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0* 精神的三间小屋 同步分层作业
一、语言表达
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答题。
[事件回放]
今年高考前,南京考生小李跟家长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原来父母担心影响考试,5月份时没收了小李的手机,已用惯手机的小李因此变得“六神无主”、焦躁不安,甚至动辄跟家人吵架,并声称没有手机就不参加高考。
(摘自互联网)
[调查统计]
某调查机构对我国某市上班族和学生族
使用手机情况调查统计表
每天使用手机时间 比例 依赖手机的原因 比例
1小时以下 19.23% 通信需要 21.15%
1到2小时 21.15% 放松需要 42.31%
3到5小时 44.24% 上网查资料 19.23%
5小时以上 15.38% 生活无聊空虚 17.31%
[漫画天地]
(1)请简述上面的漫画内容及其寓意。
(2)结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哪些办法可预防“手机依赖症”。
二、单选题
2.给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失去了希望,生命就会枯萎。
②黄金象征着财富,却不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
③人可以失去一切,唯独不能失去希望。
④人类最宝贵的财富是希望,它是生命的源泉。
A.①②③④ B.②④③① C.③②①④ D.①③②④
3.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广袤(mào) 宽宥(yǒu) 惊骇(hài)
B.憎恶(zèng) 坍塌(tān) 间不容发(jiàn)
C.麾下(huī) 悲戚(qī) 驰骋(chěng)
D.栖息(xī) 开拓(tuò) 灰烬(jìn)
4.下列句子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两句关于人的心灵的描述,不约而同地使用了空间的概念。
B.里面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琉璃,饰以珐琅,饰以黄金,施以脂粉。
C.它以深远的力度和广度,挟持着我们的精神,以成为它麾下持久的人质。
D.我们的事业,是我们的田野。我们背负着它,播种着,耕耘着,收获着,欣喜地走向生命的远方。
5.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恰当的一项是( )
①阅读过程中,即便不同意作者的观点,如果整理出反对的原因,这个过程也是有益的。
②一本书值得阅读,那么拿到书的第一件事,是做“快速通读”。
③过多纠缠细节,反而会错过一些大原则。
④如果觉得这本书确实有价值,那就要做“分析阅读”,这一步重点是分析。
⑤这个过程主要是把书从头到尾快速翻阅一遍,遇到不懂的地方,不要过多停留。
A.①⑤②③④ B.①②⑤③④ C.②⑤③④① D.②③⑤④①
6.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无论是《朗读者》节目的走红,还是《重温经典——名家名篇朗诵会》全国巡演活动泰州专场的座无虚席,都表明经典朗诵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喜爱。
B.在西湖区初中英语“师生共读”比赛中,我校七、八年级学生代表队获得西湖区现场展示特等奖。
C.“你选好体育中考项目了吗?体能类你选择的是引体向上呢,还是掷实心球?”体育中考报名前,小华关心地问同桌。
D.改了民族,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
7.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
B.雨果,美国作家,代表作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
C.《论教养》的作者是利哈乔夫,苏联学者、作家。
D.《精神的三间小屋》的作者毕淑敏,当代女作家。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谈谦虚(节选)
朱光潜
①谦虚并非故意自贬身价,做客套应酬,像虚伪者所常表现的假面孔;它起于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所已知的比起世间所可知的非常渺小,未知世界随着已知世界扩大,愈前走发现天边愈远。他发现宇宙的无边无底,对之不能不起崇高雄伟之感,反观自己渺小,就不能不起谦虚之感。谦虚必起于自我渺小的意识,谦虚者的心目中必有一种为自己所不知不能的高不可攀的东西,老是要抬着头去望它。这东西可以是全体宇宙,可以是圣贤豪杰,也可以是一个崇高的理想。一个人必须见地高远,知道天高地厚才能真正地谦虚,不知道天高地厚的人就老是觉得自己伟大,海若未曾望洋,就以为“天下之美尽在己”。谦虚有它消极方面,就是自我渺小的意识;也有它积极方面,就是高远的瞻瞩与恢阔的胸襟。
②谦虚是一种处世哲学。“人道恶盈而喜谦”,人本来没有可盈的时候,自以为盈,就无法再有所容纳,有所进益。谦虚是知不足,“知不足然后能自强”。一切自然节奏都是一起一伏。引弓欲张先弛,升高欲跳先蹲,谦虚是进取向上的准备。老子譬道,常用谷和水。“谷神不死”“旷兮其若谷”“上善若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谷虚所以有容,水柔所以不毁。人的谦虚可以说是取法于谷和水,它的外表虽是空旷柔弱,而它的内在力量却极刚健。这道理好比打太极拳,极力求绵软柔缓,可是“四两拨千斤”,极强悍的力士在这轻推慢挽之间可以望风披靡。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有删改
8.请简述第①段的论证思路。
9.第②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论证了什么观点?
