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习题课 弦长问题(课件 学案 练习)高中数学人教A版 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章 习题课 弦长问题(课件 学案 练习)高中数学人教A版 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A版(2019)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9-06 10:50:05

文档简介

习题课 弦长问题
学习目标 1.会利用弦长公式求直线被椭圆所截的弦长.2.掌握有关弦长的最值问题.
一、弦长问题
问题 当直线与椭圆相交时,如何求被截的弦长?
知识梳理
弦长公式:当直线y=kx+b(k≠0)与椭圆=1(a>b>0)的两交点为A(x1,y1),B(x2,y2)时,|AB|==            或|AB|=              .
例1 已知斜率为2的直线l经过椭圆=1的右焦点F1,与椭圆相交于A,B两点,求弦AB的长.
反思感悟 求解弦长时,如果交点坐标易求,可以先求出交点坐标,利用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进行求解;如果交点坐标不易求解,则可以直接利用弦长公式求解.
跟踪训练1 已知椭圆C:=1(a>b>0)的一个顶点为A(2,0),离心率为,直线y=k(x-1)与椭圆C交于不同的两点M,N.
(1)求椭圆C的方程;
(2)当△AMN的面积为时,求k的值.
二、与弦长有关的最值、范围问题
例2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Oxy中,椭圆C:=1(a>b>0)的离心率e=,且点P(2,1)在椭圆C上.
(1)求椭圆C的方程;
(2)斜率为-1的直线与椭圆C相交于A,B两点,求△AOB面积的最大值.
反思感悟 求与弦长有关的最值、范围问题的方法
(1)定义法:利用定义转化为几何问题处理.
(2)数形结合法:利用数与形的结合,挖掘几何特征,进而求解.
(3)函数法:探求函数模型,转化为函数的最值问题,借助函数的单调性、基本不等式等求解,注意椭圆的范围.
跟踪训练2 已知椭圆C:=1(a>b>0)的离心率e=,且椭圆C的长轴长为4.
(1)求椭圆C的方程;
(2)设直线l过点D,且与椭圆C相交于M,N两点,又点P是椭圆C的下顶点,当△PMN面积最大时,求直线l的方程.
1.知识清单:
(1)弦长问题.
(2)与弦长有关的最值、范围问题.
2. 方法归纳:数形结合.
3.常见误区:容易忽略直线斜率不存在的情况.
1.过椭圆=1(a>b>0)的焦点F(c,0)的弦中最短弦长是(  )
A. B.
C. D.
2.直线y=x+1被椭圆x2+4y2=8截得的弦长是(  )
A. B.
C. D.
3.已知椭圆C:=1,F为椭圆C的右焦点,过原点O且斜率不为0的直线l与椭圆C交于不同的两点P,Q,则△PQF的面积的最大值为(  )
A.1 B.2 C.2 D.
4.已知椭圆C:=1(a>b>0)的右焦点为F,左、右顶点为A,B,|FA|=3,|FB|=1,则直线y=x+被椭圆C截得的弦长为     .
答案精析
问题 当直线斜率存在时,设直线方程为y=kx+m(k≠0),椭圆方程为=1(a>b>0)或=1(a>b>0),直线与椭圆的两个交点为
A(x1,y1),B(x2,y2),
则|AB|=
所以|AB|=


或|AB|=

=.
其中,x1+x2,x1x2或y1+y2,y1y2的值可通过由直线方程与椭圆方程联立消去y(或x)后得到关于x(或y)的一元二次方程,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求得.
当直线斜率不存在时,可代入直接求得.
知识梳理
例1 解 因为直线l过椭圆=1的右焦点F1(1,0),
又直线斜率为2,所以直线l的方程为y=2(x-1),即2x-y-2=0.
方法一 解方程组
得交点A(0,-2),B
所以|AB|=

=.
方法二 设A(x1,y1),B(x2,y2),
由方程组
消去y得3x2-5x=0,
因为Δ=(-5)2=25>0,
则x1+x2=x1x2=0.
所以|AB|=



