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章末质量检测(课件+练习,共2份打包)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章 章末质量检测(课件+练习,共2份打包)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9-05 22:49:08

文档简介

章末质量检测(一)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与研究方法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古代中国常用如图所示装置来炼丹、熬烧酒、制花露水等,南宋张世南《游宦纪闻》中记载了民间制取花露水的方法:“锡为小甑,实花一重,香骨一重,常使花多于香,转甑之傍,以泄汗液,以器贮之。”该装置利用的实验操作方法是(  )
A.分液  B.结晶 C.萃取  D.蒸馏
2.化学分析的手段通常有定性分析、定量分析、仪器分析等,现代化学中仪器分析是研究物质结构的基本方法和实验手段。下列关于仪器分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光谱分析:利用原子光谱上的特征谱线来鉴定元素,太阳光谱里的夫琅禾费线是原子的吸收光谱
B.质谱分析:利用质荷比来测定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CH3CH2OH与CH3OCH3的质谱图完全相同
C.红外光谱分析:获得分子中含有的化学键或官能团的信息,可用于区分CH3CH2OH和CH3OCH3
D.X射线衍射图谱分析:获得分子结构的有关信息,包括晶胞形状和大小、分子或原子在微观空间有序排列呈现的对称类型、原子在晶胞里的数目和位置等
3.近年来科学家利用合成的方法制备了多种与苯组成相同、具有特殊结构的物质,例如盆烯和棱晶烷,结构如图所示。对这两种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均为烃的衍生物
B.均属于芳香族化合物
C.互为同分异构体
D.均为有机高分子
4.下列关于物质的分离、提纯实验中的一些操作或做法,正确的是(  )
A.在组装蒸馏装置时,温度计的水银球应伸入液面下
B.分离碘与CCl4的混合物,不可采用蒸馏的方法
C.在苯甲酸重结晶实验中,粗苯甲酸加热溶解后还要加入少量蒸馏水
D.在苯甲酸重结晶实验中,待粗苯甲酸完全溶解后要冷却到常温再过滤
5.《温热经解》中记载:“藿香正气散,夏令外感风寒,身温无汗,吐泻交作者。”藿香正气水是一个中成药,具有解表化湿,理气和中之功效。其主要成分广藿香酮的结构简式如图。下列关于广藿香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分子中有3种官能团
B.分子中有一个手性碳原子
C.能发生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
D.广藿香酮属于芳香族化合物
6.某烃的一种同分异构体只能生成一种一氯代物(不考虑立体异构),该烃的分子式可能是(  )
A.C3H8  B.C4H10 C.C6H14  D.C8H18
7.下列关于物质的分类错误的是(  )
A.与为同种物质
B.与均属于醇
C.与均属于芳  香烃
D.CH2ClCH2CH2Cl与CH3CH2CH2Cl互为同系物
8.研究有机物的一般步骤:分离、提纯→确定实验式→确定分子式→确定分子结构。以下研究有机物的方法错误的是(  )
A.蒸馏——分离、提纯液态有机混合物
B.燃烧法——研究确定有机物成分的有效方法
C.对粗苯甲酸提纯时操作为加热溶解,蒸发结晶,过滤
D.红外光谱图——确定有机物分子中的官能团或化学键
9. 咖啡因是弱碱性化合物,易溶于氯仿、乙醇、丙酮及热苯等,微溶于水、石油醚。含有结晶水的咖啡因是无色针状晶体,味苦,在100 ℃ 时失去结晶水并开始升华,120 ℃时升华相当显著,178 ℃时升华很快。咖啡因的结构式为实验室可通过下列简单方法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
在步骤1加入乙醇进行浸泡,过滤得到提取液,步骤2、3、4所进行的操作或方法分别是(  )
A.加热、结晶(或蒸发)、升华
B.过滤、洗涤、干燥
C.萃取、分液、升华
D.加热、蒸馏、蒸馏
10.某化学研究小组通过以下步骤研究乙醇的结构,其中错误的是(  )
A.利用燃烧法确定该有机物的实验式为C2H6O
B.利用红外光谱图确定该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6
C.利用核磁共振氢谱确定该有机物分子中有3种不同类型的氢原子
D.利用是否与Na反应确定该有机物中氧原子的连接方式
11.有机物A的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由核磁共振氢谱图可知,该有机物分子中有两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
B.由红外光谱图可知,该有机物中只有两种不同的共价键
C.若A的化学式为C2H6O2,则其结构简式为HOCH2CH2OH
D.由核磁共振氢谱图可知,其分子中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的个数比
12.据质谱图分析知某烷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6,其核磁共振氢谱图有2组峰,峰面积比为 6∶1,则其结构简式为(  )
A.
B.
C.
D.
