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课件(共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课件(共2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3.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9-07 11:32: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西汉与东汉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第4课
通过了解汉朝削藩、开疆拓土、尊崇儒术等举措,认识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通过了解汉朝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两汉衰亡的原因。
海昏侯汉墓
27天的皇帝 汉武帝之孙
1127条罪状 黄金大墓
海昏侯 刘贺
导入
第一部分
西汉的兴衰
西汉的建立
公元前202年,刘邦受诸侯王推戴做了皇帝。当时经济凋敝,政权力量相对薄弱,北方强族匈奴又经常侵略。多年的战乱,使区域经济发展严重不平衡,并且部分地方势力较大。
经济凋敝,人口锐减
无为而治,与民休息
地方势力强大
郡国并行
匈奴侵犯
和亲政策
汉高祖 刘邦
西汉的建立
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
——柳宗元《封建论》
高皇帝刑白马而盟曰:“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
——司马迁《史记·吕后本纪》
思考:西汉实行“郡国并行”体制的原因?
1.吸取前朝教训 2.历史传统的影响
3.安抚宗室和功臣 4.巩固皇权的需要
5.适应经济发展水平 6.汉初部分地方势力较大
西汉的建立
解忧公主,“七国之乱”发动者之一刘戊的孙女,远嫁乌孙国和亲 ,为汉朝巩固西域统治立下汗马功劳。
七国之乱
汉初基本政治制度
1.汉承秦制,基本沿袭秦制
2.地方上实行郡国并行
3.采取无为而治
西汉的强盛
刘彻,十六岁继承皇位。刘彻即位初年,太皇太后窦猗房、皇太后王娡为代表的外戚势力在朝中有很大影响力,刘彻也必须“奏事东宫”。建元六年(前135年)五月,窦太后去世,刘彻才得以完全掌权。
外戚干政,相权膨胀
中外朝制
诸侯国问题
“推恩令”
匈奴威胁
打击地方豪强
地方豪强势力崛起
积极开疆拓土
西汉的强盛
中外朝
作用: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推恩令”
作用:削弱诸侯王势力。
西汉的强盛
打击地方豪强
作用:稳定社会秩序,削弱地方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改革币制
作用:将铸币权收归中央,加强中央集权。
海昏侯墓出土10余吨五铢钱
西汉的强盛
盐铁官营
作用:打击富商大贾,增加财政收入,加强中央集权。
作用:打击富商大贾,增加财政收入,加强中央集权。
均输平准
西汉的强盛
尊崇儒学
原因:汉武帝要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需要以思想上的统一来加强政治的统一。
特点:儒学独尊,外儒内法,兼采道家、阴阳家思想。
西汉的强盛
尊崇儒学
作用:
1.推动儒学发展,自此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
2.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
3.促进文化教育的发展。
海昏侯墓出土了《论语》《礼记》等儒家简书,及绘有孔子图象、载其传记的矩形铜镜,这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孔子像。
察举制
创办太学
春秋决狱
五经博士
西汉的强盛
开疆拓土
措施:
1.任用卫青、霍去病,发动大规模对匈奴的战争。
2.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
3.在西域设西域都护府管理。
4.加强对东南沿海和西南地区的管理。
作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
海昏侯墓出土的羱羊纹银当卢,融合了中原文化与北方草原文化的特色,体现了当时文化交融的盛况。
自武帝崩后,霍光辅政,专权十余年。昌邑王刘贺入京继位后,急欲亲政,又亲信昌邑旧臣,计在位二十七日,遣使者“持节诏诸官署征发,凡千一百二十七事”,有收回权力之迹象。霍光为保持权势,遂废刘贺。
--摘编自廖伯源《昌邑王废黜考》
西汉的衰亡
外戚干政
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皇位,改国号为新,西汉灭亡。
霍光,霍去病异母弟,其女为汉宣帝第二任皇后。
王莽,汉元帝皇后王政君之侄。
西汉的衰亡
社会矛盾激化
海昏侯墓出土478件黄金制品,总重量足有115公斤,是当之无愧的“黄金之墓”,反映了西汉上流社会的厚葬之风。
富者田连仟伯,贫者亡立锥之地。
——《汉书·食货志上》
汉氏减轻田租,三十而税一……而豪民侵陵,分田劫假。厥名三十税一,实什税五也。父子夫妇终年耕芸,所得不足以自存。
——《汉书·王莽传》
第二部分
东汉的兴衰
东汉的建立
25年,西汉宗室刘秀重建汉朝,不久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即汉光武帝。在刘秀打天下过程中,在相当程度上依靠了豪门士族力量的支持。所以刘秀对于豪强势力采取妥协的政策,但同时也采取措施限制豪族势力发展。
地方豪强问题
限制豪强势力
经济凋敝
与民休息
汉光武帝 刘秀
东汉的建立
限制豪强势力
措施:
1.清查全国垦田、户口数量
2.释放奴婢
3.迁徙豪强
豪强们修筑坞堡、集结宗族、招纳流民,组织起强大的私人武装。“豪人之室,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万计。”为供养这些私人武装,豪强大量兼并土地,以致东汉一朝官方统计的田亩面积还不如西汉多。严重的土地兼并不但直接影响了国家赋税,甚至威胁到了皇权。东汉建立仅15年,刘秀便下令清查天下田亩,毫无意外,田亩清查受到了豪强的强烈抵制。
——马泽芳《刘秀度田》
选修2 第23页
东汉的建立
田庄经济
概念:东汉时期,豪强地主占有大量田地和人口,建立了家族田庄。田庄是东汉地主阶级经营地产的一种形式。
性质:大土地所有制
特点:自给自足、规模大、多种经营、人身依附较强
东汉的建立
提高尚书台地位
中央:尚书台为东汉的中枢机构
作用:加强皇权,提高行政效率。
裁并郡县,裁减官吏
地方:形成州—郡—县三级制
作用:节省开支,提高行政效率;后期州牧权力膨胀,形成地方割据势力。
东汉的衰亡
政治日趋黑暗
【课堂练习】如图为“周公辅成王”画像砖。此类画像砖在东汉以后才大量出现,周公个人的形象不再是先秦、西汉人心目中“践祚当国”、大权独揽的摄政王,而是一位承受先王托孤之重、率领群臣一心扶保幼主的忠厚长者。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
A. 正统思想的确立 B. 政治形势的需要C. 抑制王侯的诉求 D. 社会风俗的变迁
B
形成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
党锢之祸
东汉的衰亡
阶级矛盾尖锐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张角(黄巾军领袖)
原因:东汉时期,豪强地主发展迅速,土地兼并严重。
结果:184年,爆发黄巾起义,动摇了东汉统治基础。随后军阀割据局面出现,东汉政权名存实亡。
海昏侯汉墓
感谢观看!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