=.
方法三 设A(x1,y1),B(x2,y2),
由方程组
消去x得3y2+2y-8=0,
因为Δ=22-4×3×(-8)=100>0,
则y1+y2=-y1y2=-
所以|AB|=



=.
跟踪训练1 解 (1)由题意得
解得
所以椭圆C的方程为=1.
(2)由
得(1+2k2)x2-4k2x+2k2-4=0.
设点M,N的坐标分别为
(x1,y1),(x2,y2),
则x1+x2=x1x2=
所以|MN|=

=.
又点A(2,0)到直线y=k(x-1)的距离d=
所以△AMN的面积
S=|MN|·d=

得k=±1,满足Δ>0.
所以当△AMN的面积为时,
k=±1.
例2 解 (1)由题意得

∴椭圆C的方程为=1.
(2)设直线AB的方程为
y=-x+m,
联立
得3x2-4mx+2m2-6=0,
由Δ=(-4m)2-4×3(2m2-6)>0,得-3x1+x2=x1x2=
∴|AB|=|x1-x2|

原点到直线AB的距离d=.
∴S△OAB=××

≤·.
当且仅当m=±时,等号成立,
∴△AOB面积的最大值为.
跟踪训练2 解 (1)由题意得解得
则b2=a2-c2=1,
∴椭圆C的方程为+y2=1.
(2)由题意可知,直线斜率存在,P(0,-1),
设直线l:y=kx+
M(x1,y1),N(x2,y2),
联立
得(4k2+1)x2+4kx-3=0,
Δ=16k2+12(4k2+1)>0.
x1+x2=-
x1x2=
S△PMN=|PD||x1-x2|

=×
令=m(m≥),
则S△PMN=×

又∵y=m+在[+∞)单调递增,
∴当m=即
即k=0时,△PMN面积最大,
此时直线l:y=.
随堂演练
1.A [最短弦是过焦点F(c,0)且与焦点所在坐标轴垂直的弦.
将x=c代入=1,
得y=±故最短弦长是.]
2.A [将直线y=x+1代入
x2+4y2=8,
可得x2+4(x+1)2=8,
即5x2+8x-4=0,
∴x1=-2,x2=
∴y1=-1,y2=
∴直线y=x+1被椭圆x2+4y2=8截得的弦长为
.]
3.D [如图所示,
由于|OF|=c=1,
所以S△PQF=×|OF|×|yP-yQ|,
而等于椭圆的短轴长,
所以△PQF的面积的最大值为
×|OF|×2b=bc=.]
4.
解析 设椭圆的半焦距为c,
由|FA|=3,|FB|=1,
可得a+c=3,a-c=1,
解得a=2,c=1,
则b=
则椭圆的方程为=1,
联立直线方程y=x+和椭圆方程
3x2+4y2=12,可得7x2+4x-11=0,设截得的弦的端点的横坐标分别为x1,x2,则x1+x2=-x1x2=-
可得弦长为
·
=×.(共83张PPT)
习题课
弦长问题
第三章 圆锥曲线的方程
<<<
1.会利用弦长公式求直线被椭圆所截的弦长(重点).
2.掌握有关弦长的最值问题(难点).
学习目标
我们知道,当直线被圆所截时,求弦长有两种方法:一是代数法求弦长,二是几何法求弦长,当直线被椭圆所截时,弦长如何求呢?
导 语
一、弦长问题
二、与弦长有关的最值、范围问题
课时对点练
随堂演练
内容索引
弦长问题

