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静电现象及其微观解释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3)

文档属性

名称 1.1 静电现象及其微观解释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6-08-14 09:58: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1
静电现象及其微观解释
同步练习
建议用时
实际用时
满分
实际得分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
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选的得0分,共40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荷量很小的点电荷称为元电荷
B.电荷量=1.6×10-19
C称为元电荷
C.元电荷也可作为电荷量的单位
D.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只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
2.关于物体带的电荷量,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可以为任意实数
B.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只能是某些特定值
C.物体带电荷+1.60×10-9C,这是因为该物体失去了1.0×1010个电子
D.物体带电荷量的最小值为1.6×10-19C
3.甲物体与乙物体相互摩擦,没有其他物体参与电荷的交换,发现甲物体带了9.6×10-16
C的正电荷.
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A.甲物体失去了6×103个电子
B.乙物体失去了6×103个电子
C.乙物体带9.6×10-16
C的负电荷
D.乙物体带9.6×10-16
C的正电荷
4.把一个带电棒移近一个带正电的验电器,金箔先闭合而后又张开,说明棒上带的是(

A.正电荷
B.负电荷
C.可以是正电荷,也可以是负电荷
D.带电棒上先带正电荷,后带负电荷
5.有一质量较小的小球A,用绝缘细线悬吊着,当用
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B靠近它时,看到它们先相互
吸引,接触后又互相排斥.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接触前,A、B一定带异种电荷
B.接触前,A、B可能带异种电荷
C.接触前,A球一定不带任何电荷
D.接触后,A球一定带负电荷
6.把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球接触后分开,两球相互排斥,则两球原来带电情况不可能是(

A.其中一个带电,一个不带电
B.两个小球原来带等量异种电荷
C.两个小球原来带同种电荷
D.两个小球原来带不等量异种电荷
7.关于摩擦起电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摩擦起电是用摩擦的方法将其他物质变成了电荷
B.摩擦起电是用摩擦的方法将一个物体中的电子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
C.通过摩擦起电,两个原来不带电的物体,一定带有等量异种电荷
D.通过摩擦起电,两个原来不带电的物体,可能带有同种电荷
8.如图1所示,有一带正电的验
电器,当一金属球A靠近验电器
的小球B(不接触)时,验电器的
金箔张角减小,则(

A.金属球一定不带电
B.金属球可能带负电
C.金属球可能带正电
D.金属球一定带负电
图1
9.A、B两个点电荷间距离恒定,当其他电荷移到A、
B附近时,A、B之间的库仑力将(

