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六章 自然灾害课时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六章 自然灾害课时练习(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8.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9-06 09:38:59

文档简介

人教必修第一册 第十三练
 自然灾害给我国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为了保障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防灾减灾建设。据此回答1~2题。
1.防灾减灾的主要目的是(  )
①减少灾害发生的次数 ②战胜自然灾害 ③杜绝自然灾害 ④减轻灾害发生的损失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下列有关我国防灾减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方针
B.面临重大灾害,要各自为战,无须统一行动
C.严密组织各种力量,全民参与抗灾
D.中央统一决策,部门地方要分工协作
如图为我国某时期旱涝灾害分布图。读图,回答3~4题。
3.关于图中旱涝灾害分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旱灾集中分布在西部地区
B.涝灾分布范围广
C.北方地区以旱灾为主
D.南方地区以涝灾为主
4.长江中下游平原为减少涝灾的影响,可采取的工程性防御措施有(  )
①加固堤坝 ②植树造林 
③河流截弯 ④退田还湖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国家建立救灾物资储备库是救灾应急措施之一。如图为我国部分主要救灾物资储备基地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5.与①相比,②处应当储备更多的(  )
A.薄帐篷 B.矿泉水
C.救生衣 D.保暖衣
6.图示救灾物资储备基地的选址共性是(  )
A.地势较高,人口稀少
B.距海港近,交通便利
C.供水便利,通信畅通
D.灾害多发,便于救灾
我国采用地理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与地理学等基础学科相结合的手段,构建了洪涝灾害遥感监测评估系统,该系统可以在12小时内提供各县的受淹面积、受淹耕地专题图和统计表格等监测评估结果。据此回答7~8题。
7.按自然灾害的成因与发生过程划分,洪涝属于(  )
A.气象灾害 B.生物灾害
C.海洋灾害 D.地质灾害
8.在洪涝灾害监测评估中,可以(  )
①利用RS获取受淹面积 
②利用GNSS获取受淹耕地质量信息 
③借助GIS输出灾情专题地图
④通过RS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010年8月7日22时左右,甘肃舟曲县城东北部山区突降特大暴雨,引发特大泥石流,造成重大生命财产损失。据此回答9~10题。
9.在野外避开泥石流的正确做法是(  )
A.暴雨停止后,即可进入沟谷躲避
B.顺沟谷向下游逃生
C.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方向的山坡逃生
D.躲避在石头后面
10.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在舟曲泥石流灾害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是(  )
A.提供灾区影像
B.确定受灾及救援人员位置
C.分析灾害成因
D.评估灾害损失
  据中央气象台发布信息,2018年11月24日20时至11月25日20时,北京北部、河北北部和西部、山西东部等地区森林火险气象等级较高。据此回答11~12题。
11.上述地区在该时段森林火险气象等级较高的主要原因可能有(  )
①空气湿度小 ②气温较高 
③人口密集  ④风力较大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12.如果将GIS用来监测森林火灾,下列做法最可取的是(  )
A.用来分析引起火灾的原因
B.确定火灾地点范围及分析火势蔓延方向
C.预测森林火灾发生的地点
D.预测森林火灾发生后所造成的后果
13.青藏高原是我国地震频发地区,2016年1月21日青藏高原东北部某地发生6.4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下图为青藏高原某震区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不考虑地质构造和地面建筑差异的情况下,比较此次地震A、B两居民点的烈度大小,并说明主要原因。
(2)B居民点在此次地震中损毁严重,若在C、D两地中选址重建,D地更为合理,请说明理由。