当直线与椭圆相交时,如何求被截的弦长?
问题
提示 当直线斜率存在时,设直线方程为y=kx+m(k≠0),椭圆方程为+ =1(a>b>0)或+=1(a>b>0),直线与椭圆的两个交点为A(x1,y1),
B(x2,y2),
则|AB|=,
所以|AB|=
=
=,
或|AB|=
=
=.
其中,x1+x2,x1x2或y1+y2,y1y2的值可通过由直线方程与椭圆方程联立消去y(或x)后得到关于x(或y)的一元二次方程,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求得.
当直线斜率不存在时,可代入直接求得.
弦长公式:当直线y=kx+b(k≠0)与椭圆+=1(a>b>0)的两交点为
A(x1,y1),B(x2,y2)时,|A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AB|= .
(1)利用公式计算直线被椭圆截得的弦长是在方程有解的情况下进行的,不要忽略判别式.
(2)不确定直线有没有斜率时,要分类讨论.
注 意 点
<<<
 已知斜率为2的直线l经过椭圆+=1的右焦点F1,与椭圆相交于A,B两点,求弦AB的长.
例 1
因为直线l过椭圆+=1的右焦点F1(1,0),
又直线斜率为2,所以直线l的方程为y=2(x-1),即2x-y-2=0.
方法一 解方程组
得交点A(0,-2),B,
所以|AB|====.

方法二 设A(x1,y1),B(x2,y2),
由方程组
消去y得3x2-5x=0,因为Δ=(-5)2=25>0,
则x1+x2=,x1x2=0.
所以|AB|==
===.

方法三 设A(x1,y1),B(x2,y2),由方程组
消去x得3y2+2y-8=0,
因为Δ=22-4×3×(-8)=100>0,
则y1+y2=-,y1y2=-,
所以|AB|==
===.

求解弦长时,如果交点坐标易求,可以先求出交点坐标,利用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进行求解;如果交点坐标不易求解,则可以直接利用弦长公式求解.




已知椭圆C:+=1(a>b>0)的一个顶点为A(2,0),离心率为,直线y=k(x-1)与椭圆C交于不同的两点M,N.
(1)求椭圆C的方程;
跟踪训练 1
由题意得
所以椭圆C的方程为+=1.

(2)当△AMN的面积为时,求k的值.
由得(1+2k2)x2-4k2x+2k2-4=0.
设点M,N的坐标分别为(x1,y1),(x2,y2),
则x1+x2=,x1x2=,
所以|MN|==
=.
又点A(2,0)到直线y=k(x-1)的距离d=,

所以△AMN的面积S=|MN|·d=,
由=,
得k=±1,
满足Δ>0.
所以当△AMN的面积为时,
k=±1.


与弦长有关的最值、范围问题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Oxy中,椭圆C:+=1(a>b>0)的离心率e=,且点P(2,1)在椭圆C上.
(1)求椭圆C的方程;
例 2
由题意得∴
∴椭圆C的方程为+=1.

(2)斜率为-1的直线与椭圆C相交于A,B两点,求△AOB面积的最大值.
设直线AB的方程为y=-x+m,
联立
得3x2-4mx+2m2-6=0,
由Δ=(-4m)2-4×3(2m2-6)>0,得-3x1+x2=,x1x2=,
∴|AB|=|x1-x2|=,
原点到直线AB的距离d=.

∴S△OAB=××
=≤·=.
当且仅当m=±时,等号成立,
∴△AOB面积的最大值为.

求与弦长有关的最值、范围问题的方法
(1)定义法:利用定义转化为几何问题处理.
(2)数形结合法:利用数与形的结合,挖掘几何特征,进而求解.
(3)函数法:探求函数模型,转化为函数的最值问题,借助函数的单调性、基本不等式等求解,注意椭圆的范围.




已知椭圆C:+=1(a>b>0)的离心率e=,且椭圆C的长轴长为4.
(1)求椭圆C的方程;
跟踪训练 2
由题意得
则b2=a2-c2=1,
∴椭圆C的方程为+y2=1.

(2)设直线l过点D,且与椭圆C相交于M,N两点,又点P是椭圆C的下顶点,当△PMN面积最大时,求直线l的方程.
由题意可知,直线斜率存在,P(0,-1),
设直线l:y=kx+,
M(x1,y1),N(x2,y2),
联立
得(4k2+1)x2+4kx-3=0,Δ=16k2+12(4k2+1)>0.
x1+x2=-,x1x2=,

S△PMN=|PD||x1-x2|==×,
令=m(m≥),
则S△PMN=×===,
又∵y=m+,+∞)单调递增,
∴当m==,
即k=0时,△PMN面积最大,
此时直线l:y=.

