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敬业与乐业 同步分层作业(含答案+解析)2024-2025学年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7 敬业与乐业 同步分层作业(含答案+解析)2024-2025学年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67.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06 12:53: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7 敬业与乐业 同步分层作业
一、积累与运用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为什么呢?第一,因为凡一件职业,总有许多层累、曲折,倘能身入其中,看它变化、进展的状态,最为亲切有味。第二,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地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得快乐,快乐的分量加增。第三,职业性质,常常要和同业的人比较骈进,好像赛球一般,因竞胜而得快乐。第四,专心做一职业时,把许多游思、wànɡ想杜决了,省却无限闲烦恼。孔子说:“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层累   骈   进 wànɡ   想
(2)文段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   ”,正确写法是“   ”。
(3)“领略”在句子中的意思是:   。
(4)下列短语的结构类型与“分量加增”相同的一项是 (  )
A.仙露琼浆 B.心情舒畅 C.履行职责 D.歌唱祖国
(5)下列句子与语段没有相同修辞的一项是(  )
A.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唯一的秘诀就是忠实,忠实从心理上发出来的便是敬。
B.我便一点不迟疑答道:“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
C.没有职业的懒人,简直是社会上的蛀米虫。
D.人潮卷来卷去,地坝变成了露天舞台。
二、单选题
2.下列词语书写和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承蜩(tiáo) 解剖(pōu) 强聒不舍
B.掠夺(luè) 旁骛(wù) 陶神费力
C.亵渎(xiè) 佝偻(jū) 理致易明
D.禅师(shàn) 秘诀(jué) 断章取意
3.下列有关作家作品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水调歌头》,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苏词境界开阔,气象雄伟,是豪放词派的代表。
B.议论文的论点是作者对所议论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它一般由意思明确、结构完整的判断句表达。
C.《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维克多·雨果是英国浪漫主义作家,代表作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D.《敬业与乐业》,作者梁启超,字卓如,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其著作多收录在《饮冰室合集》。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幅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
B.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是亵渎职业之神圣。
C.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易、直接的法门,可惜被后来有些人说得太精微,倒变得不适实用了。
D.专心做一职业时,把许多游思、忘想杜绝了,省却无限闲烦恼。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课文内容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现代诗歌虽然形式比较自由,但也要注意保持一定的节奏,让人读起来朗朗上口。如《你是人间四月天》,基本上三句形成一小节,整体节奏舒缓、明快;在韵律上,“天、烟、前、团、鲜、莲、燕、暖”押同样的韵,读起来音韵和谐优美。
B.议论文观点要明确。有的文章,题目就直接表明了观点,如《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有的文章,则在结尾处亮明观点,然后阐释、论证,如梁启超的《敬业与乐业》。
C.北宋的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将“古仁人”和“迁客骚人”的行为进行了比较,进而抒发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政治抱负。
D.《醉翁亭记》中描写景物很有特点。如文章开篇按由远及近的顺序,层层烘托,一步步引出醉翁亭,收到了引人入胜的效果。
6.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调和(tiáo) 郝免(shè) 妄想(wàng) 解剖(pō)
B.教诲(huì) 禅师(chán) 佝偻(lóu) 倘若(tǎng)
C.骈进(bìng) 亵渎(xiè) 旁鹭(wù) 喉咙(hóu)
D.杜绝(dù) 咽气(yè) 秘决(jué) 羡慕(xiàn)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旧社会人们常遭受饥饿,现在可以饱食终日了。
B.学习运用物联网,从个人到企业都是立于不败之地的不二法门。
C.王教授学识渊博,写起文章来便能随便地断章取义。
D.李老师的课生动有趣,讲起来强聒不舍,同学们都喜欢听他讲课。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各题。
抢救“陈景润精神”
杨文丰
①那个一辈子只算出一道题目,而其他题目都算得一塌糊涂的人去了。那是一个以数学为粮食,以演算为空气的人。他生来只属于这一道题目,他把整个世界简化成了这一道题目。这个人肯定算不出副教授等于副处长等于副县级,还可以等于三室一厅。这个智商最高的人其实成了最傻最简单的人。以上的句子,摘自《美文》月刊上《谁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数学家》一文,作者路也在文末奇峰突起、不落俗套: “谁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数学家?我想,或许到熙熙攘攘的大街上随便抓出一个人来,都会是一个不错的数学家。唯独陈景润不是。”
②我不假思考,就完全明白了路也笔下之人会是谁。
③这个“谁”的身上,窃以为依然还有我们并未读懂的内容,这内容于国于民,似乎还不可或缺。
④陈景润先生作古,确已有些时日了,但陈景润精神似乎也随着“作古”了。
⑤陈景润多像一片林间旱衰的叶子啊,十分突兀却又十分自然地脱离了树枝,非常轻非常轻地飘摇翻转几下,搅动了几下热空气,便无声地跌入土地,溶入苍茫……
⑥对他的离别,又能表现出多少的离情呢,今日人间。
⑦然而, 或许世人忘却了,曾经红得发紫的作为一颗“知识星”,确是曾经阔红过。其时,中国出了个陈景润,在很大程度上,就等于给长期所谓的“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臭老九”平了反, 雪了冤,扬了眉,吐了气。——即令今日红上一流的歌星、影星,若论“星质”,我以为也极少有一位敢于挺身而出,与之试比肩的。
⑧商潮毫不客气地卷压神州大地之后,依然铁心端坐在据说已是高楼深院的高等数学工作室里,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做“1+2”的陈先生,当然就不可能依然那么风光了。这只能怪在世俗眼里: “1+2”不值钱。
⑨不值钱的东西里,果真包括“1+2”吗?
