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静电现象及其微观解释 课件 (6)

文档属性

名称 1.1 静电现象及其微观解释 课件 (6)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6-08-14 14:17: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7张PPT。第1节 静电现象及其微观解释第一章 静电场泰勒斯 Thales(前624年-前546年)公元前600年左右发现摩擦过的琥珀能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 这是一个我们认为随处可见的现象,但从人类偶然注意到它,到慎重地记录下来,然后到有意识地寻找并归纳同类现象,再到试图去解释、去合理有效地利用……经历了两千多年.electricity 的来历
16世纪,英王御医吉尔伯特根据琥珀的希腊文创造了英文中的“电”这个单词.一、两种电荷思考:究竟什么是电荷?什么情况下我们说物体“带电了”?自然界中有两种电荷(富兰克林命名)
(1)正电荷:
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
(2)负电荷:
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单位:库仑 符号:C二、静电的产生
摩擦起电现象
演示实验1:用塑料梳子(塑料尺子),在头发上摩擦几下,离开头发,再逐渐靠近头发,发现头发被吸引起来.(生活经验)演示实验2:用丝绸摩擦玻璃棒,然后把玻璃棒移到碎纸屑上,发现碎纸屑被吸引到玻璃棒上.用毛皮摩擦橡胶棒同理.1.是不是两个物体相互摩擦后都可以吸引其他物
体?可否设计实验检验自己的猜测?
尝试用不同材料的物体相互摩擦,看是否可以吸引轻小物体.
2.创造怎样的实验条件,可以使摩擦起电效果更明显?
相互摩擦的物体要干燥.被吸引的物体要很轻.【思考】演示实验3:超市的购物袋经常粘在一起,很不容易撑开,用手搓几下就很容易撑开了.塑料袋搓几下后靠近墙壁很容易粘在墙上,有时候几天也不会掉下来.动手试一试.
演示实验4:用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两个靠近悬挂的泡沫小球,发现两个小球相互排斥.若分别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这两个小球,发现两个小球相互吸引.思考:
1.小球为什么会相互排斥或吸引?带电了?怎么带电的?
2.玻璃棒和橡胶棒带的电有区别吗?感应起电演示实验5:取一对用绝缘柱支撑的导体A和B,使它们彼此接触.起初它们不带电,粘在下部的金属箔是闭合的.
(1)把带正电荷的物体C移近导体A但不接触,观察金属箔有什么变化?
(2)这时把A和B分开,然后移去C,金属箔又有什么变化?
(3)再让A和B接触,又会看到什么现象?试用原子结构模型解释看到的现象.现象:
(1)张开(2)仍然张开(3)闭合静电感应:把带电导体靠近不带电的导体,使不带电导体带电的现象.
感应起电:利用静电感应使物体带电. 微观解释:把带正电的金属球移近金属导体A和B时,导体上的自由电子被吸引过来,因此导体A和B带上了等量的异种电荷.感应起电没有创造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正负电荷分开,使电荷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接触带电接触后再分开+Q+Q 接触后再分开Q3QQQ微观解释:
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验电器利用电荷“同性相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验电器工作原理:三、原子结构与电荷守恒定 电荷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它们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的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这个结论叫做电荷守恒定律.
电荷守恒定律是物理学中最重要的基本定律之一.现代科学实践证明,微观过程也普遍遵守电荷守恒定律.摩擦起电的解释原子由原子核
和核外电子构成核外电子带负电荷
质子和中子构成原子核,质子带正电荷
中子不带电荷思考:原本就带电的物体为什么不能直接吸引轻小物体呢?而必须经过适当的摩擦才行呢?物质本身就是由大量带电的微粒构成的!水由大量水分子构成
有的物质直接由原子构成+三维图+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心,带负电的电子在原子核的束缚下在核外空间里绕着核旋转.一般情况下,原子内的电子总数等于原子核内的质子总数,因而通常物体或者物体的一部分都不显电性. 当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一些束缚得不紧的电子容易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于是原来呈电中性的物体由于得到电子而带负电,失去电子的物体则带正电,而且两者的电荷量必然等值异号.这就是“摩擦起电”的原因.思考:
用丝绸摩擦玻璃棒时,电子是怎样转移的?哪个失去了电子?哪个得到了电子?用毛皮摩擦橡胶棒呢?
丝绸摩擦玻璃棒时,电子由玻璃棒转移到丝绸上.玻璃棒失去电子,带正电,丝绸得到电子,带负电.
毛皮摩擦橡胶棒时,电子由毛皮转移到橡胶棒上.毛皮失去电子,带正电,橡胶棒得到电子,带负电.四、元电荷——电荷量的最小单位  迄今为止,科学实验发现的最小电荷量就是电子所带的电荷量.质子、正电子所带的电荷量与之相等,但符号相反.任何带电物体所带电荷量是最小电荷量的整数倍.我们称这个最小电荷量为元电荷,用e表示. 密立根利用油滴实验测量出电子的电荷量,获得了1932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在计算中,我们可以取演示实验6:范式起电机的金属球带电后,轻轻地把双手放在带电的球上,突然,你的头发全部飞扬起来.简直就是“怒发冲冠”.演示实验7:用毛皮摩擦橡胶棒后,把橡胶棒和验电羽上的金属球接触,发现验电羽上的红线都张开了.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同种电荷相互排斥e=1.60×10-19 C2.使物体带电的三种方式摩擦起电感应起电接触带电3.电荷守恒定律电荷的多少;单位:库仑;符号:C4.验电器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正、负电荷1.电荷种类:作用:电荷量:元电荷:1.使一个物体带电的方式有三种,它们分别是
、 和 ,在这三种
方式中,电荷既没有被创造,也没有被消灭,它们
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
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而且电荷的总量不变,这
个结论被称之为 定律.摩擦起电感应起电接触带电电荷守恒2.绝缘细线上端固定,下端悬挂一轻质小球a,a的表
面镀有铝膜.在a的近旁有一绝缘金属球b,开始时a、
b都不带电,如图所示.现使b带电,则(? )
A.a、b之间不发生相互作用
B.b将吸引a,吸住后不放开
C.b立即把a排斥开
D.b先吸引a,接触后又把a排斥开D3.把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球A和B接触一下,再分开一
段距离,发现两球之间相互排斥,则A、B两球原来的
带电情况可能是( )
A.带有等量异种电荷
B.带有等量同种电荷
C.带有不等量异种电荷
D.一个带电,另一个不带电BCD4.有A、B、C三个塑料小球,A和B、B和C、C和A间
都是相互吸引的,如果A球带正电,则( )
A.B、C球均带负电
B.B球带负电,C球带正电
C.B、C球中必有一个带负电,而另一个不带电
D.B、C球都不带电C5.科学家在研究原子、原子核及基本粒子时,为了方
便,常常用元电荷作为电量的单位.关于元电荷,下列
论述不正确的是( )
A.把质子或电子叫元电荷
B.1.60×10-19C的电量叫元电荷
C.电子带有最小的负电荷,其电量的绝对值叫元电荷
D.质子带有最小的正电荷,其电量的绝对值叫元电荷A6.如图所示A、B是两个不带电的相同的金属球,它们
靠近带正电荷的金属球C.在下列情况中,判断A、B两
球的带电情况:
(1)A、B接触后分开,再移去C,
则A________,B__________;
(2)A、B接触,先移去C后,再把AB分开,
则A_______,B________.
(3)A、B接触,用手指瞬间接触B后再移去C,
则A________,B_______;带正电带负电不带电不带电带负电带负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