13.组成和结构可用表示的有机物(不考虑立体结构)共有(  )
A.3种 B.12种
C.20种 D.36种
14.断肠草为中国古代九大毒药之一,据记载能“见血封喉”,现代查明它是葫蔓藤科植物葫蔓藤,其中的毒素很多,下列是分离出来的四种毒素的结构简式,相关推断正确的是(  )
A.②中所含官能团种类比③中多
B.①和④互为同系物
C.①与②、③与④分别互为同分异构体
D.1 mol ③、④中均含有2 mol双键
15.在EY沸石催化下,萘与丙烯反应主要生成二异丙基萘M和N。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2CH3—CHCH2

    M          N
A.M和N互为同分异构体
B.M分子中最多有12个碳原子共平面
C.N的一溴代物有5种
D.萘的二溴代物有10种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16.(10分)有机物的表示方法多种多样,下面是常用的一些有机物的表示方法:
(1)写出⑧的分子式:      。
(2)属于酯的是      (填序号,下同)。
(3)上述表示方法中属于结构式的为    ;属于键线式的为         。
17.(10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确定一种从煤中提取的液态烃X的结构,对其进行了探究。下列装置是用燃烧法确定有机物X的分子式的常用装置。
(1)仪器M的名称是       。
(2)产生的O2按从左到右的流向,所选装置正确的连接顺序是    →    →    →C→A→B。
(3)燃烧管中CuO的作用是                        。
(4)氧化2.12 g有机物X的蒸汽,生成了7.04 g二氧化碳和1.80 g水,通过仪器分析得知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6,用核磁共振氢谱仪测出X的核磁共振氢谱中有2组峰,其峰面积之比为2∶3,用红外光谱仪测得X分子的红外光谱如图所示。
上述测X的相对分子质量的方法称为    ,X的分子式为      。
(5)写出符合下列条件的X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
①属于芳香烃 ②苯环上的一氯代物有三种
(6)以醋酸为溶剂,在催化剂作用下用氧气氧化X得到另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PTA,查阅资料得知PTA的溶解度:25 ℃时为0.25 g,50 ℃时为0.97 g,95 ℃时为7.17 g。得到的粗产品中有部分不溶性杂质,请简述实验室中提纯PTA的实验方案:                       。
18.(12分)常温下,青蒿素是一种无色针状晶体,易溶于有机溶剂,难溶于水,熔点约为156.5 ℃,易受湿、热的影响而分解。某实验小组对青蒿素的提取和组成进行了探究。
Ⅰ.提取流程:
(1)“破碎”的目的是                      
                       。
(2)操作a和操作b的名称分别是     、      。
(3)如图所示,操作b中温度计水银球上沿放置的位置应是   (填“a”“b”“c”或“d”)处。
Ⅱ.青蒿素制药时还要用到有机化合物A。
使用现代分析仪器对有机化合物A的分子结构进行测定相关结果如下:
(4)根据图1,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5)根据图2,推测A的分子式为    。
(6)根据以上结果和图3(两个组峰的面积比为2∶3),推测A的结构简式                       。
19.(12分)实验室由安息香制备二苯乙二酮的反应式如下:
相关信息列表如下:
物质 性状 熔点/℃ 沸点/℃ 溶解性
安息香 白色固体 133 344 难溶于冷水,溶于热水、乙醇、乙酸
二苯乙二酮 淡黄色固体 95 347 不溶于水,溶于乙醇、苯、乙酸
冰乙酸 无色液体 17 118 与水、乙醇互溶
装置示意图如图所示,实验步骤为
①在圆底烧瓶中加入10 mL冰乙酸、5 mL水及9.0 g FeCl3·6H2O,边搅拌边加热,至固体全部溶解。
②停止加热,待沸腾平息后加入2.0 g安息香,加热回流45~60 min。
③加入50 mL水,煮沸后冷却,有黄色固体析出。
④过滤,并用冷水洗涤固体3次,得到粗品。
⑤粗品用75%的乙醇重结晶,干燥后得淡黄色晶体1.6 g。
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中应加入    (填“水”或“油”)作为热传导介质。
(2)仪器B的名称是   ;冷却水应从   (填“a”或“b”)口通入。
(3)获得粗品中若含有未被氧化的安息香,可用少量      洗涤除去。
(4)粗品重结晶操作为加热溶解→活性炭脱色→          →        →过滤→洗涤→干燥。
(5)本实验的产率最接近于    (填字母)。
a.90% b.85%
c.80% d.75%
20.(11分)有机物M(只含C、H、O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三种)是我国批准使用的香料产品,其沸点为148 ℃。某化学兴趣小组从粗品中分离提纯有机物M,然后借助李比希法、现代科学仪器测定有机物M的分子组成和结构,具体实验过程如下:
步骤一:将粗品用蒸馏法进行纯化。
(1)蒸馏装置如图1所示,图中虚线框内应选用右侧的    (填“仪器x”或“仪器y”)。
步骤二:确定M的实验式和分子式。
(2)利用元素分析仪测得有机物M中碳的质量分数为54.5%,氢的质量分数为9.1%。
①M的实验式为    。
②已知M的密度是同温同压下二氧化碳密度的2倍,则M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分子式为    。
步骤三:确定M的结构简式。
(3)用核磁共振仪测出M的核磁共振氢谱如图2所示,图中峰面积之比为1∶3∶1∶3;利用红外光谱仪测得M的红外光谱如图3所示。
