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智取生辰纲 同步分层作业(含答案+解析)2024-2025学年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22 智取生辰纲 同步分层作业(含答案+解析)2024-2025学年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61.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06 13:03: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2 智取生辰纲 同步分层作业
一、语言表达
1.课外拓展
施耐庵的《智取生辰纲》取材于《大宋宣和遗事》。仿照示例,从环境描写、情节设置和人物刻画等角度,结合具体内容进行比较。
是年,正是宣和二年五月,有北京留守梁师宝,将十万贯金珠、珍宝、奇巧段物,差县尉马安国一行人,担奔至京师,赶六月初一日为蔡太师上寿。其马县尉一行人,行到五花营堤.上田地里,见路旁垂杨掩映,修竹萧森,未免在彼歇凉片时。撞着八个大汉,担着一对酒桶,也来堤上歇凉靠歇了。马县尉问那汉:“你酒是卖的?”那汉道:“我酒味清香滑辣,最能解暑荐凉。官人试置些饮?”马县尉口内饥渴瘐困,买了两瓶,令一行人都吃些个。未吃酒时,万事俱休;才吃酒时,便觉眼花头晕,看见天在下,地在上,都麻倒了,不知人事。笼内金珠、宝贝、段匹等物,尽被那八个大汉劫去了,只把一对酒桶撇下了。
——《大宋宣和遗事》
二、单选题
2.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中国古典小说内涵丰富,是一座取之不尽的伟大宝藏。
B.《智取生辰纲》在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的思想性格。
C.晁盖、吴用等人早已等候在此,一劳永逸,等候杨志的到来。
D.《水浒传》是一部章回体白话小说,文笔流畅,叙事绘声绘色,极其传神。
3.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杨志戴上凉笠儿,穿着青纱衫子,系(xì)了缠带行履麻鞋,跨口腰刀,提条扑刀。
B.老都管道:“你们不要怨怅(zhǎng),巴到东京时,我自赏你。”
C.杨志大骂道:“你们省(shěng)得甚么!”拿了滕条要打。
D.只见这十五个人,头重脚轻,一个个面面厮觑(qù),都软倒了。
4.为安全及时地把生辰纲送到东京,杨志一路上对军健们打骂不断。对杨志打人行为分析不当的是(  )
A.杨志鞭打军健,是他一意孤行,蛮横不讲理的性格特点的反映。
B.杨志鞭打军健,是激化他与军健矛盾的重要原因。
C.杨志鞭打军健是因为他不满军健们的言行。
D.杨志鞭打军健赶路,一面在于使生辰纲安全送到东京,一面也在为自己升官努力。
5.选出下列加点字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
A.老都管又道:“且奈他一奈。”/杨志道:“你等且说那里来的人?”
B.你这厮好大胆,怎敢看俺的行货!/似此行了十四五日。
C.都是一般父母皮肉,我们直恁地苦!/当日直到辰牌时分。
D.这般天气热,兀的不晒杀人。/俺说甚么,兀的不是歹人来了!
6.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怨怅(chàng) 财帛 恁地(rèn) 壮键
B.逞能(chěng) 聒躁 勾当(gōu) 藤条
C.晌午(shǎng ) 酷热 嗔怒(chēn) 吹嘘
D.省得(shěng) 崎岖 窥望(kuī) 署气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这里正是强人出没的去处。
B.那十一个厢禁军雨汗通流,都叹气吹嘘,对老都管说道:“我们不幸做了军健……”
C.你便剁做我七八段,其实去不得了。
D.打得这个起来,那个睡倒,杨志无可奈何。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问题。
吴用智取大名府
