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生态系统 单元练习题(含答案)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2024)

文档属性

名称 5.1生态系统 单元练习题(含答案)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2024)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40.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9-07 21:00: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5.1生态系统练习题(含答案)
选择题
1.南方长沙地区的辣椒种植在“垄”上,而西北地区的辣椒种植在“沟”里。两种辣椒种植方式如图所示,你认为引起两地种植方式差异的主要非生物因素为(  )
水分 B. 阳光 C. 温度 D. 空气
2.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下列成语中,不能体现生物间关系的是(  )
A. 鸠占鹊巢 B. 螳螂捕蝉 C. 鹬蚌相争 D. 蜻蜓点水
3.胡杨是被称为“大漠英雄”的树种。它生命力极强,耐寒、耐热、耐碱、耐涝、耐干旱,能生长在高度盐渍化的土壤中。它在防风防沙以及改善气候和生态环境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体现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  )
A. 生物依赖环境 B. 环境影响生物
C. 生物破坏环境 D. 生物适应环境并影响环境
4.2024年4月25日,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神舟十八号实施国内首次在轨水生生态研究项目,以斑马鱼和金鱼藻为研究对象,在轨建立稳定运行的空间自循环水生生态系统。斑马鱼和金鱼藻在该生态系统中分别属于(  )
A. 消费者;生产者 B. 生产者;消费者
C. 分解者;消费者 D. 分解者;生产者
5.“稻蟹共作”指利用稻田养蟹。稻田为河蟹提供了栖息场所,河蟹取食稻田害虫,减轻稻田虫害,河蟹的粪便可以作为肥料利于水稻生长。下列有关“稻蟹共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
6.某生态系统中生活着大量的野牛、羚羊、狼等动物,植物以草本植物为主,几乎没有高大的树木。该生态系统最可能是(  )
A.森林生态系统 B.草原生态系统
C.海洋生态系统 D.湿地生态系统
7.生物圈是我们共同赖以生存的家园,它的范围为(  )
A.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的全部
B.大气圈和水圈的全部,岩石圈的上部
C.大气圈的底部,水圈和岩石圈的全部
D.大气圈底部、水圈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8.下列哪条食物链是正确的( )
A.草→兔子→狼→微生物 B.阳光→植物→鼠→鹰
C.植物→鼠→鹰 D.植物←鼠←鹰
9.下列实例中,不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A.树叶在秋冬季节纷纷飘落
B.过度放牧会使草场逐渐沙漠化
C.湿地中的芦苇能够净化水质
D.在沙漠地区植树造林能防风固沙
10.松花江如银色绸带,蜿蜒穿城过,冬日冰封静美,夏日波光粼粼,自然之韵,令人心旷神怡。下列可以作为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
A.松花江里的各种植物 B.松花江里的所有鱼
C.松花江里的水 D.整条松花江
11.种子的休眠有利于( )
A.保存营养 B.种子成熟
C.提高发芽率 D.适应环境
12.当某种有毒物质进入食物链:草一蝗虫→青蛙→蛇,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是( )
A.草 B.蝗虫 C.青蛙 D.蛇
13.下列谚语、俗语与所蕴含的生物学知识不相符的是( )
A.“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蕴含着生物具有遗传的特征
B.“大树底下好乘凉”蕴含着生物的生理活动会影响环境
C.“鱼儿离不开水”蕴含着生物的生存依赖于一定的环境
D.“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蕴含着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竞争关系
14.下列生态系统有“地球之肾”之称的是(  )
A.湿地生态系统 B.草原生态系统
C.农田生态系统 D.森林生态系统
15.下列生态环境中,人类起重要支配作用的是(  )
A.农田生态系统 B.城市生态系统
C.森林生态系统 D.淡水生态系统
16.在天然的草原生态系统中,狼由于某种疾病而大量死亡,在较长时间内鹿群数量变化相符合的曲线是(  )
A. B.
C. D.
17.夏季雨后,树林的地表会生长出大量蘑菇。蘑菇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是(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寄生者
18.利用微生物技术处理秸秆,畜禽粪便和垃圾等“农村三废”已经取得重要进展,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农作物、畜禽和微生物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B.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通常属于分解者
C.利用微生物技术处理秸秆隐含着一条食物链:农作物→细菌
D.越在食物链前端的生物,受到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越严重
19.某生物小组为了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准备了20只鼠妇,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下列对本实验方案的修改,正确的是( )
A.纸盒底部都铺上细湿土 B.纸盒上面全部用玻璃板盖住
C.纸盒上面全部用纸板盖住 D.20只鼠妇太多了,应改为4只
20.达州市生物实验小组学习了“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的探究实验后,进行了如下小结,其中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光对鼠妇的分布有影响吗?”
B.该实验中的变量是光,需给鼠妇提供干燥和潮湿两种环境
C.实验结束后,应该把鼠妇放回适合它们生存的自然环境中
D.实验中需每分钟统计一次两种环境中的鼠妇数目,统计10次,并计算全班各组第10次统计数的平均值
21.下列现象中,属于环境影响生物的是(  )
A.蚯蚓可以疏松土壤
B.枯叶蝶静止时好像一片枯叶
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D.马里亚纳海沟没有绿色植物
22.下列对曲线图的分析,错误的是(  )
A.甲图可用来表示从菜豆种子萌发到发育成幼苗过程中有机物含量的变化
B.乙图是人体呼吸时肺容积的变化曲线图,bc段肺内气压上升,膈顶上升
C.丙图表示人体消化酶活性随温度变化的情况,说明人在寒冷时消化食物的能力减弱
D.丁图是某生态系统中草、鼠、狐三种生物间的关系,A表示草、B表示鼠
23.在自然环境中,适者生存。下列实例属于生物适应环境的是(  )
A.草履虫能净化污水 B.高温少雨天气使农作物减产
C.树木扎根能防止水土流失 D.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刺状
24.谷雨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源于“雨生百谷”的涵义。此节气时,因降雨及时且雨量充足,田中新种植的作物以及新秧苗便能茁壮成长。这主要体现了( )
A.生物影响环境 B.环境影响生物
C.生物适应环境 D.环境适应生物
25.如图是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甲~己表示生态系统的三种生物成分,①~⑦表示某些生理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丁、戊、己和甲是消费者,丙是生产者
B.③表示光合作用,①②④⑦表示呼吸作用
C.丙→丁→乙是图中的一条食物链
D.碳元素在食物链中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
二、非选择题
26.稻田养殖是一种生态养殖模式。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某地大力推广稻田小龙虾养殖。如图为稻田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除图中所示组成成分外,该稻田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还应包括 。
(2)图中共有 条食物链,小龙虾和稻螟虫的关系是 。若稻田被有毒物质“汞”污染,图中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生物是 。
27.《生物多样性公约》强调人与自然应和谐共生,构建生命共同体。图为人与生态系统的部分关系图,①-⑥表示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