M中官能团的名称为    ,M的结构简式为    (填键线式)。
章末质量检测(一)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与研究方法
1.D 从图中可以看出,以花为原料,通过加热产生蒸汽,然后冷凝成液体,便制成花露水,所以此操作为蒸馏,选D。
2.B 不同元素原子的吸收光谱或发射光谱不同,常利用原子光谱上的特征谱线来鉴定元素, A正确;CH3CH2OH与CH3OCH3的结构不同,最大质荷比相同,则质谱图不完全相同,B错误;红外吸收光谱仪可以测得未知物中的化学键或官能团,CH3CH2OH和CH3OCH3所含官能团为羟基和醚键,可用红外光谱分析区别,C正确;X射线衍射法是区分晶体和非晶体的最科学的方法,能获得晶胞形状和大小、分子或原子在微观空间有序排列呈现的对称类型、原子在晶胞里的数目和位置等,D正确。
3.C 盆烯和棱晶烷都是烃,不是烃的衍生物,A项错误;二者都不含苯环,都不属于芳香族化合物,B项错误;由结构不同,分子式都为C6H6知,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C项正确;二者都是小分子化合物,D项错误。
4.C 蒸馏时,需测定馏分的温度,则温度计的水银球应位于蒸馏烧瓶支管口处,A错误;碘与CCl4的沸点不同,所以分离碘与CCl4的混合物,可采用蒸馏的方法,B错误;水在加热过程中会蒸发,苯甲酸能溶于水,为了减少过滤时苯甲酸的损失,防止过饱和提前结晶析出,加热溶解后还要加入少量蒸馏水,C正确;常温下苯甲酸的溶解度不大,温度高时溶解度大,所以待粗苯甲酸完全溶解后要趁热过滤,以减少苯甲酸的损耗,D错误。
5.C 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羟基、酯基、酮羰基四种官能团,A错误;分子中无手性碳原子,B错误;羟基可发生取代反应,碳碳双键可发生加成反应,C正确;广藿香酮分子结构中不含苯环结构,不属于芳香族化合物,D错误。
6.D C3H8分子中含两种氢原子,生成两种一氯代物,A错误;C4H10存在两种同分异构体,正丁烷一氯代物2种,异丁烷一氯取代产物2种,B错误;分子式为C6H14的烷烃5种同分异构体,其中CH3(CH2)4CH3分子中有3类氢原子,一氯代物有3种;CH3CH(CH3)CH2CH2CH3分子中5类氢原子,一氯代物有5种;CH3CH2CH(CH3)CH2CH3分子中有4类氢原子,一氯代物有4种;CH3C(CH3)2CH2CH3分子中有3类氢原子,一氯代物有3种;CH3CH(CH3)CH(CH3)CH3分子中有2类氢原子,一氯代物有2种,C错误;C8H18的一种结构有1种氢原子,所以一氯代物有1种,D正确。
7.D 甲烷是正四面体结构,故与为同种物质,A正确;为苯甲醇,为环己醇,B正确;与都含有苯环,都属于芳香烃,C正确;同系物是结构相似,分子组成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故CH2ClCH2CH2Cl与CH3CH2CH2Cl不互为同系物,D错误。
8.C 液态有机混合物中各成分沸点不同,可采取蒸馏的方法,A正确;利用燃烧法,能得到有机物燃烧后的无机产物,并作定量测定,最后计算出各元素的质量分数,得到实验式或最简式,B正确;对粗苯甲酸提纯时操作为加热溶解,趁热过滤,冷却结晶,过滤,干燥,C错误;不同的化学键或官能团的吸收频率不同,在红外光谱图上处于不同的位置,所以根据红外光谱图能确定有机物分子中的化学键或官能团,D正确。
9.A 在步骤1中加入了乙醇,要分离咖啡因和乙醇,可进行加热得到浓缩液再结晶(或蒸发)得到粗产品,因咖啡因易升华,为进一步得到较为纯净的咖啡因,可进行升华。
10.B 利用燃烧法确定烃、烃的含氧衍生物的实验式,故利用燃烧法可确定该有机物的实验式为C2H6O,A正确;利用红外光谱图确定该有机物的化学键和官能团,用质谱法确定相对分子质量为46,B错误;核磁共振氢谱可用于测定有机物中氢的化学环境,故利用核磁共振氢谱确定该有机物分子中含3种不同环境的氢原子,C正确;利用是否与Na反应确定该有机物中氧原子的连接方式,若为—O—H则能反应产生氢气,若为—C—O—C—则不能反应产生氢气, D正确。
11.B 根据A的核磁共振氢谱可看出,A的分子中有2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且氢原子的个数比为1∶2;根据A的红外光谱图可知,分子中含碳碳单键和氢氧键。该有机物分子中有两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A正确;由红外光谱图可知,该有机物中含碳碳单键和氢氧键,但不符合碳四价键原则,所以不止2种化学键,B错误;若A的化学式为C2H6O2,则根据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可确定,该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HOCH2CH2OH,C正确;核磁共振氢谱可确定氢原子种类,及其分子中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的个数比,D正确。
12.C 由结构简式可知有四种等效氢,核磁共振氢谱图有4组峰,A不符合题意;根据题干要求是烷烃,而B中是烯烃,B不符合题意;由结构简式可知有2种等效氢,核磁共振氢谱图有2组峰,氢原子个数比是12∶2,即峰面积之比是6∶1,且该物质是烷烃,相对分子质量为86,C符合题意;由结构简式可知有3种等效氢,核磁共振氢谱图有3组峰,D不符合题意。
13.C —C4H9有1-丁基、2-丁基、2-甲基-1-丙基、2-甲基-2-丙基四种结构;—C3H6Cl有:—CH2CH2CH2Cl、
—CH2CHClCH3、—CHClCH2CH3、、五种结构,则两种基团的组成共有4×5=20种,即可表示的有机物共有20种,C正确。
14.C ②和③都含有醚键、碳碳双键、酯基三种官能团,所含官能团种类相同,A错误;同系物结构相似,分子组成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①与④相差一个CH2O,故不互为同系物,B错误;①与②化学式相同,结构不同,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③与④化学式相同,只是其中的一个甲氧基位置不一样,互为同分异构体,C正确;1 mol ③、④中均含有3 mol双键,D错误。