①宋江见说,便要催趱军马下山去打大名。吴用道:“即今冬尽春初,早晚元宵节近。大名年例大张灯火。我欲乘此机会,先令城中埋伏,外面驱兵大进,里应外合,可以破之。”
②宋江道:“此计大妙!便请军师发落。”吴用道:“为头最要紧的是城中放火为号。你众兄弟中谁敢与我先去城中放火?”只见阶下走过一人道:“小弟愿往。”众人看时,却是鼓上蚤时迁。时迁道:“小弟幼年间曾到大名,城内有座楼,唤做翠云楼,楼上楼下大小有百十个阁子,眼见得元宵之夜必然喧哄。小弟潜地入城,到得元宵节夜,只盘去翠云楼上,放起火来为号,军师可自调遣人马入来。”吴用道:“我心正待如此。你明日天晓先下山去,只在元宵夜一更时候,楼上放起火来,便是你的功劳。”时迁应允,得令去了。吴用次日却调解珍、解宝扮做猎户,去大名城内官员府里献纳野味;正月十五日夜间,只见火起为号,便去留守司前截住报事官兵。两个得令去了。再调杜迁、宋万、扮做粜米客人,推辆车子,去城中宿歇;元宵夜,只看号火起时,却来先夺东门。两个得令去了。再调孔明、孔亮扮做仆者,去大名城内闹市里房檐下宿歇,只看楼前火起,便要往来接应。两个得令去了。再调李应、史进扮做客人,去大名东门外安歇,只看城中号火起时,先斩把门军士,夺下东门,好做出路。两个得令去了。再调鲁智深、武松扮做行脚僧,前去大名城外庵院挂搭,只看城中号火起时,便去南门外截住大军,冲击去路。两个得令去了。……众头领俱各得令去了。
③此是正月初头。不说梁山泊好汉依次各各下山进发,且说大名梁中书唤过李成、闻达、王太守等一干官员,商议放灯一事。……
④梁中书见说大喜。众官商议已定,随即出榜晓谕居民。……
⑤吴用道:“小生替哥哥走一遭。”随即与铁面孔目裴宣点拨八路军马:第一队,大刀关胜引领宣赞、郝思文为前部,镇三山黄信在后策应,都是马军。第二队,豹子头林冲引领马麟、邓飞为前部,小李广花荣在后策应,都是马军。第三队,双鞭呼延灼引领韩滔、彭玘为前部,病尉迟孙立在后策应,都是马军。第四队,霹雳火秦明引领欧鹏、燕青为前部,跳涧虎陈达在后策应,都是马军。第五队,调步军头领没遮拦穆弘将引杜兴、郑天寿。第六队,步军头领黑旋风李逵将引李立、曹正。第七队,步军头领插翅虎雷横将引施恩、穆春。第八队,步军头领混世魔王樊瑞,将引项充、李衮。这八路马步军兵各自取路,即今便要起行,毋得时刻有误。正月十五日二更为期,都要到大名城下。马军、步军一齐进发。……
⑥未到黄昏,一轮明月却涌上来,照得六街三市熔作金银一片。
…………
(选自《水浒传》第六十五回,有删改)
8.第⑥段对“月光”的描写有何作用?
9.第②~⑤段描写了吴用调兵遣将的过程,请从中概括吴用的性格特征。
10.选文中吴用智取大名府的“智”体现在哪里?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示例】《大宋宣和遗事》中的“五月”只是一个简单的时间标记,而《智取生辰纲》中的“热”让人身临其境。“众军人看那天时,四下里无半点云彩,其时那热不可当”“看看日色当午,那石头上热了,脚疼走不得”等句子不仅表现出当时的酷热难行,还写出众人对杨志趁天热赶路的不满与怨恨,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拓展【示例一】就情节设置而言,《大宋宣和遗事》仅有马县尉一行吃酒被麻倒后珠宝被劫数语;而施耐庵运用双线结构安排了卖酒、买酒、下药、诱饮、麻翻等种种扣人心弦的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示例二】就人物刻画而言,《大宋宣和遗事》中,马县尉其人平庸,个性特点不鲜明;而施耐庵写出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奸刁阴险的都管,精明强干、粗暴蛮横的杨志,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而晁盖、吴用等人足智多谋的英雄群像也被有力地烘托出来。
【解析】按照题目要求,要从环境描写、情节设置和人物刻画等角度进行比较。
环境描写:《智取生辰纲》中的环境描写场景较多,语言更为丰富,如“众军人看那天时,四下里无半点云彩,其时那热不可当”“看看日色当午,那石头上热了,脚疼走不得”形象得衬托出天气的酷热;而《大宋宣和遗事》的环境描写比较简单,仅“正是宣和二年五月”“见路旁垂杨掩映,修竹萧森”寥寥数语。
