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笔记:同步精讲】05 第一单元 单元小结与测评 课件-历史选必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文档属性

名称 【学霸笔记:同步精讲】05 第一单元 单元小结与测评 课件-历史选必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9-06 09:33: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3张PPT)
复习任务群一
现代文阅读Ⅰ
把握共性之“新” 打通应考之“脉”
第1课时 反应热 焓变(基础课)
第一单元 政治制度
单元小结与测评
思维导图 用联系的观点记牢历史
专题整合 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历史
主题一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历程及特点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始于先秦,明清时期日益成熟,君主专制制度逐渐强化,中央集权制度走向完善。对于其特点,可从继承发展、皇权中心、人治为主、宗法观念、儒家思想五个角度来认识。
[深度思考]
1.演变历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特点
(1)继承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皇权中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禅让制(原始社会后期)→王位世袭制(夏朝开启)→分封制和宗法制(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秦汉至明清时期)
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源流分明,脉络清晰,具有继承发展的特点。
以皇权为中心,鼓吹“君权神授”,有严格的尊卑等级,确保君主权力的独断性。
(3)人治为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宗法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儒家思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治高于法治,其实质是权治、官治的独裁专制统治。
宗法残余影响古代政治制度建设,父权观念渗入国家政治制度中。
儒家思想是君主专制制度的理论基础,是制定政治制度与政策的重要依据。
主题二 中国古代改革措施的特点(以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为例)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与变法主要可分为:社会内部富国强兵的改革,如商鞅变法;少数民族为封建化而进行的改革,如北魏孝文帝改革;封建统治者为挽救统治危机而调整统治政策的改革,如王安石变法。其改革措施的共性,可从政治角度、经济角度、军事角度、文化习俗进行认识。
[深度思考]
1.政治角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商鞅变法与北魏孝文帝改革都涉及政治制度的变革。商鞅变法更侧重于制度创建,其实质是加强中央集权;而北魏孝文帝改革侧重于接受汉族先进政治制度。王安石变法很少涉及政治制度变革,这是时代背景决定的。
2.经济角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次改革都有经济举措。商鞅变法涉及土地制度、农业、商业政策等,本质上反映了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特点,有助于政治统一;北魏孝文帝改革涉及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体现了少数民族接受汉族先进耕作方式的特征;王安石变法的目的是限制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增加政府财政收入,缓和农民阶级与封建统治阶级的矛盾,以改变积贫的局面。
3.军事角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化习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都进行了军事改革。商鞅变法的军事改革是为了富国强兵;王安石变法的军事改革虽然也是为了强兵,但更侧重于防范人民的反抗和抵御少数民族的进攻。
三次改革都有所涉及。商鞅变法“燔诗书而明法
令”,加强思想控制;北魏孝文帝改革大力推动民族交融,接受汉族文化;王安石变法对教育进行改革,从科举制度入手,以图达到整顿吏治的目的。
主题三 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异同
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的资产阶级代议制都是代议制民主的表现,可结合经济基础、权力主体、活动原则、权力机构、政党政治来了解其不同点,然后认识其相同点。
[深度思考]
1.不同点
(1)经济基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权力主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活动原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资产阶级代议制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上。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对人民负责,权力主体是全体人民;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权力主体则是资产阶级。
前者是民主集中制,后者是权力的分立与制衡。
(4)权力机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政党政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相同点:两者都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由定期选举产生的代表或议员组成;都属于间接民主。
前者体制下的立法机关除受人民监督外,不受任何国家机构制约,集中统一国家权力;而后者实行立法权、司法权及行政权三权互相制约,以便协调和平衡资产阶级内部各集团利益。
前者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而后者采取两党或多党轮流执政。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