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醉翁亭记 同步分层作业(含答案+解析)2024-2025学年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2 醉翁亭记 同步分层作业(含答案+解析)2024-2025学年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61.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06 12:56: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2 醉翁亭记 同步分层作业
一、语言表达
1.小华同学在学习欧阳修《醉翁亭记》时,对“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中的“渔”“鱼”两字产生疑惑。请你运用学到的知识为他区别这两个字。
知识卡片 渔(拼音:yú),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及商代金文,其古字形像用手捕鱼,或像水中游鱼,或像以网捕鱼,或像手持鱼竿钓鱼。
二、单选题
2.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雨果,法国作家,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B.“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句中的“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这里用来指广义上的文学文化。
C.中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四种:干支纪年法、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帝王年号纪年法、年号干支纪年法。《岳阳楼记》中的“庆历四年春”是干支纪年法。
D.“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语出自《醉翁亭记》,作者欧阳修为北宋文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是指对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八位散文家的合称。
3.下列各项表述无误的一项是(  )
A.成语“峰回路转”“醉翁之意不在酒”“水客石出”“心旷神怡”都出自《醉翁亭记》。
B.文中“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是作者被贬后政治上不得意、思想消沉的表现。
C.中国“酒”文化中,“射”是宴饮时的一种游戏;“觥”是酒杯;“筹”是酒筹,宴会上行令或游戏时饮酒计数的筹码。
D.全文重复运用“……者……也”,并连用了二十一个“也”字,显得繁杂啰嗦。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北山愚公者
B.名之者谁 马之千里者
C.野芳发而幽香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D.行者休于树 所欲有甚于生者
5.[易错题]下列句中“也”字不表示判断语气的一项是(
A.环滁皆山也。
B.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C.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D.庐陵欧阳修也。
6.下列句子在翻译时需要调整语序的一项是 )
A.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B.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C.日出而云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D.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7.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沁园春 雪》表达诗人创造空前历史业绩的信念和对无产阶级事业必胜的信心。
B.《敬业与乐业》大量引用经典、格言,如儒家的《礼记》《论语》、道家的《老子》《庄子》等,都被作者拿来论证自己的观点,显示自己的博学多识。
C.《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的作者雨果是法国著名的浪漫主义作家。
D.《醉翁亭记》作者欧阳修是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凡公(欧阳修)与州之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①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噫!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而名之以见其实,又善者矣。
虽然,公之乐,吾能言之。吾君②优游③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公乐也。一山之隅,一泉之旁,岂公乐哉?乃公所寄意于此也。
节选自曾巩《醒心亭记》
注释:①洒然:洒脱的样子,形容毫无拘束。②吾君:指皇帝。③优游:悠闲自得。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  )
A.野芳发而幽香/舜发于畎亩之间
B.醒能述以文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山间之四时也/年与时驰
D.环滁皆山也/四面竹树环合
9.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②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③虽然,公之乐,吾能言之。
10.下列对两篇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甲文“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写人去山空时禽鸟又和鸣林间之乐。
B.甲文描绘“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衬托百姓安居乐业及太守政事繁忙的事实。
C.甲文太守的颓然与众宾的喧哗映衬,以简笔勾勒出醉翁之态,可谓醉在其中
D.乙文在醉酒或疲倦时,欧阳修会到醒心亭远眺,以欣赏周围的山水美景,更想长久地留在这种美好的环境中不愿离去。
11.甲文的“太守之乐”与乙文中的“公之乐”分别指什么?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渔”:左右结构,本意为捕鱼,动词;也指捕鱼的人,名词。“鱼”:上下结构,水中脊椎动物。
【解析】本题考查汉字探究。据知识卡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区别“渔”和“鱼”:①含义:“渔”:表示捕鱼的动作或渔业,也指捕鱼的人或捕鱼用的工具。“鱼”:表示鱼类,是水生脊椎动物。②用法:“渔”通常用于动词或名词,表示捕鱼的行为或渔业领域,例如“渔民”“渔业”。“鱼”通常用于名词,表示鱼类动物,例如“金鱼”“鲨鱼”。③字形:“渔”左右结构,“渔”字形象地描绘了用手捕鱼或手持鱼竿钓鱼的情景,强调捕鱼的动作。“鱼”上下结构,“鱼”字则像一条游动的鱼,强调鱼本身的形态。
故答案为:“渔”:左右结构,本意为捕鱼,动词;也指捕鱼的人,名词。“鱼”:上下结构,水中脊椎动物。
本题考查材料探究。多则材料内容的探究:①要概括出每则材料的大意,分条阐述;②分析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找准中心话题,找出各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同中求异,异中求同;③围绕话题,提出自己的观点、结论或解决问题的措施、办法。
2.【答案】C
【解析】C:“《岳阳楼记》中的‘庆历四年春’是干支纪年法”错误。“庆历”是宋仁宗使用的年号,“庆历四年春”采用的纪年法是帝王年号纪年法 ,不是干支纪年法。
故答案为:C
