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同步分层作业(含答案+解析)2024-2025学年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8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同步分层作业(含答案+解析)2024-2025学年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60.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06 12:53: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8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同步分层作业
一、积累与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小题。
①过去的艺术家、诗人、哲学家都知道圆明园;伏尔泰就谈起过圆明园。②人们常说:希腊有帕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而东方有圆明园。③要是说,大家没有看见过它,但大家梦见过它。④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mínɡ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瞥见的亚洲文明的jiǎn影。
1.请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
惊骇   瞥见   
2.根据拼音写汉字。
不可mínɡ   状 jiǎn   影
3.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属于复句。
二、单选题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座城堡富丽堂皇,建造十分奢华。
B.他的钱早就花光了,钱包里荡然无存。
C.这不是一件稀有的、独一无二的作品。
D.置身于花市,各种各样的鲜花让我眼花缭乱。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有一天,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圆明园。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的只是干得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①他们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
②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
③一个强盗洗劫财物,另一个强盗放火
④从前他们对帕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
⑤我们看到,这整个事件还与额尔金的名字有关,这名字又使人不能不忆起帕特农神庙
A.③②①⑤④ B.③④①②⑤ C.⑤①②③④ D.⑤③④②①
6.下列各项中表述不准确的是(  )
A.剧本是戏剧演出的文本依据。剧本的主体一般是台词,也就是戏剧中人物说的话,它是推进剧情、刻画人物、表现主题的主要手段。读剧本时,要注意品味人物语言,揣摩台词含义。
B.《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作者是雨果,他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被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代表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
C.《蒹葭》选自《诗经·秦风》,《诗经》共收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按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主要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它们统称为“六义”。
D.《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是他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和“左迁”意思相同的词语还有“谪”“贬”“左除”。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我们把欧洲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冠冕堂皇的博物馆。
B.和帕特农神庙不一样,这不是一件稀有的、独一无二的作品;这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
C.这些老科学家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丰功伟绩,人们永世难忘。
D.他的这一连串表演,行云流水,技艺纯熟,让人眼花缭乱。
8.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学习中,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B.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者,努力攻克技术难关,取得了约500项左右的专利成果。
C.通过“主题教育”的学习,使我们认识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重要意义。
D.为了保护我们的家园,必须禁止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或破坏自然资源。
9.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总而言之,请你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其外观是神庙,是宫殿,那就是这座园林。为了    圆明园,曾经    了两代人的长期劳动。这座大得犹如一座城市的建筑物是世世代代的结晶。为谁而建?为了各国人民。因为,岁月    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
A.创造 消费 创建   B.创建 消费 创造 
C.创建 耗费 创造 D.创造 耗费 创建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课文选段,完成题目。
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另一个强盗放火。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我们看到,这整个事件还与额尔金的名字有关,这名字又使人不能不忆起帕特农神庙。从前对帕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____。我们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____的博物馆。那儿不仅仅有艺术珍品,还有大堆的金银制品。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故事。
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不过,我要抗议,感谢您给了我这样一个抗议的机会。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
法兰西帝国吞下了这次胜利的一半赃物,今天,帝国居然还天真地以为自己就是真正的物主,把圆明园富丽堂皇的破烂拿来展出。我希望____,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那才是真正的物主。
现在,我证实,发生了一次偷窃,有两名窃贼。
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
10.从下面选项中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文中横线上。(只填序号)
A.有朝一日
B.荡然无存
C.富丽堂皇
11.“这个奇迹”指   ,“两个强盗”指   、   。“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指   。
12.文中有很多讽刺侵略者的语句,试着找出一句写在下面,并谈谈其中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13.从全文来看,结尾句和“   ”一句相照应,它们都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
14.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hài;;piē
2.名;;剪
3.转折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注意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读音及书写。
(2)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解答这类问题时,关键在于平时要做好字词的积累,答题时联系前后文认真辨析,规范书写。
(3)本题考查复句的关系,常见的复句关系有:并列、顺承、转折、因果等,解答时依据前后文的内容做出判断。
1.“惊骇”中“骇”应读作“hài”;“瞥见”中“瞥”应读作“piē”。
故答案为:hài;piē
2.“不可mínɡ状”中“mínɡ”应写作“名”;“ jiǎn影”中“jiǎn”应写作“剪”。
故答案为:名;剪
3.句子由两个分句组成:“大家没有看见过它”和“但大家梦见过它”。这两个分句之间存在明显的逻辑关系,即前一个分句表达了一个否定的事实(没有看见过),而后一个分句则表达了一个与之相对但并非直接对立的事实(但梦见过)。这里的“但”是一个转折连词,用于连接两个在意义上存在转折关系的分句。
故答案为:转折
4.【答案】B
【解析】ACD.正确;
B.有误。“荡然无存”形容原有的东西完全失去,一点没有留下。但在此句中,句子描述的是“他的钱早就花光了”,与“钱包里”的剩余情况形成对比,这里更适合使用表示“一无所有”或“空空如也”的成语,而“荡然无存”更多地用于描述某种状态或事物的完全消失,不太适用于钱包里钱财的消失,因为钱包本身还在,只是里面的钱没有了。因此,B项中成语使用不恰当。
故答案为:B
本题考查词语的辨析与运用。了解各个词语的意思,根据句子的语境做出判断。近义词(成语)的辨析常见的技巧有:坚持“存同析异”的原则,分析相异的语素;根据语境正确的使用词语;从感彩方面辨析等几种方法。做题时灵活使用。
5.【答案】A
【解析】课文内容注意掌握,横线处前面写强盗闯进圆明园,横线处写他们的具体行为。洗劫财物和放火是具体举动,③ 是起始句放开头,排除CD。之后是对他们这种行为的评价,接②。注意横线处后面关键字“不同”,前面要体现出“不同”的点,④中“从前”和“现在”。通读语句可知除了这次洗劫圆明园,之前还洗劫帕特农神庙,这次洗劫圆明园的程度更深,这是“不同”的点,④放最后。排除B。
故答案为:A
本题考查排序。排序题注意:主题明确,语言通顺,前后照应。要注意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关联词、句首词句尾词、时间、方位等。
6.【答案】D
【解析】D:错误。《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七言绝句,不是七言律诗。七言律诗由八句组成,每句七个字。七言绝句全诗四句,每句七言。
故答案为:D
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注意积累,结合具体分析,对比选项,确定答案。注意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较为知名的作家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故事、成语典故、科举礼仪、年龄称谓、名号、历法、节气、官职、音律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课文上的知识点一定要掌握,这是根本,平时做题遇到的常识,是额外发展要记住。
7.【答案】A
【解析】A. 冠冕堂皇:形容表面上庄严或正大的样子。不能用来形容“博物馆”。
B.独一无二:只有这样一个,没有第二个。
C.丰功伟绩:伟大的功劳,宏伟的业绩。
D.眼花缭乱:形容事物纷繁复杂,无法辨清。
故答案为:A.
