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历史
高中道德与法治(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生物
高中音乐
高中美术
高中体育
高中信息技术
高中通用技术
资源详情
高中数学
人教A版(2019)
选择性必修 第一册
第三章 圆锥曲线的方程
本章复习与测试
第三章 习题课 圆锥曲线的离心率(课件 学案 练习)高中数学人教A版 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章 习题课 圆锥曲线的离心率(课件 学案 练习)高中数学人教A版 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A版(2019)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9-06 10:50:53
点击下载
文档简介
习题课 圆锥曲线的离心率
学习目标 1.掌握圆锥曲线的离心率的求法.2.会求圆锥曲线的离心率的最值及范围问题.
一、直接法
例1 已知椭圆C:=1(a>)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1,F2,经过点F1的直线与椭圆C相交于A,B两点,若△ABF2的周长为16,则椭圆C的离心率为( )
A. B.
C. D.
反思感悟 根据已知条件求出a和c的值,代入e=,即可求出离心率.
跟踪训练1 已知F为双曲线C:=1(a>0,b>0)的右焦点,l为双曲线的一条渐近线,F到直线l的距离为,过F且垂直于x轴的直线交双曲线C于A,B两点,若|AB|=10,则C的离心率为( )
A.2 B. C.4 D.6
二、齐次式法
根据题设条件,借助a,b,c之间的关系,构造出a,c的齐次式(方程或不等式),进而得到关于e的方程或不等式,得出离心率e的值或范围,我们在解题时,经常从以下几个角度构造齐次式.
角度1 利用圆锥曲线的定义
例2 已知椭圆C的左焦点为F,右顶点为A,上顶点为B,若△ABF为等腰三角形,则C的离心率为( )
A. B.
C. D.
反思感悟 根据椭圆或双曲线的定义,求出a,c或列出关于a,c的等式,得到关于e的方程,进而求出e.
跟踪训练2 设F1,F2分别为双曲线=1(a>0,b>0)的左、右焦点,双曲线上存在一点P,使得|PF1|+|PF2|=3b,|PF1|·|PF2|=ab,则该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
角度2 利用正余弦定理
例3 设F1,F2为双曲线C:=1(a>0,b>0)的左、右焦点,过左焦点F1的直线l与C在第一象限相交于一点P,若|F1P|=|F1F2|,且直线l倾斜角的余弦值为,则C的离心率为 .
反思感悟 如果已知条件中涉及三角形中的一些角度和长度的信息,可以借助正、余弦定理来得到a,c的齐次式.
跟踪训练3 过椭圆=1(a>b>0)的左、右焦点F1,F2作倾斜角分别为30°和60°的两条直线l1,l2.若两条直线的交点P恰好在椭圆上,则椭圆的离心率为( )
A. B.-1
C. D.
角度3 利用图形的几何性质
例4 已知双曲线C:=1(a>0,b>0)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1,F2,过F2的直线与双曲线的右支交于A,B两点,若△ABF1的周长为10a,则双曲线离心率的取值范围为( )
A. B.
C. D.
反思感悟 解析几何的本质是几何,将数量关系转化为几何关系,根据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求离心率的值或范围.
跟踪训练4 已知双曲线=1(b>a>0)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1,F2,过F1的直线l交双曲线于A,B两点,A,B分别位于第一、二象限,△ABF2为等边三角形,则双曲线的离心率e等于( )
A. B.5
C. D.7
1.知识清单:
(1)圆锥曲线的离心率的求法.
(2)圆锥曲线的离心率的范围问题.
2.方法归纳:直接法和齐次式法.
3.常见误区:忽略离心率的范围导致出错.
1.设双曲线=1(a>0)的两焦点之间的距离为10,则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
A. B.
C. D.
2.已知圆C:x2+y2-6x+5=0与中心在原点、焦点在x轴上的双曲线D的一条渐近线相切,则双曲线D的离心率为( )
A. B.
C. D.
3.已知椭圆=1(a>b>0)的一条弦所在的直线方程是x-y+5=0,弦的中点坐标是M(-4,1),则椭圆的离心率是( )
A. B.
C. D.
4.已知椭圆C:=1(a>b>0)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1,F2,焦距为2c,P是椭圆C上一点(不在坐标轴上),Q是∠F1PF2的角平分线与x轴的交点,若|QF2|=2|OQ|,则椭圆离心率的取值范围是 .