⑩一个人的精神家园能否存在,完全依赖于其人是否具有常靑的追求精神,追求的品格又决定了精神家园的水准层次,两者琴瑟相和、山水相依。
敬业,爱业,辉煌时经得起,寂寞时耐得住,坚定不移,一如既往。既不完全向生活条件瞅,也不完全向金钱待遇看,即使并不知最终能否摘得到皇冠上的璀璨明珠,或者根本就没有什么明珠,都能出于良知,兢兢业业,甚至于鞠躬尽痒,死而后已。
我们的时代,似乎总缺点什么。这“什么”之中,断断少不了陈景润精神。一个国家、 一个民族、一个时代, 当然不可能也不应该有成群结队、浩浩荡荡的陈景润们去从事“1+2”式国际水平级理论研究,但是,陈景润精神却是万万不可缺的。
(摘自《羊城晚报》)
【链接材料】
①蜗居于6平方米小屋的数学家陈景润,借着一盏昏暗的煤油灯,伏在床板上,用一支笔,耗去了几麻袋的草稿纸,攻克世界著名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1978年,徐迟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发表,数学家陈景润的故事传遍大江南北。
②1933 年 5 月,陈景润生于福建省福州市。他从小是个瘦弱、 内向的孩子,演算数学题占去了他大部分的时间, 旁人觉得枯燥无味的代数方程式让他充满幸福感。 1953 年,陈景润毕业于厦门大学数学系。由于他对数论中一系列问题的出色研究,受到老一辈数学家华罗庚的重视,被调到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工作。
③“哥德巴赫猜想”这一200多年悬而未决的世界级数学难题,被誉为“数学皇冠上的明珠”,是陈景润一生为之呕心沥血、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一个关于他忘我钻研数学问题的故事广为流传:陈景润走路边想边走,有一次他碰到路旁的大树上,连忙道歉,可是并没有反应,他仔细一看,才知道自己碰的是一棵白杨树。
④1973年,陈景润发表了“1+2”详细证明,在国际数学界引起轰动,被公认是对“哥德巴赫猜想”研究的重大贡献,是筛法理论的光辉顶点。有数学家给他写信: “你移动了群山。”他的研究成果,国际数学界称之为“陈氏定理”,至今仍在“哥德巴赫猜想”研究中保持世界领先水平。
⑤陈景润后来当选为中科院学部委员,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华罗庚数学奖等。尽管享有很高的声誉,但他说:“在科学的道路上我只是翻过了一个小山包,真正高峰还没有攀上去,还要继续努力。”
⑥1996年3月,在患帕金森氏综合征10多年之后,由于突发性肺炎并发症造成病情加重,陈景润终因呼吸循环衰竭逝世,终年63 岁。
8.下列对文章的论证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的标题用“抢救”一词,突出了在当今时代陈景润精神的不可或缺,具有强烈的紧迫感,也极大地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B.第①段借用路也的文章开篇,作道理论证,从而引出第③段的中心论点。
C.第⑦段运用对比论证,用今日红上一流的歌星、影星与陈景润曾经作为“知识星”的阔红作对比,突出了陈景润曾经在国内的影响力之大。
D.作者高呼“抢救陈景润精神”,目的是希望大家都去争做国际高端理论研究,并弘扬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敬业、爱业精神。
9.这是一篇议论性的杂文,作者却在第⑤段用细腻的文笔描绘陈景润似“一片林间早衰的叶子”跌落。结合链接材料和上下文,你觉得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10.小秋最近向你抱怨说,学习那么苦累,又听不懂、太难学,不如去玩玩游戏,还可以卖点装备赚点钱呢。请你结合本文内容,并联系梁启超的《敬业与乐业》和生活实际,劝说小秋,帮她重新回到学习的正轨上来。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lěi;pián;妄
(2)杜决;杜绝
(3)了解职业的情况,进而认识它的意义。
(4)B
(5)B
【解析】⑴本题考查字音、字形的识记。“ 层累 ”读作“ lěi ”;“ 骈进 ”读作“ pián ”;“ wànɡ想 ”写作“ 妄 ”
⑵本题考查字形。 杜决——杜绝