(3)如在教室遭遇地震,列举两条合理的避震方法  、  。
快乐双休 周周练 人教必修第一册 第十三练 答案
C 2.B 解析:第1题,自然灾害目前无法完全战胜,②错误。自然灾害目前也无法完全杜绝和避免,③错误。故选C。第2题,我国防灾减灾过程中,一旦面临重大灾害要由中央统一决策,部门地方分工协作,全民参与,不应该各自为战,B错误。
3.A 4.B 解析:第3题,根据图示,旱灾集中分布在东部地区。第4题,植树造林是生物措施,且应在河流上游地区植树造林。
5.D 6.C 解析:第5题,据图可知,②地处我国东北,纬度高、冬季寒冷干燥,昼夜温差大,与①相比,②处应当储备更多的保暖衣,做好御寒防寒准备,D正确。第6题,据图可知,救灾物资储备基地多位于平原地区,多省会城市,人口稠密,大多距海较远,A、B错误;供水条件都较好,基础设施完善,通信畅通,C正确;多选择在灾害较少,物资充足的城市,D错误。
7.A 8.C 解析:第7题,洪涝属气象灾害,故选A。第8题,在洪涝灾害监测评估中,可以利用RS获取受灾面积,①正确;GNSS的主要功能是定位和导航,不能获取受淹耕地质量信息,②错误;GIS可对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可输出地形图、专题图和剖面图等,③正确;RS并不能直接对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④错误。故选C。
9.C 10.B 解析:第9题,发生泥石流时,应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方向的山坡逃生。第10题,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定位和导航,因此可以确定受灾及救援人员位置;遥感技术可以提供灾区影像;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分析灾害成因,对灾害损失进行评估。
11.A 12.B 解析:第11题,该时段森林火险气象等级较高,主要原因应该和气象因素相关。空气湿度小,空气干燥,易导致火灾的发生,风力较大可导致火灾的蔓延,①④正确;该时间为11月份,气温不高,②错误。人口密集不属于气象因素,且北京北部、河北北部和西部、山西东部等地多山地,人口密度不大,③错误。故选A。第12题,火灾发生的原因无法用GIS来进行分析,A错误。通过地理信息系统确定火灾地点范围,并对地理数据进行分析预测,可以分析火灾蔓延方向,B正确。可以预测森林火灾风险等级的高低,但无法准确预测火灾发生的具体地点,C错误。火灾发生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无法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来预测森林火灾发生后所造成的后果,D错误。
13.(1)A烈度小于B(B烈度大于A);A距离震中远(B距离震中近)。
(2)理由一:D地距B地近;D地等高线较稀疏,坡度较小,地势平坦。
理由二:C地距B地较远;C地等高线较密集,坡度较大(地势起伏较大);C地位于断裂带附近,不适合大型工程建设。
(3)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震后在教师指挥下有序撤离到操场空旷地带。
解析:第(1)题,根据烈度的影响因素,距离震中越近,烈度越大;居民点越多,烈度危害越大。由图可知,图中B地居民点距离震中较近,该地居民点较多,因此B地居民点的烈度较大,而A地距离震中较远,居民点较少,烈度较小。第(2)题,由图可知,图中D地离B地近;附近等高线较稀疏,地形坡度较缓,地形平坦,且附近没有断层构造,地质结构稳定,适合重建居民点;C地离B地较远,等高线较密集,地势起伏较大,且附近有断裂带,不适合建设居民点。第(3)题,若在教室遭遇地震,合理的避震方法,主要是保护学生身体的关键部位,保护好头部。因此当地震来临时,要提醒学生躲在课桌下面,避免砸伤;后排的学生可以躲在内侧墙角,保护好头部;震后在教师指挥下有序撤离到操场空旷地带。人教必修第一册 第十二练
2019年2月13—14日,华北地区出现入冬以来范围最广、强度最大的一次降雪过程。据悉,针对此次降雪过程,河北、山西等省开展了人工增雪作业。据此回答1~2题。
1.此次人工增雪作业直接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  )
A.降水 B.水汽输送
C.蒸发 D.地表径流
2.我国华北平原春季农业生产旱情严重,其原因主要是(  )
A.气温回升,积雪消融
B.春小麦返青需水量大
C.气温回升,蒸发旺盛
D.河流结冰,流速缓慢
3.有诗云“寒潮滚滚自天来,大地今朝暴雪裁。北国冰封千万里,江南路塞几多垓”。关于寒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在冬季出现
B.影响的范围不大,但可能导致多种灾害同时发生
C.会带来低温、大风、暴雪天气
D.在我国冬季暴发的寒潮对农作物影响最大
  形成于热带洋面的台风,登陆时伴随狂风、暴雨、风暴潮,是一种破坏力很强的天气现象。读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平均生成和登陆我国的台风个数图(1981—2010年),回答4~5题。