(1)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人属于 ;图中的食物链是: 。
(2)吸入的氧气经过[④]过程进入血液后,最先到达心脏的 ,最终在细胞中的 被利用。从上图可以看出,人体生命活动所产生的尿素和多余的无机盐可以通过 系统排出体外。   
28.各种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及其生活环境构成了不同的生态系统。图一表示某湿地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之间的关系,图二表示图一中某条食物链里四种生物在一段时间内的相对数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共有 条食物链。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除了图一所示部分外,还应包括 。
(2)若图二中的四种生物构成一条食物链,则甲对应图一中的生物是 。它在图一食物网中属于第 营养级。
(3)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沿食物链流动的特点是 ;在“草→昆虫→青蛙”这条食物链中,若青蛙增加1千焦能量,需要消耗草 千焦能量(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
29.影响鼠妇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有光 温度 土壤的潮湿程度等。下图中的甲 乙 丙是生物兴趣小组探究某非生物因素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所设计的装置。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如果要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在实验中你提出的问题是 ?
(2)作出假设后制订并实施计划:该实验中的变量是 。进行本实验时你应该选择上图中的哪一个实验装置? (填甲 乙或丙)。
(3)分析结果:若将10只鼠妇放入该实验装置的铁盘中央,重复进行5组实验,都经过10分钟后,及时统计鼠妇数量。该同学对上述实验重复了五次,结果如下表:
环境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明亮 0只 1只 2只 0只 2只
阴暗 10只 9只 8只 10只 8只
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准确,应对上述数据做出怎样的处理? 。
(4)该小组每次实验中用10只鼠妇而不是1只鼠妇的目的是 。
(5)表达和交流。通过实验你得出的结论是 。
(6)实验结束后应对鼠妇怎样处理? 。
答案
1-5ADDAD 6-10BDCAD 11-15DDDAB 16-20DCBAB 21-25DCDBC
26.(1) 分解者
(2) 5/五 捕食和竞争 青蛙
27.(1) 消费者 玉米→鸡→人
(2) 左心房 线粒体 泌尿
28.(1) 两/2 非生物成分
(2) 鹰 四
(3)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100
29、(1) 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吗
(2) 光照 甲
(3) 求平均值
(4) 避免出现偶然性,减小误差
(5) 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
(6) 放回适合它们生活的大自然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