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课件(共4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课件(共4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9-07 13:14: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6张PPT)
一、思想文化
二、文学艺术
三、科学技术
四、中外交流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材料一:董仲舒:“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汉书》
材料二:东汉张道陵创立的“五斗米道”为道教的定型化之始,南北朝时逐渐完备。道教以“道”为最高信仰。“道”无形无象,而又生育天地万物。“道”在人和万物中的显现就是“德”。故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散则为气,聚则为神。神仙既是道的化身,又是得道的楷模。神仙以济世度人为宗旨。故道教徒既信道德,又拜神仙。以《道德经》等为主要经典。奉三清真神为最高神,其中尊老子为道德天尊。三清神之下是玉皇大帝,乃诸天神之帝。——摘编自中国道教协会官网
材料三:佛教由古印度的释迦牟尼(佛陀)在公元前6世纪以前建立,与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并列为世界三大宗教。两汉之际传入我国。佛教传入后与中国文化相结合(中国化)形成禅宗、藏传佛教等。禅宗分为南北二派。北宗尊神秀为领袖,“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被称为“渐悟”。南宗奉慧能为领袖,“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被称为“顿悟”。
(1)在中国,三教起源于什么时期?
(2)依据材料,概括魏晋至隋唐文化的特征?
史料解读
一、思想文化(儒学道教佛教发展)
一、思想文化(儒学道教佛教发展)
(一)思想特征(二)佛道传播的影响
材料:由僧人法明等撰写的四卷《大云经》宣称武后为弥勒佛转世,应制颁于天下。……薛怀义组织法明等和尚重新翻译《大云经》,撰成《大云经疏》。注疏的宗旨一方面是讲李唐天祚已尽,当有武氏代之,另一方面是讲武则天是天女化身,将做中国女皇。于是,在天授元年(690年)九月,武则天改唐为周,自称“圣神皇帝”,改元天授,建立武周王朝。……在薛怀义的监督下,由达摩流支等人重译《佛说宝雨经》。新译本添加了一些故事,比如,东方有一天子,叫日月光,在佛涅槃后四五百年,将化为女身,降生做国王。——郭昊《武则天与佛教的关系探析》《西昌学院学报》2016年12月63页
(1)武则天为什么大力扶持佛教?
(2)武则天为什么不首选扶持儒家或道教思想?
史料解读
洛阳龙门石窟卢舍那大佛
一、思想文化(儒学道教佛教发展)
(一)思想特征
(二)佛道传播的影响
材料:随着佛教文化的广泛渗入,为中国传统文化带来了数万条词语。常用词语都有近五百条。比如:现在、如实、实际、真谛、单位、迷信、无常、净土、慈悲、相对、如是、上乘、有缘、化身、忏悔、生老病死、菩萨心肠、大千世界、不可思议、一丝不挂、芸芸众生、想入非非、盲人摸象、三心二意、在劫难逃、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执迷不悟、恍然大悟、当头棒喝、走火入魔……
(1)依据材料概括佛教在中国传播的影响。
(2)阅读教材第二子目的图片:龙门石刻、金刚经碑、龙门石窟、莫高窟,概括佛教在中国传播的影响。
史料解读
一、思想文化(儒学道教佛教发展)
(一)思想特征
(二)佛道传播的影响(阅读第一子目2.3.4段)
1.积极影响
①政治:治国思想
②它本身:中国化
③思想文化文艺发展繁荣
④儒学复兴
2.消极影响
①政府:财政收入
②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
辩证分析
一、思想文化(儒学道教佛教发展)
(一)思想特征
(二)佛道传播的影响(阅读第一子目2.3.4段)
材料:古文运动的形式是“变骈体为(先秦和汉朝)散文。”……“文以明道”是古文运动的理论基石。……是把要明的道同社会现实、社会政治问题联系起来,韩愈“明道”的政治目的主要有两条:一是推尊儒家思想,反对佛老学说;二是强化中央集权,反对薪镇割据。
——沈时蓉《试论陆贽对韩愈及唐古文运动的影响》《四川师范大学学报》1991年第1期22-23页
问题:韩愈等人发起的古文运动的目的是什么?