答案精析
例1 A [由题可知4a=16,即a=4,
c=
所以椭圆C的离心率
e=.]
跟踪训练1 B [双曲线的一条渐近线方程为bx-ay=0,
所以焦点F(c,0)到渐近线
bx-ay=0的距离为
=b=.
由=1,
令x=c,得=1,
则y2=5=5×所以y=±
所以|AB|==10,a=1,
所以c=
所以e=.]
例2 B [不妨设椭圆的长轴长、短轴长、焦距分别为2a,2b,2c(a>b>0,c>0),则a2=b2+c2,
且根据椭圆的性质易知F(-c,0),
A(a,0),B(0,b),
所以|AB|=
|AF|=a+c,|BF|=a,
则|AB|>|BF|,|AF|>|BF|,
显然若△ABF为等腰三角形,则只能有|AB|=|AF|,即a2+b2=(a+c)2
a2-2ac-2c2=0,
等式两边同时除以a2可得
1-2e-2e2=0,
即2e2+2e-1=0,
因为0
跟踪训练2
解析 不妨设P为双曲线右支上一点,|PF1|=r1,|PF2|=r2.
根据双曲线的定义,
得r1-r2=2a,
又r1+r2=3b,
故r1=r2=.
又r1·r2=ab,
所以·ab,
解得(负值舍去),
故e=
=.
例3 2
解析 设直线l的倾斜角为α,
则cos α=由P在第一象限内,
且|F1P|=|F1F2|,
则|F1P|=|F1F2|=2c,
∴|F2P|=2c-2a,
由余弦定理可得
cos∠PF1F2=cos α
=
整理得3c2-8ac+4a2=0,
则3e2-8e+4=0,
解得e=2或e=(舍去).
跟踪训练3 C [由题意知,在△PF1F2中,∠F1PF2=30°,
由正弦定理可得
=
所以
=
所以该椭圆的离心率
e=
=
=
=.]
例4 D [根据双曲线的定义知,△ABF1的周长为4a+2|AB|,
当AB过焦点F2且与x轴垂直时,|AB|=
即|AB|的最小值为
故|AB|≥
所以4a+2|AB|≥4a+
而△ABF1的周长为10a,
所以4a+≤10a,即2b2≤3a2,
所以2(c2-a2)≤3a2,
解得e≤又e>1,
所以双曲线离心率的取值范围是.]
跟踪训练4 C [由题意知|AF2|=|AB|=|BF2|,
|AF1|-|AF2|=2a,
即|AB|+|BF1|-|AF2|=2a,
则|BF1|=2a,
又|BF2|-|BF1|=2a,
所以|BF2|=4a,
取AB的中点D,连接DF2,
由△ABF2为等边三角形,
得DF2⊥AB,
且|BD|=2a,所以|DF2|=2a,
|DF1|=|BD|+|BF1|=2a+2a=4a,
因为△F1DF2为直角三角形,所以|F1F2|2=|DF1|2+|DF2|2,
则(2c)2=(4a)2+(2a)2,
所以e=.]
随堂演练
1.C [因为双曲线=1(a>0)的两焦点之间的距离为10,
所以2c=10,c=5,
所以a2=c2-9=16,所以a=4.
所以离心率e=.]
2.C [圆C:(x-3)2+y2=4的圆心C(3,0),半径r=2,
设双曲线D的方程为
=1(a>0,b>0),
则其渐近线方程为bx±ay=0,
于是=2,即
因此双曲线D的离心率
e=.]
3.C [设直线与椭圆交点为A(x1,y1),B(x2,y2),分别代入椭圆方程,由点差法可知yM=-xM,
代入M(-4,1),
解得e=.]
4.
解析 ∵|QF2|=2|OQ|,
∴|QF2|=c,|QF1|=c.
∵PQ是∠F1PF2的角平分线,
∴=2,
则|PF1|=2|PF2|,
∴|PF1|+|PF2|=3|PF2|=2a,
解得|PF2|=.
