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电容器
电容
同步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下面关于电容器及其电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任何两个彼此绝缘而又相互靠近的导体,就组成了电容器,跟这两个导体是否带电无关
B.电容器所带的电荷量是指每个极板所带电荷量的代数和
C.电容器的电容与电容器所带电荷量成反比
D.一个电容器的电荷量增加ΔQ=1.0×10-6
C时,两板间电压升高10
V,则电容器的电容无法确定
解析:选A.电容器既然是储存电荷的容器,它里面有无电荷不影响其储存电荷的能力,A正确;电容器所带的电荷量指任一极板电荷量的绝对值,B错;电容器的电容由电容器结构决定,不随带电荷量的变化而变化,C错,由C==可求电容器的电容,D错.答案为A.
2.某一电容器标注的是“300
V 5
μF”,则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电容器可在300
V以下电压下正常工作
B.该电容器只能在300
V电压时正常工作
C.电压是200
V时,电容小于5
μF
D.使用时只需考虑工作电压,不必考虑电容器的引出
解析:选A.“300
V 5μF”表示使用该电容器时正常工作的最大电压为300
V,电容器的电容始终为5
μF,所以A正确,B、C错.而且电容的极板上分别带正、负电荷,对电解电容器有正、负极之分,在使用时仍需区分电源与哪个极相连,一般的电容器是不需要区分的,D错.
3.根据电容器电容的定义式C=,可知( )
A.电容器所带电荷量越多,它的电容就越大
B.电容器不带电时,其电容为零
C.电容器两极板间电压越高,它的电容就越小
D.电容器电容大小与电容器带电荷量无关
解析:选D.电容反映电容器本身特性,它的大小决定于电容器本身的结构(极板正对面积、极板间距、板间电介质),而与电容器所带电荷量的多少、极板间电压的大小无关.当电容器带电荷量为零时,其电容仍存在.
4.如图2-4-7是一个由电池、电阻R与平行板电容器组成的串联电路.已知C∝,电键闭合时,在增大电容器两极板间距离的过程中( )
图2-4-7
A.电阻R中没有电流
B.电容器的电容变大
C.电阻R中有从a流向b的电流
D.电阻R中有从b流向a的电流
解析:选C.由题意知电容器两板间电压恒定,设已充电荷量为Q,当两极板距离增大时,电容C变小,由Q=CU可知带电荷量Q将减小,必然有一部分正电荷通过电阻R回流,答案为C.
5.如图2-4-8所示,已知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C与两板正对面积S成正比,现将平行板电容器与电池组相连,两板间的带电尘埃恰好处于静止状态.若将两板缓慢地错开一些,其他条件不变,则( )
图2-4-8
A.电容器带电荷量不变
B.尘埃向下运动
C.检流计中有a→b的电流
D.检流计中有b→a的电流
解析:选D.电容器与电源相连,所以两极板间电压不变.两板错开一些,正对面积S将减小,由C∝S得C减小.由Q=CU得,Q减小,电容器放电,电子从a向b运动,所以电流从b向a.由E=U/d得,E不变.分析尘埃受力,受重力mg和电场力Eq.开始mg=Eq,变化后mg=Eq,所以尘埃不动.
6.用控制变量法,可以研究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因素(如图2-4-9).设两极板正对面积为S,极板间的距离为d,静电计指针偏角为θ.且C∝εS/d,实验中,极板所带电荷量不变,若( )
图2-4-9
A.保持S不变,增大d,则θ变大
B.保持S不变,增大d,则θ变小
C.保持d不变,减小S,则θ变小
D.保持d不变,减小S,则θ不变
解析:选A.根据C∝知,保持S不变,当d增大时,电容C减小,又因电荷量Q不变,根据U=得,C减小时,U增大,则θ变大,A项正确,B项错误;同理可以判断d不变时,减小S,电容减小,电压增大,θ变大,C、D项均错误.