1.知识清单:
(1)弦长问题.
(2)与弦长有关的最值、范围问题.
2. 方法归纳:数形结合.
3.常见误区:容易忽略直线斜率不存在的情况.
随堂演练

1
2
3
4
1.过椭圆+=1(a>b>0)的焦点F(c,0)的弦中最短弦长是
A. B. C. D.

最短弦是过焦点F(c,0)且与焦点所在坐标轴垂直的弦.
将x=c代入+=1,得y=±,
故最短弦长是.
解析
1
2
3
4
2.直线y=x+1被椭圆x2+4y2=8截得的弦长是
A. B. C. D.

将直线y=x+1代入x2+4y2=8,
可得x2+4(x+1)2=8,即5x2+8x-4=0,
∴x1=-2,x2=,∴y1=-1,y2=,
∴直线y=x+1被椭圆x2+4y2=8截得的弦长为=.
解析
1
2
3
4
3.已知椭圆C:+=1,F为椭圆C的右焦点,过原点O且斜率不为0的直线l与椭圆C交于不同的两点P,Q,则△PQF的面积的最大值为
A.1 B.2 C.2 D.

如图所示,由于|OF|=c=1,
所以S△PQF=×|OF|×|yP-yQ|,
而等于椭圆的短轴长,
所以△PQF的面积的最大值为×|OF|×2b=bc=.
解析
1
2
3
4
4.已知椭圆C:+=1(a>b>0)的右焦点为F,左、右顶点为A,B,|FA|=3,|FB|=1,则直线y=x+被椭圆C截得的弦长为    .
1
2
3
4
设椭圆的半焦距为c,
由|FA|=3,|FB|=1,
可得a+c=3,a-c=1,
解得a=2,c=1,
则b===,
则椭圆的方程为+=1,
联立直线方程y=x+和椭圆方程3x2+4y2=12,
解析
1
2
3
4
可得7x2+4x-11=0,
设截得的弦的端点的横坐标分别为x1,x2,
则x1+x2=-,x1x2=-,
可得弦长为·
=×=.
解析
课时对点练

对一对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题号 1 2 3 4 5 6 9
答案 B B C B BC 12 A
题号 10 11 12 答案 B A
7.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设A(-c,y)在椭圆C上,
则=1,解得y=±,
所以解得
所以椭圆C的方程为=1.
7.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设|PF1|=m,|PF2|=n,
则m+n=2a=4,
由余弦定理得(2c)2=m2+n2-2mncos ,
即m2+n2-mn=(m+n)2-3mn=32-3mn=16,
则mn=,
所以mnsin ××.
8.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依题意2b=2,b=.
×|F1F2|×|yP|=c×|yP|,
当|yP|最大,即P是椭圆的上、下顶点时,△PF1F2的面积取得最大值,
为c×b=,
所以c=1,a==2,
所以椭圆C的标准方程为=1.
8.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由(1)得B1(0,),F2(1,0),=-,
由于MN⊥B1F2,所以直线MN的斜率为,
所以直线MN的方程为y=(x-1),
方法一 由消去y并化简得13x2-8x-32=0,
Δ=64+4×13×32=1 728>0,
8.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设M(x1,y1),N(x2,y2),则x1+x2=,x1x2=-,
所以|MN|=×
=×,F1(-1,0)到直线y=(x-1),
即x-y-1=0的距离d==1,
所以△F1MN的面积为×d×|MN|=.
8.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方法二 由
消去x得13y2+6y-9=0,
Δ=36×3+4×13×9=576>0,
设M(x1,y1),N(x2,y2),
则y1+y2=-,y1y2=-,
8.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所以|y1-y2|=,
又|F1F2|=2,故△F1MN的面积为|F1F2|·|y1-y2|=×2×.
基础巩固
1.一条过原点的直线与椭圆+=1(a>b>0)的一个交点为(,),则它被椭圆截得的弦长等于
A.3 B.6
C.2 D.2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设直线与椭圆相交的两点为A,B,
根据对称性可知A,B两点关于原点O对称,
即|OA|=|OB|,
不妨令|OA|==3,
所以|AB|=|OA|+|OB|=3+3=6.
解析
2.过椭圆x2+2y2=4的左焦点作倾斜角为的弦AB,则弦AB的长为
A. B.
C. D.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易求直线AB的方程为y=(x+).

