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七章 第四节 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联系课件+教案+习题+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七章 第四节 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联系课件+教案+习题+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仁爱科普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08-10 12:21:24

文档简介

《第四节
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联系》习题
问答题
1.长江三角洲的大致范围和位置特点?
2.长江三角洲区域主要城市分布和交通运输方式有哪些?以及长江三角洲区域内外联系的优势条件时什么?
参考答案:
1.(1)找河湖略,濒临的海洋是黄海和东海。
(2)长江三角洲的顶点在江苏镇江附近,往东抵
( http: / / www.21cnjy.com )海滨,往南达杭州湾,往北到通(州)扬(州)运河,包括江苏省东南部、上海市及浙江省杭(州)嘉(兴)湖(州)地区。长江三角洲位于亚热带地区,临江濒海,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与长江流域的结合部,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2.铁路运输、公路运输(含高速公路)、海洋运输、内河航运、航空运输等。
沪—上海,宁—南京,杭—杭州
( http: / / www.21cnjy.com ),苏—苏州,锡—无锡,常—常州,嘉—嘉兴,湖—湖州。铁路纵横,公路密布,现代化的港口群、航空港,工商业发达,城镇密集,经济发展水平全国领先,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等。长江还可以为区域发展提供能源(水电)、渔业资源、旅游资源等。《第四节
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联系》习题
选择题
1.形成长江三角洲的主要河流是(

A.长江和钱塘江
B.长江与珠江
C.长江和淮河
D.黄河与淮河
2.长江三角洲农耕条件优越,农业历史悠久,农业生产水平高,是举世闻名的(

A.温带水果之乡
B.鱼米之乡和丝绸之乡
C.亚热带动植物王国
D.旅游胜地
3.长江三角洲区域的优势条件,不包括(

A.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与长江流域的结合部
B.经济特区多,对外开放早
C.形成了密集的立体交通运输网络
D.城镇密集,工商业发达,经济基础雄厚
4.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是(

A.珠江三角洲区域
B.辽中南工业基地
C.长江三角洲区域
D.环渤海地区
5.长江三角洲区域的核心是(

A.南京
B.上海
C.苏州
D.杭州
6.近些年来,上海不少企业向长江三角洲区域周边城市转移,企业管理者也随之迁入周边城市。这说明上海对长江三角洲区域的经济发展(

A.具有辐射带动作用
B.提供大量自然资源
C.带来污染,具有制约作用
D.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
7.下列城市全部属于长江三角洲区域南翼的是(