由a-c<
可得e=>.又0
∴椭圆离心率的取值范围是.(共78张PPT)
习题课
圆锥曲线的离心率
第三章 圆锥曲线的方程
<<<
1.掌握圆锥曲线的离心率的求法(重点).
2.会求圆锥曲线的离心率的最值及范围问题(难点).
学习目标
一、直接法
二、齐次式法
课时对点练
随堂演练
内容索引
直接法
一
已知椭圆C:+=1(a>)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1,F2,经过点F1的直线与椭圆C相交于A,B两点,若△ABF2的周长为16,则椭圆C的离心率为
A. B. C. D.
√
例 1
由题可知4a=16,即a=4,
c==,
所以椭圆C的离心率e==.
解析
根据已知条件求出a和c的值,代入e=,即可求出离心率.
反
思
感
悟
已知F为双曲线C:-=1(a>0,b>0)的右焦点,l为双曲线的一条渐近线,F到直线l的距离为,过F且垂直于x轴的直线交双曲线C于A,B两点,若|AB|=10,则C的离心率为
A.2 B. C.4 D.6
跟踪训练 1
√
双曲线的一条渐近线方程为bx-ay=0,
所以焦点F(c,0)到渐近线bx-ay=0的距离为==b=.
由-=1,令x=c,得-=1,
则y2=5=5×==,
所以y=±,
所以|AB|==10,a=1,
所以c==,所以e==.
解析
二
齐次式法
根据题设条件,借助a,b,c之间的关系,构造出a,c的齐次式(方程或不等式),进而得到关于e的方程或不等式,得出离心率e的值或范围,我们在解题时,经常从以下几个角度构造齐次式.
已知椭圆C的左焦点为F,右顶点为A,上顶点为B,若△ABF为等腰三角形,则C的离心率为
A. B.
C. D.
例 2
角度1 利用圆锥曲线的定义
√
不妨设椭圆的长轴长、短轴长、焦距分别为2a,2b,2c(a>b>0,c>0),
则a2=b2+c2,
且根据椭圆的性质易知F(-c,0),A(a,0),B(0,b),
所以|AB|=,|AF|=a+c,|BF|=a,
则|AB|>|BF|,|AF|>|BF|,
显然若△ABF为等腰三角形,则只能有|AB|=|AF|,即a2+b2=(a+c)2 a2-2ac-2c2=0,
等式两边同时除以a2可得1-2e-2e2=0,即2e2+2e-1=0,
因为0
解析
根据椭圆或双曲线的定义,求出a,c或列出关于a,c的等式,得到关于e的方程,进而求出e.
反
思
感
悟
设F1,F2分别为双曲线-=1(a>0,b>0)的左、右焦点,双曲线上存在一点P,使得|PF1|+|PF2|=3b,|PF1|·|PF2|=ab,则该双曲线
的离心率为 .
跟踪训练 2
不妨设P为双曲线右支上一点,
|PF1|=r1,|PF2|=r2.
根据双曲线的定义,
得r1-r2=2a,
又r1+r2=3b,
故r1=,r2=.
又r1·r2=ab,
所以·=ab,
解
解得=(负值舍去),
故e=====.
解
设F1,F2为双曲线C:-=1(a>0,b>0)的左、右焦点,过左焦点F1的直线l与C在第一象限相交于一点P,若|F1P|=|F1F2|,且直线l倾斜角的余弦值为,则C的离心率为 .
例 3
角度2 利用正余弦定理
2
设直线l的倾斜角为α,
则cos α=,
由P在第一象限内,
且|F1P|=|F1F2|,
则|F1P|=|F1F2|=2c,
∴|F2P|=2c-2a,
解析
由余弦定理可得cos∠PF1F2=cos α==,
整理得3c2-8ac+4a2=0,
则3e2-8e+4=0,
解得e=2或e=(舍去).
解析
如果已知条件中涉及三角形中的一些角度和长度的信息,可以借助正、余弦定理来得到a,c的齐次式.