15.B 由题中信息可知,M和N均属于二异丙基萘,两者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故两者互为同分异构体,A正确;因为萘分子中的10个碳原子是共面的,由于单键可以旋转,异丙基中最多可以有2个碳原子与苯环共面,因此,M分子中最多有14个碳原子共平面,B错误;N分子中有5种不同化学环境的H原子,因此其一溴代物有5种,C正确;萘分子中有8个H,但是只有两种不同化学环境的H(分别用α、β表示,其分别有4个),根据定一移一法可知,若先取代α,则取代另一个H的位置有7种,若再移动取代1个β,然后再取代其他β,有3种,因此,萘的二溴代物有10种,D正确。
16.(1)C11H18O2 (2)⑦⑧ (3)  ②⑥⑧
解析:(1)由题图可知⑧的分子式为C11H18O2。(2)含有酯基的则属于酯,有⑦⑧。(3)属于结构式的是 ;属于键线式的是②⑥⑧。
17.(1)锥形瓶 (2)E D F (3)使有机物X中的碳完全转化为CO2 (4)质谱法 C8H10
(5)、 (6)将粗产品溶于适量热水,趁热过滤,冷却结晶,过滤出晶体
解析:(1)由题图可知仪器M的名称是锥形瓶。(2)利用E装置产生O2,再利用D中浓硫酸吸收O2中的水蒸气,在F中发生核心反应,然后用C先吸收产生的水分,防止后续装置的水蒸气干扰实验,接着再用A装置吸收二氧化碳,为了防止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干扰,最后连接B装置,连接顺序为E→D→F→C→A→B。(3)燃烧管中CuO的作用是使有机物X中的碳完全转化为CO2。(4)根据题意知通过仪器分析得知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6,所以该仪器是质谱仪,该方法是质谱法。通过仪器分析得知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6,由氧化2.12 g有机物X的蒸汽生成了7.04 g CO2和1.80 g H2O可知,n(X)= mol=0.02 mol,n(C)= mol=0.16 mol,n(H)= mol×2=0.2 mol;根据红外光谱可知其不含其他原子,所以该有机物化学式为C8H10。(5)X的同分异构体属于芳香烃且苯环上的一氯代物有三种为和。(6)由题意可知PTA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所以可以在较高温度时将粗产品溶解过滤以除去不溶性杂质,然后冷却结晶,过滤出晶体即可。
18.Ⅰ.(1)增大青蒿与乙醚的接触面积,提高青蒿素的浸取率 (2)过滤 蒸馏 (3)b
Ⅱ.(4) 74 (5)C4H10O (6)CH3CH2OCH2CH3
解析:Ⅰ.青蒿干燥破碎后,加入乙醚,从分离产物的状态看,操作a应为过滤;提取液中乙醚与粗品分离,操作b应为蒸馏;由粗品制精品,操作c应为重结晶。(1)青蒿用乙醚溶解,颗粒越小,接触面积越大,浸取率越高,所以“破碎”的目的是增大青蒿与乙醚的接触面积,提高青蒿素的浸取率。(2)操作a用于分离固体与液体,操作b用于将有机溶液中的乙醚与溶质分离,所以名称分别是过滤、蒸馏。(3)蒸馏时,温度计水银球上沿应与蒸馏烧瓶的支管口保持水平。Ⅱ.(4)物质的最大质荷比就是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根据图1,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4。(5)根据图2可知,A中含有烷基、醚链, 则A含C、H、O三种元素,其分子中碳原子个数==4……10,则分子式为C4H10O。(6)A的分子式为C4H10O,吸收峰有2个,说明含有两种氢原子,吸收峰面积之比为2∶3,则氢原子个数之比为2∶3,则A结构对称,含有两个甲基和两个亚甲基,故A的结构简式为CH3CH2OCH2CH3。
19.(1)油 (2) 球形冷凝管 a (3)热水 (4)趁热过滤
冷却结晶 (5)c
解析:(1)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反应物的沸点都高于100 ℃,而水的沸点只有100 ℃,所以仪器A中应加入油作为热传导介质。(2)仪器B的名称是球形冷凝管;冷却水应下口进上口出,即从a口通入。(3)若粗品中混有少量未氧化的安息香,表中信息显示,安息香易溶于热水,而二苯乙二酮难溶于水,所以可用少量热水洗涤的方法除去。(4)粗品重结晶操作为加热溶解→活性炭脱色→趁热过滤→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5)安息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12,二苯乙二酮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10,理论上,2.0 g安息香参加反应,可生成二苯乙二酮的质量为≈1.98 g,二苯乙二酮的实际产量为1.6 g,则本实验的产率为×100%≈80.8%,选c。
20.(1)仪器y (2)①C2H4O ②88 C4H8O2
(3)羟基、酮羰基 
解析:(1)蒸馏装置中应该使用直形冷凝管,选用仪器y。
(2)①利用元素分析仪测得有机物M中碳的质量分数为54.5%,氢的质量分数为9.1%,则O的质量分数为100%-54.5%-9.1%=36.4%,M分子中N(C)∶N(H)∶N(O)=∶∶≈2∶4∶1,实验式为C2H4O。②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比与相对分子质量成正比,M的密度是同温同压下二氧化碳密度的2倍,则M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8,分子式为C4H8O2。
(3)根据M的红外光谱图,M中官能团的名称为羟基、酮羰基,M的分子式为C4H8O2,核磁共振氢谱有4组峰,峰面积之比为1∶3∶1∶3,则M的结构简式为。