A.广州和深圳
B.南京和宁波
C.宁波和杭州
D.湖州与苏州
参考答案:
1~7
A
B
B
C
B
A
C(共12张PPT)
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的内外联系
长江三角洲的区域概况
地理概况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最大的河口三角洲。
地势低平,气候湿润,河网纵横。
人口城镇秘籍,工商业发达,经济基础雄厚。
我国最大的城市群
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城市群
历史文化名城
核心城市——上海
长江三角洲地区
区域的核心
上海
上海
作为长江三角洲区域的核心,上海市中国高水平的工业基地,经济中心和文化中心,是享誉世界的国际化大都市。对于整个长三角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带动作用。
长三角已初步形成公路、水运、铁路、航空、管道等多种运输方式共同发展综合运输体系。
地区地理位置优越其核心上海位于长江口长江流域出海门户又江海、水陆、空运重要枢纽。
长江游武汉心经济区域上游重庆心经济区域,连接东、中、西三大地带,以及京沪、京九、京广南北铁路干线
长江三角洲区域的两翼
六朝古都
中国丝都
南京
返回
杭州
杭州
苏州、无锡、常州、扬州等
中国东部地区主要电子汽车化学工业基地
合作双赢
南京
嘉兴、绍兴、宁波等
加工制造业和旅游业发达
合作双赢
长江三角洲区域以上海为龙头,以江苏南部(南京为中心)和浙江北部(杭州为中心)为两翼,逐步形成了资源共享、功能互补的区域发展新格局。
小结:
谢谢观看!《第四节
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联系》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和自然环境特征。
2.知道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的特征,了解其经济发展的条件。
3.初步掌握经济地图的阅读方法,掌握本节教材所渗透的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能够在新情境中迁移运用。
教材分析
长江三角洲区域涉及上海市和浙江省、江苏省的部分地区,是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水平领先、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本教材包括三个部分,分别整理如下;
长江三角洲区域概况—区域位置与范围;优越的自然环境;雄厚的经济基础;密切的内外联系。
长江三角洲区域的核心—上海的经济特色与地位;上海的辐射带动作用。
长江三角洲区域的两翼—北翼(以南京为中心的区域发展);南翼(以杭州为中心的区域发展)
“长江三角洲区域概况”共安排了三个自然段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正文内容,介绍了长江三角洲区域的位置与范围、优越的自然环境、农业与工商业发展、区域经济特征与区域内外联系等方面的情况,这些内容是了解长江三角洲区域内外联系的基础。两则阅读资料“长江三角洲的范围”和“上海港”反映了长江三角洲区域范围和内外联系的通达性,有助于强化学生对长江三角洲区域密切的内外联系的认识。引导学生了解长江三角洲的范围和地理位置特点,认识长江三角洲区域内外联系所具备的优势条件。
正文内容主要阐述了上海的经济特色与地位,以
( http: / / www.21cnjy.com )及上海作为我国规模最大的城市和长江三角洲区域的核心对整个长江三角洲区域,对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辐射带动作用。
在“长江三角洲区域的两翼”这部分内容中,正
( http: / / www.21cnjy.com )文内容分别介绍了北翼—以南京为中心的苏南地区和南翼—以杭州为中心的浙北地区的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最后扼要说明了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发展现状,即长江三角洲区域在众多领域的协作不断加强,逐步形成了资源共享、功能互补的区域发展新格局。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比较导入:我们经常听到“珠
( http: / / www.21cnjy.com )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黄河三角洲”,它们是我国三大著名的三角洲。我们学习了珠江三角洲区域外向型经济的发展,那么,另外两个三角洲的发展状况如何呢?从这节课开始,我们一起来了解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发展状况。
(一)长江三角洲区域概况
教学指导:
这一部分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长江三角洲
( http: / / www.21cnjy.com )区域的地理位置与范围、优越的自然环境,以及区域经济发展的特色和区域经济联系等,学习难度不大,八年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学习基本上能达成教学目标。但对“长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区域”这两个概念易混淆,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说明。
课堂活动:引导学生读“长江三角洲地形分布”、“长江三角洲区域交通分布”图和“长江三角洲的范围”、“上海港”材料,完成下列学习任务:
(1)在图中找出“沪宁杭”、“苏锡
( http: / / www.21cnjy.com )常”、“杭嘉湖”等城市,说一说这些城市之间有哪些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整合教材P.58“活动”1、2)
想一想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有哪些优越的条件,请把它们梳理出来。(引导学生从自然和人文两个方面思考,渗透知识整理的方法)
(2)运用简洁的语言,描述长江三角洲区域内外联系所具备的优势条件。(引导学生完成教材P.58“活动”3)
(3)通过上述分析,归纳出长江三角
( http: / / www.21cnjy.com )洲区域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特色。(人口和城镇密集;农业和工商业发达;经济基础浓厚,综合实力强盛;内外联系便利,经济开放性强)
上述活动的开展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整理
( http: / / www.21cnjy.com )知识的能力和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对具体问题的解答,让学生对“长江三角洲区域概况”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
(二)长江三角洲区域的核心
教学指导:
这一部分的教学,要求学生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解长江三角洲区域的核心—上海市的经济发展状况及其在国内外的重要地位,理解上海对整个长江三角洲区域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第一部分内容对学生来说难度不大,通过教师的讲授或学生的自主学习就能比较好地掌握。第二部分内容,学生要真正理解上海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教师应组织开展好教材P.60“活动”,引导学生从中感悟上海对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
猜谜引入:
“船出长江口”或“巨轮出
