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创造宣言 同步分层作业(含答案+解析)2024-2025学年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21 创造宣言 同步分层作业(含答案+解析)2024-2025学年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68.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06 13:03: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 创造宣言 同步分层作业
一、积累与运用
文段一:我这题目,是把《礼记》里头“敬业乐群”和《老子》里头“安其居乐其业”那两句话,断章取意造出来的……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易、直捷,可惜被后来有些人说得太精微,倒变得不适实用了……用现在的话讲,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鹜,便是敬……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是亵渎职业之神圣;从事实方面说,一定把事情做糟了,结果自己害自己。
文段二: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唯一的秘诀就是忠实,忠实从心理上发出来的便是敬……①专心做一职业时,把许多游思、妄想杜决了,省却无限闲烦恼。②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③孔子自述生平,说道:“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④这种生活,真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了。
(节选自梁启超《敬业与乐业》)
1.请将下列文字正确、规范、美观地书写在田字格内。
爱 国 敬 业 诚 信 友 善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敬业(jìng) B.亵渎(zhí)
C.秘诀(jué) D.妄想(wàng)
3.下列词语中字形正确的一项是(  )
A.断章取意 B.旁鹜 C.杜决 D.全副精力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李晓月从小就开始练舞蹈,十几年如一日的刻苦训练,练就了她形销骨立的好身材。
B.在预习新课的基础上,上课专心听讲,善于思考,这会是学习成绩提高的不二法门。
C.文章的结尾是全文的收结语,如果是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就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D.展会上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国际潮流相互交融,相得益彰,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张桂梅四处奔波筹集资金创建华坪女子高中,让山区近1800多个贫困女孩走进了大学。
B.在央视节目《国家宝藏》中,通过明星守护人的讲述,使观众看到了国宝的“前世今生”。
C.疫情期间,无论是居家还是在外,只要坚持做好个人防护,才能有效防止感染上疫情。
D.三代北斗人砥砺前行,走过25年建设历程,走出了一条自主创新、自我超越的发展之路。
6.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创造宣言》选自《陶行知全集》。作者陶行知,教育家,主要教育思想是“生活教育”,主要著作有《中国教育改造》等。
B.《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莫泊桑,法国19世纪著名的作家,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有《项链》《羊脂球》等。
C.《三顾茅庐》节选自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历史演义小说《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戏曲家。
D.儒生会试合格后,即参加由皇帝亲自主持或者钦命大臣代理主持的殿试。殿试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叫探花,第三名叫榜眼。
二、单选题
7.对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了全面提升办学水平,我校决定加快创建信息化校园的规模与速度。(删掉“规模与”)
B.一些地方假借“弘扬传统文化”为旗号,大量兴建仿古建筑,以刺激当地经济,实不可取。(将“为”改为“的”)
C.中南建筑设计院承接雷神山医院建设任务后,从施工、设计、验收到移交,仅仅用了十天时间,创造了又一个中国奇迹。(将“施工”和“设计”互换位置)
D.只有充分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形成人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句末加上“的生动局面”)
8.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生路是要勇气造出来、走出来、探出来的。
B.倘若活人之塑像是由于集体的创造,而不是个人的创造,那么这成功失败也是属于集体而不是仅仅属于个人。
C.陶行知之所以发出创造宣言的原因,是很多人缺乏创造精神,以种种理由推脱,说自己不能创造。
D.通过学习《创造宣言》,使我们树立了“处处”“天天”“人人”皆可创造的理念。
9.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爱满天下”雕塑广场落成仪式在辽宁省实验学校举行。
B.《做一个虔诚的教育者》一文出自《洪宗礼与母语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出版)。
C.转基因技术的迅猛发展,是给人类带来了福祉?还是埋下了隐患?