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注意文学文化常识一般考较为知名的作家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故事、成语典故、科举礼仪、年龄称谓、名号、历法、节气、官职、音律等。教材上的知识点注意掌握。
3.【答案】C
【解析】A.“水落石出”出自《醉翁亭记》,“心旷神怡”出自《岳阳楼记》。
B.“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的意思是太守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说太守醉酒,并不表示他思想消沉。
C.正确。
D.全文重复运用“……者……也 ”,并连用了二十一个“也”字,是本文写作上的一个特点。加强了语调的节奏感和委婉的抒情气氛,使文章别有情趣。
故答案为:C
本题考查文化常识。文化常识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天文、历法、地理、官职、科举礼仪、称谓、名号等。解答这类题目,要有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要求我们要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好习惯。
4.【答案】C
【解析】A.表断语气。/……的人。
B.代词,指醉翁亭。/定语后置的标志。
C.都是表顺承关系。
D.在。/比。
故答案为:C
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
5.【答案】C
【解析】A.句意为:环绕除州的都是山。也:表判断语气。
B.句意为: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那是琅琊山。也:表判断语气。
C.句意为: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也:表陈述语气。
D.句意为:是庐陵欧阳修。也:表判断语气。
故答案为:C
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
6.【答案】D
【解析】ABC.不需要。
D.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看到流水从两座山峰之间倾泻而出的,那是酿泉。
故答案为:D
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7.【答案】B
【解析】ACD.正确;B.有误,“显示自己的博学多识”说法有误,引用经典、格言的目的是为了论证观点。
故答案为:B。
本题考查学生对于文学、文体常识的识记能力。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文体常识要注意各种文体的特点。
【答案】8.D
9.①一个脸色苍老的老人,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太守喝醉了。
②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
③虽然如此,欧阳公的快乐,我能形容。
10.B
11.甲文“太守之乐”指与民同乐,乐民所乐;乙文“公之乐”指国家安定,百姓丰衣足食(答“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国家太平,人民幸福”“国泰民安”等都可)
【解析】(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要根据具体的语境来分析辨别词义。对于一词多义这类题目的解答,一要靠平时的积累,将文言文中常见的一词多义现象进行归纳,并理解记忆。二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判断。
(2)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在读懂文言文内容的基础上,对每一个选项所涉及的内容和原文进行比较,找出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4)本题考查对文章主题的把握。根据题目的要求,从文中筛选出相关信息进行回答,要点要全面,语言要简洁。
【参考译文】
【甲】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来去行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招呼,后面的答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到溪边钓鱼,溪水深并且鱼肉肥美;用酿泉造酒,泉水香并且酒也清;野味野菜,横七竖八地摆在面前的,那是太守主办的宴席。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射的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人,是欢乐的宾客们。一位容颜苍老,头发花白的人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喝醉了的太守。
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荫,禽鸟在高处低处鸣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那就是太守啊。太守是谁呢?是庐陵欧阳修吧。
【乙】
只要欧阳公和州里的宾客一道游玩,就一定会到丰乐亭饮酒。他有时喝醉或劳累了,就一定会到醒心亭眺望四周,只见那群山环绕,白云、山岚、水气滋生、蔓延,一望无际的旷野,花草树木茂盛,山泉岩石秀丽,让他们眼睛所看到的都是清新之景,耳朵所听到的都是清新之音,从而他们的心也因惊奇而醒来,甚至想久待在这里而忘了回去。唉!他真可以说擅长从山泉之间获得乐趣了,而给它们取名来显示它们的实际情况,又是更擅长的了!
虽然如此,欧阳公这样做的快乐,我却能解释它。我们的皇帝在上悠然自得,无为清静;我们的百姓在下丰衣足食,心无不满。欧阳公的快乐,只是待在一座山的角落,一池泉水的旁边,难道是欧阳公的快乐吗?这其实是欧阳公用来在这里寄寓他的理想呀。
8.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不同,动词,开放/动词,兴起,指被任用;
B.不同,介词,用/连词,因为;
C.不同,名词,季节/名词,时光;
D.相同,都是动词,环绕;
故答案为: D。
9.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重点词有:①苍颜,苍老的容颜;颓然,倒下的样子。②从,跟随;而,却;乐其乐,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③虽,虽然;然,这样;乐,快乐;言,形容、说出。
故答案为: ①一个脸色苍老的老人,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太守喝醉了。②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③虽然如此,欧阳公的快乐,我能形容
10.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B.不正确,甲文“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描绘的是太守与民同乐的情景,表现的是太守的治理有方,而不是政事繁忙。
故答案为:B。
11.本题考查对文章主题的把握。结合【甲】文内容,从“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可知太守把百姓的快乐当成自己的快乐,根据“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中可知,“太守之乐”是指乐民之乐,与民同乐;
结合【乙】文内容,从“公之乐,吾能言之。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可知“公之乐”来自我们的皇帝在上悠然自得,无为清静;我们的百姓在下丰衣足食,心无不满,故可概括“公之乐”:国家安定,百姓丰衣足食。(“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国家太平,人民幸福”“国泰民安”)
故答案为:甲文“太守之乐”指与民同乐,乐民所乐;乙文“公之乐”指国家安定,百姓丰衣足食(答“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国家太平,人民幸福”“国泰民安”等都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