唯物史观
二、文学艺术——新高峰
(一)文学
1.魏晋南北朝:
①建安文学
②田园诗
③骈文
④民歌
2.唐诗
(二)艺术
1.书法
2.绘画
3.雕塑
4.舞蹈
归纳知识
短歌行[东汉]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yàn),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判断下列诗歌的风格
诗歌鉴赏
《哀江南赋》序[东晋]庾信
粤以戊辰之年,建亥之月,大盗移国,金陵瓦解(梁朝灭亡)。余乃窜身荒谷,公私涂炭。华阳奔命,有去无归。
中兴道销,穷于甲戌。
三日哭于都亭①,三年囚于别馆②,
天道周星(岁星循环),物极不反。傅燮③之但悲身世,无处求生;
袁安④之每念王室,自然流涕。
判断下列诗歌的风格
用典注解:
①率部在都城亭内痛哭三日的罗宪(魏灭蜀时蜀国大将)
②被囚于别馆三年的叔孙婼(ruò春秋鲁国人奉命出使晋国被囚)
③东汉身处乱世的傅燮(xiè)抵抗叛军与城共亡
④东汉和帝时窦氏外戚专权,袁安每朝会与公卿言国事都会哭泣
诗歌鉴赏
归园田居·其一[东晋]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判断下列诗歌的类型
敕勒歌[北朝乐府]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第一名:黄庭坚[宋]《砥柱铭》
4.37亿,
共64个字,
平均每个字682.5万
书法艺术
 
材料一:“昔者仓颉创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淮南子·本经训》
汉字演变
材料二:半坡遗址陶器上的符号
二里头遗址陶器上的刻划符号
文字雏形
商代甲骨文
目前已知最早的成熟的汉字
毛公鼎是西周青铜器中赫赫有名的重器之一,作于西周晚期的宣王时期。内壁铸有多达498字的长篇铭文,内容是:周王为中兴周室,革除积弊,策命重臣毛公,要他忠心辅佐周王,以免遭丧国之祸,并赐给他大量物品,毛公为感谢周王,特铸鼎记其事。
金文
春秋战国文字(以“马” 、“安”两字为例)
秦虎符
“甲兵之符,右在皇帝,左在阳陵”
小篆
隶书
东汉史晨碑
东汉张迁碑
东汉曹全碑
书法鉴赏
汉魏钟繇楷书鼻祖
书法鉴赏
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
在楷书和草书产生之际,楷草之间还有一种字体也在流行——“行书”。其字体既不象楷书那样一个一个的直立着,又不象草书那样一个一个的在奔跑,而是象云、象水那样慢悠悠地不停地流动着,所以叫“行书”。行书易写、易认、易流行,实用性很高。最擅长写行书的是晋代书法家王羲之,称“书圣”。
书法鉴赏
欧阳询
颜真卿
柳公权
秀雅精准
豪迈雄壮
挺拔瘦硬
书法鉴赏
怀素《自叙帖》(之一)
特点:
飞动自然狂放有度
从“鱼”字的演变思考汉字演变过程的特点
1不断简化
2实用性与艺术性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草书
楷书
行书
隶书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
《洛神赋图》(东晋顾恺之)
《步辇图》(唐代阎立本)
《唐宫仕女图》(唐代张萱、周昉)
《五牛图》(唐代韩滉)
《韩熙载夜宴图》(五代顾闳中)
《千里江山图》(北宋王希孟)
《清明上河图》(北宋张择端)
《富春山居图》(元代黄公望)
《汉宫春晓图》(明代仇英)