反
思
感
悟
过椭圆+=1(a>b>0)的左、右焦点F1,F2作倾斜角分别为30°和60°的两条直线l1,l2.若两条直线的交点P恰好在椭圆上,则椭圆的离心率为
A. B.-1 C. D.
跟踪训练 3
√
由题意知,在△PF1F2中,∠F1PF2=30°,
由正弦定理可得=
==,
所以=,
所以该椭圆的离心率e====
==.
解析
已知双曲线C:-=1(a>0,b>0)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1,F2,过F2的直线与双曲线的右支交于A,B两点,若△ABF1的周长为10a,则双曲线离心率的取值范围为
A. B.
C. D.
例 4
角度3 利用图形的几何性质
√
根据双曲线的定义知,△ABF1的周长为4a+2|AB|,
当AB过焦点F2且与x轴垂直时,|AB|=,
即|AB|的最小值为,
故|AB|≥,所以4a+2|AB|≥4a+,
而△ABF1的周长为10a,
所以4a+≤10a,即2b2≤3a2,
解析
所以2(c2-a2)≤3a2,解得e≤,又e>1,
所以双曲线离心率的取值范围是.
解析
解析几何的本质是几何,将数量关系转化为几何关系,根据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求离心率的值或范围.
反
思
感
悟
已知双曲线-=1(b>a>0)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1,F2,过F1的直线l交双曲线于A,B两点,A,B分别位于第一、二象限,△ABF2为等边三角形,则双曲线的离心率e等于
A. B.5 C. D.7
跟踪训练 4
√
由题意知|AF2|=|AB|=|BF2|,|AF1|-|AF2|=2a,
即|AB|+|BF1|-|AF2|=2a,
则|BF1|=2a,又|BF2|-|BF1|=2a,
所以|BF2|=4a,
取AB的中点D,连接DF2,
由△ABF2为等边三角形,得DF2⊥AB,
且|BD|=2a,所以|DF2|=2a,|DF1|=|BD|+|BF1|=2a+2a=4a,
因为△F1DF2为直角三角形,所以|F1F2|2=|DF1|2+|DF2|2,
则(2c)2=(4a)2+(2a)2,所以e==.
解析
1.知识清单:
(1)圆锥曲线的离心率的求法.
(2)圆锥曲线的离心率的范围问题.
2.方法归纳:直接法和齐次式法.
3.常见误区:忽略离心率的范围导致出错.
随堂演练
三
1
2
3
4
1.设双曲线-=1(a>0)的两焦点之间的距离为10,则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A. B. C. D.
√
因为双曲线-=1(a>0)的两焦点之间的距离为10,
所以2c=10,c=5,
所以a2=c2-9=16,所以a=4.
所以离心率e==.
解析
1
2
3
4
2.已知圆C:x2+y2-6x+5=0与中心在原点、焦点在x轴上的双曲线D的一条渐近线相切,则双曲线D的离心率为
A. B. C. D.
√
1
2
3
4
圆C:(x-3)2+y2=4的圆心C(3,0),
半径r=2,
设双曲线D的方程为-=1(a>0,b>0),
则其渐近线方程为bx±ay=0,
于是=2,即=,
因此双曲线D的离心率e===.
解析
1
2
3
4
3.已知椭圆+=1(a>b>0)的一条弦所在的直线方程是x-y+5=0,弦的中点坐标是M(-4,1),则椭圆的离心率是
A. B. C. D.
√
设直线与椭圆交点为A(x1,y1),B(x2,y2),分别代入椭圆方程,由点差法可知yM=-xM,代入M(-4,1),解得=,e==.
解析
1
2
3
4
4.已知椭圆C:+=1(a>b>0)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1,F2,焦距为2c,P是椭圆C上一点(不在坐标轴上),Q是∠F1PF2的角平分线与x轴的交点,
若|QF2|=2|OQ|,则椭圆离心率的取值范围是 .
1
2
3
4
∵|QF2|=2|OQ|,
∴|QF2|=c,|QF1|=c.
∵PQ是∠F1PF2的角平分线,
∴==2,则|PF1|=2|PF2|,
∴|PF1|+|PF2|=3|PF2|=2a,解得|PF2|=.
由a-c<
.