本题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成语的理解与运用,首先要把握成语的准确含义,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分析与判断。成语的误用一般容易出现几种情况:色彩不当、轻重不分、词义不明、谦敬误用、语境不和等等。
8.【答案】A
【解析】A.正确;
B.有误,句式杂糅,将“约”“左右”删去其一;
C.有误,缺少主语,将“通过”“使”删去其一;
D.有误,否定不当,将“不得”删去。
故答案为:A
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解答此题应掌握的知识点为几种常见的病句类型: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意不明等。通读句子,寻找具有常见病句类型标志性的词或短语做出判断。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通过压缩句子,分析句子的成分(主、谓、宾、定、状、补)方法,找出病因。
9.【答案】C
【解析】 创造:就是把以前没有的事物给产生出或者造出来,这明显的是一种典型的人类自主行为。
创建:指创立并建造一个新生的事物,这个事物,这一类型以前是不存在的。
根据“圆明园”的提示,第一空选“创建”恰当;消费:指利用社会产品来满足人们各种需要的过程。
耗费:使用或消耗较大的金额或更为重要的材料。根据“两代人的长期劳动”的提示,第二空选“耗费”恰当;
根据“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的提示,最后一空选“创造”恰当;
故答案为: C
本题考查词语的辨析与运用。了解各个词语的意思,根据句子的语境做出判断。近义词(成语)的辨析常见的技巧有:坚持“存同析异”的原则,分析相异的语素;根据语境正确的使用词语;从感彩方面辨析等几种方法。做题时灵活使用。
【答案】10.B|C|A
11.圆明园;法兰西;英吉利;英法联军洗劫并烧毁圆明园
12.示例: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蕴含了作者对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罪行的强烈谴责。
13.而你想知道,我对英法的这个胜利会给予多少赞誉;反语
14.作者愤怒谴责侵略者的罪行,亮明观点,对英法联军远征中国提出抗议,并希望他们把劫掠的赃物归还中国。
【解析】(1)本题考查词语运用能力。依次填词语,先要分析词本身的意思,根据语境判断选用,要分析句子之间的关系、句子中成分搭配的关系、修饰语与中心语的关系。可使用排除法,先总观各项,抓一个词义比较简单的词语与句子比照把明显有错的先排除,缩小判断的范围,减轻判断的难度。
(2)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做这样的题,首先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然后锁定答案区域并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语句。
(3)此题考查理解句子的能力。答题时首先要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然后根据题目要求从文中筛选出能表达作者强烈情感的句子并结合文章主旨理解句意即可。
(4)本题考查理解反语修辞手法及句意的能力。反语, 指说反话。用与本意相反的话语来表达本意,常用于嘲弄讽刺。 (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概括文章内容的方法:一、段意合并法。段落大意概括了一段的主要内容。把每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最常用的方法。二:要素串连法。写人记事的文章,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把这几个基本要素弄清了,用词语串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10.A有朝一日:将来有那么一天。B.荡然无存:形容东西完全失去,一点没有留下。C.富丽堂皇:形容建筑物华丽雄伟。也形容场面华
丽而盛大。结合语境分析,根据“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可知第一空应填“荡然无存”;这里形容毁坏之前的圆明园,故第二空应填“富丽堂皇”;第三空应填“有朝一日”。
故答案为: B;C;A
11.结合语境分析。结合“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分析,奇迹指:圆明园。“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两个强盗是:法兰西、英吉利。“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是“一个强盗洗劫,另一个强盗放火。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
故答案为:圆明园;法兰西;英吉利;英法联军洗劫并烧毁圆明园
12.作者在文中用了较多的反语,来讽刺两个强盗。如: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蕴含了作者对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罪行的强烈谴责。
故答案为: 示例: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蕴含了作者对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罪行的强烈谴责。
13.结合全文分析。“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照应了上文“而你想知道,我对英法的这个胜和会给予多少赞誉”都采用了反语的修辞,表达了作者对对英法联军远中国的银行的强架精责。
故答案为:而你想知道,我对英法的这个胜利会给予多少赞誉;反语
14.结合作者通过反语,强烈谴责英法联军的罪行。亮明自己的观点对英法联军远征中国提出抗议,结合“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那才是真正的物主。”分析,希望他们把劫掠的赃物归还中国。
故答案为: 作者愤怒谴责侵略者的罪行,亮明观点,对英法联军远征中国提出抗议,并希望他们把劫掠的赃物归还中国。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