《百骏图》(意大利人,清代郎世宁)
顾恺之《洛神赋》(局部)。取材于曹植爱情诗篇《洛神赋》,他爱的甄氏嫁与曹丕,甄氏抑郁而死。曹植十分悲痛,将甄氏化作可望不可求的洛神。画卷描述曹植从京城回封地,路经洛水时遇洛神,与之相爱,终因人神之隔而无奈分离。
绘画鉴赏
冯婕妤挡熊。冯媛是汉元帝的婕妤。元帝游上林苑时
班婕妤辞辇:汉成帝与班婕妤出游,邀班婕妤同辇,她说:古代圣贤之君,都有名臣在侧。夏、商、周三代的末主夏桀、商纣、周幽王,才有妃子在坐,最后竟然落到国亡毁身的境地。
汉成帝之后王莽篡汉。
顾恺之《女史箴图》根据晋人张华《女史箴》而创作,劝戒宫廷妇女注重品德修养(现存9段)
绘画鉴赏
人知饰其容,而莫知饰其性。
性之不饰,或愆(qiān错过)礼正。
斧之藻之,克念作圣。
出其言善,
千里应之。
苟违斯义,同衾以疑。
夫妇并坐,妾侍围坐,群婴罗膝。意指后妃不妒忌则子孙繁多。
欢不可以黩,宠不可以专。
专实生慢,爱极则迁。
致盈必损,理有固然。
美者自美,翩以取尤。
冶容求好,君子所仇。
结恩而绝,职此之由。
男女二人相向对立,男子对女子举手做相拒之势。帝王拒绝了他的妃子,规劝女子不能刻意争宠,专宠必生傲慢。
故事:頋恺之曾在江宁瓦棺寺画维摩诘壁画像,在揭幕时他当众点睛,“光照一寺,俄而得百万钱”,捐给寺院。
魏晋南北朝
阎立本《步辇图》,此图描绘贞观十五年(641)唐太宗李世民接见来迎娶文成公主的吐蕃松赞干布使者禄东赞的情景
唐朝
绘画鉴赏
《唐宫仕女图》,是一组五幅唐代名画。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杨贵妃姐妹三月三日游春的场景。《捣练图》描绘了唐代城市妇女劳动操作时的情景。
周昉的《簪花仕女图》唐代宫廷嫔妃骄奢闲适生活。
《挥扇仕女图》13位妃嫔和宫女形象。
晚唐佚名的《唐人宫乐图》一群宫中女眷围着桌案宴饮行乐的场面。
《捣练图》描绘了唐代妇女劳作时的情景。现存是的北宋赵佶的摩本
周昉的《簪花仕女图》唐代宫廷嫔妃骄奢闲适生活。
晚唐佚名的《唐人宫乐图》一群宫中女眷围着桌案宴饮行乐的场面。
“吴带当风”。唐代“画圣”吴道子《送子天王图》摹本。这幅画的内容是描写佛教始祖释迦牟尼降生以后,他的父亲净饭王和摩耶夫人抱着他去朝拜天神庙,诸神向他礼拜的故事。
绘画鉴赏
唐朝宰相韩滉的《五牛图》
绘画鉴赏
乾隆题跋:
一牛络首四牛闲,
弘景高情想象间;
舐shì龁hé讵jù唯夸曲肖,
要因问喘识民艰。
注:
①弘景高情:梁武帝多次召陶弘景出山,画两头牛,一牛散放水草间,一牛金络头被人执绳执杖驱之。
②丙吉问牛:汉书·魏相丙吉传》(西汉丞相)
《韩熙载夜宴图》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画家顾闳中的绘画作品,现存宋摹本,绢本设色,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全卷分为五段,每一段画家采用一扇屏风作为画面空间建构、营造美感的主要手段。
第一段:琵琶独奏。
第二段:六幺独舞。
第三段:宴间小憩。
第四段:管乐合奏。
第五段:宾客酬应。
1经济:
2政局:
3制度:
4思文:
5民族:
6对外:
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文艺高峰的原因
魏晋南北朝北方经济恢复发展,江南开发
隋唐大运河沟通南北经济繁荣
魏晋南北朝南方相对安定
隋唐国家统一安定
九品中正制、科举制,选拔人才
三教,思想开放
魏晋南北朝民族交融及隋唐开明的民族政策
开放包容
