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新版教材三年级上册 “数与代数” 领域的重要内容,是学生在学习整数和平均分的基础上,首次接触分数概念。教材通过“分物” 情境引入,从 “半个” 等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理解 “几分之一”的意义,为后续学习分数的大小比较、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及更复杂的分数知识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整数知识和“平均分”的生活经验,对“一半”“半个”等概念有直观感知,但尚未上升到数学符号层面,本节课是学生接触分数的第一节起始课。从认知特点来看,三年级学生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初步发展,课堂上可以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折纸、涂色等动手操作,能更高效地理解抽象概念,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 “平均分” 的意义,初步认识几分之一,能正确读写几分之一,知道分数各部分名称;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几分之一。
2、通过分物、操作、观察等活动,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过程,培养数感和几何直观。
3、感受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公平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能表示出几分之一。
难点:理解分数的意义,能用分数表示简单图形或物体的几分之一。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具袋、尺子
①号学具袋: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纸片(每个学具袋混放)
②号学具袋: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线段等纸片(每个学具袋混放)
【教学过程】
环节一:情境导入——森林分物遇难题
师:同学们,最近森林里正在举行一场大型活动,我们赶紧去看看
(播放《森林分物大会》视频)
原来,小动物们竟然在举办 “分物大会” 呢!你愿意来帮他们分一分吗?(愿意)
请生强调分物的规则——公平
出示课件:
师:看,熊妈妈带来了一筐苹果,谁愿意帮她分一分?
生:把4个苹果,公平的分给2只小熊,每只小熊得2个。
问:你是怎么想的?
生:每人分的一样多,最公平。
师:真棒!我们在二年级就学过了,在数学中,把这样分的同样多的公平分法叫做“平均分”(板书:平均分)在这里我们可以说,把4个苹果,平均分给2只小熊,每只小熊得2个。
(2)师:接着,猴妈妈带来了香甜可口的蛋糕,如果平均分给 2 只小猴,每只小猴能分到几块?
生:把2块蛋糕,平均分给2只小猴,每只小猴得1块。
(3)师:(课件出示 1 个月饼和 2 只小兔)瞧,兔警官带来了1个大月饼,她遇到难题了呢,如果把一个月饼要平均分给 2 只小兔,每只小兔能分到几个呢?
生1:半个。
生2:个。
追问:“半个” 能用我们学过的 1、2、3 这样的整数表示吗?
生(齐):不能!
师小结:是呀,“半个”该用什么数字表示呢?当分得的数量不够1个时,我们就需要一种新的数来表示,这就是今天要认识的“分数”(板书:分数的初步认识)
环节二:探究新知——认识 “二分之一”
初识 ,认识读写
师:拿出圆片,假设这就是月饼,谁能帮我演示下怎么分一个月饼?
请生上台展示演示
追问:为什么这样对折就能保证公平?
生:这样两边一样大,才算平均分。
师:通过对折,我们找到了这个月饼的一半。老师把分法贴在黑板上(板贴 2个半个月饼)(在板贴半个月饼后,教师用笔将“折痕”画粗,强调这是“平均分线”)
师:其实我们平时所说的“半个”,在数学中可以用一个数来表示,那就是。该怎么写呢?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它。
先写一条横线,这条横线我们叫作分数线,在分数线下面写2,数字2叫做分母,分数线上面的写1,数字1叫做分子,这个数读作二分之一。(板书:分数线、分母、分子、二分之一)
生齐读,再在本子上写一写
2、聚焦一半,认识的意义
师:到底表示什么意思呢? 请你结合分月饼的过程,独立思考后和同桌互相说一说。
生讨论后,请生发言
生1:我觉得上面的1是代表1份,横代表被分了,下面的2表示分成2份。
生2:我觉得的2表示的是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上面表示的1,中间的横线就是表示把它分开。
师:说的非常关键。(师边出示课件动画边说)我们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月饼的。中间的横线表示平均分,下面的数字2表示分的总份数,上面的1表示取的份数。(板书:平均分、取得份数、分的总份数)。
现在请你和同桌互相再说说表示的意思: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 )份,其中一份是( )的( )分之一。
生互相说,并请生发言
师:这半个我们用来表示,那这半个呢?(生:)没错,也是用来表示。所以说,我们可以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个月饼的。(板书: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个月饼的)
追问:那这半个月饼,也就是可以写成几个月饼呢?
生:个月饼。
(师板书:半个月饼就是个月饼。)
追问:这里的两个表示的意思一样吗?
生:不一样,每份是这个月饼的的表示是取的份数和1个月饼之间关系,个月饼的带上单位,表示的是数量。
师:看来,分数的本领真大,它既能表示分得的部分和原来整体之间的关系,又能表示分得的结果是多少个。(板书:关系、数量)
问:1个月饼里有几个呢?
生:两个。
师:那如果把这两个合在一起,你知道是多少吗?