又0
解析
课时对点练
四
题号 1 2 3 4 5 6 9 10
答案 D A D A CD C D
题号 11 12 答案 A
对一对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7.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由|AF|=9,|OB|=3,
则a+c=9,b=3,
由b==3,
则(a+c)(a-c)=9,
可得a-c=1,
解得a=5,所以椭圆C的标准方程为=1.
7.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由=1,
则A(-a,0),B(0,b),F(c,0),
所以直线AB的斜率k1=,
直线BF的斜率k2==-,
由AB⊥BF,则k1k2=-1,
即b2=ac,
7.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由b2=a2-c2,则a2-c2=ac,
则1-e2=e,
由e=∈(0,1),解得e=,
所以椭圆C的离心率为.
8.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双曲线C为等轴双曲线,
∴=1,
∵双曲线过点P(2,),
将其代入得=1,
解得a2=1,
∴双曲线C的方程为x2-y2=1.
8.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方法一
∵△OMF是以线段OF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
∠MOF=45°,
∴△OM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OF|=c,
过M作MA⊥x轴于点A,如图所示,
则A,M,
8.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设左焦点F1(-c,0),由双曲线定义知|MF1|-|MF|=2a,
∴2a=-
=c-c=c,
∴e=.
8.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方法二 同方法一得M,
∵点M在双曲线C:=1(a>0,b>0)上,
∴=1,
即=4,
∴e2-=4,
整理得e4-6e2+4=0,解得e2=3±,
8.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e>1,∴e2=3+,
∴e=
=.
∴e=.
基础巩固
1.已知焦点在x轴上的椭圆C:+=1(a>0)的长轴长为4,则其离心率为
A. B.
C. D.
√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由题意得2a=4,b2=4,所以a=2,
所以c===2,
所以椭圆C的离心率e===.
解析
2.如果椭圆+=1(a>b>0)的离心率为,那么双曲线-=1的离心率为
A. B. C. D.2
√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由椭圆的离心率为=,
∴a2=4b2.
∴在双曲线中,e2===.
∴双曲线的离心率e=.
解析
3.已知椭圆+=1(a>b>0)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1,F2,点A是椭圆短轴的一个顶点,且cos∠F1AF2=,则椭圆的离心率e等于
A. B.
C. D.
√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设椭圆+=1(a>b>0)的焦距为2c(c>0),
如图,在△F1AF2中,
cos∠F1AF2==,
即1-2e2=,解得e=.
解析
4.已知双曲线C:-=1(a>0,b>0)的左顶点为A,右焦点为F(c,0),过点A的直线l与圆(x-c)2+y2=(c-a)2相切,与C交于另一点B,且∠BAF=,则C的离心率为
A.3 B.
C.2 D.
√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显然圆(x-c)2+y2=(c-a)2的圆心为F(c,0),半径为c-a,令直线l与圆相切的切点为D,连接FD,
则FD⊥AB,有∠DAF=,而|AF|=a+c,
又|AF|=2|FD|,因此a+c=2(c-a),解得c=3a,
所以双曲线C的离心率为e==3.
解析
5.(多选)已知双曲线-=1(m>0),则
A.离心率的最小值为4
B.当m=1时,离心率最小
C.离心率最小时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1
D.离心率最小时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x±y=0
√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由题意可得e2===m+,因为m>0,所以e2=m+≥2=4,即e≥2,当且仅当m=,即m=2时取等号,此时双曲线的标准方程是-=1,渐近线方程是x±y=0.
解析
6.已知椭圆C:+=1(a>b>0)的上顶点为B,两个焦点分别为F1,F2,
线段BF2的垂直平分线过点F1,则椭圆的离心率为 .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如图,设BF2的垂直平分线与BF2交于点H,
由题意可得,F1(-c,0),F2(c,0),B(0,b),则H,
∴==,==-,
∵·=-1,∴·=-1,化简得b2=3c2,
由a2=b2+c2,解得a2=4c2,
∴e2==,即e=.
解析
7.已知椭圆C:+=1(a>b>0)的中心为原点O,左顶点为A,上顶点为B,右焦点为F.
