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八章 第四节 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课件+教案+习题+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八章 第四节 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课件+教案+习题+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仁爱科普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08-10 12:05:30

文档简介

课件6张PPT。贵州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 贵州境内石灰岩广布,由于不合理的垦殖活动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基岩大面积裸露而出现石漠化现象。每逢暴雨还会出现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石漠化滑坡泥石流冰雹灾害干旱环境保护措施植树造林,人工种草,改造草地环境保护措施封山育林,保护植被环境保护措施坡田改梯田,合理开垦环境保护措施积极推进生态农业,发展旅游观光《第四节 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贵州自然地理特征。
2.了解贵州的贵州省存在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
3.了解贵州省环境保护的有利措施。
4.了解贵州省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贵州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学习,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并使学生进一步学会认识与分析一个地区区域特征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本节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对贵州有较全面的了解,认识到实施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
贵州环境保护的有利措施和资源利用的成功经验。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启发谈话法。
教学步骤
(引入)长江从青海发源,出了青藏高原后,就进入第二级阶梯的云贵高原。今天我们学习位于云贵高原东部的省区——贵州省。
(板)第三节 贵州省的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
一、自然地理概况
课堂活动1
引导学生读图8-56、8-57
1.贵州位于中国的什么部位?是否濒临海洋?
2.说出贵州大致的经纬度范围?
3.找出与贵州相邻的省级行政单位
4.贵州的主要地形类型是什么?贵州的地势特征是什么?
学生思考分析、小组交流、师生归纳总结
二、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
课堂活动2
1.贵州主要的生态环境有哪些?
2.贵州主要的自然灾害有哪些?
3.造成贵州石漠化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学生思考分析、小组交流、师生归纳总结 。
三、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
课堂活动3
指导学生读“贵州的石漠化治理”和图8-60
四、资源利用的成功经验
课堂活动4
贵州资源利用方面有哪些成功经验? 贵州有哪些丰富的自然资源?
课件14张PPT。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地处我国西南的云贵高原东部贵州的位置四川云南广西湖南重庆北面邻川、渝,西与云南接壤,南与广西相邻,东与湖南为界 。气候特征 我们国家在整个地球来看,处于五代中的温带,贵州位于我国西南部,纬度比较低,比温带热,比热带凉,属于亚热带;地处云贵高原的东部。 气候温和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阴雨天多,四季不甚分明,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 候贵州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气候温暖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署,四季不甚分明;气候特点在垂直方向差异较大,立体气候明显,“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在15℃左右,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出现在7月份,最低值出现在1月份,贵阳、遵义一带平均阴雨日数在200天左右,有“天无三日晴”之说。
贵州是全国日照最少的地区之一。地形特征及影响喀斯特地貌表面龙宫内部河流1、地形:贵州高原是一个山地性的高原,崎岖不平,喀斯特地貌广泛发育。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原因:
(1)石灰岩大面积分布
(2)气候温和作用
实质是水和二氧化碳共
同作用的结果。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2、影响:
(1)人口和城镇多集中于山间平原和盆地
(2)水土流失,泥石流等灾害严重旅游资源和民族风情1、布依族、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文化:苗族美酒苗族服饰苗族芦笙舞旅游资源和民族风情2、旅游资源:安 顺 龙 宫旅游资源和民族风情2、旅游资源:兴 义 万 峰 林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泥石流灾害严重→非常贫困解决措施: 植树种草,保持水土,异地迁移,发展农副产品,开发旅游资源等等。 黔北佛教名山—金鼎山,位于遵义市金鼎山镇人民政府所在地—牛蹄场2公里处,山分九支,犹如九龙环拱,故历史上曾名“九龙山”,海拔高1608米,山势磅礴、群峰峻峨、削立万仞、直插天际,南宋播州(今黔北一带)被尊为播州“群龙”祖山。 森林生态景区之赤水桫椤