⑶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 领略:了解事物的情况,进而认识它的意义,或者辨别它的滋味。此句指能了解自己的职业,认识到职业的意义和趣味。
⑷本题考查短语的类型。“分量增加”是主谓短语,与他相同的是“心情舒畅”。
⑸本题考查修辞格。A.设问。B.引用,原文没有引用C.比喻D.比喻
故答案为:⑴ lěi ; pián ; 妄
⑵第1空、杜决第2空、杜绝
⑶ 了解职业的情况,进而认识它的意义。
⑷ B
⑸ B
⑴本题考查重要词语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要求学生在平时对教材中所涉及的重要的字、词准确的识记,加强积累。
⑵本题考查基础字词的字形。解答此类题型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打好字词基础,另一方面.在答题时要认真审题,仔细辨析。
⑶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理解词语的意思既要从词语的本义出发,又要理解词语的比喻义、引申义,同时结合具体的语境掌握分析。
⑷本题考查对词性及短语类型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需把握词性分类以及常见短语类型并能准确辨析。短语类型有:并列短语,偏正短语,动宾短语,主谓短语,后补短语。
⑸本题考查判断修辞手法的能力.判断句子所采用的修辞手法,首先要明白各种修辞手法的定义,根据这些定义进行判断.
2.【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字音字形的辨析。
B:掠夺:应读作lüè duó 陶神费力——淘神费力
C:佝偻:读作gōu lóu 理致易明——理至易明
D:禅师: 应读作chán shī 断章取意——-断章取义
故答案为:A
字音字形题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平时要注意积累,读准字音,标准调号,拿不准的字要查字典。
3.【答案】C
【解析】ABD正确。C.雨果是法国浪漫主义作家,选项中“维克多·雨果是英国浪漫主义作家”的表述不准确。
故答案为:C
此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积累。考查时一般会涉及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的基本知识。解答这类题目,要求学生熟记学过的名家名篇及基本的介绍。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4.【答案】B
【解析】A.全幅精力——全副精力,C.直接——直捷,D.忘想——妄想。
故答案为:B
本题考查对字形的辨析。解答此类试题时要认真审题,结合平常所掌握的常用词语的音形义判断题中所用词语书写的正确与否。对一些形近字要做到准确辨析,明确它们的异同及用法。
5.【答案】B
【解析】ACD无误;
B项 《敬业与乐业》在文章开头就提出了论点,B有误
故答案为:B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文学常识和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在于平日的积累,对于课文内容需要熟练掌握,对于常见的文学常识可做笔记,勤于积累,时常复习。
6.【答案】B
【解析】A. 郝免(shè) ——赦免 解剖(pō) ——(pōu)
B.正确。
C. 骈进(bìng) ——(pián) 旁鹭(wù) ——旁骛
D. 咽气(yè) ——(yàn) 秘决(jué) ——秘诀
故答案为:B.
本题考查重要词语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要求学生在平时对教材中所涉及的重要的字、词准确的识记,加强积累。
7.【答案】B
【解析】 A项,望文生义“饱食终日”是指一 天到晚吃得饱的,形容无所事。多含贬义,向中理解为“现在可以吃饱饭了”。
B项,“不二法门”是泛指独一无二的方法或途径。使用正确。
C项,“断章取义”的意思是不顾全篇文章的内容,而只根据需要,孤立地撒取其中一段或一句的意思,用在这里与语境不符。
D项,前后矛盾,“强验不舍”形容别人不愿意听,还唠叨叨说个没完。与“生动有趣”同学们都喜欢听他讲课”矛盾。
故答案为:B.