8 / 8(共64张PPT)
章末质量检测(一)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与研究方法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
选项符合题意)
1. 古代中国常用如图所示装置来炼丹、熬烧酒、制花露水等,南宋张
世南《游宦纪闻》中记载了民间制取花露水的方法:“锡为小甑,
实花一重,香骨一重,常使花多于香,转甑之傍,以泄汗液,以器
贮之。”该装置利用的实验操作方法是(  )
A. 分液 B. 结晶
C. 萃取 D. 蒸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以花为原料,通过加热产生蒸汽,然
后冷凝成液体,便制成花露水,所以此操作为蒸馏,选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 化学分析的手段通常有定性分析、定量分析、仪器分析等,现代化
学中仪器分析是研究物质结构的基本方法和实验手段。下列关于仪
器分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光谱分析:利用原子光谱上的特征谱线来鉴定元素,太阳光谱里
的夫琅禾费线是原子的吸收光谱
B. 质谱分析:利用质荷比来测定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CH3CH2OH
与CH3OCH3的质谱图完全相同
C. 红外光谱分析:获得分子中含有的化学键或官能团的信息,可用
于区分CH3CH2OH和CH3OCH3
D. X射线衍射图谱分析:获得分子结构的有关信息,包括晶胞形状和
大小、分子或原子在微观空间有序排列呈现的对称类型、原子在
晶胞里的数目和位置等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不同元素原子的吸收光谱或发射光谱不同,常利用原子
光谱上的特征谱线来鉴定元素, A正确;CH3CH2OH与CH3OCH3的
结构不同,最大质荷比相同,则质谱图不完全相同,B错误;红外
吸收光谱仪可以测得未知物中的化学键或官能团,CH3CH2OH和
CH3OCH3所含官能团为羟基和醚键,可用红外光谱分析区别,C正
确;X射线衍射法是区分晶体和非晶体的最科学的方法,能获得晶
胞形状和大小、分子或原子在微观空间有序排列呈现的对称类型、
原子在晶胞里的数目和位置等,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3. 近年来科学家利用合成的方法制备了多种与苯组成相同、具有特殊
结构的物质,例如盆烯和棱晶烷,结构如图所示。对这两种物质的
叙述正确的是(  )
A. 均为烃的衍生物 B. 均属于芳香族化合物
C. 互为同分异构体 D. 均为有机高分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盆烯和棱晶烷都是烃,不是烃的衍生物,A项错误;二
者都不含苯环,都不属于芳香族化合物,B项错误;由结构不同,
分子式都为C6H6知,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C项正确;二者都是小
分子化合物,D项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4. 下列关于物质的分离、提纯实验中的一些操作或做法,正确的是
(  )
A. 在组装蒸馏装置时,温度计的水银球应伸入液面下
B. 分离碘与CCl4的混合物,不可采用蒸馏的方法
C. 在苯甲酸重结晶实验中,粗苯甲酸加热溶解后还要加入少量蒸馏

D. 在苯甲酸重结晶实验中,待粗苯甲酸完全溶解后要冷却到常温再
过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蒸馏时,需测定馏分的温度,则温度计的水银球应位于
蒸馏烧瓶支管口处,A错误;碘与CCl4的沸点不同,所以分离碘与
CCl4的混合物,可采用蒸馏的方法,B错误;水在加热过程中会蒸
发,苯甲酸能溶于水,为了减少过滤时苯甲酸的损失,防止过饱和
提前结晶析出,加热溶解后还要加入少量蒸馏水,C正确;常温下
苯甲酸的溶解度不大,温度高时溶解度大,所以待粗苯甲酸完全溶
解后要趁热过滤,以减少苯甲酸的损耗,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5. 《温热经解》中记载:“藿香正气散,夏令外感风寒,身温无汗,
吐泻交作者。”藿香正气水是一个中成药,具有解表化湿,理气和
中之功效。其主要成分广藿香酮的结构简式如图。下列关于广藿香
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分子中有3种官能团
B. 分子中有一个手性碳原子
C. 能发生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
D. 广藿香酮属于芳香族化合物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羟基、酯基、酮羰基四种官能
团,A错误;分子中无手性碳原子,B错误;羟基可发生取代反
应,碳碳双键可发生加成反应,C正确;广藿香酮分子结构中不含
苯环结构,不属于芳香族化合物,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6. 某烃的一种同分异构体只能生成一种一氯代物(不考虑立体异
构),该烃的分子式可能是(  )
A. C3H8 B. C4H10
C. C6H14 D. C8H18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C3H8分子中含两种氢原子,生成两种一氯代物,A错
误;C4H10存在两种同分异构体,正丁烷一氯代物2种,异丁烷一氯
取代产物2种,B错误;分子式为C6H14的烷烃5种同分异构体,其
中CH3(CH2)4CH3分子中有3类氢原子,一氯代物有3种;CH3CH
(CH3)CH2CH2CH3分子中5类氢原子,一氯代物有5种;