消去y并整理,得7x2+12x+8=0.
Δ=-4×7×8=64>0,
设A(x1,y1),B(x2,y2),
则x1+x2=-,x1x2=.
解析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由弦长公式,得|AB|=·|x1-x2|
=2×=.
解析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3.已知椭圆C:+=1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1,F2,过F2且斜率为1的直线l交椭圆C于A,B两点,则△F1AB的面积为
A. B.
C. D.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由题意知直线AB的方程为y=x-1,
联立椭圆方程+=1,整理可得7x2-8x-8=0,
设A(x1,y1),B(x2,y2),
则x1+x2=,x1x2=-.
故|AB|=·=.
又点F1(-1,0),点F1到直线AB的距离d=,
故=×|AB|×d=.
解析
4.斜率为1的直线l与椭圆+y2=1相交于A,B两点,则|AB|的最大值为
A. B.
C. D.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设A,B两点的坐标分别为(x1,y1),(x2,y2),直线l的方程为y=x+m,

消去y得5x2+8mx+4(m2-1)=0,
由Δ=(8m)2-4×5×4(m2-1)=80-16m2>0,得0≤m2<5.
则x1+x2=-,x1x2=.
解析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AB|=|x1-x2|


=·,
∴当m=0时,|AB|取得最大值.
解析
5.(多选)已知椭圆C:+=1(a>b>0)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1,F2,O为坐标原点,直线y=x-过F2交C于A,B两点,若△AF1B的周长为8,则
A.椭圆的焦距为 B.椭圆方程为+y2=1
C.|AB|= D.S△OAB=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因为△AF1B的周长为8,所以4a=8,得a=2,因为y=x-过右焦点F2,所以c=,所以b2=a2-c2=4-3=1,所以椭圆的焦距为2,故A错误;
所以椭圆方程为+y2=1,故B正确;
设A(x1,y1),B(x2y2),由
得5x2-8x+8=0,解得x1+x2=,x1x2=,
解析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AB|==
=
==,故C正确;
原点到直线y=x-的距离d==,
所以S△OAB=d·|AB|=××=,故D错误.
解析
6.直线y=x+2交椭圆+=1于A,B两点,若|AB|=3,则m的值为  .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2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方法一 由椭圆+=1,
得上顶点为(0,2),而直线y=x+2也过(0,2),
所以A(0,2)为直线与椭圆的一个交点,
设B(xB,yB),则|AB|==|xB-xA|=|xB|=3,
解得xB=±3,
所以B(-3,-1)或B(3,5)(舍去),
把B(-3,-1)代入椭圆方程得+=1,故m=12.
解析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方法二 由
得(4+m)x2+4mx=0,所以xA=0,xB=,
又|AB|=
=|xB-xA|=|xB|,
所以=3,
因为m>0,所以=3,故m=12.
解析
7.已知椭圆C:+=1(a>b>0)的离心率为,左、右焦点分别为F1,F2,过F1且垂直于x轴的直线被椭圆C所截得的弦长为2.
(1)求椭圆C的方程;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设A(-c,y)在椭圆C上,
则+=1,解得y=±,
所以
所以椭圆C的方程为+=1.

(2)设点P在椭圆上,且∠F1PF2=,求△F1PF2的面积.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设|PF1|=m,|PF2|=n,
则m+n=2a=4,
由余弦定理得(2c)2=m2+n2-2mncos ,
即m2+n2-mn=(m+n)2-3mn=32-3mn=16,则mn=,
所以=mnsin =××=.

