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96张PPT)
复习任务群一
现代文阅读Ⅰ
把握共性之“新” 打通应考之“脉”
第1课时 反应热 焓变(基础课)
第六单元 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第18课 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课程标准
1.知道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特点及其由来
2.了解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及实行情况
子目逻辑
本课包括两个子目,第一子目是“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历史与特点”,第二子目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两个子目分别介绍了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历史发展和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发展的情况。需要注意的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内容涉及中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这部分内容需要联系前一课中国古代社会保障制度的有关内容,认识中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既有历史的传承,也有外来的影响和时代发展的要求
关键导览
1.西方基层治理
(1)一个认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2)四个时期:古希腊时期、西欧封建社会、近代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2.现代社会保障
(1)一个作用:完善和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2)两种类型: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保障和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保障
任务一 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历史与特点
1.古希腊时期
(1)特点:基层治理依靠____进行,村社实行自治。
(2)表现:全体成年男性出席的村社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处理与村社有关的事务,包括登记公民、抽签选举议事会议员等。
村社
2.西欧封建社会
西欧庄园 ①庄园是主要的基层单位,庄园主或管家管理庄园事务
②他们组织生产,征收地租,并主持________的审判,裁决纠纷
西欧城市 ①城市从国王或领主那里获得______,享有不同程度的自治
②城市里的手工业者和商人组成行会或商会,规范手工业者和商人的经营活动
③____或商会上层分子把持城市政权,行使城市治理的职责
基督教会 在基层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庄园法庭
特许状
行会
3.近代西方各国
(1)思考:近代西欧国家实行基层治理的背景有哪些?
提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近代西欧民族国家的产生、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地方自治传统。
(2)治理形式
英国 1835年,颁布法律,规定自治市的政府和议会都由当地选民选举产生,地方征税所得也由自治市自主开支,但必须接受选民监督,确立了英国______________
美国 建国后基本保持了地方自治的传统,____是最基本的地方自治单位,承担着除司法之外的所有公共服务功能
法国 大革命后形成了以自治市镇为基层单位的制度,每个市镇的市长和市议会都由普选产生,市长同时对________和本地选民负责
近代自治市制度
乡镇
中央政府
(3)社区出现
原因 工业革命的发展;城市人口激增;失业、贫困等社会问题的困扰;各国探索社会救济的新方法
措施 把城市分成若干小区,每个小区组织志愿者,负责救济的分配,并协调慈善团体和________的工作
救济机构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1)方式:________。
(2)原因:西方各国的基层自治进一步发展,各国政府都认识到,要提高生活品质,改善人民生活,不能单靠政府,必须组织和鼓励当地居民参与,建立自下而上的机制解决社会问题。
(3)表现:社区在政府不同程度的管理和组织下,实行____________,不仅提供生活服务、教育、休闲娱乐、福利、卫生保健等,还参与相关的________、土地政策等地方政府的决策。
(4)意义:缓和了社会矛盾,维护了社会秩序和政治稳定。
社区自治
居民自我管理
城市规划
5.20世纪80年代以后
(1)特点:强调政府、社区和非政府组织的共同作用,社区承担了更多的政府功能,公众、志愿者和私人部门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公共服务。
(2)作用:使基层治理的效率更高、成本更低。
概念阐释
西欧封建庄园
广义指西欧封建主凭借各种政治权力对依附农民进行剥削、统治的一定地区,义同领地。狭义指欧洲封建主主要用劳役地租形式剥削依附农民、独立进行管理及核算的一个地段,即封建主经营土地的一个单位。
比较辨析
地方自治与社区
(1)地方自治是指在一定的领土范围之内,全体居民组成法人团体,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并在国家监督之下,按照自己的意志组织地方自治机关,利用本地区的财力,处理本区域内公共事务的一种地方政治制度。地方自治最早出现于古罗马时代。
(2)社区是若干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聚集在某一个领域里所形成的一个生活上相互关联的大集体,是社会有机体最基本的内容,也是宏观社会的缩影,强调人群内部成员之间的文化维系力和内部归属感。
图解历史
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历史与特点
教材隐性知识
1.阅读教材P105“史料阅读”,思考:古代雅典人的子女要想获得公民权需满足什么条件?由什么单位确定?体现了雅典怎样的政治体制?