( http: / / www.21cnjy.com )港”,猜猜我国一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上海)你知道上海吗?你到过上海吗?你对上海的第一印象是什么?或者说一听到“上海”两字,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学生七嘴八舌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趁机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59正文,思考完成下列问题:
(1)上海的城市性质是什么?具有怎样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内与国际地位?(综合性大都市,中国高水平的工业基地、经济中心、文化中心,国际区域性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
(2)上海的经济发展有哪些明显的特征?
( http: / / www.21cnjy.com )(①工业高度发达:拥有庞大的现代工业体系,高新技术、先进制造业在全国占据重要地位;②对外依赖性高:原材料大部分依赖调入或进口,产品大多远销国内外;③现代服务业发达,第三产业比重高)
(3)浦东的开发(或上海自由贸易区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建立)对上海的发展起到了哪些积极的作用?(促进了上海的繁荣,提升了上海的国际地位,成为国际区域性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等)
上述活动的开展,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上海城市
( http: / / www.21cnjy.com )发展的现状和上海在长江三角洲区域中的核心地位,提升学生对地理信息的分析处理能力和地理语言的概括能力。
(三)长江三角洲区域的两翼
教学指导
这一部分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长江三角洲区域的两翼—江苏南部和浙江北部的经济发展状况和经济特征,理解长江三角洲区域协作对区域发展的重要作用。
转承引入:
我们了解了长江三角洲区域的核心—上海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经济发展特征及其对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那么长江三角洲区域的两翼的发展情况怎样呢?它们对上海的发展又起着怎样的作用?同学们相互交流后发表自己的看法。
通过对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南、北两翼的区域
( http: / / www.21cnjy.com )概况、经济现状和区域联系的比较分析,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宏观把握和对区域差异的深刻认识。同时,也进一步强化了区域比较法的运用。南、北两翼与上海的关系应是双向的,除了进一步巩固上海对两翼的辐射带动作用外,还应引导学生思考两翼对上海发展所起到的作用。(可以从资源、市场、空间、劳力等方面加以思考;建议在此完成教材P.63“活动”1)
课后活动:近年来,我国区域协调
( http: / / www.21cnjy.com )发展的案例很多,如环渤海经济圈协调发展、“西三角”(重庆—成都—昆明)协调发展等,请选择感兴趣的一个区域,收集相关资料,制作一张小报与同学共享。
教学后记
对于学生而言,经济地图的判读侧重于发掘
( http: / / www.21cnjy.com )、提取地图信息(含潜在信息)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判读质量与读图者的知识素养和读图技能的基本训练密切相关。教案根据这一要求,详细的引导学生掌握处理类似题的能力。(共16张PPT)
第四节
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联系
长江三角洲地理位置
长三角地理位置特点: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
钱塘江的泥沙淤积而形成的冲积平原
长三角的区域经济特征
长江三角洲为中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最大的轻纺、机电、化纤生产基地,重要的钢铁、石化、轿车和轻型汽车基地。该区的加工工业具有较强的开发设计能力、综合配套能力、适应市场需求的应变能力,对国外新技术的吸收、消化和创新能力很强。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长江三角洲的产业结构正处于较快的调整过程中,第三产业比重上升,金融保险、通讯、信息和房地产业发展迅速。
产业链十分齐全。无论重工业的钢铁、汽车、石化、机械,还是轻工业的纺织、电子、精密仪器,长江三角洲在全国都有重要地位。区域内纲材、化纤、汽车产量分别占全国的25%、50%和24%。
广泛融入国际市场。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最早开放的区域之一,它不仅吸引了占全国33.3%的外国直接投资,而且实现了全国约30%的对外贸易额。
高新技术及资本密集型产业发展迅速。目前,长江三角洲已成为中国信息业、生物科技、新型材料的重要基地。越来越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正向资本密集型产业转移。
长江三角洲的核心—上海
都市区1小时交通圈及其对外通道
长江三角洲铁路交通
长江三角洲公路交通图
长江三角洲产业分工图
长三角定位:中国综合实力最强的经济中心。
长三角要成为我国规模最大、国际竞争力最强的经济中心和利用全球化资源辐射长江流域、带动全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引擎;
要在长三角地区形成以上海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为核心,与其他城市相配套衔接、以大都市圈为组织架构的综合经济区。
中心城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亚太地区重要国际门户
长三角地区是东亚地理中心,处于西太平洋东亚航线要冲。
长三角将成为西太平洋重要的世界城市群和产业密集区
中国参与全球合作和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是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
全球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使长三角具有较强推动产业升级和集约发展的创新能力,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知名品牌,成为国家重要的产业创新基地。
形成较为完备的重化工业、加工制造和高新技术的产业组织和分工体系,形成石化、钢铁、电子信息等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产业集群,成为集开发、设计、生产、加工、国际营销和强大商务功能于一体的全球重要的先进制造业生产基地之一。
中国率先跻身世界级城市群的地区
以上海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和国家创新中心建设为龙头,进一步完善城市等级和规模结构,努力构建分工合理、功能完备的城镇体系,加快城市国际化进程,成为我国最具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长江三角洲的两翼
南京
杭州
扬州
苏州
小结:
长江三角洲区域以上海为龙头,以江苏南部和浙江北部为两翼在交通、工业、商业、旅游、科技、环境保护等领域协作不断加强,逐步形成了资源共享、功能互补的区域发展新格局。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