情节设置:《智取生辰纲》安排了“杨志押送生辰纲”的明线和“晁盖智取生辰纲”暗线两条线索,明暗两线在“松林盘问”这一节上相交,敌我双方矛盾趋向高潮,到杨志允许军健买酒吃,自己也喝了半瓢酒时,形成了故事情节的高潮。结尾处,补叙暗线,交待了七人买酒下药的秘密,突出了晁盖等人的智谋。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大宋宣和遗事》只记叙了马县尉一行吃酒被麻倒后珠宝被劫的场景,情节叙述较为简单。
人物刻画:《智取生辰纲》中的人物形象都很立体,老都管的“恶”,虞候的“煽动”,杨志的“精明粗暴”,吴用等人的“智”以及白胜的“演技”等让人印象深刻。《大宋宣和遗事》中,马县尉其人平庸,个性特点不鲜明。
本题考查内容分析比较。先阅读《智取生辰纲》和《大宋宣和遗事》,理解大意并把握情感主旨;然后按照题目要求从环境描写、情节设置和人物刻画等角度进行比较,找出不同。
2.【答案】C
【解析】A.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形容很丰富,用不完。
B.绘声绘色:形容叙述、描写生动逼真。
C.错综复杂:形容头绪繁多,情况复杂。
D.一劳永逸:辛苦一次,把事情办好,以后就不再费事了。不符合语境。
故答案为:C
本题考查词语运用能力。选词填空,先要分析词本身的意思,根据语境判断选用,要分析句子之间的关系、句子中成分搭配的关系、修饰语与中心语的关系。
3.【答案】D
【解析】A.“跨口腰刀” 应为 “胯口腰刀”;“系(xì)了缠带行履麻鞋” 中的 “系” 应读 “jì”。系(jì)是打结、扣的意思,在这里是说系上缠带。
B.“怨怅(zhǎng)” 应读 “chàng”。
C.“省(shěng)得甚么”应读 “xǐng”,在这里是 “明白、知道” 的意思。
D.正确。
故答案为:D
本题考查重要词语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要求学生在平时对教材中所涉及的重要的字、词准确的识记,加强积累。
4.【答案】C
【解析】
选项中描述的情节是我们教材中《智取生辰纲》的内容,相对容易。联系这个章节的内容可知,杨志押送生辰纲,一路鞭打催逼军健赶路,是因为他太想顺利完成任务,为自己以后得到梁中书的重用捞取资本,并非对军健言行不满。这鞭打催逼就激化了他与军健之间的矛盾,同时也反映出杨志刚愎自用,蛮横无理、做事简单粗暴的性格弱点。综合以上分析,可以判定 ABD 分析恰当, C 分析不当。
故答案为: C 。
本题考查名著情节的分析理解能力。解答此题,学生必须对《水浒传》内容熟悉,才能准确把握语句表述的正确与否。这就要求平时的名著阅读认真细致,对故事情节有自己的认识和见解。
5.【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的一词多义。
A:第一个“且"解释为:暂且,第二个解释为:姑且;
B:第一个“行”解释为:运送,第二个解释为:行走;
C:第一个“直"解释为:竟,第二个解释为:一直;
D;“兀的”都是“怎能”的意思;
故答案为:D
本题考查学生对孤独白话文中词语一词多义的理解。解答时要注意理解古代的口语,古代白话文语言的表达,结合句意进行理解。
6.【答案】C
【解析】A 恁地(nèn) ,“ 壮键”应为“壮健”。B勾当(gòu);“聒躁”应为“聒噪”。C无误;D“署气”应为“暑气”。
故答案为:C
本题考查辨析字音与字形。辨析字音,要求学生掌握常用汉字的读音,熟练掌握汉语拼音的拼读规则,注意多音字、音近字等。而辨析字形,则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正确书写每个汉字,注意形声字、形近字、易错字等,还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选择使用正确的汉字。
7.【答案】D
【解析】A强人:古义:强盗。今义:能独当一面,坚忍不拔,有所作为的人。
B吹嘘:古义:指喘气急促。 今义: 有意夸大优点;夸张地宣扬。
C 其实 :古义:也。今义:表示下文所说的是实际情况 。
D 无可奈何 : 指没有一点办法,只好这样了。
故答案为:D
