烂之花的经历所震撼,表达了作者对生命所蕴藏的坚韧精神的由衷赞叹,升华了文章主旨。
11.作文。
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不一定鲜花满地,也许会有学业上的困惑、生活中的失意、情感上的烦恼……它们就像横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道坎,需要我们去跨越。但跨越之后,我们的收获满满:获得了知识,懂得了坚持,享受了快乐,锻炼了能力……请以“跨越这道坎,真好”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600字左右。
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校名、地名、人名。
【答案】见解答
【分析】这是一篇命题作文。请以“跨越这道坎,真好”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难度不大,学生的写作空间较大,容易打开思路,写作方向可大可小,可以从身边事写起,题目中的“这道坎”,应该选用它的比喻义:人与人之间的障碍;心中的压力、挫折、磨难……而不宜写它的原义。写作时,应该注意这一点。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或阅读积累,可以写自己亲身经历的故事,写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体裁要求写记叙文,通过具体故事写“这道坎”是什么?“我”该怎么面对它,又如何跨过去,走向希望、光明、温暖的。从生活中选材,选取一件面对生活中的挫折,自己以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去坚强对抗的事件,来表现自己的向上攀登,永不屈服的精神。例如,成绩不理想在努力之后得到了进步,感受到喜悦。
【解答】
跨越这道坎,真好
望着书柜里那张“第十六届学生艺术节班级合唱队展演二等奖”的奖状,我不由得想起在那比赛前的“魔鬼训练”。那真是苦不堪言啊!从开始的积极参加训练到想要放弃再到继续坚持直到在比赛中脱颖而出,拿到奖状,取得成功。要想跨越这道坎,是多么地艰辛啊!
我那是还是个刚刚上初一的小孩子,没有顽强的毅力,吃不了苦的我,根本适应不了那么艰苦的训练。
天气又闷又热,像我的心情一样。我们呆在那没有空调的“桑拿屋”唱着歌。我瞥见了那个站在前排的一个男同学,他的汗在他的头发尖处形成汗珠滴落在地板上,好像发出“啪嗒,啪嗒”的响声。汗浸湿了他的白色T恤,我想那T恤大概能拧出水吧!我也热得要命,拿出谱子夹子不停地扇着风,那微微凉的小风,稍稍让我凉快了一些,但还是特别热。再加上刚才站了好半天,腿也很酸。霎那间,闷热和劳累像被施了魔法似地缠绕着我的全身,想甩也甩不开,让我的心情变得焦躁不安。我不断地告诉自己:要冷静,要坚持住啊!绝对不能放弃!可就是静不下来。突然一只充满了汗水的手握住了我的手,她坚定地注视着我:“坚持住,一定要坚持住啊,有我在呢!”我从她那坚定的眼神中得到了勇气,从她那充满汗水的手中得到了力量。是啊!不坚持如何取得胜利的果实,如何得奖。于是,我重新把谱子举到了胸前,和大家一起唱了起来。
很快,就到了比赛那天。我的心怦怦地跳个不停。紧张、激动、害怕……种种心情压在我的心头,使我的手心中都渗出了汗。旁边的同学看出了我的紧张,她紧紧地握住了我的手,坚定地对我说:“别怕,我们一定会成功的。”是啊!那么多天的“魔鬼训练”我们都忍耐了,今天怎能退缩呢?怎能轻易放弃呢?我注视着那灯光下充满力量的双眼。我暗暗地发誓,我一定要坚持到底,现在正是黎明前的那最难熬过去的黑夜,我相信那个梦想终会实现。
伴奏声响起,那强烈的灯光“打”在我们身上,就像那滚烫的开水泼洒在身上似的,让我非常难受。可我依然微笑着面对着台下的每一位观众和评委。汗水洒遍了我的全身,但我依然坚持着,因为我知道胜利就在前方。即使再苦再累,即使汗流浃背,即使全身酸痛,即使筋疲力尽,我从未放弃过,我一直坚持着!
当台下响起雷鸣般的掌声时,我知道我们成功了,我们通过不断地坚持和努力跨过了那道坎。
如今的我已经是个九年级的大孩子了,这份小小的奖状我依然保存得完好无损。这张纸虽然薄,但载满了同学们辛勤的付出,载满了我们的坚持不懈,更载满了这份珍贵的同学情。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