D.“不过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他说,“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
10.下列加下划线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塑像(sù) 遁词(xún) 玄奘(zàng)
B.曾参(shēn) 鲁钝(chún) 崇拜(chóng)
C.监牢(jiān) 遭遇(zāo) 喑哑(yā)
D.懒惰(duò) 豢养(huàn) 创伤(chuāng)
11.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朱子家训》中说:“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然而,这却剥夺了孩子一个非常重要的全面“学以成人”的机会
②可见,古人讲究从细节培养生活自理的劳动习惯,从而保持身体和精神的基本健康
③现在有的家长却不让孩子做家务或参加其他劳动,习惯大包大揽,目的是让孩子多点时间读书学习
④我们必须谨记:尽管人类文明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劳动仍然是我们“学以成人”的基础性活动
⑤家长这样的做法,并不一定能帮助孩子提升学业成绩,反而可能会让孩子在人格发展上出现不足,难以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和责任意识
A.③⑤②①④ B.②③①⑤④ C.②④①③⑤ D.④③⑤①②
12.下列材料不属于事实论据的一项是(  )
A.谷登堡将原来毫不相关的两种机械——葡萄压榨机和硬币打制器组合起来,开发了一种新机械。
B.罗兰·布歇内尔发明了交互式的乒乓球电子游戏。
C.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D.在创造的宇宙里,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都是光辉灿烂的明星。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弘扬北京冬奥精神
王尘子
①4月8日,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明确强调: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广大参与者珍惜伟大时代赋予的机遇,在冬奥申办、筹办、举办的过程中,共同创造了胸怀大局、自信开放、迎难而上、追求卓越、共创未来的北京冬奥精神。我们要大力弘扬北京冬奥精神,凝聚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②胸怀大局,就是坚持心系祖国、志存高远。冬奥建设者倾力打造巧夺天工、世界一流的场馆设施;办赛人员严谨专业完成赛事组织工作;医疗人员守护参赛各方健康;志愿者用青春和奉献提供暖心服务;中国体育代表团在冬奥赛场上勇夺冬奥会9枚金牌、15枚奖牌和冬残奥会18枚金牌、61枚奖牌,创造了历史最好成绩。广大冬奥参与者用实际行动彰显出以为国争光为己任、以为国建功为光荣的使命担当。
③自信开放,就是坚持雍容大度、开放包容。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二十四节气倒计时将中华文化的瑰丽与智慧展现得淋漓尽致;颁奖时刻,穿戴“瑞雪祥云”“鸿运山水”“唐花飞雪”服饰的礼仪人员托起宛如同心圆玉璧的冬奥奖牌,古老文明与奥林匹克交相辉映。从服饰到配乐,从竞技到颁奖,文化之美与运动之美在冬奥赛场竞相绽放。从可爱憨厚的“冰墩墩”“雪容融”,到大街小巷处处装点的中国结、红灯笼,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折射出中国人民的自信,诠释着中华文化雍容大度、开放包容的独特魅力。
④迎难而上,就是坚持苦干实干、坚忍不拔。筹办举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既面临国内的严峻挑战,也面对国际格局演变带来的体育政治化逆流以及种种新问题、新情况。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广大参与者始终保持知重负重、直面挑战的昂扬斗志,百折不挠克服困难、战胜风险,为了胜利勇往直前。
⑤追求卓越,就是坚持执着专注、一丝不苟。从申办、筹办再到成功举办,一系列新技术、新应用在冬奥会中落地,让“科技冬奥”从愿景走进现实。冬奥建设者坚持最高标准、最严要求,精心规划设计,精心雕琢打磨,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用中国智慧、中国速度打造出一批世界一流的精品工程。
⑥共创未来,就是坚持协同联动、紧密携手。世界各国绝不是孤立在190多条小船上的,而是同在一条命运与共的大船上的,加强合作、同舟共济是唯一的正确出路。奥林匹克运动倡导的“更团结”正是当今时代最需要的,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主题口号“一起向未来”更是表达了全人类的共同心声。
⑦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推进伟大的事业。在北京冬奥精神的激励下,全国各族人民必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心聚力、努力奋斗。
(选自《中国青年报》2022年4月12日,有删改)
13.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如何提出这一论点的?
14.第②段主要使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15.下面这则材料作为第②段或第⑥段中哪一段的论据最合适?为什么?