(1)若|AF|=9,|OB|=3,求椭圆C的标准方程;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由|AF|=9,|OB|=3,
则a+c=9,b=3,
由b==3,则(a+c)(a-c)=9,
可得a-c=1,
解得a=5,所以椭圆C的标准方程为+=1.
解
(2)若∠ABF=90°,求椭圆C的离心率.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由+=1,则A(-a,0),B(0,b),F(c,0),
所以直线AB的斜率k1==,
直线BF的斜率k2==-,
由AB⊥BF,则k1k2=-1,即b2=ac,
由b2=a2-c2,则a2-c2=ac,
则1-e2=e,由e=∈(0,1),解得e=,
所以椭圆C的离心率为.
解
8.双曲线C:-=1(a>0,b>0)的右焦点为F(c,0).
(1)若双曲线C为等轴双曲线,且过点P(2,),求双曲线C的方程;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双曲线C为等轴双曲线,
∴-=1,
∵双曲线过点P(2,=1,
解得a2=1,
∴双曲线C的方程为x2-y2=1.
解
(2)经过原点O且倾斜角为45°的直线l与双曲线C的右支交于点M,△OMF是以线段OF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求双曲线C的离心率.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方法一 ∵△OMF是以线段OF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MOF=45°,
∴△OM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OF|=c,
过M作MA⊥x轴于点A,如图所示,
则A,M,
设左焦点F1(-c,0),由双曲线定义知|MF1|-|MF|=2a,
∴2a=-=c-c=c,
∴e=.
解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方法二 同方法一得M,
∵点M在双曲线C:-=1(a>0,b>0)上,
∴-=1,
即-=4,
∴e2-=4,
整理得e4-6e2+4=0,
解得e2=3±,
解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e>1,∴e2=3+,
∴e==
==.
∴e=.
解
9.已知圆C1:x2+y2=b2与椭圆C2:+=1(a>b>0),P为椭圆C2的右顶点,由点P作圆C1的两条切线,其夹角为60°,则椭圆C2的离心率是
A. B.
C. D.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综合运用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圆C1:x2+y2=b2的圆心C1即为O(0,0),半径为b,
由题意作图,由点P(a,0)作圆C1的两条切线PA,PB,
∵两条切线的夹角为60°,
∴∠OPA=30°,
∴|OP|=2|OA|,即a=2b,
则a2=4b2=4(a2-c2),即3a2=4c2,
得e==.
解析
10.已知椭圆C:+=1(a>b>0)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1,F2,P是C上一点,且PF2⊥x轴,直线PF1与C的另一个交点为Q,若|PF1|=4|F1Q|,则C的离心率为
A. B.
C. D.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由题意,可将点P的坐标代入椭圆C的方程得+=1,
解得|PF2|=.
如图所示,过Q点作QE⊥x轴,垂足为点E,
设Q(x0,y0),
根据题意及图可知,Rt△PF2F1∽Rt△QEF1,
∵=4,
∴==4,
解析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EF1|===,∴x0=-c-=-.
又∵y0=-|QE|=-=-.
∴点Q的坐标为.
将点Q的坐标代入椭圆方程,
得+=1.
结合b2=a2-c2,
解得e==.
解析
11.已知椭圆+=1(a>b>0)上一点A关于原点的对称点为B点,F为其右焦点,若AF⊥BF,设∠ABF=α,且α∈,则该椭圆的离心率的取值范围是
A. B.
C. D.
√
能力提升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椭圆+=1(a>b>0)上一点A关于原点的对称点为B点,F为其右焦点,
设左焦点为F'.
∴|AF'|+|AF|=2a,
根据对称关系知四边形AF'BF为矩形,
∴|AB|=|FF'|=2c.
由于AF⊥BF,∠ABF=α,
∴|AF|=2csin α,|AF'|=2ccos α,
解析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csin α+2ccos α=2a,
∴e===,
由于α∈,故α+∈,
∴
∴<<-1,
即离心率的取值范围是.