A.可能变大B.可能变小
C.一定不变
D.不能确定
10.如图2所示,当带正电的球C移
近不带电的枕形金属导体时,枕形
导体上的电荷移动情况是(

A.枕形金属导体上的正电荷向B端移动,负电荷不移动
B.枕形金属导体上的带负电的电子向A端移动,正电荷不移动
C.枕形金属导体上的正、负电荷同时分别向B端和A端移动
D.枕形金属导体上的正、负电荷同时分别向A端和B端移动
二、填空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请将正确的答案填到横线上)
11.把自来水调成一股细流,将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近此细流,会发现细流被橡胶棒___________(填
“不动”“排斥”或“吸引”),细流靠近橡胶棒一侧带_________电.
12.如图3所示,在带电
体C的右侧有两个相互接触
的金属导体A和B,均放在绝
缘支座上.若先将C移走,再把A、B分开,则
A________电,B________电.若先将A、B分开,再
移走
C,则A________电,B_______电.
三、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44分.解答时应写
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
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
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3.(14分)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绝缘金属小球A、B,分别带有电荷量,让两绝缘金属小球接触,在接触的过程中,电子如何转移并转移了多少?
14.(15分)有三个相同的绝缘金属小球A、B、C,其中小球A带有2.0×10-5C的正电荷,小球B、C不带电.现在让小球C先与球A接触后取走,再让小球B与球A接触后分开,最后让小球B与小球C接触后分开,最终三球带的电荷量分别是少?
15.(15分)有A、B、C三个用绝缘柱支持的相同导体球,A带正电,B和C不带电,讨论用什么办法能使:
(1)B、C都带正电;(2)B、C都带负电;(3)B、C带等量异种电荷.
第一节静电现象及其微观解释参考答案
选择题
1.BD 解析:元电荷是最小的电荷单位,即没有比=1.6×10-19
C再小的电荷量了.不能说电荷量很小的点电荷为元电荷,因此选项A错误,选项B正确.电荷量的单位只能是库伦,因此选项C错误.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只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选项D正确.
2.A
解析:物体所带的电荷量最小值是=1.6×10-19
C而且只能是它的倍数,选项A错误,选项B正确,选项D正确。物体带上多少正电荷就会失去相同数量的电子,选项C正确。
3.AC
解析:摩擦的实质是电子的得失,在摩擦过程中甲带了9.6×10-16
C电荷,说明甲失去了9.6×10-16C电子,乙则获得了9.6×10-16
C电子,所以乙带上了9.6×10-16
C负电荷.所以选项AC正确.
4.B
解析:带正电荷的金属棒靠近验电器,金箔先闭合再张开,说明验电器原先带的是负电荷.
5.B
解析:带电物体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同性相斥,异性相吸,小球先被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吸引,说明小球不带电或带正电,如果A球不带电接触后橡胶棒和小球带相同的电荷,如果A球带正电,接触后A球的电性取决于两球电荷量的多少.根据以上推断可判定选项B正确.
6.B解析:只要满足两小球接触后,还有剩余同种电荷,两小球就会分开.因此只有B不满足,选项ACD均正确.
7.BC
解析:摩擦起电的实质是通过摩擦的方法,使电子发生了转移,转移后两物体带电荷量相等的正负电荷,所带电荷的性质,由物体束缚电子的能力决定,束缚电子强的物体带负电,因此,选项BC正确.
8.B
解析:根据同性相斥,异性相吸和静电感应原理只要能使验电器上的电荷量减少,金箔张角就减小.因此选项B满足,所以,选项B正确.
9.C
解析:库仑力的大小由两个点电荷所带的电荷量和距离决定,与其他因素无关.因为这两个量没变,所以库仑力的大小没变.选项C正确.
10.B解析:由于受C处正点电荷的影响根据静电感应原理可知,枕形导体上带负电的电子向A端移动,正电荷不移动.
选项B正确.
二、填空题
11.吸引

解析:带电体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因此细流被橡胶棒吸引.因为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由同性相斥,异性相吸得接近橡胶棒的一侧带正电.
12.不带
不带
带负
带正
解析:如果先移走C,A、B中感应出的正负电荷立马中和,因此A、B不带电.
如果先分开A、B未移走C,由静电感应得接近C的A端带负电,远离C的B端带正电.
三、计算题
13.电子由B球转移到A球,转移了个电子
解析:因为是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球,所以两个小球电荷
量中和后,电荷量再平分.中和的过程是电子由带负电荷的B球向带正电荷的A球转移.由此可知B球
向A球移了电子.移动电子的个数为个.
14.=5×10-6C=
7.5×10-6C=7.5×10-6C解析:因为是完全相同的三个小球,因此A和C平分后,电荷量平分,此时,.小球A和小球接触后再分开,.小球B和C接触后,.
15.(1)要使B和C都带正电,只需三个小球接触一下就可以.(2)要使B和C都带负电,先让B和C接触,再把A放到B和C的B一端,先分开B和C再移走A.由静电感应得B带负电荷C带等量的正电荷.让C接地后,再让B和C接触,则B和C都带上负电荷.(3)要使B和C带等量的正负电荷,先让B和C接触,再把A放到B和C的B一端,先分开B和C再移走A.由静电感应得B和C带等量的正负电荷.
图2
图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