  诗人约翰·多恩说:“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可以自全。每个人都是大陆的一片,整体的一部分。”
16.阅读全文,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新时代的青年应如何弘扬北京冬奥精神。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2.B
3.D
4.A
5.D
6.D
【解析】(1)本题考查书写能力。按要求用楷体书写,字迹工整,规范即可。
(2)本题考查学生拼读能力,注意积累,掌握字词读音。要特别注意多音字。
(3)本题考查学生汉字书写能力。注意积累,掌握字词读音,理解字词含义,不写错别字。
(4)本题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成语的理解与运用,首先要把握成语的准确含义,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分析与判断。成语的误用一般容易出现几种情况:张冠李戴、望文生义、重复赘余、自相矛盾、褒贬误用、不合逻辑、搭配不当、对象出错等等。
(5)本题考查学生修改病句能力。学生在日常学习中要熟练掌握修改病句“增删调换”这四种方法。要尽量保持句子原意不变和尽量少改动。病句常见错误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表意不明、不合逻辑、歧义、分类不当、两面对一面。
(6)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注意文学文化常识一般考较为知名的作家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故事、成语典故、科举礼仪、年龄称谓、名号、历法、节气、官职、音律等。教材上的知识点注意掌握。
1.按要求用楷体书写,字迹工整,规范即可。
故答案为: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2. B:亵渎(zhí)——(xiè)
亵渎 xiè dú 轻慢;不尊敬。
故答案为: B
3.A:断章取意——断章取义
B:旁鹜——旁骛
C:杜决——杜绝
D:正确
故答案为: D
4.A 形销骨立,人瘦得只剩下一副骨架子。形容身体极为消瘦。不可形容好身材,使用错误
B 不二法门,比喻独一无二的途径或方法。使用正确
C 画龙点睛,原形容梁代画家 张僧繇作画的神妙,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更加生动有力。使用正确
D 相得益彰,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使用正确
故答案为: A
5.A “近”和“多”重复啰嗦,删去一个即可。
B “通过......使”成分残缺,删去“通过”或者“使”。
C “只要......才”,关联词使用不当,改为“只有......才”。
D 正确
故答案为: D
6.D:错误。殿试第二名叫榜样,不是探花,第三名叫探花,不是榜眼。
故答案为: D
7.【答案】B
【解析】ACD.正确;
B.用词不当,把“假借”改为“打着”;把“为”改成”的”。
故答案为:B
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解答此题应掌握的知识点为几种常见的病句类型: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意不明等。通读句子,寻找具有常见病句类型标志性的词或短语做出判断。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通过压缩句子,分析句子的成分(主、谓、宾、定、状、补)方法,找出病因。
8.【答案】B
【解析】A.语序不当,应改为 “生路是要勇气探出来、走出来、造出来的”;
B.没有语病;
C.句式杂糅,“之所以…… 的原因” 可改为 “陶行知发出创造宣言的原因” 或 “陶行知之所以发出创造宣言”;
D.缺少主语,可删去 “通过” 或 “使”。
故答案为:B
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解答此题应掌握的知识点为几种常见的病句类型: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意不明等。通读句子,寻找具有常见病句类型标志性的词或短语做出判断。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通过压缩句子,分析句子的成分(主、谓、宾、定、状、补)方法,找出病因。
9.【答案】C
【解析】 ABD.正确;
C.有误,选择问句,只在句末用问号。
故答案为:C
本题考查标点符号使用正误的辨析。平时学习中,我们要用心体会标点符号的用法,书写过程中也要做到尽可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另外对于一些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要加以积累。
10.【答案】D
【解析】 A.有误,“遁词”的“遁”应读作“dùn”;
B.有误,“鲁钝”的“钝”应读作“dùn”;
C.有误,“喑哑”的“哑”应读作“yǎ”;
D.正确。
故答案为:D
本题考查多音字的识记与辨析能力。要求学生在平时不仅要掌握多音字的读音,还要具备在不同的词语或语境中辨析不同读音的能力。
11.【答案】B
【解析】 语段围绕“劳动”这一话题。与首句衔接最紧密的是②,故而排除A、D;①中的“这”指代的是③中家长的错误做法,故①应在③之后,得出正确答案为B。
故答案为:B
本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
12.【答案】C
【解析】A:这是典型事例,是事实论据;
B:这是典型事例,是事实论据;
C:这是孔子的名言,是道理论据;
D: 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 是典型人物,是事实论据。
故答案为:C