提示 条件:父母双方均为公民。单位:村社大会。政治体制:村社自治、民主政治。
2.阅读教材P106“历史纵横”,思考:这段文字说明了什么问题?
提示 联合国对基层治理的重视;社区已经成为基层自治的主要方式;强调自治成为各国基层治理的共同举措。
视角1 近代英国基层治理
材料 从18世纪80年代起,英国议会通过了一系列《地方管理法》,准许各地在维持原有教区管理体制的基础上成立治安和改良委员会、卫生委员会等法定专门机构,行使部分管理职能。这些机构在政治和经济上的重要性吸引了大量企业家参与。同时,法律规定,这些专门机构的成员通过选举产生,这为既拥有财富也能对教区居民产生影响力的企业家群体提供了参政的便利。……1835年颁布《市政改革法》后,一些工商业中心获得了自治城市的法律地位。
——摘编自尹建龙《英国工业化转型时期的企业家群体与地方治理》
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英国地方治理发生的变化。
提示 成立治安和改良委员会、卫生委员会等法定专门机构,行使部分管理职能;大量企业家参政;机构成员由选举产生;部分工商业中心获得自治城市的法律地位。
视角2 美国社区治理
材料 1940—1990年美国社区治理发展一览表
时间 治理重点 治理主体
1940— 1970年 (1)社区贫困 (2)社区生活质量 (1)政府
(2)社区居民
1970— 1990年 (1)就业机会 (2)社区吸引投资能力 (1)社区发展公司
(2)社区居民
(3)政府、各方机构和组织
——摘编自边防、吕斌《基于比较视角的美国、英国及日本城市社区治理模式研究》
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1940—1990年美国社区治理的经验。
提示 关注民生;注重社区建设;合理规划社区发展;鼓励社区居民参与,发挥自主性;引入多元力量参与社区治理;社区治理市场化。
素养阐释 西方社区的管理模式和特点
1.管理模式
自治型管理模式 自治型管理模式下政府与社区行为相对分离,政府主要职能为协调以及提供保障
行政型管理模式 政府行为与社区行为结合较为紧密
混合型管理模式 这种模式是自治型与行政型的综合
2.管理特点
(1)组织体系完善,政府与企业、社会组织密切合作。
(2)法律法规健全,社区管理依照法律法规和制度运行。
(3)服务理念突出,社区设计、设施建设强调人性化。
(4)资金渠道较广,政府购买和公益捐赠成为主渠道。
(5)专业要求较高,社区工作人员具备较高专业素质。
任务二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1.西方现代保障制度
(1)建立与发展
时间 概况
17世纪初 英国颁布了______。此后,欧洲各国纷纷建立济贫制度
济贫法
时间 概况
19世纪80年代 德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保险制度,涉及疾病、工伤和养老等方面
1935年 美国颁布《__________》,标志着美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最终确立
社会保障法
时间 概况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①英国率先构建了包括家庭津贴、养老、疾病、失业、伤残和死亡等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实现了全民覆盖,大大推动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
②瑞典、挪威、芬兰、丹麦等北欧国家及法国、德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都建成了________,社会保障制度基本建立
福利国家
(2)实质: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3)影响
①积极:改善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缓和了社会矛盾,有利于经济发展。
②消极:过度的社会保障加重了国家财政负担,容易助长懒惰行为。
2.中国特色社会保障制度
(1)背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
(2)过程
①思考: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保险法规是哪一年由什么机关发布的哪一法律?
提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51年2月,政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
②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日趋成熟,在满足人民的医疗、教育、就业、养老、住房需求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保障水平稳步提高。截至2024年末,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过13亿人。
(3)作用:日益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减轻了人们的后顾之忧,促进了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
概念阐释
社会保障制度
在政府的管理之下,以国家为主体,依据一定的法律和规定,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以社会保障基金为依托,对公民在暂时或者永久性失去劳动能力以及由于各种原因生活发生困难时给予物质帮助,用以保障居民的最基本的生活需要,是国家通过立法而制定的社会保险、救助、补贴等一系列制度的总称。
误区警示
“福利国家的实质”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推行的所谓“福利国家”制度,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性质,也没有改变资本与雇佣劳动的关系,只是在新的社会经济政治条件下,垄断资产阶级通过国家对国民收入的再分配,来保证资本积累和继承的手段,是维护其统治的一种方式,因而是整个现代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教材隐性知识
1.观察教材P107图片“罗斯福签署《社会保障法》”,思考:《社会保障法》的出台有何作用?
