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学设计
北京市右安门外国语学校
李瑞芝
课题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课型
新授课
教材分析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是京改版八年级
( http: / / www.21cnjy.com )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议论文。本文以创造性思维为论题,指出“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论述了关键是如何“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的道理。文章论证思路明晰,首先从客观上分析发挥创造性的可能性和必要性,然后从主观上论述了创造性的思维必需具备的要素,最后归纳总结发挥创造性的关键,体现了论证的思辩性。
学情分析
已知:初二上学期,学生已学习了12篇议论文,有政论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演讲词、杂文、随笔和一般性的议论文,对文体知识不再陌生。学习中他们了解了夹叙夹议的表达方式,用事实和道理论证的论证方式以及议论语言的严密性,能阅读浅显的议论文。学习困难:(1)、本文论证逻辑性强,以问题的形式来贯穿文章主体,学生在把握文章的写作思路上会有困难。(2)、学生会将文章的题目误解为中心论点,对作者的写作意图理解不到位。
教学目标
1、理清写作思路并把握作者的观点。2、理解创造性的思维必需的要素。3、获得启示:做一个有创造性思维的人。
教学重点
1、理解创造性思维的要素
2、把握作者观点
教学难点
理清思路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出示几幅心理图片和手部彩绘图,提问:你看到了什么?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这些图片引发我们怎样的思考呢?总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得出不同的答案。正如苏轼所说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也就是说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文章。作者是美国实业家罗迦·费·因格
学生看图回答交流
由直观形象的图画引发学生的思考:从不同的角度看,会得出不同的答案。
寻读课文理解题目
过渡词:这是一篇议论文,我
( http: / / www.21cnjy.com )们学过的议论
( http: / / www.21cnjy.com )文有的题目便是中心论点,如《人的高贵在于灵魂》;有的题目揭示了要论述的话题,如《怀疑与学问》。那么本文的题目是作者提出的中心论点吗? 听学生回答并点拨:文章只有1-3段与题目有关,先举数学图例得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道理,接着提出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人们固有的“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思维模式会阻碍人们的探索,要想寻求新的方法有赖于创造性的思维,从而引出要论述的话题。所以题目不是文章的中心论点,而是一个引子。
默读课文,找出文章哪几段与题目相照应。 独立思考回答。
引导学生关注议论文的题目,从题目入手理解文章。
速读课文理清思路
提问: 作者就“创造性的思维”谈了自己的看法,你能通过提取关键词句来弄清文章写了哪些内容吗? 老师示范:关键词句举例:(用屏幕出示)①、换句话说,由于看图形的角度不同,四种答案全都正确。其中“换句话说”所引出的内容既是对前面的解释又是结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②、因此,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其中“因此”,表示结论性的词语,又揭示了前面所提内容应是“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的原因。 分析:梳理思路难在对第九段的理解。
( http: / / www.21cnjy.com )引导学生理解两个问句的作用:第一问是承上提问;第二问是引出下文,其实还是就创造性的思维需要的要素进行道理分析,是对核心问题的深入探讨,而不是另起炉灶。 文章思路:首先,举例论证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并从正反两方面指出发挥创造性的可能性和必要性。然后,论证创造性思维所必需的要素最后,总结发挥创造性的关键
学生自读课文,划出关键词句,如表原因、结论、承接、转折的词语;过渡句等。 小组讨论交流并用“首先---然后----最后-----”来组织语言,梳理思路。
训练学生抓关键语句(尤其是过渡句)来进行跳读从而梳理文章脉络的能力,把握文段之间的逻辑关系。
细读课文文本探究
1、创造性的思维又有哪些必需的要素呢?这是作者的提问,你能从文中找到答案吗? 分析:第5段的中心句提到了“汲取知识”;第6段提到了“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于如何运用知识。”而创造性的思维有赖于“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有赖于“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作者侧重强调的是知识的活用而非积累。第10段是心理学家的调查结论,反映出“自信”对人的创造力的发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第11、12段指出发挥创造力还需留意细小的想法,关注灵感。第13段是对前文的总结,共总结了四点。四要素:1)坚信拥有创造力——自信2)汲取知识3)运用知识——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4)关注灵感 2、文章7、8两段举了约翰·古登贝尔克和罗兰·布歇内尔的例子,你能说出为什么吗? 分析:文章用约翰·古登贝尔克发明了印刷机和排
( http: / / www.21cnjy.com )版术和罗兰·布歇内尔发明了对战型的乒乓球游戏; 来论证发挥创造力的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但作者在叙述上没有详写发明的过程,而对两人如何萌生的发明创意采用直接引语的形式写的。这种叙事安排表明作者用两个例子侧重强调的是探求新事物,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总结:两人活用知识的形式不同,但都关注了细小的想法,都有探求新事物,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
细读5—13段,筛选信息,讨论交流。 细读7、8两段,比较两个例子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思考回答问题
了解文章主体内容,训练学生提炼概括信息的能力。 引导学生了解举例论证的作用,学会阅读议论文中的例子。
我来补充例子
除了文章提及的名人,在你的知识宝库里还有哪些人也是富有创造力的人,说说看。事例提示::牛顿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万有引力”说、哥白尼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日心说”、鲁班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发明锯子、曹冲称象、瓦特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看见壶水滚沸,发明了蒸汽机。
相互交流
通过补充论据来理解创造性思维所需要的要素
我来谈观点
提问:1、请用自己的话来概括作者要阐述的观点明确:人人都有创造力要做一个有创造性思维的人。
回顾课文内容,思考回答
明确作者的观点,训练学生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小试牛刀
给你四个图形:两个三角形,一个矩形,一条曲线,任意组成一幅图画,并起个名字,讲个故事。
学生画图,讲故事
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课后作业
选择一题思考:1、说说“回形针”的用途2、说说“塑料袋”的作用要求:体现自己的创造性
语言简明,150字左右。
学生写作交流
激发学生的创造兴趣
教后记
用图片导入直观形象,容易引
( http: / / www.21cnjy.com )发学生思考;在梳理文章思路时,引导学生抓过渡段、关联词、结论性的语句等关键词句来理解,有利于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在文段中找创造性的思维所需的要素时,学生能顺利找到三个要素,而对“自信”这一要素需要教师的点拨。学生对举例子的理解仅限于用来证明论点,而不会仔细去想为什么要举两个例子,从而寻找不同点和相同点。在提炼中心论点时,学生习惯从原文中找答案,而不会自己总结。
今后,教师应在课堂语言的锤炼上多下功夫,注意环节之间的衔接,并能很好地处理课堂预设与生成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