CH3CH2CH(CH3)CH2CH3分子中有4类氢原子,一氯代物有4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H3C(CH3)2CH2CH3分子中有3类氢原子,一氯代物有3种;CH3CH
(CH3)CH(CH3)CH3分子中有2类氢原子,一氯代物有2种,C错误;
C8H18的一种结构 有1种氢原子,所以一氯代物有1
种,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7. 下列关于物质的分类错误的是(  )
A. 与 为同种物质
B. 与 均属于醇
C. 与 均属于芳香烃
D. CH2ClCH2CH2Cl与CH3CH2CH2Cl互为同系物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甲烷是正四面体结构,故 与
为同种物质,A正确; 为苯甲醇, 为环
己醇,B正确; 与 都含有苯环,都属
于芳香烃,C正确;同系物是结构相似,分子组成相差一个或若干
个CH2原子团的物质,故CH2ClCH2CH2Cl与CH3CH2CH2Cl不互为同
系物,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8. 研究有机物的一般步骤:分离、提纯→确定实验式→确定分子式→
确定分子结构。以下研究有机物的方法错误的是(  )
A. 蒸馏——分离、提纯液态有机混合物
B. 燃烧法——研究确定有机物成分的有效方法
C. 对粗苯甲酸提纯时操作为加热溶解,蒸发结晶,过滤
D. 红外光谱图——确定有机物分子中的官能团或化学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液态有机混合物中各成分沸点不同,可采取蒸馏的方
法,A正确;利用燃烧法,能得到有机物燃烧后的无机产物,并作
定量测定,最后计算出各元素的质量分数,得到实验式或最简式,
B正确;对粗苯甲酸提纯时操作为加热溶解,趁热过滤,冷却结
晶,过滤,干燥,C错误;不同的化学键或官能团的吸收频率不
同,在红外光谱图上处于不同的位置,所以根据红外光谱图能确定
有机物分子中的化学键或官能团,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9. 咖啡因是弱碱性化合物,易溶于氯仿、乙醇、丙酮及热苯等,微溶
于水、石油醚。含有结晶水的咖啡因是无色针状晶体,味苦,在
100 ℃ 时失去结晶水并开始升华,120 ℃时升华相当显著,178 ℃
时升华很快。咖啡因的结构式为
实验室可通过下列简单方法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在步骤1加入乙醇进行浸泡,过滤得到提取液,步骤2、3、4所进行
的操作或方法分别是(  )
A. 加热、结晶(或蒸发)、升华
B. 过滤、洗涤、干燥
C. 萃取、分液、升华
D. 加热、蒸馏、蒸馏
解析: 在步骤1中加入了乙醇,要分离咖啡因和乙醇,可进行
加热得到浓缩液再结晶(或蒸发)得到粗产品,因咖啡因易升华,
为进一步得到较为纯净的咖啡因,可进行升华。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0. 某化学研究小组通过以下步骤研究乙醇的结构,其中错误的是
(  )
A. 利用燃烧法确定该有机物的实验式为C2H6O
B. 利用红外光谱图确定该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6
C. 利用核磁共振氢谱确定该有机物分子中有3种不同类型的氢原子
D. 利用是否与Na反应确定该有机物中氧原子的连接方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利用燃烧法确定烃、烃的含氧衍生物的实验式,故利
用燃烧法可确定该有机物的实验式为C2H6O,A正确;利用红外光
谱图确定该有机物的化学键和官能团,用质谱法确定相对分子质
量为46,B错误;核磁共振氢谱可用于测定有机物中氢的化学环
境,故利用核磁共振氢谱确定该有机物分子中含3种不同环境的氢
原子,C正确;利用是否与Na反应确定该有机物中氧原子的连接
方式,若为—O—H则能反应产生氢气,若为—C—O—C—则不能
反应产生氢气, 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1. 有机物A的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
确的是(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 由核磁共振氢谱图可知,该有机物分子中有两种不同化学环境的
氢原子
B. 由红外光谱图可知,该有机物中只有两种不同的共价键
C. 若A的化学式为C2H6O2,则其结构简式为HOCH2CH2OH
D. 由核磁共振氢谱图可知,其分子中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的个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根据A的核磁共振氢谱可看出,A的分子中有2种不同
化学环境的氢原子,且氢原子的个数比为1∶2;根据A的红外光
谱图可知,分子中含碳碳单键和氢氧键。该有机物分子中有两种
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A正确;由红外光谱图可知,该有机物
中含碳碳单键和氢氧键,但不符合碳四价键原则,所以不止2种化
学键,B错误;若A的化学式为C2H6O2,则根据红外光谱和核磁共
振氢谱可确定,该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HOCH2CH2OH,C正确;
核磁共振氢谱可确定氢原子种类,及其分子中不同化学环境的氢
原子的个数比,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2. 据质谱图分析知某烷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6,其核磁共振氢谱图
有2组峰,峰面积比为 6∶1,则其结构简式为(  )