提示 这部法律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保障制度。它标志着美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最终确立,也极大地促进了世界范围内社会保障理念和制度的发展。
2.阅读教材P108上方一则“史料阅读”,思考:新时期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有哪些特点?
提示 覆盖面广、全国统筹、城乡统筹;责权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多层次。
3.阅读教材P108下方一则“史料阅读”,思考: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快速发展;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等等。
视角1 美国社会保障制度
材料 1933年,美国政府颁布《紧急救济拨款法》,实行“劳动福利政策”,组织失业者进行公路、堤坝、桥梁、公共建筑等公用事业的建设。1935年又颁布《社会保障法》,该法规定:“本法案旨在增进公共福利,使一些州得以为老人、盲人、受抚养的和残废儿童提供更为可靠的生活保障,为妇幼保健、公共卫生和失业补助法的实行作出妥善的安排。”罗斯福政府对富人征收重税,提高了遗产税,征收赠予税,对数额巨大的个人净收入征收累进税,使国民收入得到了更为合理的分配。
思考:根据材料归纳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结合有关背景知识,分析这些措施的时代意义。
提示 特点:以立法的形式建立;由政府主导;关注弱势群体。时代意义: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有利于解决失业问题,稳定社会秩序。
视角2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
材料 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政务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这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保险法规,至1957年,“初步建成了以国家责任为主体,覆盖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生活方方面面的福利制度”。改革开放后,以城乡统筹为特征的社会福利制度取得了极大的进展。新中国成立70年来,社会福利制度从城乡分割到城乡全覆盖,努力实现对全体社会成员的福利保障。
——摘编自胡晓义《当代中国社会保障制度》
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现代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主要特点。
提示 社会保障制度是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的(渐进性);从部分覆盖走向全民福祉;由国家为责任主体转向城乡统筹;人民民生福利的持续改善;与中国经济社会的整体变革和发展相适应。
素养阐释
1.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四大社会作用
(1)保障权利公平:社会保障把保障每个人的生存权、发展权放在首位,享受了全民的社会保障,意味着基本生活得到了保证,从而在一个公平的起点上参与社会竞争。
(2)保障机会公平:机会公平是指任何社会成员只要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都应被覆盖在社会保障范围内,均等地获得社会保障的机会。
(3)维护规则公平:规则公平指一视同仁,既不能对弱势群体歧视,又不能对特权阶层倾斜。通过社会保障机制,重点保护社会的极端贫困人口。
(4)调节分配公平:社会保障通过收入再分配的功能进行调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缩小贫富差距,缓解社会矛盾,有利于社会稳定。
2.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特征
强制性 社会保障制度的强制性,是指社会保险是通过立法强制实施的,社会保障的内容和实施都是通过法律进行的
普遍性 普遍性是因为社会保险要求社会化,是面对整体社会成员
福利性 社会保险的性质是不以营利为目的,实施社会保险是为了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
公平性 一方面,社会保险中不存在任何特殊阶层,同等条件下的公民所得到的保障是相同的;另一方面,个人享有的权利与承担的义务并不严格对价
保障性 社会保险的目的是满足保障对象的基本生活需要
1.古希腊时期,基层治理实行村社自治。村社大会是最高权
力机关,处理与村社有关的事务,包括登记公民、抽签选举议
事会议员等。
2.中世纪的西欧,庄园是主要的基层单位。庄园主或管家管理庄园事务,基督教会在基层治理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3.基层自治是西方国家基层治理的主要特点。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各国基层治理的方式有所不同,但强调自治成为各国基层管理的共同特点,社区成为基层自治的主要方式。
5.近代以来,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课堂检测 素养测评
√
1.(据选择性必修1 P105教材知识改编)在欧洲中世纪很长一段时间内,基督教会是救助穷人的主要力量。教会建立一些慈善机构,专门救助穷人。教会神职人员会成为演说人士,感化和劝说很多有能力的人,让他们照顾穷人。由此可见,这一时期( )
A.基督教会在积极参与社会治理
B.欧洲民族国家处于形成过程中
C.救济穷人是基督教的核心任务
D.欧洲社会统治危机经常爆发
A [根据题干可知,中世纪时,基督教会救助穷人,建立慈善机构,通过演说感化有能力的人照顾穷人,这是基督教会积极参与社会治理的表现,故选A项;材料反映的是基督教会参与社会治理,与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无关,排除B项;基督教的核心任务并不是救济穷人,排除C项;“欧洲社会统治危机经常爆发”的说法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D项。]