4.据图可知,(  )
A.台风只在夏秋季节才会形成
B.夏季生成个数多,登陆个数少
C.我国全年均会受到台风影响
D.夏秋季是防范台风的重点时段
5.下列关于台风造成损失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夏季台风给沿海带来丰沛降水
B.秋季台风使南方水稻受到冻害
C.巨浪摧毁沿岸设施,掀翻渔船
D.大风翻江倒海,吸引鱼群聚集
  在我国所有自然灾害中,气象灾害所占比例最大。下图中的6种气象灾害有一定的季节性。结合数据,回答6~7题。
6.关于我国上述气象灾害高发时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洪涝灾害高发于夏季
B.旱灾高发于少雨的冬半年
C.台风灾害主要发生在下半年
D.总体来看,气象灾害高发期是夏季
7.我国低温冷害最严重的月份可能在(  )
A.12月 B.2月
C.4月 D.6月
  下表为2021年我国1-5月份5.0级以上地震信息表。据此回答8~9题。
发生时间 发生地区 震级 震源深 度/千米
2021-01-09 台湾宜兰县海域 5.1 80
2021-01-17 台湾台东海域 5.1 20
2021-02-09 台湾宜兰县海域 5.3 70
2021-03-02 台湾屏东县海域 5.3 20
2021-03-30 西藏那曲市双湖县 5.8 10
2021-04-18 台湾花莲县 6.1 5
2021-05-21 云南大理州漾濞县 5.2 10
2021-05-22 青海果洛州玛多县 5.1 8
8.我国是全球地震最活跃的国家之一,表中地震的发生地区都位于(  )
A.亚欧板块内部 B.印度洋板块边界处
C.板块之间张裂处 D.板块之间碰撞挤压处
9.青海果洛州玛多县地震和台湾宜兰县海域地震震级相同,表明两地地震(  )
A.房屋破坏程度相同
B.都可以诱发海啸
C.释放的地球内能相同
D.造成财产损失相同
三峡库区位于长江上游,沿江两岸多为山地地形,滑坡灾害频发,尤以大、中型滑坡发育较多。如图示意三峡库区滑坡频率(月滑坡次数占全年滑坡次数的百分比)与月均降水量关系。读图,回答10~11题。
10.图中表明该区滑坡多发的诱因是(  )
A.年降水量少 B.夏季降水多
C.冬季降水少 D.降水季节分配均匀
11.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岸滑坡概率增大,主要是因为水库水体的(  )
A.流速减小 B.流速加大
C.水位涨落 D.水位稳定
2018年8月28日至9月2日,云南省部分地区遭强降雨及强对流天气,引发洪涝、风雹、泥石流等灾害,造成通信和电力中断,多处道路塌方,以及重大人员伤亡。如图为某地地质灾害成灾频次示意图。据此回答12~13题。
12.下列有关滑坡和泥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滑坡和泥石流频次相关性大,成因完全一样 ②泥石流形成的一个重要条件是充足的水源 ③滑坡会破坏森林,森林的破坏也会诱发泥石流 ④滑坡和泥石流在我国分布范围较小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3.此类地质灾害可能带来的危害有(  )
①摧毁城镇,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②破坏道路,阻塞交通 ③阻塞河道,引发洪水 ④造成地下水位下降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小河沟流域位于四川省盐源县盐塘乡境内,最高点高程2 748米,最低点高程为2 182米,主沟沟长约650米,以“V”形谷为主,沟道顺直(如图)。流域内坡耕地较发育,出露岩石结构疏松,沟道两岸多小型崩塌和滑坡。2015年6月21日,小河沟流域突降暴雨,50分钟降雨量达105.5毫米,水位突然上涨,诱发泥石流灾害。根据之前预警,人员有序疏散,无人员伤亡。
(1)说明小河沟流域沟道两岸多小型崩塌和滑坡的原因。
(2)分析本次小河沟泥石流灾害形成的自然条件。
(3)推测本次小河沟泥石流灾害造成的危害。
快乐双休 周周练 人教必修第一册 第十二练 答案
A 2.C 解析:第1题,根据水循环的主要环节,人工增雪作业和人工增雨一样,都是为了增加大气降水,所以直接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降水,A正确。第2题,华北地区春季大风频繁,气温回升,蒸发旺盛,土壤保水能力差,农作物生长需水增加,易造成旱灾,C正确。气温回升,积雪消融会增加土壤水分,减轻干旱;华北地区为我国冬小麦种植区;春季回暖,河流冰面开始融化,流速增加。
3.C 解析:寒潮指强冷空气入侵所带来的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冻害等的天气现象,多在冬半年发生,可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春季和秋季的寒潮对农作物影响最大。故C正确,A、B、D错误。
