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认识数据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数据的基本概念,知道数据是信息的载体。 能够列举数据的多种表现形式(如数字、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 能够从熟悉的生活场景(如运动会)中识别和分类不同类型的数据。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讨论和案例分析,经历从具体实例中抽象出数据概念的过程。 通过小组合作完成数据分类与整理,体验数据处理的基本流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据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认识到数据的重要性。 培养关注身边信息的意识和初步的信息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数据的概念和数据的多种表现形式。
难点:区分“数据”与“信息”的关联,并能从复杂场景中有效识别和提取数据。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校园运动会图片/视频片段、数据实例卡片。
学生准备:分组(4-5人/组)、纸笔。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活动:播放一段校园运动会的简短视频或展示几张丰富的照片(包含运动员比赛、成绩公告、啦啦队加油等场景)。 提问:“在刚才的视频/图片里,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具体内容,如:数字123、名字“小艺”、欢呼声、照片等) 引出课题:同学们刚才说到的数字、名字、声音、图片,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数据。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数据》。
(二)探究新知,建立概念
什么是数据?讲解:数据是信息的载体,是记录信息的原始材料。它就像建造房屋需要的砖块和水泥。 举例:你的身高150厘米、体重41千克、姓名“小艺”,这些都是关于你的数据。
数据有哪些形式?—— 形式多样 小组讨论:除了刚才例子中的数字和文字,数据还可以是什么样子的?请举例说明。
数字:身高、体重、成绩、温度
文字:姓名、班级、加油稿、新闻
图像:照片、海报、统计图表
声音:加油声、广播通知、歌曲
视频:比赛录像、采访片段
案例分析:运动会中的数据 出示材料:展示“运动员介绍看板”(图1-2-1)和“运动会通讯看板”(图1-2-2)。
任务: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找一找这两个看板中包含了哪些数据?它们分别属于哪种形式?(如:文字-姓名;数字-身高;图像-照片;文字-加油稿内容) 分享交流:小组汇报发现,教师板书记录,共同完善对数据形式的认识。
巩固练习,应用概念
活动:“数据寻宝”游戏 任务:想象一下我们正在教室这个场景中,你能找到哪些数据?它们是什么形式的?(例如:课程表上的文字和数字、时钟显示的数字、课本上的文字和图片、广播里的声音、墙上的海报等)
完成表格:发放表格,个人或小组合作完成填写。
拓展延伸
数据有什么用处?(引导学生思考:数据可以告诉我们情况、帮助我们做决定、可以用来加油鼓劲、可以记录下美好的回忆……)
五、课后延伸
小小调查员:回家后,找一找家里的“数据”,比如食品包装袋上的数据(文字、数字、图片)、电费账单上的数据等,并想一想这些数据告诉了我們什么信息。
教师总结: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数据的时代。数据就是承载信息的各种符号,形式多种多样。学会发现和理解数据,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获取信息。
六、板书设计
认识数据
一、数据是什么? 数据的定义:信息的载体
二、数据的形式(多种多样)
数字:150cm, 41kg, 第1名
文字:姓名, 班级, 加油稿
图像:照片, 海报 声
音:广播, 欢呼声
视频:比赛录像
三、数据在哪里? 运动会、教室、家庭、超市……(无处不在)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紧紧围绕“认识数据”这一核心主题,通过学生最熟悉的校园运动会场景导入,有效降低了理解抽象概念的难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不足之处与改进思路:对于小学生或初识数据的学生,“数据”与“信息”的区别较为抽象,不宜过度深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