本题考查对论据的分析理解。论据是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事实论据包括典型事例、亲身经历、史实、统计数据等,作用:具体真实有力地论证了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道理论据包括道理、格言、名人名言、俗语、公理,作为论据的理论总是读者比较熟悉的,或者是为社会普遍承认的,它们是对大量事实抽象,概括的结果。作用: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答案】13.中心论点:我们要大力弘扬北京冬奥精神,凝聚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者通过引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引出中心论点。
14.举例论证。列举了冬奥建设者、办赛人员、医疗人员、志愿者以及中国体育代表团的事例,证明了“胸怀大局,就是坚持心系祖国、志存高远”的分论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15.应作为第⑥段的论据。因为这则材料表现了每个人都是构成整体的一部分,可以证明“共创未来,就是坚持协同联动、紧密携手”这一分论点。
16.新时代的青年应用“胸怀大局”“自信开放”“迎难而上”“追求卓越”“共创未来”引领青春奋进方向。比如要在学习中,面对已有的好成绩,我们要敢于突破,追求卓越;或者尽管与别人比有差距,但仍要坚持超越自我。这都是在弘扬北京冬奥精神。
【解析】
(1)本题考查对中心论点的把握与理解。论点是作者观点的完整表述,在形式上是个简明的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我们可以用位置“四看”来提取:一看题目,议论文的题目或直接揭示论点,或提示论点、或揭示议论的范围;二看开头是否开篇点题;三看结尾,篇末是否揭示中心看有无标志词语“应该”“必须”“由此可见”“总之”“因此”等;四看直接表述句。
(2)本题考查对举例论证的理解与掌握。答题格式:列举什么例子,证明什么观点(如有分论点则写出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使论证真实可信,增强说服力。
(3)本题考查对论点与论据的关系的理解与掌握。论点是作者的观点、看法,论据是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是为论点服务的,要看论据是否可以论证论点,应从论点论据的关系入手,判断它受否与论点一致,分析事例所论述的内容,将其与文章中心论点相结合,逐一分析,剖析其是如何论证论点的。
(4)本题考查谈观点看法。谈观点看法不要脱离文本,要再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表明自己的观点,再从原文出发联系现实谈看法,需要精心组织语言,完整表达。答题格式一般是:开头列出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材料内容分析,最后强调观点。
13.本文是一篇议论文,共有7各段落,第1段,开篇由习近平在4月8日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2-6段从“胸怀大局,就是坚持心系祖国、志存高远”“自信开放,就是坚持雍容大度、开放包容”“迎难而上,就是坚持苦干实干、坚韧不拔”“追求卓越,就是坚持执着专注、一丝不苟”“共创未来,就是坚持协同联动、紧密携手”四个不同角度论述。最后一段总结全文,突出中心论点。
故答案为: 中心论点:我们要大力弘扬北京冬奥精神,凝聚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者通过引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引出中心论点。
14.第2段落中的:冬奥建设者倾力打造巧夺天工、世界一流的场馆设施,办赛人员严谨专业完成赛事组织工作,医疗防疫人员守护参赛各方健康,志愿者用青春和奉献提供暖心服务。中国体育代表团在冬奥赛场上勇夺冬奥会9枚金牌、15枚奖牌和冬残奥会18枚金牌、61枚奖牌,创造了历史最好成绩。广大冬奥参与者用实际行动彰显出以为国争光为己任、以为国建功为光荣的使命担当,都是举例,举例论证了“胸怀大局,就是坚持心系祖国、志存高远”这一分论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故答案为:举例论证。列举了冬奥建设者、办赛人员、医疗人员、志愿者以及中国体育代表团的事例,证明了“胸怀大局,就是坚持心系祖国、志存高远”的分论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15.本文第2段的观点是:“胸怀大局,就是坚持心系祖国、志存高远”,第6段的观点是“共创未来,就是坚持协同联动、紧密携手”。诗人约翰 多恩说:“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可以自全。每个人都是大陆的一片,整体的一部分”,强调每个人都是大陆的一片,整体的一部分,不是孤立的,有力地论证了第6段观点,不能证明第2段的观点。所以要放在第6段。
故答案为:应作为第⑥段的论据。因为这则材料表现了每个人都是构成整体的一部分,可以证明“共创未来,就是坚持协同联动、紧密携手”这一分论点。
16.文章的主题部分有四个分论点,即:胸怀大局,就是坚持心系祖国、志存高远;自信开放,就是坚持雍容大度、开放包容;迎难而上,就是坚持苦干实干、坚韧不拔;追求卓越,就是坚持执着专注、一丝不苟;共创未来,就是坚持协同联动、紧密携手。可以从这四个角度谈弘扬北京冬奥精神。要注意表述清楚,有理有据。
故答案为:新时代的青年应用“胸怀大局”“自信开放”“迎难而上”“追求卓越”“共创未来”引领青春奋进方向。比如要在学习中,面对已有的好成绩,我们要敢于突破,追求卓越;或者尽管与别人比有差距,但仍要坚持超越自我。这都是在弘扬北京冬奥精神。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