√
2.(据选择性必修1 P106“学思之窗”改编)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在基层治理方面更强调政府、社区、非政府组织的共同作用,社区承担更多政府功能。1991年,英国在《竞争求质量》白皮书中提出:地方政府的任务在于明确要求和设定优先项目、制定服务标准……不再采用直接提供公共服务的传统模式。这种做法( )
A.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 B.破坏了基层自治传统
C.改善了底层人民生活 D.有利于促进社会稳定
D [西方国家在基层治理方面的变革,特别是英国在《竞争求质量》白皮书中提出的相关内容,强调了政府、社区和非政府组织的协同作用,以及地方政府角色的转变,这一做法能够优化基层治理结构和流程,有利于促进社会稳定,故选D项。]
√
3.[据选择性必修1 P107上方“历史纵横”改编]英国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在维修文物和文艺演出等事业中,常有私人单位的参与。不少私立学校和医院向公办学校及医院提供服务。在救治残障人和弱智者方面,不少市政当局使用了私人单位提供的资源。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
A.政治民主化程度加深
B.经济危机的日益严重
C.基层治理模式的转变
D.社会福利制度的完善
C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基层治理模式的转变,政府可能更多地采用公私合作模式或其他形式,将部分公共服务的提供转交给私人单位,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或引入更多创新,故选C项;A、B、D三项均与题干主旨不符,故排除。]
√
4.(据选择性必修1 P107图片变式)1935年8月,美国总统罗斯福签署了《社会保障法》,正式提出了“社会保障”概念。这意味着失业或贫困人员的社会救济,已经不纯粹是一种救济行为,而是保障社会稳定和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是维护社会进步的重要保障,也是政府主要工作内容之一。这反映了美国( )
A.国家职能发生了根本变化
B.国家性质开始发生了变化
C.国家治理理念发生了变化
D.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
C [材料介绍了对罗斯福新政中《社会保障法》的理解,美国把社会救济作为国家职能的重要部分,这说明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反映了美国国家治理理念的变化,故选C项;罗斯福新政只是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国家职能并未发生根本变化,排除A项;罗斯福新政实施后,美国仍然是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发生了变化”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当时美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未发生变化,排除D项。]
5.[据选择性必修1 P107下方“历史纵横”改编]1965年,苏联通过《集体农庄庄员养老金和补助费法》,将享受退休金的范围扩大到集体农庄庄员;1977年,苏联实行全民社会保险制度,个人社保与其贡献和地位相关联。据此可知,当时苏联的社保制度( )
A.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B.抵制了西方的文化渗透
C.促进了苏联工业化建设
D.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
D [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所涉社保制度的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是苏联在特定历史时期对社会政策的调整和优化,故选D项;A、B、C三项均与题干主旨不符,故排除。]
6.[据选择性必修1 P108上方“史料阅读”改编]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决议,将社会保障制度作为构筑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五大子体系之一,提出建立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会互助和个人储蓄保障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据此可知( )
A.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已建立
B.我国强化了计划经济发展模式
C.经济发展推动了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建立
√
C [根据材料“提出建立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后经济的发展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供了基础和动力,推动了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故选C项;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逐步落实各项具体措施,A项表述过于绝对,排除;1993年处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阶段,而不是强化计划经济发展模式,排除B项;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排除D项。]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