思考点
三、科技——世界前列
1.数学
2.农学
3.地理
4.建筑成熟
归纳知识
四、中外文化交流-频繁
(一)异域文化——中国
(二)中国文化——周边
(1)阅读教材及史料,归纳异域文化传入中国的表现。
(2)阅读教材最后二段及史料,讨论P49【思考点】。
材料一:“晚年益肥壮,腹垂过膝,重三百三十斤,每行以肩膊左右抬挽其身,方能移步。至玄宗前,作胡旋舞,疾如风焉。” ——《旧唐书.安禄山传》(现存最早系统记录唐朝历史的纪传体史书,由五代后晋时宰相奉命监修,保留的唐朝官方原始史料(如实录)更多)
材料二:《胡旋女》 唐·白居易
胡旋女,胡旋女。心应弦,手应鼓。弦鼓一声双袖举,回雪飘飖转蓬舞。左旋右转不知疲,千匝万周无已时。人间物类无可比,奔车轮缓旋风迟。曲终再拜谢天子,天子为之微启齿。 胡旋女,出康居,徒劳东来万里馀。中原自有胡旋者,斗妙争能尔不如。天宝季年时欲变,臣妾人人学圜转。中有太真(杨贵妃)外禄山,二人最道能胡旋。梨花园中册作妃,金鸡障下养为儿。禄山胡旋迷君眼,兵过黄河疑未反。贵妃胡旋惑君心,死弃马嵬念更深。从兹地轴天维转,五十年来制不禁。 胡旋女,莫空舞,数唱此歌悟明主。
问题:说明材料一、二的史料价值。
材料一是文献史料,较为真实地记录了唐朝历史。材料二是唐诗,文学类史料,不可以直接实证唐朝历史,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唐朝的时代风貌。
材料一与材料二可以互证,西域的胡旋舞传入中原,以快速旋转为特色,以及安禄山会跳胡旋舞。
史料实证
   材料一:大约是在隋唐时代,汉字由中国传入日本。日本人一开始先是直接采用汉字作为日本文字来记载日本语言,后来才逐渐根据汉字来创造出日语的字母——假名。假名有平假名和片假名两种字体。平假名是由汉字的草体简化而来,片假名则是由汉字的楷体简化而来,采用了汉字的偏旁部首。
平假名:あいうえおかきくけこさしすせそたちつてとなにぬねのはひふへほまみむめもやゆよらりるれろわをん
  材料二:新罗都城平壤、日本都平城京都是模仿唐长安、洛阳建造的。
材料三:以唐朝为中心,中国、日本、朝鲜、越南乃至从蒙古草原到西藏高原中间地带的西北走廊地区,构成一个完整、独立、自律的“东亚世界”。在东亚世界中,各国的历史是在同中国的紧密联系中展开的,此文化圈内的各种文化皆源于中国,或者受中国的影响而成长。
  唐朝处理对外关系的时候,强调制度文化的传播和对周邻国家的开放,通过人员、物质、文化的广泛流动,充分吸收各国之长,维持自身的先进性和活力,形成对周邻的优势和吸引力,确保自身的中心地位。
  
问题: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分析隋唐时期中国文化对周边国家的影响有哪些?
1经济政治制度2思想文化3文字4建筑5科技6社会生活。总:东亚文化圈
史料解读
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1经济繁荣
2政局稳定统一
3制度创新
4思想三教
5民族交融
6对外开放
文化
儒学、道教、佛教的发展
多元特征
东亚文化圈
文学、书法、绘画、雕塑、乐舞
发展、新高峰
文艺
科技
世界前列
数、农、地理、建筑、印刷术、火药
中外交流
交流频繁
天竺、日本新罗、丝绸之路与都会
唯物史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思维导图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