本题考查古今异义词。词汇的发展,体现在实词上,最显著的就是词义的古今变化。古今词义的差别,因其演变情形的不同,大致有如下几种: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感彩变化;古义强化;古义弱化等。
【答案】8.运用环境描写,为下文故事的结局做铺垫。“未到黄昏”是暗示下文梁山好汉才到城下,“熔作金银一片”是指城内一片大乱。
9.①知人善任:从第②段中他对梁山人员的调配可知,他善于利用梁山好汉各自的长处来做到人尽其才。②深谋远虑:把每一步可能出现的情况都考虑进去,人员安排紧促,步步为营,可见他的深谋远虑;第⑤段中他让马军步军一齐进发,城里城外相互照应,也能体现出他的深谋远虑,考虑周全。③足智多谋:对人员角色的扮演更是结合人物自身的特点,且能人尽其才,恰到好处。
10.①智在合理利用天时:正是元宵节看灯时,大家都沉浸在节日的气氛中,城内的看守也会有所松懈,大量的人马才可以浑水摸鱼进城去。②智在用人:梁山好汉各有所长,吴用能让人尽其才,合理布局,紧促有致。③智在计谋:大名城元宵节放灯,先设埋伏在城中,外面再驱兵进入,里应外合。
【解析】(1)考查理解环境描写如何为故事氛围、情节发展或人物心理提供背景和支持。识别文本中如何通过细节描写为后续情节做铺垫或暗示。
(2)本题考查通过人物的行为、决策和言语来推断其性格特征。从文本中提取关键信息,用于分析人物性格。将多个细节整合,概括出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
(3)考查深入理解故事情节,识别其中的关键策略和行动。评估人物在特定情境下所采取的策略是否体现了智慧,以及这些策略如何影响情节发展。将文本中的多个元素(如天时、地利、人和等)综合起来,分析它们如何共同构成了“智”的体现。
8.环境描写的作用分析:营造氛围:通过“未到黄昏,一轮明月却涌上来”的描写,营造了一种宁静而略带神秘的氛围。月亮的提前升起,可能预示着不同寻常的事情即将发生,增加了故事的紧张感和期待感。暗示时间:“未到黄昏”的表述,实际上是在暗示接下来的情节将在夜晚或深夜发生,为后续梁山好汉的行动设置了时间背景。铺垫情节:“照得六街三市熔作金银一片”的描写,不仅形象地描绘了月光下的城市景象,更隐含了即将发生的混乱与动荡。这里的“熔作金银一片”虽美,但也可能象征着城内即将面临的动荡和混乱,为下文梁山好汉攻城、城内一片大乱的情节做了铺垫。情感与氛围的烘托:月光的柔和与美丽,与即将到来的战斗形成了鲜明对比,既展现了自然之美,也暗示了即将来临的残酷与悲壮。故答案为:运用环境描写,为下文故事的结局做铺垫。“未到黄昏”是暗示下文梁山好汉才到城下,“熔作金银一片”是指城内一片大乱。
9.吴用在第②~⑤段中展现了他的性格特征。他知人善任,善于利用梁山好汉各自的长处来做到人尽其才。他深谋远虑,把每一步可能出现的情况都考虑进去,人员安排紧促,步步为营,同时也考虑周全,让马军步军一齐进发,城里城外相互照应。此外,他还足智多谋,对人员角色的扮演更是结合人物自身的特点,且能人尽其才,恰到好处。
故答案为: ①知人善任:从第②段中他对梁山人员的调配可知,他善于利用梁山好汉各自的长处来做到人尽其才。②深谋远虑:把每一步可能出现的情况都考虑进去,人员安排紧促,步步为营,可见他的深谋远虑;第⑤段中他让马军步军一齐进发,城里城外相互照应,也能体现出他的深谋远虑,考虑周全。③足智多谋:对人员角色的扮演更是结合人物自身的特点,且能人尽其才,恰到好处。
10.吴用智取大名府的“智”体现在多个方面。首先,他合理利用了天时,选择在元宵节看灯时行动,此时大家都沉浸在节日的气氛中,城内的看守也会有所松懈,使得大量的人马可以浑水摸鱼进城去。其次,他善于用人,梁山好汉各有所长,吴用能让人尽其才,合理布局,紧促有致。最后,他计谋周密,先设埋伏在城中,外面再驱兵进入,里应外合,成功攻下了大名府。
故答案为: ①智在合理利用天时:正是元宵节看灯时,大家都沉浸在节日的气氛中,城内的看守也会有所松懈,大量的人马才可以浑水摸鱼进城去。②智在用人:梁山好汉各有所长,吴用能让人尽其才,合理布局,紧促有致。③智在计谋:大名城元宵节放灯,先设埋伏在城中,外面再驱兵进入,里应外合。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