生:就是1个月饼,也就是1。
3、操作验证:折出
师:兔警官发现森林里的小动物太多了,于是它又回家制作了一些月饼。(播放视频)它已经将任务派发到你们的①号学具袋里了。我们来看看它有什么任务要求呢?
【任务一】找到图形的
任务要求:
1、折:拿出①号学具袋,选一个你喜欢的图形,折一折
2、画:借助铅笔和直尺,画出折痕
3、涂:用斜线表示出这个图形的。
4、说: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找的。
生操作,师巡视,收集不同折法
师:(展示 3 名学生的作品,贴黑板上)看这几位同学的作品,它们都表示,你们看懂了吗?
生1:都是把图形进行对折,平均分成了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
生2:都是平均分成了两半。
问:这些形状有圆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大小不同,形状不同,涂色部分的样子也不同,怎么都能表示呢?
生发言
师小结:不管什么形状,只要平均分成 2 份,每份就是它的。取的份数和分的总份数之间的关系没有变化。
环节三:学以致用——创造“几分之一”
【任务二】创意设计坊——几分之一
师:感谢你们帮助了兔子警官,森林里的其他小动物也需要你们的帮助呢。(播放视频)
师:可是,光认识还远远不够呢,你还能找出图形的几分之一?
生自由发言
任务要求:
1、折:拿出②号学具袋,把图形平均分成你想要的份数
2、画:借助铅笔和直尺,画出折痕。
3、涂:把其中的一份涂上颜色。
4、说:和同桌说一说你创造的分数所表示的意思
生操作,师巡视指导
创造,对比辨析
(黑板展示都是正方形的,但折法不一样的学生作品)
生1:我是把它对折两次成 4 个小正方形,其中的一份就是。
追问:如果这个正方形是蛋糕,那这样的一份是几块蛋糕呢?
生1:块蛋糕。
师:你们同意吗?我们再来看看第二个作品,请你来说说你的想法吧。
生2:我是沿对角线折两次成 4 个三角形,每个三角形都是整个正方形的。
生3:我是沿竖着折成4个小长方形,每个小长方形都是整个正方形的。
问:这些涂色的部分形状不一样,为什么都能表示呢?
生:因为都是把同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 4 份,涂了其中 1 份!
2、创造其余的几分之一
展示其他学生作品,生上台介绍
生1:我是把长方形平均分成了4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
生2:我是把圆形平均分成了8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
生3:我是把正方形平均分成了3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
生4:我是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了5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
师:你们可真厉害,像、、 …… 这样的数,都是分数。它们都是由分子、分数线、分母组成的。分母表示平均分的总份数,分子表示取的份数。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进入森林闯关大挑战吧。
环节四:巩固练习——森林闯关大挑战
第一关:火眼金睛辨对错(课件出示题目)
① 把一个西瓜分成 2 份,每份是它的。( )
请生判断
师强调 “平均分”的是分数的关键。
② 把一张长方形纸平均分成 3 份,每份是它的。( )
生:对!因为是平均分,分成 3 份,每份就是!
③小松鼠说:“我吃了一块蛋糕的,小猴子也吃了一块蛋糕的,我们吃的一样多。”对吗?为什么?
生:不一定对!如果小松鼠和小猴吃的是同一块大小相同的蛋糕的,那就一样多。但如果他们吃的 是两块大小不同的蛋糕,虽然都吃了各自蛋糕的,但具体吃掉的蛋糕大小就可能不一样多。
师小结:需要考虑整体的大小是否一致。
第二关:果汁畅饮说分数
师:(出示课件)一共喝掉了多少杯果汁?请你估一估。
生自由发言,不给予评价
师:大家的估计很有道理。为了更精确,我们给杯子画上刻度(出示分割线)看,平均分成了几份?喝掉了其中几份?所以是几分之几?
生:喝掉了杯果汁。
(继续课件)师:现在共喝掉了多少杯果汁?
生:喝掉了一半,也就是杯果汁。
(继续课件)师:真美味的果汁啊,小羊又喝了一大口。还剩下多少杯果汁?
生1:还剩下杯果汁。
师出示分割线。
生2:还剩下杯果汁。因为可以把果汁平均分成6份,剩下了2份。
师:真了不起,这将是下节课我们要研究的有趣内容。
第三关:精美挞盒谜题
(1)象伯伯带来一盒蛋挞,它的是 ,这盒一共有多少个蛋挞?
生讨论后发言,师小结:不管多少个,都可以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这样的一份就是几分之一。
环节五:课堂总结——回顾分数的诞生
1. 回顾梳理:
师:今天在森林分物大会上,我们认识了一种新的数,它叫什么?
生(齐):分数!几分之一!
师:谈谈你这节课的收获吧。
生自由发言
分数的产生
播放视频
3、拓展延伸:
师:下节课我们继续在森林里探索分数的更多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