解析
12.已知双曲线C:-=1(a>0,b>0)虚轴的一个端点为D,直线x=3a与C交于A,B两点,若△ABD的垂心在C的一条渐近线上,则C的离心率为
.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如图,设△ABD的垂心为H,则有DH⊥AB,
不妨设D(0,b),
因为H在渐近线y=x上,所以H(a,b),
直线x=3a与C交于A,B两点,
所以-=1,
解得y=±2b,
不妨令A(3a,2b),B(3a,-2b),
解析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又因为AD⊥BH,
所以kAD·kBH=·=-1,
整理得=,
所以e===.
解析
第三章 圆锥曲线的方程
<<<作业40 圆锥曲线的离心率
分值:80分
单选题每小题5分,共35分;多选题每小题6分,共6分
1.已知焦点在x轴上的椭圆C:=1(a>0)的长轴长为4,则其离心率为
A. B. C. D.
2.如果椭圆=1(a>b>0)的离心率为,那么双曲线=1的离心率为
A. B. C. D.2
3.已知椭圆=1(a>b>0)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1,F2,点A是椭圆短轴的一个顶点,且cos∠F1AF2=,则椭圆的离心率e等于
A. B. C. D.
4.已知双曲线C:=1(a>0,b>0)的左顶点为A,右焦点为F(c,0),过点A的直线l与圆(x-c)2+y2=(c-a)2相切,与C交于另一点B,且∠BAF=,则C的离心率为
A.3 B. C.2 D.
5.(多选)已知双曲线=1(m>0),则
A.离心率的最小值为4
B.当m=1时,离心率最小
C.离心率最小时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1
D.离心率最小时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x±y=0
6.已知椭圆C:=1(a>b>0)的上顶点为B,两个焦点分别为F1,F2,线段BF2的垂直平分线过点F1,则椭圆的离心率为 .
7.(14分)已知椭圆C:=1(a>b>0)的中心为原点O,左顶点为A,上顶点为B,右焦点为F.
(1)若|AF|=9,|OB|=3,求椭圆C的标准方程;(6分)
(2)若∠ABF=90°,求椭圆C的离心率.(8分)
8.(15分)双曲线C:=1(a>0,b>0)的右焦点为F(c,0).
(1)若双曲线C为等轴双曲线,且过点P(2,),求双曲线C的方程;(5分)
(2)经过原点O且倾斜角为45°的直线l与双曲线C的右支交于点M,△OMF是以线段OF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求双曲线C的离心率.(10分)
9.已知圆C1:x2+y2=b2与椭圆C2:=1(a>b>0),P为椭圆C2的右顶点,由点P作圆C1的两条切线,其夹角为60°,则椭圆C2的离心率是
A. B. C. D.
10.已知椭圆C:=1(a>b>0)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1,F2,P是C上一点,且PF2⊥x轴,直线PF1与C的另一个交点为Q,若|PF1|=4|F1Q|,则C的离心率为
A. B. C. D.
11.已知椭圆=1(a>b>0)上一点A关于原点的对称点为B点,F为其右焦点,若AF⊥BF,设∠ABF=α,且α∈,则该椭圆的离心率的取值范围是
A. B.
C. D.
12.已知双曲线C:=1(a>0,b>0)虚轴的一个端点为D,直线x=3a与C交于A,B两点,若△ABD的垂心在C的一条渐近线上,则C的离心率为 .
答案精析
1.D [由题意得2a=4,b2=4,
所以a=2,
所以c==2,
所以椭圆C的离心率
e=.]
2.A [由椭圆的离心率为,
得,
∴a2=4b2.∴在双曲线中,
e2=.
∴双曲线的离心率e=.]
3.D [设椭圆=1(a>b>0)的焦距为2c(c>0),
如图,在△F1AF2中,
cos∠F1AF2=,
即1-2e2=,解得e=.]
4.A [显然圆(x-c)2+y2=(c-a)2的圆心为F(c,0),半径为c-a,令直线l与圆相切的切点为D,连接FD,
则FD⊥AB,有∠DAF=,
而|AF|=a+c,又|AF|=2|FD|,
因此a+c=2(c-a),解得c=3a,所以双曲线C的离心率为e==3.]