10.结合选文和下面的材料,说说你对“谦虚”的看法。
[链接材料]在一次科研实验的关键环节中,导师要求一位同学独立去完成,可是这位同学却说自己不会做。在导师的坚持下,他无法推托,结果实验完成得很成功,导师就问:“你为什么说不会做呢?”他说:“谦虚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导师听了哈哈大笑:“会就会,不会就不会,为什么要如此谦虚呢?”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示例)内容:画面中一个人捧着手机,他的头已经伸进了手机里,手机周围写着“听歌”“刷微博”等字。寓意:不要过度依赖手机,使用手机要适度。
(2)示例:①媒体、社区、学校等要就“手机依赖症”的弊病、危害等进行广泛宣传;②对手机上瘾的人要强迫自己将视线和注意力转移到其他方面,远离手机;③请心理咨询专家对手机上瘾者进行心理辅导。
【解析】⑴ 漫画内容的描述,观察图画,将图中的主要内容按一定的顺序表述出来即可。此题所给的图画,是一个人捧着手机,他的头已经伸进了手机里。手机周围标注着各种功能,可见他已经完全沉溺在手机的虚拟世界里。
⑵ 提建议或办法,依据[专家观点]中的“把视线转移到大自然和现实社会中”“需 要来自包括媒体报道、社区宣传在内的社会各界力量”“在手机说明书的醒目位置,指出过度使用手机可能造成的危害”可提出具体可行的办法,另外因为“手机依赖症”“涉及心理学、 医学、社会学等”,还可提出让心理咨询机构对手机上瘾者进行心理辅导的办法等。
故答案为:⑴ 内容:画面中一个人捧着手机,他的头已经伸进了手机里,手机周围写着“听歌”“刷微博”等字。寓意:不要过度依赖手机,使用手机要适度。
⑵ ①媒体、社区、学校等要就“手机依赖症”的弊病、危害等进行广泛宣传;②对手机上瘾的人要强迫自己将视线和注意力转移到其他方面,远离手机;③请心理咨询专家对手机上瘾者进行心理辅导。
⑴漫画题所选的漫画,多数是贴近生活实际的,给考生一种似曾相识的亲切感、幽默感。解答时要“四看一联系”。
⑵本题考查了学生发表见解的能力。做此题首先要明确主题,围绕主题发表见解。要把自己的看法表达清楚,还要有理有据,表达看法时要有条理。
2.【答案】B
【解析】②句先提出“黄金不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引出关于“人类最宝贵财富”的讨论。④句紧接着回答上句,指出“人类最宝贵的财富是希望”,并说明其是“生命的源泉”。③句进一步强调“人唯独不能失去希望”。①句最后说明“失去希望,生命就会枯萎”,从反面阐述希望的重要性。
故答案为:B
本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
3.【答案】C
【解析】A.“宽宥(yǒu)”的“宥”应读“yòu”。
B.“憎恶(zèng)”的“憎”应读“zēng”;“间不容发(jiàn)”的“间”在此处应读“jiān”,“间不容发”形容与灾祸相距极近,情势极其危急。
C.正确。
D.“栖息(xī)”的“栖”应读“qī”。
故答案为:C
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注意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读音及书写。
4.【答案】A
【解析】A:没有修辞手法。
B:饰以琉璃,饰以珐琅,饰以黄金,施以脂粉,是排比的手法。
C:以成为它麾下持久的人质,是拟人的修辞手法。
D:我们的事业,是我们的田野,是比喻的手法。播种着,耕耘着,收获着,是排比的手法。
故答案为:A
本题考查修辞手法辨识。常考修辞手法是:比喻、拟人、排比、反问、设问、借代、互文等。掌握修辞手法的定义,理解选项的翻译,根据题目要求答题即可。
5.【答案】C
【解析】阅读文段可知,此题是有关“读书”的文段。②句首先指出“快速通读”,引出下文,故置于首位。⑤句论述了什么是“快速通读”。③句从反面的角度解析过多纠缠细节的危害,紧跟上句。④句从正面角度展开论述,强调要“分析阅读”。①句具体阐述“快速通读”的作用和意义。所以正确顺序应为:②⑤③④①。
故答案为:C
本道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等多种,其中逻辑顺序最为复杂。
6.【答案】A
【解析】A:《朗读者》是节目,《重温经典——名家名篇朗诵会》是活动,应使用引号,而不是书名号。
故答案为:A