7.有一个已充了电的电容器,若使它的电荷量减少3×10-6
C,则其电压降为原来的,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电容器原来的电荷量是9×10-6
C
B.电容器原来的电荷量是4.5×10-6
C
C.电容器原来的电压可能是5
V
D.电容器原来的电压可能是5×10-7
V
解析:选A.由题意知=,解得Q=4.5×10-6
C.当U1=5
V时,C1==
F=0.9
μF;当U2=5×10-7
V时,C2==
F=9
F.
8.如图2-4-10所示是一个平行板电容器,其电容为C,带电荷量为Q,上极板带正电,两极板间距为d.现将一个检验电荷+q由两极板间的A点移动到B点,A、B两点间的距离为s,连线AB与极板间的夹角为30°,则静电力对检验电荷+q所做的功等于( )
图2-4-10
A.
B.
C.
D.
解析:选C.电容器两极板间电势差为U=,场强为E==.而AB两点间电势差为UAB=Essin30°=,静电力对+q所做的功为W=qUAB=,C正确.
9.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自动干手机已进入家庭洗手间.当人将湿手靠近干手机时,机内的传感器便驱动电热器加热,于是有热空气从机内喷出,将湿手烘干,手靠近干手机能使传感器工作,这是因为( )
A.改变了湿度
B.改变了温度
C.改变了电场
D.改变了电容
解析:选D.由于人体是导体,手可以和其他导体构成电容器,当手靠近时就可以改变电容,相当于连接了一个电容器,可见其内部设置的是一个电容式传感器,当人将湿手靠近时干手机便开始工作,故选D.
10.如图2-4-11是某同学设计的电容式(C=)速度传感器原理图,其中上板为固定极板,下板为待测物体,在两极板间电压恒定的条件下,极板上所带电荷量Q将随待测物体的上下运动而变化,若Q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为Q=(a、b为大于零的常数),
其图象如图甲所示,那么图乙、丙中反映极板间场强大小E和物体速率v随t变化的图线可能是( )
图2-4-11 图2-4-12
A.①和③
B.①和④
C.②和③
D.②和④
解析:选C.由题意可知E====,所以E的变化规律与Q的变化规律相似,所以E的图象为②;由Q=CU=U=,整理得d=,令=K,所以d=K(a+t)=Kt+aK,即物体匀速移动,所以速度图象为③,综上所述C正确.
二、非选择题
11.如图2-4-13所示,平行板电容器的两个极板A、B分别接在电压为60
V的恒压电源上,两极板间距为3
cm,电容器带电荷量为6×10-8C,A极板接地.求:
图2-4-13
(1)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
(2)平行板电容器两板之间的电场强度;
(3)距B板为2
cm的C点处的电势.
解析:(1)由公式C=知:
C=
F=1×10-9
F.
(2)因平行板间为匀强电场,由公式E==
V/m=2×103
V/m
方向竖直向下.
(3)C点距A板间距离为
dAC=d-dBC=1
cm
A与C间电势差UAC=EdAC=20
V
又UAC=φA-φC,φA=0可得φC=-20
V.
答案:(1)1×10-9
F (2)2×103
V/m 方向竖直向下 (3)-20
V
12.
如图2-4-14所示,A、B为不带电平行金属板,间距为d,构成的电容器电容为C.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带电液滴一滴一滴由A板上小孔以初速度v0射向B板.液滴到达B板后,把电荷全部转移在B板上.求到达B板上的液滴数目最多不能超过多少?
图2-4-14
解析:金属板原来不带电,所以液滴开始进入极板间时,只受重力作用向下运动.当液滴滴在B板上后,B板会带上与液滴同性的电荷,由于静电感应,A、B两板将带等量异种电荷,液滴在受重力的同时开始受电场力作用.当液滴所受重力和电场力相等时,液滴将不能再达到B板.
由动能定理:0-mv=-qU+mgd
又Q=nq,U=Q/C
解得:n=(mgd+mv).
答案:(mgd+m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