A. B.
C.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由结构简式可知有四种等效氢,核磁共振氢谱图有4组
峰,A不符合题意;根据题干要求是烷烃,而B中是烯烃,B不符
合题意;由结构简式可知有2种等效氢,核磁共振氢谱图有2组
峰,氢原子个数比是12∶2,即峰面积之比是6∶1,且该物质是烷
烃,相对分子质量为86,C符合题意;由结构简式可知有3种等效
氢,核磁共振氢谱图有3组峰,D不符合题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3. 组成和结构可用 表示的有机物(不考虑立
体结构)共有(  )
A. 3种 B. 12种
C. 20种 D. 36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C4H9有1-丁基、2-丁基、2-甲基-1-丙基、2-甲基-2-丙
基四种结构;—C3H6Cl有:
—CH2CH2CH2Cl、—CH2CHClCH3、—
CHClCH2CH3、 、 五种结构,则两种基
团的组成共有4×5=20种,即 可表示的有
机物共有20种,C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4. 断肠草为中国古代九大毒药之一,据记载能“见血封喉”,现代
查明它是葫蔓藤科植物葫蔓藤,其中的毒素很多,下列是分离出
来的四种毒素的结构简式,
相关推断正确的是(  )
A. ②中所含官能团种类比③中多
B. ①和④互为同系物
C. ①与②、③与④分别互为同分异构体
D. 1 mol ③、④中均含有2 mol双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②和③都含有醚键、碳碳双键、酯基三种官能团,
所含官能团种类相同,A错误;同系物结构相似,分子组成相
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①与④相差一个CH2O,故
不互为同系物,B错误;①与②化学式相同,结构不同,二者
互为同分异构体,③与④化学式相同,只是其中的一个甲氧基
位置不一样,互为同分异构体,C正确;1 mol ③、④中均含
有3 mol双键,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5. 在EY沸石催化下,萘与丙烯反应主要生成二异丙基萘M和N。下
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2CH3—CH CH2

    M          N
A. M和N互为同分异构体
B. M分子中最多有12个碳原子共平面
C. N的一溴代物有5种
D. 萘的二溴代物有10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 由题中信息可知,M和N均属于二异丙基萘,两者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故两者互为同分异构体,A正确;因为萘分子中的10个碳原子是共面的,由于单键可以旋转,异丙基中最多可以有2个碳原子与苯环共面,因此,M分子中最多有14个碳原子共平面,B错误;N分子中有5种不同化学环境的H原子,因此其一溴代物有5种,C正确;萘分子中有8个H,但是只有两种不同化学环境的H(分别用α、β表示,其分别有4个),根据定一移一法可知,若先取代α,则取代另一个H的位置有7种,若再移动取代1个β,然后再取代其他β,有3种,因此,萘的二溴代物有10种,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16. (10分)有机物的表示方法多
种多样,下面是常用的一些有
机物的表示方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写出⑧的分子式: 。
解析:由题图可知⑧的分子式为C11H18O2。
(2)属于酯的是 (填序号,下同)。
解析:含有酯基的则属于酯,有⑦⑧。
(3)上述表示方法中属于结构式的为 ;属于键线式的为

解析:属于结构式的是 ;属于键线式的是②⑥⑧。
C11H18O2 
⑦⑧ 
 

⑥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7. (10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确定一种从煤中提取的液态烃X的
结构,对其进行了探究。下列装置是用燃烧法确定有机物X的分
子式的常用装置。
(1)仪器M的名称是 。
解析:由题图可知仪器M的名称是锥形瓶。
锥形瓶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产生的O2按从左到右的流向,所选装置正确的连接顺序
是 → → →C→A→B。
解析:利用E装置产生O2,再利用D中浓硫酸吸收O2中的水蒸气,在F中发生核心反应,然后用C先吸收产生的水分,防止后续装置的水蒸气干扰实验,接着再用A装置吸收
二氧化碳,为了防止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干扰,最后连接B装
置,连接顺序为E→D→F→C→A→B。
E 
D 
F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3)燃烧管中CuO的作用是 。
解析:燃烧管中CuO的作用是使有机物X中的碳完全转化为CO2。
使有机物X中的碳完全转化为CO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4)氧化2.12 g有机物X的蒸汽,生成了7.04 g二氧化碳和1.80 g水,通过仪器分析得知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6,用核磁共振氢谱仪测出X的核磁共振氢谱中有2组峰,
其峰面积之比为2∶3,用红外光
谱仪测得X分子的红外光谱如图
所示。
上述测X的相对分子质量的方法称为 ,X的分子式
为 。
质谱法 
C8H1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根据题意知通过仪器分析得知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6,所以该仪器是质谱仪,该方法是质谱法。通过仪器分析得知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6,由氧化2.12 g有机物X的蒸汽生成了7.04 g CO2和1.80 g H2O可知,n(X)= mol=0.02 mol,n(C)= mol=0.16 mol,n(H)= mol×2=0.2 mol;根据红外光谱可知其不含其他原子,所以该有机物化学式为C8H1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5)写出符合下列条件的X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
式: 。
①属于芳香烃 ②苯环上的一氯代物有三种
、 
解析:X的同分异构体属于芳香烃且苯环上的一氯代
物有三种为 和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6)以醋酸为溶剂,在催化剂作用下用氧气氧化X得到另一种重
要的化工原料PTA,查阅资料得知PTA的溶解度:25 ℃时为
0.25 g,50 ℃时为0.97 g,95 ℃时为7.17 g。得到的粗产品
中有部分不溶性杂质,请简述实验室中提纯PTA的实验方
案:

解析:由题意可知PTA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所以可以在较高温度时将粗产品溶解过滤以除去不溶性杂质,然后冷却结晶,过滤出晶体即可。
将粗产品溶于适量热水,趁热过滤,冷却结晶,过滤
出晶体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8. (12分)常温下,青蒿素是一种无色针状晶体,易溶于有机溶
剂,难溶于水,熔点约为156.5 ℃,易受湿、热的影响而分解。
某实验小组对青蒿素的提取和组成进行了探究。
Ⅰ.提取流程:
(1)“破碎”的目的是

增大青蒿与乙醚的接触面积,提高青蒿素的
浸取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Ⅰ.青蒿干燥破碎后,加入乙醚,从分离产物的状态看,
操作a应为过滤;提取液中乙醚与粗品分离,操作b应为蒸馏;
由粗品制精品,操作c应为重结晶。(1)青蒿用乙醚溶解,颗
粒越小,接触面积越大,浸取率越高,所以“破碎”的目的是
增大青蒿与乙醚的接触面积,提高青蒿素的浸取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操作a和操作b的名称分别是 、 。
过滤 
蒸馏 
解析:操作a用于分离固体与液体,操作b用于将有机溶液中的乙醚与溶质分离,所以名称分别是过滤、蒸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3)如图所示,操作b中温度计水银球上沿放置的位置应是 (填
“a”“b”“c”或“d”)处。
b 
解析:蒸馏时,温度计水银球上沿应与蒸馏烧瓶的支管口保持水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Ⅱ.青蒿素制药时还要用到有机化合物A。
使用现代分析仪器对有机化合物A的分子结构进行测定相关结果如
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4)根据图1,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74 
解析:物质的最大质荷比就是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根据图1,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5)根据图2,推测A的分子式为 。
C4H10O 
解析:根据图2可知,A中含有烷基、醚链, 则A含C、H、O三种元素,其分子中碳原子个数= =4……10,则分子式为C4H10O。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6)根据以上结果和图3(两个组峰的面积比为2∶3),推测A的结
构简式 。
CH3CH2OCH2CH3 
解析:A的分子式为C4H10O,吸收峰有2个,说明含有两种氢原子,吸收峰面积之比为2∶3,则氢原子个数之比为2∶3,则A
结构对称,含有两个甲基和两个亚甲基,故A的结构简式为CH3CH2OCH2CH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9. (12分)实验室由安息香制备二苯乙二酮的反应式如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相关信息列表如下:
物质 性状 熔点/℃ 沸点/℃ 溶解性
安息香 白色固体 133 344 难溶于冷水,溶于热
水、乙醇、乙酸
二苯乙二
酮 淡黄色固
体 95 347 不溶于水,溶于乙
醇、苯、乙酸
冰乙酸 无色液体 17 118 与水、乙醇互溶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①在圆底烧瓶中加入10 mL冰乙酸、5 mL水及9.0 g FeCl3·6H2O,边搅拌边加热,至固体全部溶解。
②停止加热,待沸腾平息后加入2.0 g安息香,加热回流45~60 min。
③加入50 mL水,煮沸后冷却,有黄色固体析出。
④过滤,并用冷水洗涤固体3次,得到粗品。
⑤粗品用75%的乙醇重结晶,干燥后得淡黄色晶体1.6 g。
装置示意图如图所示,实验步骤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中应加入 (填“水”或“油”)作为热传导介
质。
解析: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反应物的沸点都高于100 ℃,而水的沸点只有100 ℃,所以仪器A中应加入油作为热传导介质。
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仪器B的名称是 ;冷却水应从 (填“a”或
“b”)口通入。
解析:仪器B的名称是球形冷凝管;冷
却水应下口进上口出,即从a口通入。
球形冷凝管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3)获得粗品中若含有未被氧化的安息香,可用少量 洗涤
除去。
解析:若粗品中混有少量未氧化的安息香,表中信息显示,安息香易溶于热水,而二苯乙二酮难溶于水,所以可用少量热水洗涤的方法除去。
热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4)粗品重结晶操作为加热溶解→活性炭脱色→
→ →过滤→洗涤→干燥。
解析:粗品重结晶操作为加热溶解→活性炭脱色→趁热过滤→冷却结晶→过滤→洗
涤→干燥。
趁热过
滤 
冷却结晶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5)本实验的产率最接近于 (填字母)。
a.90% b.85%
c.80% d.75%
c 
解析:安息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12,二苯乙二酮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10,理论上,2.0 g安息香参加反应,可生成二苯乙二酮的
质量为 ≈1.98 g,二苯乙二酮的实际产量为1.6 g,则本实验的产率为 ×100%≈80.8%,选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0. (11分)有机物M(只含C、H、O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三种)是
我国批准使用的香料产品,其沸点为148 ℃。某化学兴趣小组从
粗品中分离提纯有机物M,然后借助李比希法、现代科学仪器测
定有机物M的分子组成和结构,具体实验过程如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蒸馏装置中应该使用直形冷凝管,选用仪器y。
步骤一:将粗品用蒸馏法进行纯化。
(1)蒸馏装置如图1所示,图中虚线框内应选用右侧的
(填“仪器x”或“仪器y”)。
仪器y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利用元素分析仪测得有机物M中碳的质量分数为54.5%,氢
的质量分数为9.1%。
①M的实验式为 。
②已知M的密度是同温同压下二氧化碳密度的2倍,则M的
相对分子质量为 ,分子式为 。
C2H4O 
88 
C4H8O2 
步骤二:确定M的实验式和分子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解析:①利用元素分析仪测得有机物M中碳的质量分数为54.5%,氢的质量分数为9.1%,则O的质量分数为100%-54.5%-9.1%=36.4%,M分子中N(C)∶N(H)∶N(O)= ∶ ∶ ≈2∶4∶1,实验式为C2H4O。②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比与相对分子质量成正比,M的密度是同温同压下二氧化碳密度的2倍,则M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8,分子式为C4H8O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3)用核磁共振仪测出M的核磁共振氢谱如图2所示,图中峰面
积之比为1∶3∶1∶3;利用红外光谱仪测得M的红外光谱如
图3所示。
步骤三:确定M的结构简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M中官能团的名称为 ,M的结构简式
为 (填键线式)。
解析:根据M的红外光谱图,M中官能团的名称为羟基、酮羰基,M的分子式为C4H8O2,核磁共振氢谱有4组峰,峰面积之比为1∶3∶1∶3,则M的结构简式为 。
羟基、酮羰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