本题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成语的理解与运用,首先要把握成语的准确含义,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分析与判断。成语的误用一般容易出现几种情况:色彩不当、轻重不分、词义不明、谦敬误用、语境不和等等。
【答案】8.D
9.①作者将陈景润比作早衰的叶子,写出他身体虚弱多病的情况,/对他的过早离世深感痛心。②同时,作者强调叶子跌落时的“非常轻”和“无声”等特点,也表达出对今日世人冷漠的慨叹,/ 表达出自己对“陈景润精神”似乎也将“作古”的忧虑之情。③离去的无声,与下文提及曾红极一时形成鲜明的对比,/更突出了在这个时代抢救“陈景润”精神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0.示例:小秋同学,学习并不苦累,我们现在学的都是基础知识,不需要太高的智力因素,只要你认认真真地听课、做练习,一定能掌握的。学习就要耐得住寂寞,要像陈景润那样心无旁鹜,认真钻研。梁启超在《敬业与乐业》中说,那些终日打牌娱乐的人,同样也劳神费力,就像你所说的玩游戏卖装备赠钱一样,实际上也很难体验到乐趣,最终会得不偿失。还是要好好学习,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基础,才能更好地立足于社会,为个人和国家都有好处。
【解析】(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选择题注意在文中找到对应句,逐字分析,选项内容和文章不要有出入,如事物发展顺序、线索、情感、语言特点、结构、手法等,不要以偏概全、无中生有。
(2)本题考查语句赏析。从修辞手法、加点字、描写方法、句式特点、语言风格、结构、五感、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等角度入手。注意一个句子,可能不止一个赏析的点,要答全了。
(3)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读懂题目要求,围绕劝说小秋展开描写,结合本文主旨、梁启超的《敬业与乐业》和个人经验,语言简洁明了,有逻辑,突出重点。语言表达题要注意说话分寸,语言得体,避免因语言不当产生冲突。
8.D:目的是希望大家都去争做国际高端理论研究,错误。 一个国家、 一个民族、一个时代, 当然不可能也不应该有成群结队、浩浩荡荡的陈景润们去从事“1+2”式国际水平级理论研究。
故答案为:D
9.1)⑤陈景润多像一片林间旱衰的叶子啊,十分突兀却又十分自然地脱离了树枝,非常轻非常轻地飘摇翻转几下,搅动了几下热空气,便无声地跌入土地,溶入苍茫…… 写陈景润就像是早衰的树叶从枝头落下,早早的离世。
2)离世的时候是非常轻非常轻地,是无声地,离开的时候是悄然的,无人知晓的。⑥对他的离别,又能表现出多少的离情呢,今日人间,写了人们的冷漠。我们如今的时代是不能缺少陈景润精神的,随着陈景润的去世,他所代表的陈景润精神也即将消逝,这可如何是好。
3)⑦然而, 或许世人忘却了,曾经红得发紫的作为一颗“知识星”,确是曾经阔红过。写陈景润离世的时候是非常轻非常轻地,是无声地,和下文的“曾经红得发紫”成对比,突出陈景润精神的必要性和价值。
故答案为:①作者将陈景润比作早衰的叶子,写出他身体虚弱多病的情况,对他的过早离世深感痛心。②同时,作者强调叶子跌落时的“非常轻”和“无声”等特点,也表达出对今日世人冷漠的慨叹,表达出自己对“陈景润精神”似乎也将“作古”的忧虑之情。③离去的无声,与下文提及曾红极一时形成鲜明的对比,更突出了在这个时代抢救“陈景润”精神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0.《敬业与乐业》是近代文学家梁启超于1922年8月创作的一篇演讲稿。强调敬业和乐业的重要:有业之必要;敬业之重要;乐业之重要。勉励人敬业乐业。经典句子:不能敬业,就不能乐业,就不能找到自己生存奋斗的价值。凡职业没有不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可敬的。
本文写“陈景润精神”,强调要耐得住寂寞,坚定不移,一如既往,要认真研究,兢兢业业,鞠躬尽痒,死而后已。
劝说时注意语言得体,结合上述内容即可。如:小秋同学,学习并不苦累,你现在听不懂可以慢慢来,多梳理思路,整理错题,自然会有进步。学习要有陈景润精神,耐得住寂寞,坚定不移,一如既往,要认真研究,兢兢业业,鞠躬尽痒,死而后已。要像梁启超在《敬业与乐业》说的,不能敬业,就不能乐业,就不能找到自己生存奋斗的价值。凡职业没有不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可敬的。你作为学生,还是要认真学习的,这样未来才会好。
故答案为:示例:小秋同学,学习并不苦累,我们现在学的都是基础知识,不需要太高的智力因素,只要你认认真真地听课、做练习,一定能掌握的。学习就要耐得住寂寞,要像陈景润那样心无旁鹜,认真钻研。梁启超在《敬业与乐业》中说,那些终日打牌娱乐的人,同样也劳神费力,就像你所说的玩游戏卖装备赠钱一样,实际上也很难体验到乐趣,最终会得不偿失。还是要好好学习,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基础,才能更好地立足于社会,为个人和国家都有好处。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