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科学家们称为“桫椤避难所”,是我国第一个国家级桫椤自然保护区,位于赤水市葫市镇境内的金沙沟。这里山高谷深,重峦叠嶂,保持着较为良好的原始生态环境。桫椤数量更多达4万余株,结构典型,类型多样,树形优美。赤水丹霞 赤水丹霞位于贵州省赤水市境内,是青年早期丹霞地貌的代表,其面积达1200多平方公里,是全国面积最大、发育最美丽壮观的丹霞地貌。 赤水丹霞与湖南崀山、广东丹霞山、福建泰宁、江西龙虎山、浙江江郎山等6大著名丹霞地貌景区组合成为“中国丹霞”,并在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通过表决,成为我国第8个世界自然遗产项目。课件15张PPT。第四节
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历 史 文 化贵州是中国古人类发祥地之一,
贵州建省只有500多年,
“贵州”名称始于宋朝(公元960—1127年),简称“黔”。
贵州这片土地上特有的自然形态和文化形成,显示了在复杂历史时期形成的文化,以其“十里不同天,一山不同族”的多元民族文化,形成了它的多样化格局和灿若云锦般的辉煌。地 理 地 貌贵州位于中国西南部,东靠湖南,南邻广西,西毗云南,北连四川和重庆,东西长约595千米,南北相距约509千米。
总面积约18万平方千米,省会贵阳。
贵州地貌属于中国西部高原山地,通称贵州高原,境内地势西高东低,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贵州省的地形特点、成因及其影响气 候贵州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气候温暖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署,四季不甚分明;气候特点在垂直方向差异较大,立体气候明显,“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在15℃左右,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出现在7月份,最低值出现在1月份,贵阳、遵义一带平均阴雨日数在200天左右,有“天无三日晴”之说。
贵州是全国日照最少的地区之一。人口和民族2005年末全省人口为3868万人。
贵州有56个民族成份,少数民族人口数量居全国第三位。
世居少数民族有苗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彝族、仡佬族、水族、回族、瑶族、白族、壮族、畲族、毛南族、蒙古族、仫佬族、羌族、满族等17个。矿产资源贵州已发现矿产123种。
排全国第一位的有汞、重晶石、化肥用砂岩、冶金用砂岩、饰面用辉绿岩、砖瓦用砂岩、砖瓦用砂岩等;
排第二位的有磷、稀土等;
排第三位的有铝土矿、镁等;
煤、锰、锑、金、镓、硫铁矿在国内占有重要地位。生物资源贵州是全国重要的动植物种源地和中药材四大产区之一。
列入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名录的有71种。
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87种。生物资源贵州是全国重要的动植物种源地和中药材四大产区之一。
列入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名录的有71种。
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87种。旅游资源 贵州以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相结合为主要特点。自然风光集山石、水景、洞穴、林木于一体,景观奇特,有世界罕见的生物化石群和原始神秘的自然保护区;人文景观以古朴独特的少数民族风情和悠远凝重的历史文化为主要特色,以遵义会址和红军四渡赤水遗迹为代表的举世闻名的长征文化,让人驻足凭吊、追思缅怀;多民族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浓郁神秘的民族风情,以及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宜人气候,使贵州成为迷人的“天然公园”和“避暑胜地”。黄果树瀑布《第四节 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习题
1.贵州省的主要地形类型是
A.平原、丘陵
B.盆地、丘陵
C.山地、盆地
D.高原、山地
2.贵州省的主要气候特点是
A.终年高温多雨
B.冬暖夏凉,湿润多雨
C.全年寒冷干燥
D.降水稀少,温差较大
3.流经贵州省的河流是
A.长江
B.嘉陵江
C.岷江
D.乌江
4.贵州省最容易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A.河流和湖泊干涸
B.土地沙化
C.大片沼泽消失
D.石漠化
5.每逢暴雨,贵州山区容易引发的地质灾害是
A.滑坡、泥石流
B.洪涝灾害
C.冰冻、冰雹
D.地震、火山
6.与南方地区其他省区相比,贵州省最具优势的矿产资源是
A.石油
B.天然气
C.煤炭
D.铁矿
《第四节 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习题
综合题
读某瀑布景观图,完成1、2题。
1.图中瀑布及所在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的名称分别是
A.黄果树瀑布、广西壮族自治区
B.庐山瀑布、江西省
C.壶口瀑布、陕西省
D.黄果树瀑布、贵州省
2.一般来说,图中瀑布水量最大、最为壮观的季节是
A.冬季
B.春季
C.夏季
D.秋季
受大气环流及地形等影响,贵州往往出现“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现象。另外,气候不稳定,灾害性天气种类较多,干旱、冰冻、冰雹等频度大,对农业生产危害严重。据此完成3、4题。
3.“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说明贵州
A.气候复杂多样
B.气候宜人,山清水秀
C.地形平坦开阔
D.灾害性天气种类较多
4.导致贵州多干旱灾害的主要原因有
① 全年降水稀少② 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
③ 河流稀少,多内流河④ 地表水容易渗漏,导致地表水资源较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