本道题考查标点符号的使用。解答本题需要学生平时多积累文学常识(标点符号)并学会运用。常考的标点符号有:引号、破折号、省略号、书名号等,它们的作用一定要牢记。
7.【答案】B
【解析】考查对文学常识的识记。
ACD.正确。
B.维克多·雨果是法国作家,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不是美国作家。
故答案为:B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对作品中的重要内容应熟练掌握,针对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做出正确的评价。
【答案】8.先分析谦虚的内涵,再分析谦虚的内因,然后和不知天高地厚者对比,点出谦虚消极和积极的意义,为下文的进一步论述做铺垫。
9.运用了比喻论证。通过通俗的比喻论证了“人的谦虚,它的外表虽是空旷柔弱,而它的内在力量却极刚健”的观点。
10.(示例)谦虚是一种优良品质,它让你面对成就不张扬,面对不足而自强。生活、工作中我们应该保有这种精神品质。但我们也要恰当地发扬它,过分谦虚会让我们丧失自信和斗志,实事求是地面对自己的学习、工作才是正确的选择。
【解析】(1)本题考查论证思路。解题时,需先理解段落层次,然后运用表承转启合关联词语将内容连接表述。
(2)本题考查论证方法及作用。常用论证方法有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解答此类题需要正确辨别论证方法,然后根据各种论证方法的答题格式,具体分析,进行解答。
(3)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需要在理解文本内容基础上,结合链接材料来理解分析作答。
8.通读第①段,根据“谦虚并非故意自贬身价,做客套应酬,像虚伪者所常表现的假面孔”“它是起于自知之明……反观自己渺小,就不能不起谦虚之感”可知,阐述的什么是谦虚;根据“一个人必须见地高远,知道天高地厚才能真正地谦虚,不知道天高地厚的人就老是觉得自己伟大……就是高远的瞻瞩与恢阔的胸襟”可知,分析了谦虚的原因:知道人类知识是有限的,意识到自我是渺小的,根据“谦虚有它消极方面……也有它积极方面……”说明的是谦虚的两个方面。据此第①段的论证思路可概括为:作者首先阐述什么是谦虚,它不是自贬身价,做客套应酬;接着分析谦虚的原因是知道人类知识是有限的,意识到自我是渺小的;然后,进行对比论证:谦虚的人和不知天高地厚者对比,得出谦虚有消极方面,也有积极方面。
故答案为:先分析谦虚的内涵,再分析谦虚的内因,然后和不知天高地厚者对比,点出谦虚消极和积极的意义,为下文的进一步论述做铺垫。
9.划线句“这道理好比打太极拳,极力求绵软柔缓,可是‘四两拨千斤’,极强悍的力士在这轻推慢挽之间可以望风披靡”把“人的谦虚”比作“打太极拳”,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生动形象地论证了“人的谦虚,它的外表虽是空旷柔弱,而它的内在力量却极刚健”的这一观点。
故答案为:运用了比喻论证。通过通俗的比喻论证了“人的谦虚,它的外表虽是空旷柔弱,而它的内在力量却极刚健”的观点。
10.从文章所写的内容来看,“谦虚”就是要知道天高地厚;“谦虚”是知不足,谦虚是进取向上的准备;“谦虚”是一种宗教情绪。从链接材料“会就会,不会就不会,为什么要如此谦虚呢”等内容来看,过分的谦虚也是不对的,谦虚并非故意自贬身价,做客套应酬,像虚伪者所常表现的假面孔,而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能谦虚过度,谦虚过度就是骄傲。综上分析即可作答。
示例:谦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谦虚能体现一个人的素质,更能展现一个人的修养,是我们生活、工作中需保有的精神品质。同时我们要恰当地发扬它,不过分谦虚,脚踏实地的在每次的学习过程中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保持谦虚的心态,以争取更大的巨大进步。
故答案为:(示例)谦虚是一种优良品质,它让你面对成就不张扬,面对不足而自强。生活、工作中我们应该保有这种精神品质。但我们也要恰当地发扬它,过分谦虚会让我们丧失自信和斗志,实事求是地面对自己的学习、工作才是正确的选择。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