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清文宗咸丰皇帝名奕詝,爱新觉罗氏1850年正月继位,年号咸丰。
“咸”意为普遍、全部,取自《周易》中“万物资生,咸亨之象”;
“丰”指富足、丰裕,典出《诗经》“丰年多黍多稌”。两字组合寓意“天下普遍富足”,寄托了统治者对民生安定的理想。
现实:1851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席卷南方数省;
1856-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战败。
爆发原因
①外因:鸦片战争的失败,民族矛盾激化
②内因:剥削加重,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③自然:广西自然灾害连年不断,人民生活困苦
爆发原因
④条件: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进行传教与准备。
运动过程
金田起义(爆发)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武装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不久,洪秀全称天王。
运动过程
永安建制(初步建立政权)
依照旧的封建体制进行内政建设,具有浓厚的封建性
运动过程
定都天京(正式建立政权)
1853年3月,太平军攻占南京,将南京改名为天京,作为都城。
运动过程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天朝田亩制度》,规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①革命性:它反映了千百年来农民要求得到土地的强烈愿望。
②进步性:对发动和鼓舞广大农民参加反封建斗争起到积极作用。
③局限性:主张在小农经济上实行绝对平均主义,具有空想性。
未能付诸实践
运动过程
北伐西征(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
时间:1853年
目的:为推翻清朝统治和巩固政权
概况:
北伐军曾逼近天津,最后全军覆没。
西征战场取得了重大胜利。
结果:
到1856年,太平天国控制了从湖北武昌到江苏镇江的长江沿岸城镇,掌握了安徽、江西、湖北东部和江苏部分地区,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
北 伐
西 征
运动过程
天京事变(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领导人开始享乐腐化,争权夺利。1856年秋,东王杨秀清逼洪秀全封他为“万岁”,意图篡位。结果引发天京事变。
天京事变影响:
①削弱了战斗力和凝聚力;
②从战略进攻被迫转向战略防御;
③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
运动过程
重整国政(重建领导核心)
干王洪仁玕
天王
洪秀全
干王洪仁玕
忠王李秀成
英王陈玉成
总理朝政
《资政新篇》
军事指挥
取得浦口、三河大捷,但未能从根本上改变军事上的不利局面
运动过程
《资政新篇》
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
评价:提倡发展资本主义,是中国最早的资本主义改革方案,但得不到农民支持,且缺乏实现的条件,未能付诸实践。
运动过程
天京陷落(运动最终失败)
1860年,曾国藩的湘军包围安庆,陈玉成和李秀成救援失败,安庆陷落。1862年,湘军围困天京。1864年夏,洪秀全病逝。湘军冲入城内,天京陷落,标志着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失败。
失败原因
根据材料并结合教材,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②无法克服领导集团的腐败
③无法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
④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
①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
历史影响
探究:太平天国运动具有那些新的特点?
①性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
②意义: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