1.庄园是中世纪欧洲最基本的社会经济单位。在当时的英国,庄园管理包括耕种敞田、向领主缴纳租税、解决法律纠纷等,当庄园内部出现纠纷时,由庄园法庭进行裁决。这说明庄园( )
A.享有不同程度的自治 B.具有基层治理功能
C.加重了对农奴的剥削 D.体现封闭性自给性
课时分层作业(18) 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总分:62分(选择题共16个,每小题3分;17题14分)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B [题目明确指出庄园不仅管理经济事务(如耕种和缴税),还解决法律纠纷,并设有庄园法庭进行裁决,这些功能都指向了庄园作为一个基层单位,其具有治理功能,故选B项;虽然庄园在中世纪欧洲有一定的自治权,但题干并未直接提及自治的“程度”或与其他地区的比较,排除A项;题干未提及对农奴的剥削问题,排除C项;“封闭性自给性”材料体现不出,排除D项。]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2.1345年,伦敦马刺业行会章程规定,“任何外国人或本城以外的本国人,除非获得市长、会长以及管理人员的特许或本行会成员证明并担保其为人忠诚、品行端正,否则不得从事本行业”。该规定的实施( )
A.增强了行业的竞争力 B.抑制了新经济因素成长
C.提升了城市自治水平 D.导致了社会阶层的固化
√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B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1345年,伦敦马刺业行会规定外国人或本城以外的本国人只有获得市长、会长以及管理人员特许或本行会成员担保证明,才能在城市内从事本行业,这体现出行会对内部利益的维护,但这种做法抑制了竞争,不利于新经济因素成长,故选B项;题干中的做法降低了行业的竞争力,排除A项;材料与城市自治无关,排除C项;社会阶层固化是指社会中不同阶层之间的流动性减弱或消失,材料中伦敦马刺业行会的规定具有排他性,不利于行会正常发展和进步,与社会阶层固化无关,排除D项。]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3.1835年颁布的《市政改革法》解散了英国传统的封闭性市政管理机构,取而代之的是178个自治市议会,同时规定居民达到6 000人以上的市要划分选举区。同年12月举行的市议会选举中,选民们选出了市议会中所有议员。由此可知,该法案的实施( )
A.促进了基层治理的民主化
B.将司法权力下放到了市一级
C.使社区正式走上自治道路
D.协调了议会权与王权的关系
√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A [根据材料可知《市政改革法》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了城市市民自主选举自治机关,这促进了基层治理的民主化,故选A项;自治市议会主要掌握地方立法权,是地方自治机关而不是司法机关,排除B项;材料中的市议会并非社区机构,排除C项;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市议会是地方自治机构而非中央机构,不能制约王权,故排除D项。]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4.联合国颁布的《通过社区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的报告》指出:倡导社区居民和社区组织共同参与社区事务,以自身的努力和政府联合一致,合理利用社区内外资源,共同为改善社区的经济、文化和社会状况而努力。材料旨在强调( )
A.发挥社区的独立自主
B.政府与社区的共同努力
C.发挥政府的主要职能
D.政府对社区的放任自流
√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B [根据材料“社区居民和社区组织共同参与社区事务……政府联合一致”可知,联合国倡导社区居民、组织和政府联合,改善社区的经济、文化和社会状况,强调的是政府与社区的共同努力,故选B项;材料强调的是政府与社区的共同努力,而非社区、政府的单方面作用,排除A、C两项;材料强调的是政府与社区的共同努力,并非政府对社区的放任自流,排除D项。]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5.20世纪八九十年代英国颁布法律明确规定,地方政府不再直接提供公共服务,并把医院管理、社区服务、社会治安和教育等交给相关公司承担。这一法规的施行有利于( )
A.社区成为一级地方政府
B.国家管理职能的扩展
C.社会福利制度初步建立
D.基层治理方式的变革
√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D [根据材料可知,英国公共服务的社会化,使得基层治理的效率更高、成本更低,体现的是基层治理方式的变革,故选D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社区属于自治机构,并非地方政府,排除A项;国家管理职能主要包括政治职能、社会管理职能、经济职能、文化职能、军事职能、外交职能等,材料强调的是基层治理的变动,并非国家管理职能的扩展,排除B项;社会福利制度是指国家或地区为了保障居民的基本生活水平和提供社会保障而实施的一系列政策和制度,而材料侧重于强调基层治理方式的变革,排除C项。]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6.下表是英国在19世纪上半叶颁布的一系列法令。这些法令( )
时间 法令 相关内容
1834年 《济贫法修正案》 取消对无业贫民的一切金钱和实物的救助,避免“鼓励懒惰”,保障生产所需要的自由劳动力
1844年 《工厂法》 《工厂法》是调整生产组织内部或生产组织与其他社会经济组织的经济关系的法规
A.解决了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
B.推动了英国殖民霸权建立
C.适应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
D.形成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时间 法令 相关内容
1848年 《公共卫生法》 在供水、排污、垃圾处理、住房等问题上规定了政府的责任和义务