8.设椭圆C:+=1(a>b>0)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1,F2,上、下顶点分别为B1,B2,短轴长为2,P为椭圆C上一点,△PF1F2面积的最大值为.
(1)求椭圆C的标准方程;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依题意2b=2,b=.
=×|F1F2|×|yP|
=c×|yP|,
当|yP|最大,即P是椭圆的上、下顶点时,
△PF1F2的面积取得最大值,为c×b=,
所以c=1,a==2,
所以椭圆C的标准方程为+=1.

(2)过点F2的直线与C交于不同的两点M,N,若MN⊥B1F2,试求△F1MN的面积.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由(1)得B1(0,),F2(1,0),==-,
由于MN⊥B1F2,所以直线MN的斜率为,
所以直线MN的方程为y=(x-1),
方法一 由消去y并化简得
13x2-8x-32=0,Δ=64+4×13×32=1 728>0,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设M(x1,y1),N(x2,y2),
则x1+x2=,x1x2=-,
所以|MN|=×=×=,
F1(-1,0)到直线y=(x-1),
即x-y-1=0的距离d==1,
所以△F1MN的面积为×d×|MN|=.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方法二 由
消去x得13y2+6y-9=0,Δ=36×3+4×13×9=576>0,
设M(x1,y1),N(x2,y2),
则y1+y2=-,y1y2=-,
所以|y1-y2|==,
又|F1F2|=2,故△F1MN的面积为|F1F2|·|y1-y2|=×2×=.

9.已知F1,F2分别为椭圆+=1(a>b>0)的左、右焦点,|F1F2|=2,过椭圆左焦点且斜率为的直线交椭圆于A,B两点,若=4,则|AB|等于
A.8 B.6
C.5 D.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综合运用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4,c=1,
∴×2c×|yA-yB|=4,
∴|yA-yB|=4.
∵直线过椭圆左焦点且斜率为,
∴|AB|=|yA-yB|=8.
解析
10.直线y=kx-1被椭圆C:+y2=1截得的最大弦长为
A.3 B.
C.2 D.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联立直线y=kx-1和椭圆+y2=1,
可得(1+5k2)x2-10kx=0,
解得x=0或x=,
则弦长l=·,
令1+5k2=t(t≥1),
则l==2=2,
解析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当t=,
即k=±时,
l取得最大值2×=.
解析
11.已知直线y=2x+m与椭圆C:+y2=1相交于A,B两点,O为坐标原点,当△AOB的面积取得最大值时,|AB|等于
A. B.
C. D.

