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全章导览
平静的水面
光滑的金属表面
灵魂三问
P61
我们把反射面为光滑平面的镜子叫做平面镜(plane mirror)。
P61
光滑的玻璃表面
平面镜的成像原理:光的反射
面对着平面镜,我们就能够看到自己的像。
像是什么?
怎样描述像的特点?
和实际物体比较
大小
像的大小
物的大小
正倒
正立
倒立
缩小:照出来的像比实际的物体小
等大:照出来的像与实际的物体一样大
放大:照出来的像比实际的物体大
正立/倒立:照出来的像和实际的物体比较
位置
物到镜子的距离:物距u
像到镜子的距离: 像距v
虚实
实像
虚像
物距u 像距v
≠
=
物理学中,把能够呈现在光屏上的像叫做实像(realimage);把不能呈现在光屏上、只能用眼睛观察到的像叫做虚像(virtual image)。物体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P62
和实际物体比较
3.3平面镜成像特点
活动1:镜前观像
哪一幅是该同学的像?
P61
一、平面镜成像规律
实验目的: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实验器材的选择
镜子
玻璃
咖啡色玻璃
作用:方便确认像的位置
能找到镜子后的像的位置吗?
作用:能看到更清晰的像
等效替代法
P62
实验目的: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实验器材的选择
白纸
直尺
长尾夹
作用:成像
作用:固定
作用:测量物距和像距
P62
实验目的: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实验器材的选择
作用:能看到更清晰的像
物体
像
作用:代表物体和像
物体
像
P62
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足够大的白纸,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白纸的上面,再取两段长短与粗细都相同的蜡烛A和B分别竖放在玻璃板前后两侧。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并移动玻璃板后的蜡烛B,使它与蜡烛A在玻璃板里的像重合,此时蜡烛B好像也被点燃了。
(1)在白纸上描出物(蜡烛A)、玻璃板、像(蜡烛B)的位置,用直线连接物与像的位置。然后用直尺分别量出物到玻璃板的距离和像到玻璃板的距离,它们就是物距AO、像距BO。
(2)观察并研究像与物的大小有怎样的关系。
(3)把蜡烛A沿AB连线前后移动,同时调整玻璃板后蜡烛B的位置,每次都使蜡烛B像被点燃一样,观察像的大小有无变化,并测量物距和像距。
(4)移走蜡烛B,将一张纸(光屏)放在像的位置上,在纸上能呈现出蜡烛A的像吗
P62
实验器材:镜子、玻璃板、茶色玻璃板、两根蜡烛、长尾夹、白纸、直尺、打火机
实验步骤:
等效替代法
实验目的: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实验过程:
数据记录并分析:
实验 序号 物到平面镜的距离/cm (物距)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cm (像距) 像与物大小比较(放大、缩小或相等) 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的夹角/°
第一次 4.60 4.30 相等 90
第二次 6.60 6.80 相等 90
第三次 9.20 9.20 相等 90
距离相等
等大
垂直
实验目的: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P62
实验结论:
实验目的: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的大小相等,即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
P62
镜面
虚像正立
活动1:镜前观像
哪一幅是该同学的像?
P61
一、平面镜成像规律
D
二、平面镜的应用
P63
三、各种面镜
P63
凹面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凸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P64
四、总结
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的大小相等,即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
镜面
五、练一练
2.在平面镜前有一光源S(图3-3-9),请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它在平面镜后的像S'。
S
S
S
P64
五、练一练
2.在平面镜前有一物体AB,请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它在平面镜后的像A'B'。
A
P64
B
A
A
B
B
五、练一练
2.在平面镜前有一三角形ABC,请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它在平面镜后的像A'B'C'。
P64
A
B
C
A
B
C
A
B
C
3.小明同学身高155cm,他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从平面镜中看到钟的指针如图3-3-10所示。由此可知,他在平面镜中的像高____m,挂钟显示的实际时间是_______。
5.身高1.68m的人站在竖直的大平面镜前3m处,人与像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m,镜中的像高是______m。当人逐渐远离平面镜时,镜中像的大小将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P65
1.55
7:20
6
1.68
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