√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C [《济贫法修正案》取消对无业贫民的金钱和实物救助,旨在保障生产所需要的自由劳动力,这有助于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工厂法》调整生产组织内部或与其他社会经济组织的经济关系,有利于规范市场秩序,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健康发展。《公共卫生法》通过改善公共卫生条件,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间接促进了劳动力素质和生产效率的提升。因此,这些法令共同的特点是适应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故选C项。]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7.德国政府于1883年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社会保险法——《疾病保险法》。1884年和1889年,德国又相继颁布了《工伤保险法》和《养老、残疾、死亡保险法》。这三项法律于1911年合并为《德国保险制度》。德国政府的这些举措( )
A.基本解决了贫富差距问题
B.顺应了工业化的发展要求
C.促成“福利国家”的最终建立
D.减轻了政府巨大财政负担
√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B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德国正处于工业化快速发展的时期,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工人阶级的力量逐渐壮大,他们要求改善劳动条件、提高生活水平,德国政府颁布这些社会保险法律,正是为了回应工人阶级的诉求,稳定社会秩序,从而进一步推动工业化的发展,故选B项;虽然社会保险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贫富差距,但“基本解决了贫富差距问题”表述过于绝对,排除A项;德国的这些举措为“福利国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德国“福利国家”的最终建立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排除C项;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政府的财政支出,政府需要为社会保险提供资金支持,以确保其正常运行,排除D项。]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8.1917年,苏维埃政府宣布“俄国无产阶级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给雇佣工人以及城乡贫民实行完全的社会保险”。随后就发布公报将保险制度扩大至所有雇佣工人和城乡贫民,包括各种丧失劳动能力的人、鳏寡孤独者及失业者。这体现了苏维埃政府( )
A.为工业化建设奠定基础
B.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权利
C.实行指令性的计划体制
D.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原则
√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D [根据材料“俄国无产阶级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给雇佣工人以及城乡贫民实行完全的社会保险”“将保险制度扩大至所有雇佣工人和城乡贫民,包括各种丧失劳动能力的人、鳏寡孤独者及失业者”可知,苏维埃政府实行社会保险制度,体现了苏维埃政府坚持人民利益至上的原则,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苏维埃实行社会保险制度,没有体现为工业化建设奠定基础,排除A项;B项与材料不符,排除;材料没有涉及指令性的计划体制,排除C项。]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9.1951年,政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1952年11月底,2 860家企业、320万职工享受到条例所规定的保险待遇。到1956年,享受劳保条例的职工合计2 300多万,占国营、公私合营、私营企业职工总数的94%。以上做法( )
A.维护了企业中广大普通劳动者的利益
B.结束了多年物价连续上涨的局面
C.标志着对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的完成
D.促进了经济体制改革顺利地开展
√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A [根据材料“2 860家企业、320万职工享受到条例所规定的保险待遇”“享受劳保条例的职工合计2 300多万”可以看出享受劳动保险待遇的企业职工比较多,据此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发挥了积极作用,其实施后切实维护了企业中广大普通劳动者的利益,故选A项;经过“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到1950年春,全国物价趋于稳定,结束了连续十几年物价暴涨的局面,排除B项;对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完成的标志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时间是在1956年底,材料中并未涉及,排除C项;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于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0.据下表可知,我国( )
(单位:万人)