5.CD [由题意可得e2==m+,因为m>0,所以e2=m+≥2=4,即e≥2,当且仅当m=,即m=2时取等号,此时双曲线的标准方程是=1,渐近线方程是x±y=0.]
6.
解析 如图,设BF2的垂直平分线与BF2交于点H,
由题意可得,
F1(-c,0),
F2(c,0),
B(0,b),
则H,
∴,
=-,
∵·=-1,
∴·=-1,
化简得b2=3c2,
由a2=b2+c2,解得a2=4c2,
∴e2=,即e=.
7.解 (1)由|AF|=9,|OB|=3,
则a+c=9,b=3,
由b==3,
则(a+c)(a-c)=9,
可得a-c=1,
解得a=5,所以椭圆C的标准方程为=1.
(2)由=1,
则A(-a,0),B(0,b),F(c,0),
所以直线AB的斜率
k1=,
直线BF的斜率k2==-,
由AB⊥BF,则k1k2=-1,
即b2=ac,
由b2=a2-c2,则a2-c2=ac,
则1-e2=e,
由e=∈(0,1),解得e=,
所以椭圆C的离心率为.
8.解 (1)∵双曲线C为等轴双曲线,
∴=1,
∵双曲线过点P(2,),
将其代入得=1,
解得a2=1,
∴双曲线C的方程为x2-y2=1.
(2)方法一
∵△OMF是以线段OF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
∠MOF=45°,
∴△OM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OF|=c,
过M作MA⊥x轴于点A,如图所示,
则A,M,
设左焦点F1(-c,0),由双曲线定义知|MF1|-|MF|=2a,
∴2a=
-
=c-c=c,
∴e=.
方法二 同方法一得M,
∵点M在双曲线C:
=1(a>0,b>0)上,
∴=1,
即=4,
∴e2-=4,
整理得e4-6e2+4=0,
解得e2=3±,
∵e>1,∴e2=3+,
∴e=
=.
∴e=.
9.C [圆C1:x2+y2=b2的圆心C1即为O(0,0),半径为b,由题意作图,由点P(a,0)作圆C1的两条切线PA,PB,∵两条切线的夹角为60°,
∴∠OPA=30°,
∴|OP|=2|OA|,即a=2b,
则a2=4b2=4(a2-c2),
即3a2=4c2,得e=.]
10.D [由题意,可将点P的坐标代入椭圆C的方程得
=1,
解得|PF2|=.
如图所示,过Q点作QE⊥x轴,垂足为点E,设Q(x0,y0),根据题意及图可知,Rt△PF2F1∽Rt△QEF1,
∵=4,
∴=4,
∴|EF1|=,
∴x0=-c-=-.
又∵y0=-|QE|=-=-.
∴点Q的坐标为.
将点Q的坐标代入椭圆方程,
得=1.
结合b2=a2-c2,
解得e=.]
11.A [椭圆=1(a>b>0)上一点A关于原点的对称点为B点,F为其右焦点,设左焦点为F'.
∴|AF'|+|AF|=2a,
根据对称关系知四边形AF'BF为矩形,∴|AB|=|FF'|=2c.
由于AF⊥BF,∠ABF=α,
∴|AF|=2csin α,|AF'|=2ccos α,
∴2csin α+2ccos α=2a,
∴e=
=,
由于α∈,
故α+∈,
∴
∴<<-1,
即离心率的取值范围是
.]
12.
解析 如图,设△ABD的垂心为H,则有
DH⊥AB,
不妨设D(0,b),
因为H在渐近线y=x上,
所以H(a,b),
直线x=3a与C交于A,B两点,
所以=1,
解得y=±2b,
不妨令A(3a,2b),
B(3a,-2b),
又因为AD⊥BH,
所以kAD·kBH=·
=-1,
整理得,
所以e=.
点击下载
同课章节目录
第一章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1.1 空间向量及其运算
1.2 空间向量基本定理
1.3 空间向量及其运算的坐标表示
1.4 空间向量的应用
第二章 直线和圆的方程
2.1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2.2 直线的方程
2.3 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
2.4 圆的方程
2.5 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
第三章 圆锥曲线的方程
3.1 椭圆
3.2 双曲线
3.3 抛物线
点击下载
VI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