能力提升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由得21x2+20mx+5m2-5=0,
设A(x1,y1),B(x2,y2),则x1+x2=-,x1x2=,|AB|=·
==.
又O到直线AB的距离d=,
解析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则△AOB的面积S=d·|AB|=≤=,
当且仅当m2=21-m2,
即m2=时,
△AOB的面积取得最大值,
此时|AB|==.
解析
12.如图,某市有相交于点O的一条东西走向的公路l与一条南北走向的公路m,有一商城A的部分边界是椭圆的四分之一,这两条公路为椭圆的对称轴,椭圆的长半轴长为2,短半轴长为1(单位:千米).根据市民建议,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欲新建一条公路PQ,点P,Q分别在公路l,m上,且要求PQ与椭圆形商城A相切,当公路PQ最短时,OQ的长为  千米.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由题意设PQ的方程为y=kx+b,
由图易得b>1,->2,
联立
可得x2+2kbx+b2-1=0,
则Δ=(2kb)2-4(b2-1)=0,
即k2=(b2-1).
解析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P,Q(0,b),
∴|PQ|2=+b2=+b2=+b2
=4++b2=5++(b2-1)≥5+2=9,
当且仅当b2-1=,
即b=时取等号,即|OQ|=.
解析
第三章 圆锥曲线的方程
<<<作业34 弦长问题
分值:80分
单选题每小题5分,共35分;多选题每小题6分,共6分
1.一条过原点的直线与椭圆=1(a>b>0)的一个交点为(,),则它被椭圆截得的弦长等于
A.3 B.6
C.2 D.2
2.过椭圆x2+2y2=4的左焦点作倾斜角为的弦AB,则弦AB的长为
A. B. C. D.
3.已知椭圆C:=1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1,F2,过F2且斜率为1的直线l交椭圆C于A,B两点,则△F1AB的面积为
A. B.
C. D.
4.斜率为1的直线l与椭圆+y2=1相交于A,B两点,则|AB|的最大值为
A. B.
C. D.
5.(多选)已知椭圆C:=1(a>b>0)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1,F2,O为坐标原点,直线y=x-过F2交C于A,B两点,若△AF1B的周长为8,则
A.椭圆的焦距为
B.椭圆方程为+y2=1
C.|AB|=
D.S△OAB=
6.直线y=x+2交椭圆=1于A,B两点,若|AB|=3,则m的值为    .
7.(14分)已知椭圆C:=1(a>b>0)的离心率为,左、右焦点分别为F1,F2,过F1且垂直于x轴的直线被椭圆C所截得的弦长为2.
(1)求椭圆C的方程;(6分)
(2)设点P在椭圆上,且∠F1PF2=,求△F1PF2的面积.(8分)
8.(15分)设椭圆C:=1(a>b>0)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1,F2,上、下顶点分别为B1,B2,短轴长为2,P为椭圆C上一点,△PF1F2面积的最大值为.
(1)求椭圆C的标准方程;(6分)
(2)过点F2的直线与C交于不同的两点M,N,若MN⊥B1F2,试求△F1MN的面积.(9分)
9.已知F1,F2分别为椭圆=1(a>b>0)的左、右焦点,|F1F2|=2,过椭圆左焦点且斜率为的直线交椭圆于A,B两点,若=4,则|AB|等于
A.8 B.6
C.5 D.
10.直线y=kx-1被椭圆C:+y2=1截得的最大弦长为
A.3 B.
C.2 D.
11.已知直线y=2x+m与椭圆C:+y2=1相交于A,B两点,O为坐标原点,当△AOB的面积取得最大值时,|AB|等于
A. B.
C. D.
12. 如图,某市有相交于点O的一条东西走向的公路l与一条南北走向的公路m,有一商城A的部分边界是椭圆的四分之一,这两条公路为椭圆的对称轴,椭圆的长半轴长为2,短半轴长为1(单位:千米).根据市民建议,欲新建一条公路PQ,点P,Q分别在公路l,m上,且要求PQ与椭圆形商城A相切,当公路PQ最短时,OQ的长为      千米.
答案精析
1.B [设直线与椭圆相交的两点为A,B,根据对称性可知A,B两点关于原点O对称,即|OA|=|OB|,
不妨令|OA|==3,
所以|AB|=|OA|+|OB|=3+3=6.]
2.B [易求直线AB的方程为
y=(x+).

消去y并整理,得
7x2+12x+8=0.
Δ=-4×7×8=64>0,
设A(x1,y1),B(x2,y2),
则x1+x2=-,x1x2=.
由弦长公式,得
|AB|=·|x1-x2|
=2×.]
3.C [由题意知直线AB的方程为
y=x-1,
联立椭圆方程=1,
整理可得7x2-8x-8=0,
设A(x1,y1),B(x2,y2),
则x1+x2=,x1x2=-.
故|AB|=·.
又点F1(-1,0),
点F1到直线AB的距离d=,
故×|AB|×d=.]
4.B [设A,B两点的坐标分别为
(x1,y1),(x2,y2),
直线l的方程为y=x+m,

消去y得5x2+8mx+4(m2-1)=0,
由Δ=(8m)2-4×5×4(m2-1)=80-16m2>0,得0≤m2<5.
则x1+x2=-,
x1x2=.
∴|AB|=|x1-x2|
=·
=·
=·,
∴当m=0时,|AB|取得最大值.]
5.BC [因为△AF1B的周长为8,所以4a=8,得a=2,因为y=x-过右焦点F2,所以c=,
所以b2=a2-c2=4-3=1,
所以椭圆的焦距为2,故A错误;
所以椭圆方程为+y2=1,故B正确;
设A(x1,y1),B(x2y2),