4.D 5.C 解析:第4题,据图可知,台风全年均可发生,且夏季生成个数多,登陆的个数多,A、B错误;我国冬季登陆的台风个数为零,C错误;夏秋季节,台风生成的个数多,登陆的个数多,是防范的重点时段,故选D。第5题,夏季台风给沿海带来丰沛降水不属于台风造成的损失,A错误;台风不会使南方水稻受到冻害,B错误;台风形成的巨浪摧毁沿岸设施,掀翻渔船,C正确;大风翻江倒海,吸引鱼群聚集不属于台风造成的损失,D错误。
6.B 7.C 解析:第6题,洪涝灾害高发于6-8月;旱灾则多发于需水较大的夏半年;台风多发于夏秋季,主要是6-10月。据图可知气象灾害高发于夏季。故选B。第7题,低温冷害是一种常见的农业灾害,其在春秋季比较多;夏季气温高,不会有低温冷害;冬季农业生产较少,低温冷害不严重。所以4月低温冷害最严重。故选C。
8.D 9.C 解析:第8题,青海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处,台湾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挤压处,表中地震的发生地区都位于板块之间碰撞挤压处,D正确,C错误;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发生地震概率较小,A错误;台湾不在印度洋板块边界处,B错误。故选D。第9题,地震震级是衡量地震大小的一种度量。每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它是根据地震时释放能量的多少来划分的,震级越高,释放的能量也越多。青海果洛州玛多县地震和台湾宜兰县海域地震震级相同,表明两地地震释放的地球内能相同,C正确;青海为内陆省份,发生地震不会诱发海啸,B错误;因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抗震救灾能力差异和人口密度差异,两地发生地震时,房屋破坏程度不同,造成的财产损失也会有所差异,A、D错误。故选C。
10.B 11.C 解析:第10题,年降水量少,不利于滑坡的发生。由图可知,该地年降水量较多,A错误;图中显示该地5—9月降水多,即夏季降水多,而12月至次年2月降水较少,即冬季降水少,降水季节分配不均,D错误;7月降水最多时,滑坡频率最高,因此诱发滑坡的主要因素是夏季降水多,B正确;冬季降水较少,滑坡频率较小,但这不是滑坡多发的诱因,C错误。第11题,一般情况下,水库蓄水后,随着水库水位的上升或下降,坡面易松动,导致滑坡发生概率增大,C正确;水库蓄水后,导致水体流速减小,B错误;水体流速减小会使滑坡发生概率减小,A错误;水位稳定,不易诱发滑坡,D错误。
12.B 13.B 解析:第12题,滑坡和泥石流频次相关性大,但成因并不完全一样,①错误;泥石流是挟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因此泥石流形成的一个重要条件是充足的水源,②正确;滑坡会破坏森林,森林的破坏导致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功能下降,也会诱发泥石流,增加泥石流发生频率,③正确;我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地势起伏大,季风气候显著,降水集中,因此滑坡和泥石流在我国分布范围较大,④错误。故选B。第13题,滑坡可以掩埋农田和村庄,阻断道路,淤塞河道,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泥石流往往给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城市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等带来很大危害;滑坡、泥石流会对建筑设施,交通、通信设施造成破坏,还会堵塞河道,引发洪灾,①②③正确。滑坡、泥石流不会造成地下水位下降,④错误。故选B。
14.(1)沟谷为“V”形谷,坡度大;岩石结构疏松,易风化、破裂;降水多,易诱发崩塌、滑坡。
(2)流域突降暴雨,历时短、降雨量大;高差大,坡度大,沟道顺直,汇水速度快;岩石结构疏松,沟道两岸多小型崩塌和滑坡,碎屑物质丰富;植被覆盖率低,利于水流和碎屑物质的汇聚。
(3)毁坏房屋建筑,掩埋农田、道路,淤塞河流等。
解析:第(1)题,据材料可知,小河沟流域以“V”形谷为主,可推测其两岸地势陡峭,坡度较大;小河沟流域沟道两岸岩石结构疏松,坡道结构不稳定;位于四川省境内,属于季风气候区,降水集中多暴雨,容易诱发滑坡和崩塌。第(2)题,据材料可知,流域内突发暴雨,且历时短,雨量大;沟谷两岸坡度大,且沟道顺直,使得地表径流汇水速度和河水流速快;两岸多小型崩塌和滑坡,碎屑物多,泥石流的物质来源多;“流域内坡耕地较发育”说明两岸植被覆盖率低,易诱发泥石流。第(3)题,泥石流的危害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挟带碎屑物质的掩埋和冲毁危害,二是洪流淹没危害。此次泥石流灾害掩埋河道、农田、道路,水位上涨淹没村庄,毁坏房屋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