年份 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 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 失业保险参保人数 工伤保险参保人数 生育保险参保人数
2012 78 796 53 641 15 225 19 010 15 429
2016 88 777 74 392 18 089 21 889 18 451
2018 94 240 134 452 19 643 23 868 20 435
A.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
B.庞大社会保障体系建成
C.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D.基本医疗保险全面覆盖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B [根据表格可知,自2012年至2018年,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工伤保险参保人数、生育保险参保人数都大幅增加。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都属于社会保障体系的组成部分,这些方面参保人数的大幅增加说明我国庞大社会保障体系建成,故选B项;2020年,我国的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胜利,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展望2035年,中国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达到了134 452万人,但没有达到完全的覆盖,且D项不能反映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内容,排除。]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1.中世纪的巴黎逐渐形成具有16个街区的街区体制,巴黎市政街区除了推举市民参与市政府的选举和决策之外,还有军事防卫等军事职能。这些措施( )
A.体现地方分权的理念
B.增强了社会治理效能
C.保证了巴黎市区安全
D.利于法国王权的强化
√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B [中世纪巴黎逐渐形成的街区体制下,各街区除了推举市民参与市政府的选举和决策之外,还有军事防卫等军事职能,这些措施增强了其社会治理效能,故选B项;中世纪的巴黎街区体制是地方治理的体制,其措施与近代以来的地方分权理念是有本质不同的,排除A项;巴黎街区体制具有军事防卫职能,这有利于保证巴黎市区的安全,但“保证了”说法过于绝对,且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巴黎的街区体制属于城市管理体制,与王权的强化不是同一范畴,排除D项。]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2.1835年,英国颁布《市政法案》,这是有关其地方政府结构的第一次立法。此次立法确立了由选举产生多功能的地方政府自治原则,把中古时期以来的、大约一万个城镇和教区所拥有的分散的、单项的特权整合成一个统一的框架。这反映出英国( )
A.地方权力结构异化
B.议会改革重构政治
C.民选议会管理地方
D.民族意识逐渐增强
√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C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1835年英国颁布《市政法案》确立由选举产生多功能的地方政府自治原则,这反映出英国民选议会管理地方,故选C项;材料强调英国颁布法律实行地方民选议会自治的方式,这继承了过去地方自治的传统,并非地方权力结构异化,排除A项;材料重点不在于议会改革重构政治,排除B项;材料与民族意识增强无关,排除D项。]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3.“目前,在英国社区治理的分工方面,政府主要负责过程监督和资金支持,很少直接参与服务。社区居民、非政府组织、企业和各级政府,共同分享着对社区的治理权力。”材料体现了英国( )
A.社区多元共治模式
B.社区运作脱离政府管理
C.政府行政能力衰弱
D.社区成为基层行政单位
√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A [材料中提到的多元主体(政府、社区居民、非政府组织、企业)共同参与社区治理,这体现了社区治理的多元化和合作性,符合英国社会治理中强调的多元主义和合作治理的特点,故选A项;材料明确指出“政府主要负责过程监督和资金支持”,这说明社区运作并没有脱离政府管理,排除B项;仅凭社区治理中政府的分工方式不能得出“政府行政能力衰弱”的结论,排除C项;材料没有表明社区成为基层行政单位,排除D项。]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4.下面是21世纪初,美国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治理的情况统计表。由此可知,美国( )
类型 主要职能 数量
非营利组织 社区建设争取各类经费支持 150多万个
社区企业 提供融资、培训、业务支持 约2 000家
志愿者 为所在社区组织或公益服务的机构提供无偿志愿服务 6 000多万人
A.“福利国家”规模不断扩大
B.社会矛盾得到有效缓和
C.力求降低基层治理成本
D.社区开始参与基层自治
√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C [根据“美国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治理的情况统计表”可知,政府利用一些非营利组织和社区企业以及志愿者来协助社区治理,这有利于节省政府的基层治理成本,故选C项;材料中未涉及政府提供的社会保障,无法得出“‘福利国家’规模不断扩大”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社区治理的效果,无法得出“社会矛盾得到有效缓和”的结论,排除B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区就开始参与基层自治,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5.1834年新济贫法颁布后,英国修建众多济贫院医院为广大下层民众尤其是贫民提供了最基本的医疗保障。19世纪70年代后,济贫院医院的条件大为改善,开始从济贫院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济贫法医院,并向非贫民开放。济贫院医院的建立与完善( )