得5x2-8x+8=0,
解得x1+x2=,x1x2=,
|AB|=


=,
故C正确;
原点到直线y=x-的距离
d=,
所以S△OAB=d·|AB|=××,故D错误.]
6.12
解析 方法一 由椭圆=1,
得上顶点为(0,2),而直线y=x+2也过(0,2),所以A(0,2)为直线与椭圆的一个交点,设B(xB,yB),
则|AB|=
=|xB-xA|=|xB|=3,
解得xB=±3,
所以B(-3,-1)或B(3,5)(舍去),
把B(-3,-1)代入椭圆方程得
=1,故m=12.
方法二 由
得(4+m)x2+4mx=0,
所以xA=0,xB=,
又|AB|=
=|xB-xA|=|xB|,
所以=3,
因为m>0,所以=3,故m=12.
7.解 (1)设A(-c,y)在椭圆C上,
则=1,解得y=±,
所以解得
所以椭圆C的方程为=1.
(2)设|PF1|=m,|PF2|=n,
则m+n=2a=4,
由余弦定理得
(2c)2=m2+n2-2mncos,
即m2+n2-mn=(m+n)2-3mn
=32-3mn=16,
则mn=,
所以mnsin××.
8.解 (1)依题意2b=2,b=.
×|F1F2|×|yP|
=c×|yP|,
当|yP|最大,即P是椭圆的上、下顶点时,△PF1F2的面积取得最大值,
为c×b=,
所以c=1,a==2,
所以椭圆C的标准方程为
=1.
(2)由(1)得B1(0,),F2(1,0),
=-,
由于MN⊥B1F2,
所以直线MN的斜率为,
所以直线MN的方程为
y=(x-1),
方法一 由
消去y并化简得
13x2-8x-32=0,
Δ=64+4×13×32=1 728>0,
设M(x1,y1),N(x2,y2),
则x1+x2=,x1x2=-,
所以|MN|=×
=×,
F1(-1,0)到直线y=(x-1),
即x-y-1=0的距离
d==1,
所以△F1MN的面积为
×d×|MN|=.
方法二 由
消去x得13y2+6y-9=0,
Δ=36×3+4×13×9=576>0,
设M(x1,y1),N(x2,y2),
则y1+y2=-,y1y2=-,
所以|y1-y2|=

又|F1F2|=2,故△F1MN的面积为|F1F2|·|y1-y2|=×2×.
9.A [∵=4,c=1,
∴×2c×|yA-yB|=4,
∴|yA-yB|=4.
∵直线过椭圆左焦点且斜率为,
∴|AB|=|yA-yB|=8.]
10.B [联立直线y=kx-1和椭圆
+y2=1,
可得(1+5k2)x2-10kx=0,
解得x=0或x=,
则弦长l=·,
令1+5k2=t(t≥1),
则l=
=2
=2,
当t=,即k=±时,
l取得最大值2×.]
11.A [由
得21x2+20mx+5m2-5=0,
设A(x1,y1),B(x2,y2),
则x1+x2=-,
x1x2=,
|AB|=·
=.
又O到直线AB的距离d=,
则△AOB的面积
S=d·|AB|=
≤,
当且仅当m2=21-m2,
即m2=时,
△AOB的面积取得最大值,
此时|AB|=.]
12.
解析 由题意设PQ的方程为
y=kx+b,
由图易得b>1,->2,
联立
可得x2+2kbx+b2-1=0,
则Δ=(2kb)2-4(b2-1)=0,
即k2=(b2-1).
∵P,Q(0,b),
∴|PQ|2=+b2=+b2=+b2=4++b2
=5++(b2-1)
≥5+2=9,
当且仅当b2-1=,
即b=时取等号,即|O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