A.解决了医疗资源紧缺的问题
B.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维持
C.推动了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
D.防范了社会流行疾病的传播
√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B [根据材料“为广大下层民众尤其是贫民提供了最基本的医疗保障”“并向非贫民开放”可知,济贫院医院的建立与完善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维持社会秩序的稳定,故选B项;A、C、D三项在材料信息中没有体现,均排除。]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6.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变革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由原有的“国家—单位”保障制逐渐迈向“国家—社会”保障制。这一变革( )
A.确立了现代企业制度
B.解决了社会民生问题
C.服务于国有企业改革
D.有利于调整经济结构
√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C [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正处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国有企业改革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保障制度的变革,从“国家—单位”到“国家—社会”,有助于减轻国有企业的社会负担,使其能够更专注于生产经营,从而服务于国有企业改革的大局,故选C项。]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 英国养老金立法之争
1878—1908年,英国社会出现了围绕养老金是否立法,以及养老金方案选择等问题的激烈争论。支持者包括布思等社会改革者、张伯伦等改革派政治家以及工人团体,他们认为老年贫困源于客观环境和制度因素,强调老年公民的奉献和权利,主张政府应该通过福利立法和公共政策来解决问题。反对派包括中产阶级保守派、保守党政府及财政部,他们坚持将贫困与道德捆绑,认为贫困属于个人责任,力求在现有制度之内的改良,反对政府主导的社会福利,强调慈善组织的独立自主和个人的自主自助。
19世纪90年代末,争论双方逐渐从原则上的对立转向寻求解决养老金方案问题。争论各方由起初的缴费方案逐渐聚焦到免费方案上,然而议会对此反应冷淡,这引发了公众的批判。后经过连续调查,议会态度逐渐变化,于1899年提出一个免费养老金提案,但被内阁财政大臣拒绝。1905年,支持养老金立法运动的自由党获得大选胜利,1908年英国政府通过养老金法令,这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个完全由中央财政拨款、主要基于年龄资格、通过邮局统发的普惠福利。
——摘编自吕晓燕《1878—1908年英国养老金立法之争》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国养老金立法之争出现的社会背景。(6分)
(2)英国养老金法令的通过体现了英国社会治理的哪些成功经验?(8分)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他们认为老年贫困源于客观环境和制度因素,强调老年公民的奉献和权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导致贫富分化加剧,社会矛盾尖锐,急需国家职能转变;根据材料“他们坚持将贫困与道德捆绑,认为贫困属于个人责任……反对政府主导的社会福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自由主义盛行,部分中产阶级反对国家干预社会生活;根据材料“1905年,支持养老金立法运动的自由党获得大选胜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工业化的发展,英国议会改革发展,促使代议制不断完善,工人团体积极参与政治,工人阶级政治影响力上升。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第(2)问,根据材料“1878—1908年,英国社会出现了围绕养老金是否立法……争论”“1908年英国政府通过养老金法令”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养老金法令的通过体现了英国社会采用社会立法的治理方式;以追求缓和社会矛盾为治理目标;根据材料“主张政府应该通过福利立法和公共政策来解决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养老金法令的通过体现了英国社会趋向强调国家干预的治理理念;根据材料“19世纪90年代末,争论双方逐渐从原则上的对立转向寻求解决养老金方案问题”“后经过连续调查,议会态度逐渐变化”可知,英国养老金法令的通过体现了英国不同社会力量互动、妥协的治理智慧,反映渐进性、利益的调和。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答案] (1)社会背景:工业革命导致贫富分化加剧,社会矛盾尖锐,急需国家职能转变;伴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自由主义盛行,部分中产阶级反对国家干预社会生活;英国代议制不断完善(或工人阶级政治影响力上升)。(6分)
(2)成功经验:采用社会立法的治理方式;追求缓和社会矛盾的治理目标;趋向强调国家干预的治理理念;体现不同社会力量互动、妥协的治理智慧(或渐进性、利益的调和)。(8分)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